七百五十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

徐光啓選擇去緬甸,這是蕭如薰所認爲的最好的結局,無論徐光啓日後是留在他的手下辦事還是重新回京師參加科舉,對於他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於是蕭如薰答應了徐光啓,當天晚上就給徐光啓安排好了路線,給了他足夠的盤纏,還命令十名鎮南軍官兵隨同徐光啓一起,從紫荊關直接南下到徐光啓的松江老家探望親人,然後再從松江乘船直下緬甸。

蕭如薰則繼續率兵從紫荊關出發,三天以後,五月十三日傍晚,蕭如薰率軍抵達了永定河南岸,在盧溝橋得到了升任爲兵部左侍郎的蕭大亨的迎接。

盧溝橋距離京師三十里,皇帝派遣兵部左侍郎,也就是國防部副部長出城三十里迎接蕭如薰,這樣的待遇不可謂不高,至少是很多年很多年以來對武將從未有過的超高禮遇。

顯然,這只是第一波,等過了盧溝橋進入永定河北岸,再從永定河北岸抵達京師午門的一路上,一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禮遇等待着蕭如薰。

要說蕭如薰不激動不開心是不可能的。

至於李如鬆柴國柱這羣人,早就用羨慕的眼神望着蕭如薰了。

於是隔着一段距離,爲了表示自己不居功自傲,蕭如薰主動下馬,步行到了蕭大亨面前,拱手一個軍禮。

“蕭如薰拜見蕭侍郎!”

該有的態度還是要有的,蕭如薰堅持自己爲人應當謙遜,不居功自傲,該有的尊嚴要有,該有的禮貌也該有,至少自己不能給別人留下居功自傲狂妄無知的印象。

至少沈一貫能答應皇帝派出兵部左侍郎出城三十里迎接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友善的象徵。

蕭如薰並不想浪費這種友善,如果沈一貫願意友善的話。

蕭大亨顯然也沒有想到蕭如薰會主動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他原以爲作爲百多年來達到如此功勳的武將第一人,蕭如薰一定會非常狂傲,比如策馬來到自己身邊等等。

出發之前,沈一貫也給蕭大亨打了預防針,要蕭大亨萬事忍讓,小不忍則亂大謀。

簡而言之,蕭大亨做好了受辱的準備,卻沒想到蕭如薰沒給他受辱的機會。

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臉上的微笑變的更加燦爛了,連忙幾步上前扶起了蕭如薰。

“蕭將軍快快請起,不必如此多禮,爲國抗擊北虜,擊殺北虜數十萬,爲我邊疆打下十年安定,如此功勳,理當由蕭某向將軍行禮纔是!”

蕭大亨說着便後退三步,整了整衣冠,向着蕭如薰一禮及地,蕭大亨身後數名身着官袍的隨員也一併對着蕭如薰一禮及地,如此重的禮遇叫後面的衆將眼熱不已。

被文人墨客貶低鄙視壓制了百餘年之後,武將羣體的尊嚴早就被踩進沙土當中了,而蕭如薰的橫空出世,居然可以讓這些高貴的讀書人大老爺們彎腰行禮,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時刻啊!

感覺可以載入史冊讓後人傳頌了。

不過,他們也很清楚,做到這一切的,就是這個帶領他們創造奇蹟的男人,這個強悍到了不可思議的男人,他讓讀書人折腰了!

蕭如薰本人倒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沒想到沈一貫居然對他如此友善,他連忙上前扶住了蕭大亨。

“蕭侍郎不可,快快請起,諸位,諸位也快快請起!”

蕭如薰大聲說道:“此番大勝上賴陛下鴻福天威,下賴將士用命,與北虜絕死一戰,也賴諸位爲我大軍調配糧草軍械軍資得當,遂有此大勝,如此大勝,蕭某實不敢獨居此功!”

這話說的就很有水平了,不說蕭大亨,至少他身後那些兵部的禮部的隨員們聽上去感覺很舒服,對這個威名赫赫的大將軍頓時產生了不少好感。

說老實話,他們本身對於這一次過來迎接蕭如薰也是有些疑慮的,覺得蕭如薰那麼大的名望,那麼強悍的戰功,是顛覆他們的認知的存在,這樣一個威猛的人,會不會趁機凌辱取笑他們?

就像他們平常凌辱取笑那些目不識丁的臭丘八一樣。

結果蕭如薰的態度卻和他們所設想的差了十萬八千里。

就連蕭大亨都是這樣想的。

這人說話那麼有水平?

簡直像個有水平的政客了。

一句話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把功勞給大家分分,甭管大家能否得到實際好處,但是以蕭如薰今時今日的地位,哪怕就是一句話說出來也好聽,也舒服,可以立刻讓人改變對他的看法,充滿了友善。

這個人不僅打仗有一手,連做官也有一手,難怪朝中傳聞石星和宋應昌都是他的靠山,而且在朝中自始至終都有那麼一些願意爲他說話的人存在。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將。

也是,一個單純的莽夫怎麼可能走到今天這個地位上呢?

還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之下。

只是可惜,此人註定與我等爲敵。

蕭大亨自己也清楚,沈一貫所說的十有八九是假的,蕭如薰造反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他根本沒有造反的理由和動機,所有的情報所有的證據都是捏造的,這是可以確定的。

他也知道,那些勳貴根本不相信蕭如薰會造反,包括沈一貫自己也不相信蕭如薰造反,蕭如薰是忠臣,是良將,是國家的棟樑,更是擎天之柱。

但是,但是,但是!

他是敵人,心向皇帝的敵人,願意爲了皇帝辦事給皇帝當爪牙耳目的敵人!他註定和大家不是一路人,註定不會成爲李成樑戚繼光那樣的人,此人有主見,有獨立意識,是個極其可怕的存在!

哪怕他的人格魅力很強,強到了初次見面的蕭大亨都想和他同桌吃飯喝酒談天論地深入交往,但是也改變不了雙方作爲生死大敵的格局。

他犯了一個大忌諱,一個絕對不可能被諒解的大忌諱。

有無數人都想要他的命。

所以,種種情緒匯聚到一起之後,留下來的就是無窮無盡的惋惜。

此人若是能爲我所用,則又是一個戚繼光,又能安穩國家數十年,奈何!奈何!心術不正!

蕭大亨便想起了沈一貫決然的話語——

不能爲我所用,則必爲我所殺!

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三百三十七 佛朗機人的目的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八十四 談判專家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八百九十九 滿分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八百五十五 多事之秋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七十二 癡兒啊!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三百三十 上國還是那個上國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九百七十七 遼東巡撫四十七 戰後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九百一十六 毒酒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九十七 炮打牡丹峰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四百三十九 混亂的總督府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五百二十四 萬曆二十六年伊始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七百五十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九百零五 黑鳩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軍事學院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四十六 寧夏亂平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二百四十八 這個人已經簡在帝心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九百七十三 興亡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八百九十六 今晚就動手五百七十一 肉搏!肉搏!肉搏!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七百二十八 勳貴的擔憂(下)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二百八十一 雙生子一百一十二 紅線七百六十三 獻俘儀式一千一百九十七 失敗的談判(上)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六百一十 敢不敢?一百零八 水陸並進的構想四百八十一 徐光啓心中充滿了愧疚一千二百一十九 大秦的養料(上)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四百四十六 趙志皋到底是看不穿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三十九 你們不仁,我便不義!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三百三十五 戰象四十三 地道挖成
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三百三十七 佛朗機人的目的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八百零一 不堪一擊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八十四 談判專家三百四十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上)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八百九十九 滿分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八百五十五 多事之秋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七十二 癡兒啊!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三百三十 上國還是那個上國二百二十二 悲憤的孤軍九百七十七 遼東巡撫四十七 戰後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四百九十四 忠臣無錯九百一十六 毒酒八百五十七 第二輪北伐開始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九十七 炮打牡丹峰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四百三十九 混亂的總督府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確的選擇五百二十四 萬曆二十六年伊始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七百五十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八百六十五 蜀道難九百零五 黑鳩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軍事學院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九百五十六 嗅覺敏銳的孔尚賢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四十六 寧夏亂平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二百四十八 這個人已經簡在帝心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七百九十四 動搖的鄧子龍九百七十三 興亡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八百九十六 今晚就動手五百七十一 肉搏!肉搏!肉搏!六百四十 相顧無言的故人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機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六百三十六 徐光啓頓時覺得臉上臊得慌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七百二十八 勳貴的擔憂(下)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一千零七十九 無路可走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一千零二十二 棋子的妙用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二百八十一 雙生子一百一十二 紅線七百六十三 獻俘儀式一千一百九十七 失敗的談判(上)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六百一十 敢不敢?一百零八 水陸並進的構想四百八十一 徐光啓心中充滿了愧疚一千二百一十九 大秦的養料(上)一千一百一十一 五路進攻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四百四十六 趙志皋到底是看不穿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黴的西班牙人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六十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千二百五十一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緩三十九 你們不仁,我便不義!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三百三十五 戰象四十三 地道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