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還金城

王畫將信收了起來。

他沒有看這個幕僚,反而側過身來看李隆基。

因爲受武則天的影響,這些女強人一個個象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韋氏倒也罷了,如果太平公主是一個男人,眼前這個三世子還會不會是太平公主的對手?

但王畫立即將視線轉到李重俊的身上。

王畫的臉色就冷了下來,他怒聲說道:“皇太子,現在你是不是感覺到羽翼已滿?那麼好,哪兒有你容身之所,請你到哪兒去,靈州已經對你不歡迎了。”

李隆基有些可憐地看着李重俊。

這個堂兄弟,鼠目寸光,居然連他自己實際的處境都不知道。王畫是有可能利用他,但離開了李重俊,他依然還是西北王,甚至在遠處,還有更大一片地方,以及更多的百姓是他的臣民。

但李重俊離開了王畫,什麼也不是。到了哪裡都不敢收留他,或者投奔吐蕃與突厥,那麼更是將他當作了棋子,連一絲兒人情味也沒有。

王畫繼續說道:“先皇將你定爲叛逆。我不管對錯,但朝廷春天就向我要求過,將你送回朝廷,要不要我這樣做?”

劉小娘子在旁邊哀求道:“王大總管,殿下只是一時糊塗,受了別人的蠱惑,請你再原諒他一次吧。”

王畫搖了搖頭,說了一句:“好自爲之。”

說完了,立即命令侍衛搜查李重俊的府邸,將那五萬緡錢搜出來,不然這小子準得繼續死心不改,掀風鼓浪。將這筆錢搜走,他只能乖乖地仰仗自己的施捨,做一個龜孫子。

搜走了後,將這筆飛錢還給了李律參,將他們一起攆出西北。

死罪免了,但絕不會讓他們再留在西北。

處理了這件事後,朱仝立即趕了過來。

他愁眉苦臉地說道:“王總管,有點不好辦。”

當初王畫制訂計劃時就與他商議過許多細節。

不要疏忽了李重俊的作用。

儘管李重俊讓李顯打下了謀逆的旗幟,但他還是皇太子。況且他當年誅殺武三思,讓許多百姓大快人心。再觀朝廷,韋氏執政,同樣有許多人心裡面不舒服。

如果在攻城時,因爲這個大旗,守城的官兵,不知何去何從,戰意喪失,血營就會很快進軍長安。

但沒有這面大旗,至少韋氏還是李顯的正牌皇后,扶立的皇帝是李顯的親生兒子。以臣伐君,與以皇太子勤王,誅滅毒殺李顯兇手,性質是截然不同的。

就是血營能奪下長安,拿下關中,經過數次惡戰血戰。但到此爲止,血營必須停下來,糧食沒有問題,現在手中有大量糧食,主要是兵源。這就最少經營關中,兩三年時間,才能再次伐兵。可是韋氏還能挾着小皇帝,從洛陽撤往江南。有可能迫於形勢需要,她說不定能與李旦他們聯手。那麼更加佔去了大義。

這一來,想要平復全國,最少得用上五年到十年時間,在這個時間裡面,還指望突厥人與吐蕃安份守己。否則困難更多。

儘管王畫雷厲風行,將這件事態壓下去。可是李重俊如果死心不改,不能將他一直幽閉起來,那樣人心不服。任他活動,在靈州不怕,是王畫的根據地。可到了關中後,他接觸的人更多,甚至能發展一些力量。

如果李重俊來一個誅滅曹賊,怎麼辦?

成功肯定是不會成功的,但王畫也等於失去了大義。就象曹操,爲什麼赤壁一戰會失敗?戰略上的失誤,同時也是因爲他那時成了漢家的曹賊,所以孫劉兩家,纔有反抗的理由。

難道三分天下?

這結果不是王畫所想要的。

因此朱仝說道不好辦了。

王畫說道:“再看看吧。”

實際上還有後着,不過王畫很不想事情發展那一步。不過從現在看,李重俊這步棋子多半是安排錯誤了。

王畫心裡面同樣不舒服。就象下棋一樣,本來小兵放在尖頭上防止馬位的,但它偏偏自己要過河,麻煩不麻煩。

太陽漸漸落山了,兩個人站在院子中,看着漸漸西沉的血色殘陽,久久的不語。

如果這一幕讓外人看到肯定很奇怪,現在西北勢頭幾乎達到了巔峰,雖不能呼風喚雨,可也早就凌駕於其他勢力之上。如果要是王畫也姓李的話,早就大軍兵發,入主中原。

是什麼樣事情,能讓血營“一號首長”“二號首長”感到爲難?

但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

吐蕃派來使者。

唐朝被王畫逼得無可奈何,但吐蕃真被王畫逼急了。

沒祿氏得知冬天的進攻無果後,春攻再次失利,帶着所有大臣,到了笨教神廟祈禱。

她伏在地上說道:“曲堅木饃啊(笨教裡的萬物之母,內類女禍),大地之母,你難道放棄了你了子民,你的吐蕃嗎?”

天笨大波師在一旁說道:“太后啊,贊普年幼,吐蕃多事之秋。一時的得失不足爲惜,當年我們吐蕃只能看到扎碼巖坍的草原,當瑪的犛牛場,登列維爾湖的湖水,後來多少代贊普的經營,才擁有了幾萬裡的土地。無數的臣民。善理朝政,親愛下屬,用言行取得民衆的信任,這樣參天大樹纔不會因爲外魔的侵擾,一旦倒下。陽神與戰神讓能長久地保佑我們吐蕃子民。”

沒祿氏氣憤地扇了他一個大耳光,這個大波師是不是糊塗了,居然說吐蕃能一旦倒下,她啐道:“這是《十萬白龍》中說的?還是先饒米沃且祖師說的(笨教經典,與笨教創始人)?吐蕃是神庇護的,難道也會象樹一樣倒下去嗎?”

天笨大波師好歹也是笨教的國師,雖沒祿氏貴爲太后,也不能當着衆人的面,還在神廟裡打他的大耳光,他氣憤地向天哭訴:“曲堅木饃啊,世界的王后,你可看見了,吐蕃與太后被黑霧包裹了,誰也沒辦法驅散哪。”

說完了,氣憤地跑了,不替沒祿氏主持祭祀。

確實,吐蕃神權思想濃烈,後來是佛教,現在是笨教,這些神職人員,未必能凌駕於政權之上,但是獨超物外,地位很尊貴。

但這次爭執,終於暴露出來一點。

吐蕃這幾年經過瘟疫,經過叛亂,再加上與血營連年交戰失敗,人們都不想再打下去了。

天笨大波師於其是與沒祿氏爭執,不如是反應了民間的一種思想。

就着這次爭執,大相韋.乞力徐開始上奏。

不然也不敢說,不要說敗給血營,就是敗給唐朝,如果收手,都不太好交待。

他說道:“太后,剛纔大波師不是說你的壞話,是讓你憐愛百姓,大波師的話是對的。看來我們應當與血營好好談一談了。”

“這個血營是魔鬼,一頭喂不飽的魔鬼,我怎麼與他們交談?”

開春后王畫又陸續地修建了通往積石山的道路,而且派出人到白蘭部誘惑白蘭部前來投奔。悉諾邏雖然才智過人,可是打也打不過人家,拼財力也拼不過人家,在紫山十分困窘。

再想到去年王畫奇襲白蘭部一戰,更讓吐蕃羣臣聽了發冷,這一次是悉諾邏小心謹慎,否則去年冬天大軍潰敗,有可能連白蘭部與紫山都丟棄了。那時候吐蕃才真正危險呢。

但王畫這些動作,隱隱還繼續有圖謀白蘭部的企圖。

乞力徐乘機說道:“太后,未必。臣都有一計。”

“大相,請快快說來。”

“歸還唐朝公主,還回戰俘。”

“這怎麼可以?”沒祿氏一聽就急了,如果這樣做,吐蕃臉面丟盡了。

“太后,請聽我說。雖然我們失去虛名,可是得回三萬多吐蕃戰士,這是增強的實力。太后啊,你知道這三萬多名戰士現在在做什麼?他們在修路、挖煤、耕田。有的都快一年半時間了。臣估計現在他們都快忘記怎麼騎馬。如果再拖延下去,這些戰士將會成爲廢人。還有將公主還給血營,他們對唐朝不是說獨立西北,是替朝廷討還公主嗎?我們將公主給了他們,他們還用什麼理由在西北立足?”

“大相啊,你說得雖然有道理。如果西北沒有了這個血營,沒有了那個王畫,我們吐蕃自然不懼。況且我們還有春桑、迷桑、波窩、洛窩、白蘭、多彌、羌塘、貢塘、象雄、孫波,吐蕃還有希望。”

其他大臣聽了直搖頭,太后讓血營打寒了心,竟然說出這一種沒志氣的話。可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把握說對付血營一定會獲勝。或者舉全國大兵北下,勝利了固然是好事,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但是大相啊,就是我們將公主送給了血營,他們也不會退出西北。到時候我們臉面也丟了,危脅還在啊。”

“太后,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西北數州。可是中原人喜歡說王師無敵,戰爭時喜歡用一個道義來掩飾。一旦得回了公主,他們就失去了呆在西北的理由,也就是道義。太后,你再想一想唐朝的局勢。血營沒有辦法呆在西北,只好幫助唐朝那個逃亡的王子,討伐韋氏。這一戰起,就是數年時間。唐朝人內部魚死網破,正是我們吐蕃重新崛起的機會。所以大波師才說,勤政愛民,是我們眼下吐蕃人的首先任務。”

雖然是金玉良言,然而乞力徐也藉助大波師的進言,才能將這番話說出來。否則他也不好向國人交待,畢竟吐蕃強勢了很長時間。

最後吐蕃終於決定讓大臣兀論樣郭出使靈州。

同時也決定與唐朝暫時性的議和。現在是最好的機會,韋氏政局動盪,地位不穩,這時候她不但需要內部的支持,也需要外部的支持,可以與她談判,換取好處。只要韋氏答應了條件,那怕前面答應下來,後面倒臺,畢竟條約簽署了,唐朝也不好反悔。

當王畫聽到兀論樣郭的話後,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可是表面上無動於衷,他平靜地說道:“還是那句話,十萬被你們吐蕃擄獲的百姓,以及公主,交還戰俘,其他的免談。”

兀樣論郭惱羞成怒,不過最終他忍了下來,這個人也是後期吐蕃一個出色的大臣。在他來之前,就料到議和的艱難。

因此不緊不慢地說道:“金城公主是大唐公主,她難道與普通士兵相比嗎?這一次我們吐蕃帶着很大的誠意前來,甚至不惜有辱國體。如果閣下不答應,那麼我只好回去向國人交待。雖然大總管戰績赫赫,可是我們吐蕃勇士在激怒之下,舉國之哀兵,北下大非川與積石山。你們血營當真能獲勝嗎?”

“那就試試。”

“我認爲你很愚蠢。閣下之所以在西北太平無事,無非是手中兵多將勇,貴朝廷拿閣下沒有辦法。如果與我們吐蕃火拼,不錯,無論勝負,這不是我們吐蕃所願意看到的。但也不是你們血營所願意看到的。現在和則兩利,得到公主,大總管聲望也達到了巔峰。進可以率軍東下,角鹿中原,退可以保守西北不失。爲什麼還要爭那麼一點兒百姓?”

“那麼你們吐蕃人爲什麼爭這一點兒百姓?”

“你!”兀樣論郭氣憤地站起來,但再次忍受下去,坐了下來說道:“我們吐蕃已經失去了吐谷渾與黨項人,國力大衰,又答應歸還貴國公主,現在還送你們百姓。我們國家百姓會怎麼樣想,將士會怎麼樣想?”

“貴國如何,我怎麼知道?我只知道我手下將士怎麼樣想?三萬多強壯的士兵,爲了擄獲他們,我們犧牲了多少戰士?現在無償交還你們吐蕃,甚至這些人回去後,又成爲戰士,使我們血營將士再度產生犧牲。如果只換回一個公主,我們將士會怎麼想?”

“大總管既然這樣說了,我們吐蕃也會做到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兀樣論郭氣憤地甩手而去。

看到他離開了,李持盈在旁邊可憐兮兮地說道:“二郎啊,你就答應他們吧,小奴奴在吐蕃好可憐。”

“小郡主啊,你只知道金城公主可憐,可知道在吐蕃境內生活的唐朝百姓更可憐,”王畫撫摸着她的手背說道。

在王畫妖魔化的宣傳下,金城公主在吐蕃的生活,比地獄裡的生活還不如。

但是王畫心中卻知道,金城公主在吐蕃過得不開心,但不是他所宣傳的那樣。真正苦的是那些被擄獲過去的唐朝百姓。無論是在吐蕃,還是在突厥,除了真正的人才外,其餘的百姓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甚至不如一些苛刻家族裡面的部曲。

這都是次要的。

關健他在西北立足,打的旗號就是替唐朝消除吐蕃邊患,接回遭到不公平對待的金城公主。邊患現在奪下了積石山與大非川,除了柏海少數地區外,隋朝佔有的高原領土基本收回。關健是高原上最肥沃的土地幾乎盡入囊中,要麼就是邏些城與臧河流域。這是不可能的,大軍到了哪裡,吐蕃全境都被拿下來了。

就是以現在血營的強勢,也因爲兵源不足,沒有十年八年,休想實現這個目標。

那麼只剩下金城公主這個理由了。不是不想接金城公主,至少現在吐蕃人不會愚蠢到傷害金城公主。

只要金城公主在吐蕃,王畫就有理由在西北立足,他就可以能進能退。實際上上一次討要金城公主是假的,想多要一些百姓是真的。只要血營繼續強大下去,他有十種方法逼迫吐蕃送回金城公主。但不在這時候。可沒有想到吐蕃人真答應了。

如果真接回金城公主,王畫反而不太好辦。

他將朱仝喊來,將情況說了一下,感嘆道:“吐蕃也有能人啊。”

雖然此舉未必能與勾踐嘗膽相比,但能忍能放到這種地步,也出忽王畫的意料之外。

朱仝說道:“吐蕃那個太后才智不弱於則天太后,只是吐蕃連番遭到數次打擊,所以才被我們所趁。而且那個大相乞力徐更不簡單。”

王畫揉了揉頭,吐蕃這步棋猶如天外飛仙,讓他很難受。

雖然他與李持盈說過還有更多的百姓。然而在大義面前,在這個時代,如果一味在百姓數量上糾纏,將金城公主擺在普通百姓的地位,同樣不好對外交待。

所以吐蕃人這一次格外強硬。

他想了想,詢問道:“那個兀論樣郭呢?”

“他還留在靈州城。”

當然,料準了王畫最後會退讓一步。所以他纔沒有離開。這同樣是一個睿智的大臣。

王畫又問道:“李重俊現在如何?”

朱仝搖了搖頭:“不是很好,據手下反應,他最近老實了許多,然而頗有怏怏之意。”

王畫怒道:“真是一個不識好歹的傢伙。”

心中也怨恨起太平公主,好不說,說什麼王畫只有李重俊一個人選的話。當然不是李重俊一個人選,他還可以選擇李隆基,不過這不正是太平公主所希望的嗎?

其實他心中也慼慼,這是自己掌握了歷史的一些記憶,所以料事機先。又利用了先進的知識,掌控了海外一片基業,爲自己謀取了大量錢財力量,然後又發展到軍事上面。

否則真正到朝堂朝爭,就是自己這一點政治經驗,會被這些人活活玩死。

他苦笑道:“這可真不是一個好消息啊。”

第77章 青崗嶺之戰第5章 請教第32章 肚兜第12章 朋友第21章 班底第25章 根本第149章 一百問第11章 天津橋外的喊冤第61章 主母第83章 真正的混血第14章 囧與雷(十)第18章 血甲第2章 迴天一刀(上)第97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83章 決戰白馬寺(十二)第74章 分(下)第86章 決戰白馬寺(十五)第23章 論樂第140章 鼎身與鼎基(上)第21章 龍上九霄(上)第3章 皇太女第64章 決戰慈恩寺第43章 太子第86章 餘波(中)第22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五)第71章 雨雲第91章 生的情敵第91章 老相老薑第98章 大撤離第101章 屈服(下)第83章 真正的混血第31章 立誓第9章 器王第86章 三件事第60章 勢在必得第60章 第二擊第75章 青崗嶺之戰第22章 偶像第75章 適得其反第85章 一訪靈州第41章 太子第26章 約戰天下第61章 幾人不動心第5章 變天了第18章 約戰天下第11章 糖第101章 屈服(下)第13章 約戰天下第85章 尋找第76章 決戰白馬寺(五)第19章 二禮第38章 食之第48章 風雲之戰第6章 未婚妻第26章 疑問第51章 燙手的禮物第21章 龍上九霄(上)第43章 學藝第36章 羊腸嶺第99章 拉網式戰術第47章 真愛(上)第36章 朕老了第43章 學藝第57章 大人物第44章 酸(中)第55章 炮聲隆隆第75章 卻月陣(上)第31章 夢裡風火連城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滿洛陽(一)第41章 話不投機第6章 囧與雷(二)第10章 大悲咒第108章 八方來賀(下)第16章 姐姐第29章 等沽第22章 大神(中)第102章 談判第61章 大夏國第46章 寒冷的心第33章 陰冷的黑衣第18章 狗咬狗(上)第3章 力量第28章 發威(四)第35章 鬼門關第44章 酸(中)第30章 風雲之戰第38章 大笑第3章 吃豆腐第49章 馴第53章 老計新輝第53章 小尾巴第36章 玉璽(上)第69章 坑第8章 祖師爺第46章 最後的太陽月亮第48章 好戲要連臺(下)第53章 狀元(上)第8章 祖師爺第93章 大家彼此
第77章 青崗嶺之戰第5章 請教第32章 肚兜第12章 朋友第21章 班底第25章 根本第149章 一百問第11章 天津橋外的喊冤第61章 主母第83章 真正的混血第14章 囧與雷(十)第18章 血甲第2章 迴天一刀(上)第97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83章 決戰白馬寺(十二)第74章 分(下)第86章 決戰白馬寺(十五)第23章 論樂第140章 鼎身與鼎基(上)第21章 龍上九霄(上)第3章 皇太女第64章 決戰慈恩寺第43章 太子第86章 餘波(中)第22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五)第71章 雨雲第91章 生的情敵第91章 老相老薑第98章 大撤離第101章 屈服(下)第83章 真正的混血第31章 立誓第9章 器王第86章 三件事第60章 勢在必得第60章 第二擊第75章 青崗嶺之戰第22章 偶像第75章 適得其反第85章 一訪靈州第41章 太子第26章 約戰天下第61章 幾人不動心第5章 變天了第18章 約戰天下第11章 糖第101章 屈服(下)第13章 約戰天下第85章 尋找第76章 決戰白馬寺(五)第19章 二禮第38章 食之第48章 風雲之戰第6章 未婚妻第26章 疑問第51章 燙手的禮物第21章 龍上九霄(上)第43章 學藝第36章 羊腸嶺第99章 拉網式戰術第47章 真愛(上)第36章 朕老了第43章 學藝第57章 大人物第44章 酸(中)第55章 炮聲隆隆第75章 卻月陣(上)第31章 夢裡風火連城第99章 那一夜,菊花滿洛陽(一)第41章 話不投機第6章 囧與雷(二)第10章 大悲咒第108章 八方來賀(下)第16章 姐姐第29章 等沽第22章 大神(中)第102章 談判第61章 大夏國第46章 寒冷的心第33章 陰冷的黑衣第18章 狗咬狗(上)第3章 力量第28章 發威(四)第35章 鬼門關第44章 酸(中)第30章 風雲之戰第38章 大笑第3章 吃豆腐第49章 馴第53章 老計新輝第53章 小尾巴第36章 玉璽(上)第69章 坑第8章 祖師爺第46章 最後的太陽月亮第48章 好戲要連臺(下)第53章 狀元(上)第8章 祖師爺第93章 大家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