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上折舉薦

荊州混亂,對朝廷和皇帝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現在幽州和冀州旱災,亂事頻出,本來就需要荊州這樣的產糧大州支援,荊州這一亂,皇帝和朝廷的壓力更大了。

王澄是王衍在東海王時期選定的荊州刺史,並不是皇帝的人,就算王澄說自己支持皇帝,皇帝和朝廷敢信嗎?

何況王澄不僅不說,連做都不做,去荊州三年,成功把荊州作亂。

所以,皇帝早就想換了王澄,朝中的大臣們,趙仲輿等人更想換。

但琅琊王氏雖然失去了一個王衍,卻依舊根基深厚。

現在鄆城的琅琊王氏沒幾個,但天下各州,各地,琅琊王氏的子弟卻都佔據重要的位置。

王敦現在是光州刺史,王含亦在光州,王導在徐州,是琅琊王的心腹好友,年輕一輩的更是散於各地,遠的不說,王衍的一雙女兒不就在趙含章麾下效命嗎?

還有王戎之子王興,聽說現在是弘農郡宜陽縣的縣令。

所以他們想換掉王澄,但換不掉。

王澄樣樣不好,但有一樣極好,他的名望很高,在文壇被推到了,從前只要有文章點評一類的事,王衍都推崇他,只要他點評過的文章,王衍都不會再點評。

所以他雖然在荊州不幹人事,但天下士族罵他的人卻沒幾個,也就荊州當地的士紳暗搓搓的恨他,畢竟板子是落在他們身上的。

當今天下,就算是趙含章和苟晞,也不能說換了王澄的刺史位就換掉,不然苟晞也不會一直龜縮在兗州,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鹹服;趙含章早順勢南下收了荊州。

也就王澄此時願意辭官離開,而且接任的人是王儀風和王玄,不然,荊州得打下來才能換掉刺史。

趙含章上書皇帝,言明荊州刺史王澄身體不適,而荊州事務繁多,又恰逢有叛軍作亂,所以請求更換荊州刺史。

趙含章推薦王儀風,表示她是王氏之後,自幼聰慧,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且她堅如磐石,又有仁慈之心,當爲一州刺史。

王儀風之前做過洛陽縣主簿,

後又在趙含章身邊當掾史,官位最大的時候是從七品,現在一躍被舉薦爲州刺史。

哪怕現在是亂世,朝臣們也覺得趙含章的推薦太大膽,連趙仲輿都心中腹誹,但依舊要替趙含章找補。

「陛下,趙刺史還舉薦其兄王玄爲荊州司馬。」

朝臣們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何不讓王玄爲刺史,王儀風輔佐?」

「王儀風還當過主簿和掾史,王玄卻是從未出仕,未必能管理好一州軍政。」

「可王玄有大才,名望頗盛,他可是能與衛玠齊名的人。」

「哼,不以才德取才,只看名望,荊州就是因此才大亂的,論名望和才氣,王司空還說王澄天下第一呢,他管好荊州了嗎?」賈疋冷哼一聲道:「朝廷取用官員就應該似趙刺史一樣,爲將者看重武才,治民者看重文才品德,仁人愛民,各自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這樣天下便可太平。」….

趙仲輿立即應和道:「正是,趙刺史既舉薦王儀風,必是因她有治民之才。」

皇帝想了想,轉頭叫來內侍道:「去大將軍府問一問大將軍的意思。」

朝臣們就沉默下來,等着苟晞的回話。

苟晞又把自己關在大將軍府裡不出門了,每天從他家圍牆下經過都能聽到裡面的樂聲和歌聲,皇帝小事基本上可以自己做主,大事還是得派人去和他商量。

大事要是不和他商量,即便詔令發出,他得知後也會追回,重新議定。前幾天,皇帝下詔書安撫幽州和冀州百姓,呼籲兩州的官員和士紳們一起抗災,爲此他免去了幽州和冀州兩年的

賦稅。

此事當時是朝堂上商議後定下的,詔書發出,結果才半天送詔書的人就被苟晞的人押回來,他不同意直接免去兩地兩年的賦稅。

直接免稅,只不過是幽州和冀州的官府不向鄆城運送該上繳的賦稅而已,他們自己肯定還是會和百姓收繳賦稅。

他認爲皇帝此舉不能惠及百姓,所以不同意。

詔書出京後被追回,皇帝大失面子,君臣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此後再議大事,皇帝都要派人去大將軍府詢問一聲,以免再在百官前丟臉;

而苟晞足不出戶便讓心思浮動的朝堂安靜下來,本來暗搓搓想要投奔皇帝的人不得不權衡利弊,又安靜如雞的待在了原地,沒敢背叛苟晞。

身體是留在了原地,似乎該是苟晞的人就還是站在他那頭,但人心離散。苟晞如此侮辱皇帝,自己又沉溺聲色不理政務,早就大失人心。

今日賈疋這番話不僅是在說王澄,也在罵苟晞,當官不理朝政,不如回家種地,站着茅坑不拉屎,跟苟晞之前罵過的王衍有什麼區別?

等苟晞回話還需一點時間,皇帝便和他們議論起其他政事來,比如他比較的夏至祭天。

趙仲輿就爲難的道:「陛下,祭臺已經修築大半,但餘下所需的金絲楠木和杉木至今未到,所以……」

皇帝抿了抿嘴問道:「爲何還未到?」

趙仲輿道:「金絲楠木是從蜀地採購而來,本應月初時到鄆城的,但因爲荊州叛亂,押送木材的隊伍被困在荊州,一時不得出。」

「杉木則是桂林郡運送,一路順着水路到荊州,此時也被困在荊州不得出。」

一旁立即有官員道:「陛下,從淮南一地採購的糧食也被困在荊州,現在不僅幽州和冀州在等糧食賑濟,鄆城的糧食也要從荊州運送的。」

糧隊被困在荊州,過段時間他們連官員的祿米都要發不出來了。

光靠兗州的夏收是不夠的。

有官員道:「兗州各地已經在收割小麥,看各地郡縣上報的數據,今年兗州也受氣候影響,畝產比往年要低一些。」

所以荊州很重要啊,那可是東西南北交通要道之一。

皇帝抿了抿嘴道:「讓他們想辦法從豫州和徐州走,先繞過荊州。」

他道:「荊州之事儘早解決。」

從西和西南而來的商旅可以先繞到蜀地,再過豫州,從南邊和東南來鄆城的則可以繞到徐州。

這樣一繞,的確可以到達鄆城,但成本也要高很多。

皇帝心中不悅,認真的思索起趙含章的提議來,王儀風和王玄兄妹倆真的能夠安定荊州嗎?

第1265章 重鑄信第790章 送走第1257章 暴雨第689章 有遠見第1146章 傅暢第1100章 朝廷是輔助功能第652章 面試第413章 挖寶藏第927章 伏誅第908章 民心第590章 鼓動第223章 聲望第563章 不能第348章 前後夾擊第737章 告辭第989章 南陽王病死第301章 求賢若渴第1203章 渡江第1096章 寫信第309章 生機勃勃第957章 怒火第199章 舊事第513章 你想要什麼第1198章 用刑第37章 安息第1324章 騰飛(二)第1195章 勸說(二)第421章 現實第94章 父慈子孝第1304章 一起努力第668章 換個中正吧第323章 大局爲重第41章 不辜負(月票500加更)第608章 閻亨第1357章 歸附(一)第77章 隨葬第181章 拉下水第40章 哭喪第1197章 勸說第990章 清醒的痛苦第731章 拖延第251章 逃課第799章 俘虜第519章 座次第262章 快到碗裡來第744章 各州人士第756章 預警第969章 退路第791章 軍令調動第473章 美人計第558章 想通第176章 答應第563章 不能第405章 勿忘初衷第1133章 區別對待第58章 重逢第1335章 忠義第198章 趙程第580章 張軌第614章 心情大好第533章 釋懷第277章 罵人第1170章 腦子進水第237章 素裹世界第1140章 平淡的一天第908章 民心第175章 相讓第932章 跑了第1081章 字神第201章 六韜第557章 處罰第1097章 辛苦的回信第1278章 失望第1146章 傅暢第304章 常縣令第1100章 朝廷是輔助功能第612章 努力工作第299章 黢黑的夜第988章 全面發展第723章 留客第521章 尊卑第1129章 提醒第442章 吃席呀第495章 酷刑第1162章 猜題第61章 有情有義第987章 希望第493章 馳援第337章 勸人被反勸第144章 想要徵兵令第776章 請求第251章 逃課第545章 守土第813章 挺會想的第954章 質子第1216章 深深的嫉妒第985章 都滿意第752章 我會第481章 涼州大馬第266章 合作
第1265章 重鑄信第790章 送走第1257章 暴雨第689章 有遠見第1146章 傅暢第1100章 朝廷是輔助功能第652章 面試第413章 挖寶藏第927章 伏誅第908章 民心第590章 鼓動第223章 聲望第563章 不能第348章 前後夾擊第737章 告辭第989章 南陽王病死第301章 求賢若渴第1203章 渡江第1096章 寫信第309章 生機勃勃第957章 怒火第199章 舊事第513章 你想要什麼第1198章 用刑第37章 安息第1324章 騰飛(二)第1195章 勸說(二)第421章 現實第94章 父慈子孝第1304章 一起努力第668章 換個中正吧第323章 大局爲重第41章 不辜負(月票500加更)第608章 閻亨第1357章 歸附(一)第77章 隨葬第181章 拉下水第40章 哭喪第1197章 勸說第990章 清醒的痛苦第731章 拖延第251章 逃課第799章 俘虜第519章 座次第262章 快到碗裡來第744章 各州人士第756章 預警第969章 退路第791章 軍令調動第473章 美人計第558章 想通第176章 答應第563章 不能第405章 勿忘初衷第1133章 區別對待第58章 重逢第1335章 忠義第198章 趙程第580章 張軌第614章 心情大好第533章 釋懷第277章 罵人第1170章 腦子進水第237章 素裹世界第1140章 平淡的一天第908章 民心第175章 相讓第932章 跑了第1081章 字神第201章 六韜第557章 處罰第1097章 辛苦的回信第1278章 失望第1146章 傅暢第304章 常縣令第1100章 朝廷是輔助功能第612章 努力工作第299章 黢黑的夜第988章 全面發展第723章 留客第521章 尊卑第1129章 提醒第442章 吃席呀第495章 酷刑第1162章 猜題第61章 有情有義第987章 希望第493章 馳援第337章 勸人被反勸第144章 想要徵兵令第776章 請求第251章 逃課第545章 守土第813章 挺會想的第954章 質子第1216章 深深的嫉妒第985章 都滿意第752章 我會第481章 涼州大馬第266章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