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米爾領的商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其實要歸功於一件突發事件,一件許多人都措手不及的突發事件。那就是哈斯王國竟然遭受侵略了,原本只是被泰達米爾領打敗而已,在其他不太清楚詳細情況的周鄰國家看來,哈斯王國表現出了不堪一擊的戰鬥力,暴露出它虛弱的本質。
原本週邊的國家還覺得哈斯王國進攻泰達米爾領一定會受到諾亞帝國的阻擊,雖然現在諾亞帝國的兵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東線作戰,但是他們也不可能不在北方放置軍隊,北荒要塞一直都是一個哈斯王國鎮壓北荒的重要據點。之前泰達米爾領遭受進攻,他們還很興奮地想看一看諾亞帝國又開一條戰線,如果諾亞帝國被擊敗的話,他們也會放心地衝上來一起進行撕咬。既然一個帝國要倒下,那麼他們自然要吸食他的血肉迅速長大才對。
但是他們雄心勃勃了幾天之後才發現原來諾亞帝國並沒有出兵援助泰達米爾領,而更令他們驚訝的是泰達米爾領竟然擊敗了哈斯王國的軍隊,哈斯王國在一座城堡加幾千民兵的防守下慘敗,還在後退時遭受追擊,甚至被俘虜了大量的士兵。直到現在泰達米爾領已經更換了蠻王兩次,哈斯王國的那這部分被俘士兵還沒有全部被放歸回去,並且他們竟然也一點都沒有打算趁着泰達米爾領更換蠻王的機會再次發動進攻。
周邊的國家在泰達米爾領的情報並不周密,因此他們並不清楚雷茲在泰達米爾領是一個什麼樣的聲望,他們只會粗略地知道泰達米爾領的雷茲是奈德麗的丈夫,是一個諾德人,他與奈德麗結合並且取代老蠻王泰達米爾的行爲自然會被他們各自的國王判斷爲威爾遜皇帝陛下的權謀。在他們的想象中,既然如此泰達米爾領的民心不可能繼續團結,而就連這種情況下哈斯王國都不敢向泰達米爾領出兵,則更能證明哈斯王國現在一定是外強中乾,他們一定在這次戰爭中傷了元氣,這是一個吞噬哈斯王國的好機會。
諾亞帝國是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大帝國,人口稠密領土廣闊,算得上是一流國家,而哈斯王國雖然不能跟諾亞帝國相比較,在固有領土北荒被諾亞帝國吞併後,他們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又因爲現在的哈斯王國國王是篡位而上,國內的人心不齊,所以從一個受人矚目的強國淪落爲中等國家。但是他們仍然從未走下大陸叫得上名字的主要國家的位置。
現任的哈斯王國國王爲了證明自己統治的優秀,既然無力向強大的諾亞帝國討回北荒,那就向周邊的更小更弱的鄰國發難,十幾年間的侵略戰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結下來的仇恨更多。過去這些小國一直扮演着被攻擊的角色,不是他們不仇恨哈斯王國,只是覺得無法撼動哈斯王國,只能埋頭捱打。現在他們既然有了哈斯王國遭受重創的想法,而他們又因爲想在諾亞帝國與哈斯王國開戰之後撿便宜而動員了部隊,因此有了判斷,就聯絡了一下,一共五個國家,兩個與哈斯王國只有偏遠地區接壤的小國觀望,其他三個小國共同出兵打着復仇的旗號對哈斯王國發動了進攻。
哈斯王國不能說沒有準備,畢竟三國同時出兵這麼大的事情還是瞞不過哈斯王國的眼線,但是仍然很難抵擋。哈斯王國的國王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落入了和諾亞帝國類似的境地,他第一時間放棄了已經淪陷的土地,將軍隊後撤到後方建立防線,夥同援軍進行抵抗;然後他要做的就是迅速派出使者與那兩個觀望的小國聯絡交好,原本因爲進攻道路比較遙遠而且能拿下的土地比較沒有價值而沒有入侵過他們,現在反而成了一種可以拿來分說,穩住對方的說辭。
哈斯國王當然知道只憑這些是沒有用的,一旦哈斯王國戰敗,或者看起來要失敗,他們一定會成爲對面壓上來的籌碼。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泰達米爾領這一面了,他判斷諾亞帝國不至於會出兵陷入戰爭泥潭,滅掉哈斯王國他們能得到的利益並不大,設身處地地站在威爾遜皇帝的位置考慮,他覺得自己會更願意哈斯王國與三國戀聯軍打得十分慘烈,最好是打的時間越久越好,那樣他纔會更放心。所以諾亞帝國這一面不用怎麼考慮。
哈斯國王更看重的是泰達米爾領,自從更換了諾德人的新蠻王雷茲以後,泰達米爾領的開放政策執行的很徹底,哈斯王國的商隊在泰達米爾領暢通無阻,而且泰達米爾領突然出現了一個“鐵匠聯合”的組織,他們打造出大量質量優秀數量不少的工具和武器,這些工具爲泰達米爾領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援。就說泰達米爾領的農民們,手裡的鋤頭、鏟子、鐮刀都用農產品更換了一套以後,他們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樣的工作時間內他們可以提供的農產品很顯然也隨之提升了,出售後收入的提升又提高了他們工作的熱情。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除此之外,泰達米爾領也因此建立起了擁有精良武器的職業軍隊,雖然暫時沒有什麼優良的鎧甲,也沒有經過戰火的考驗成爲老兵,但是身爲一名國王,他很明白精良的武器對一支軍隊的自信仍然非常重要,一旦裝備了精良武器,至少泰達米爾領的士兵不會差。
另外,哈斯國王這麼看重泰達米爾領的態度,自然還是因爲一直以來泰達米爾領釋放哈斯王國俘虜士兵的速度每次都是通過商隊帶回去一點點。每支商隊過來總不能只帶俘虜回去吧,商隊也要購買泰達米爾領的貨物回哈斯王國販賣,能騰出一兩輛馬車運回去五六個、十來個釋放的俘虜就不錯了。所以進度不快,只能陸陸續續地回來幾百人。哈斯國王面臨外敵入侵的時候,自然想到了這批被俘虜的老兵,他們或許要時間來恢復戰鬥力,但是他們完全可以不用立刻上前線,留在後方擔任守衛和承擔訓練士兵的工作完全能夠勝任。
因此爲了快點把這麼多的俘虜全帶回來,哈斯國王只能咬牙借貸給國內的商隊,委託他們除了自己的貨物以外儘量多帶空車前往泰達米爾領,多多購買泰達米爾領出口的武器回來國內,哈斯王國會進行購買來補充不足的武裝,同時每次都必須攜帶20名俘虜回家,多出來的部分每個人哈斯王國也都會對商隊進行補償。
這樣的政策一出,哈斯王國國內的各個商隊自然是像勤勞的螞蟻一樣飛速來往於兩地,買走泰達米爾領一車又一車的軍火,帶走一車又一車的哈斯王國俘虜,他們從哈斯王國身上賺錢,泰達米爾領也從這樣的貿易中迅速迎來了一波軍火買賣爲主的商業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