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遠東金融風暴(3)

公元1896年2月17日,清帝國總理衙門照會英法德俄美等歐美十七國駐華公使和領事,答應他們提出的要求。與此同時,恭親王奕?代表清政府同十七國三十二家銀行組成的銀行團簽訂了《洋款匯兌合同》,規定清帝國將白銀向各國洋行兌換黃金和等值貨幣,金銀兌換比例爲1:22。自合同簽訂日起,十七國三十二家銀行必須滿足清帝國國內所需黃金和等值貨幣兌換額度,違約則處以一百萬英鎊罰金。

2月18日,在清帝國境內的各大洋行重新掛牌開業,繼續接受白銀兌換,只不過匯兌比例調至1:22。很多人都猶豫了,這個匯兌價格實在太低,不過朝廷暫停使用銀銅本位制,改用金銅本位制,這意味着朝廷不再收白銀,逼得老百姓們只能忍痛兌換。一時間怨聲載道。

3月2日,國內白銀業已兌換了近八成,近四億白銀轉爲黃金和英法德等幣值恆定的法定紙幣。十七國銀行團儲備的黃金和紙幣基本上被掏空,爲了不違約,十七國銀行團不得不從英國東印度、緬甸,荷蘭東印度、西屬菲律賓和法屬印度支那等地抽出資金運往中國各地。

3月10日,匯兌高峰已過,十七國銀行團累積兌換了四億六千萬兩白銀。清帝國國內市面上幾乎全部使用黃金、銅錢和各國法定貨幣進行流通,白銀流通基本上停止。但依然有一些投機商人們趁機囤積了一批白銀,不過這種事情是難以避免的,對於大多數國民來說,他們已經將白銀全部拋出兌換成了相應的黃金和等值外國貨幣。

3月13日,十七國集團照會清帝國總理衙門,表示他們已經按照合同規定開放白銀兌換業務並完成了清帝國境內的整體白銀匯兌。

當天下午,總理衙門發表聲明,肯定了十七國銀行團的如約履行並完成了合同上的規定。此時,國際上的銀價繼續下跌,黃金對白銀已經跌至1:20了。十七國銀行團此時依然是獲利的,他們總體上淨賺不下兩千七百萬兩白銀。不過距離他們估計的谷底價格已經很近了,十七國銀行團本身就心不齊,有些銀行不由得擔心會賠本,趁着此時還賺錢的時候,他們已經秘密開始向國際拋售他們手裡的白銀了,這無形中影響了國際銀價,加速其下跌趨勢。

3月14日,總理衙門按照事先達成的意向,當各國幫助清帝國完成金銅本位制暫時代替銀銅本位制的計劃後,清帝國將向英法德俄美五國借款1200萬英鎊,以維持未來幾年國際銀虧給清帝國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彌補財政收入,給清帝國調整金融體制提供資本。

按照清帝國同五國的妥協後的合同規定,《五國洋款合同》(又稱《英法美德俄借款詳細章程》)。共十八款。規定:借款總額爲一千兩百萬英鎊(合銀一億庫平兩);以九四折扣(94%)交付,年息五釐,限三十六年還清,允許提前或者一次還清,但最低不得低於五年;以海關收入作擔保;償還期限內,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職位必須由英國人充任,設七位副稅務司,另外四位由法國、德國、俄國和美國派人擔任,從而使五國獲得了控制清帝國海關行政三十六年的保證。

15日,英國泰晤士報大篇幅的報道了這次清帝國大規模出兌白銀的行動。報道中首先肯定了清帝國用金銅本位制暫代銀銅本位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接着又毫不留情的批駁英法美德俄五國趁火打劫的無恥行爲,逼迫清帝國簽署了對自己不利的《五國洋款合同》,使得該國的海關主權收回行動再次泡湯。同時,也毫不留情的指責國際金融大鱷這是即美國黃金擠兌危機後的又一次金融犯罪,是對全世界人民的財產的無恥踐踏。

最後,泰晤士報社主編布倫威爾引述了一位英國知名金融專家霍爾斯特博士的話,稱:“十七國銀行團太過於自負了,他們妄圖左右國際金融並趁機牟取暴利,但他們卻是忽略了一點,此前他們所計算的白銀並不包括清帝國龐大的白銀儲備在內,當清帝國的4.6億兩白銀流入國際市場時,它會同美國拋出的5億銀元形成巨大的金融共振,勢必造成最終1+1遠大於2的結局。十七國銀行團將爲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不過,泰晤士報的狠批並沒有引起十七國銀行團的注意,他們確實太自負了,以爲憑藉他們的財力足以左右國際金融,因此他們絲毫不擔心。

法蘭克福,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重要的工業、商業和金融中心。自13世紀以來,法蘭克福一直是一個繁榮的商業城市,16世紀後又成爲交易所及銀行中心。德意志帝國銀行總部和德意志帝國聯邦議會總部均在此,更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加冕所在地。

美因河東岸是最繁華的商業區和金融銀行一條街,超過六十家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銀行坐落於此。而德意志帝國銀行那高達16層的灰色銀行大樓建築則將周圍的所有建築都比了下去。

不同於美因河東岸的繁華和熱鬧,西岸是一片綠地,除了中央有一座私人城堡外,四周再無任何建築。很顯然,城堡的主人將附近幾十裡內的土地都買了下來,專門種上草坪。河兩岸形成了巨大的場景反差,只有行業內的極少數人才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

城堡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德國分支霍斯伯爵的,當年幫助查理大帝統一德意志的大功臣,受封在法蘭克福。但隨着德意志的統一,俾斯麥趁着羅斯柴爾德家族將資金投往美洲之際,夥同德國的大批容克貴族們趁機組織了德意志帝國銀行,一舉取代了霍斯對德國的金融支配地位。從此,德國容克財團的崛起,不斷的驅趕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德意志境內的勢力。

霍斯站在城堡塔樓上,靜靜的望着河對面的德意志帝國銀行大樓,眼神中充滿了恨意。

腳步聲響起,一個高個的黑西裝中年男子快步走過來,站在霍斯身後恭敬的說道:“主人,剛剛接到倫敦總部的消息,容克們在中國出手了,他們悄悄把資金注入幾家荷蘭和丹麥銀行,一共吃了三千萬馬克的白銀。”

“胃口倒是不小!”霍斯冷哼一聲,說道:“他們以爲不在德國動作就可以擺脫我們了,簡直是癡心妄想。凱恩你馬上通知倫敦總部,我們手裡的白銀馬上拋掉,全部。”

凱恩擔憂的問道:“主人,這麼做會不會太過了?我們一出手,會讓這些容克們損失慘重,德意志帝國銀行畢竟有俾斯麥大人撐腰,我們會惹惱他們的。”

霍斯轉過身來,冷冷的道:“你不知道同行是冤家這個道理嗎?俾斯麥和這些容克們建立德意志銀行就是要整倒我們,他們已經惹到我們了。如果我們不反擊,將來德意志就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了。”

“明白了主人,我這就去辦。”

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60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九)第602603章 中德海軍的初次較量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315章 突圍之戰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116章 拍賣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414章 英德海軍大決戰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532章 衝破枷鎖的美國自衛隊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76章 貸款造艦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5章 浪速遭殃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210章 廷議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210章 廷議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352章 51區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128章 衝突(下)第14章 又迷路了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122章 費舍爾第568章 胡德號超級戰巡的悲哀第298章 騰達空戰第371章 囤積居奇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698章 核談判(上)第222章 拿西班牙人先開刀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19章 周密部署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148章 璦琿攻防戰2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192章 免稅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283章 蔚山要塞攻防戰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515516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準備和電子工業崛起第713章 外高加索戰爭(二)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14章 又迷路了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302章 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第587章 終極戰列艦對決之芬蘭灣海戰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725章 核大戰(3)第189章 讓光緒吃癟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422章 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63章 班底(下)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499500章 愛爾蘭內戰和聯合國軍的成立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8章 乘勝和談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
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60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九)第602603章 中德海軍的初次較量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315章 突圍之戰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116章 拍賣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414章 英德海軍大決戰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532章 衝破枷鎖的美國自衛隊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76章 貸款造艦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5章 浪速遭殃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501章 維和部隊入南非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210章 廷議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391章 滅寇計劃第219章 金融危機第210章 廷議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352章 51區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292章 外蒙古的悲哀第128章 衝突(下)第14章 又迷路了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122章 費舍爾第568章 胡德號超級戰巡的悲哀第298章 騰達空戰第371章 囤積居奇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698章 核談判(上)第222章 拿西班牙人先開刀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19章 周密部署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148章 璦琿攻防戰2第28章 封爵一等男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192章 免稅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283章 蔚山要塞攻防戰第193章 東北江防艦隊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351章 航母計劃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446章 攻佔阿拉斯加(三)第515516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準備和電子工業崛起第713章 外高加索戰爭(二)第151章 八一宣戰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586章 列寧格勒火拼第14章 又迷路了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302章 世界第二海軍強國第587章 終極戰列艦對決之芬蘭灣海戰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725章 核大戰(3)第189章 讓光緒吃癟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422章 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63章 班底(下)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499500章 愛爾蘭內戰和聯合國軍的成立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45章 兩處心思(二)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8章 乘勝和談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