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金融危機

龍幣在直隸省的推行,頓時引起了各方面的連鎖反應。?? 當其衝的便是光緒正在計劃的全國貨幣改革,光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在通商銀行籌集到了改革幣制的資金,結果成立戶部銀行準備進行全國貨幣改革,卻遭到了各省督撫們的聯合反對。

有道是法不責衆,各省督撫們抱團對抗朝廷,光緒也只能乾瞪眼生悶氣。

看着光緒愁眉苦臉,有氣不出的鬱悶表情,慶親王奕劻給光緒出了個主意。

“啓稟皇上,微臣倒是有個辦法!”

光緒頓時一喜,擡頭一看是奕劻時,頓時沉下臉來。光緒真不敢想奕劻能夠有什麼好主意,但礙於奕劻的身份,只好不情願的聽聽。

“慶親王有何高見?”

奕劻一臉尖嘴猴腮的笑起來,臉上盡是褶子,長期酒色幾乎掏空了他。爲了維持他的奢侈生活,奕劻不得不徹底臣服在王辰浩的金錢攻勢下,成爲王辰浩控制朝廷的工具。

光緒想收了各省督撫們手裡的鑄幣廠和票號行權,但是各省督撫們的權力很大,光緒無法正面跟他們硬碰硬,也不甘心。

同時,王辰浩也並不滿足在直隸行龍幣,他也希望在全中國行龍幣,將全國的貨幣資源控制在他手裡。雖然各省督撫們攝於王辰浩的權勢,表面上不反對龍幣在各省流通,但是暗地裡,各省地方官都“變相”的威脅轄區百姓,不得使用龍幣。

基於這種情況,王辰浩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以此來打通龍幣在各省的流通渠道。

奕劻向光緒提議道:“皇上,眼下各省督撫們在貨幣鑄造和行權利上抗議朝廷的統一,但各省督撫們大權在握,皇上不可跟他們硬碰。”

光緒翻翻白眼,沒好氣的說道:“這還用你說?”

奕劻燦燦一笑,說道:“皇上,微臣的意思是,不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去對付王辰浩!”

光緒頓時納悶了,這個奕劻不是一向幫着王辰浩說好話嗎,怎麼今天突然改變口風了。

奕劻看出了光緒的心思,於是說道:“皇上,微臣也姓愛新覺羅,自然心裡向着朝廷,向着皇上了。”

奕劻裝得非常像,光緒也看不出他作僞,於是點點頭,道:“慶親王忠心可表,那你有什麼好主意?”

奕劻感謝一番,然後按照他跟王辰浩說好了的計策,提議道:“微臣認爲,王辰浩實力強大,而且有美洲銀行做後盾,聽說這次直隸行的新貨幣將達到兩萬萬龍幣,這一龍幣頂的上兩貫銅錢,可見王辰浩的財力之強大。加上王辰浩對直隸的影響力,現在直隸的全部財富都控制在王辰浩的手中。微臣以爲,既然朝廷無法硬碰地方督撫,不如借王辰浩的力量,讓各省督撫們之間狗咬狗,激化他們之間的矛盾利益碰撞,達到同時削弱他們的目的!”

光緒聽着奕劻的話,感覺奕劻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帶着滿臉的驚奇,光緒問道:“慶親王的意思是?”

奕劻接着解釋道:“微臣建議皇上不妨讓王辰浩來執行統一全國幣制改革的大任,以龍幣充爲國幣,讓王辰浩去跟各省督撫們直接碰撞,想必皇上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光緒想了想,雖然帶着一些不解,但是不得不承認奕劻的提議非常有用。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光緒頓時動心了。然而,他並沒有什麼主見,還不敢下決心,因此他又叫來翁同龢跟李鴻藻二人商議對策。

翁同龢跟李鴻藻二人得知事情始末後,也是一喜一憂。

李鴻藻比較樂觀,說道:“王辰浩坐擁直隸,天下第一督撫李鴻章實際上已經閒養在家,整個直隸總督府基本上是王辰浩一個人說的算。各省督撫們都瞄着直隸總督的位置,如今李鴻章老了,眼瞅着要讓位了,卻讓王辰浩半路殺出來搶了。各省督撫們都是老頭子了,而王辰浩二十多歲,這可不是等下去可以的事情,他們到死也輪不到那個位置。此其一。其二,王辰浩樹大招風,已經深遭到各省督撫們嫉妒。皇上還把他捧得高高的,勢必會令其得意忘形,捧殺捧殺,捧得高才殺的狠。其三,王辰浩已經作用海6軍大臣,實際上就是朝廷的所有軍隊的大元帥,有權節制各省軍隊。這可是最要命的事情,各省督撫們已經把持軍隊幾十年了,豈能善罷甘休。他們之所以還沒有聯合起來反對王辰浩,只是還沒有把他們逼上絕路而已。這次可是幣制改革,這一改可是動了各省督撫們的錢口袋,微臣以爲,如果讓王辰浩去管這個幣制改革的事情,各省都得視北洋爲敵人,肯定會擰成一股繩對付王辰浩的。”

翁同龢說道:“如果能夠讓王辰浩跟其他地方督撫們相互敵視,相互拆臺,最終朝廷坐收漁翁之利,這不失爲一個妙計。只是,王辰浩會那麼傻的去跟各省督撫們對着幹嗎?”

光緒也有此疑問,說道:“是呀,王辰浩估計不會去幹的。”

李鴻藻笑了笑,說道:“我覺得王辰浩會!先他口口聲聲的說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皇上索性就將這個重任交給他,然後再大造聲勢,讓他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由不得他。這是強制,但也需要安撫,否則王辰浩不賣力也不行。打一棒子得給他一個甜棗吃。”

翁同龢說道:“給他什麼甜棗吃?咱們許多次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可不敢再給他好處了!”

光緒擺擺手,道:“不給好處恐怕不行,這樣吧,朕讓奕劻去摸摸王辰浩的底,看看他有什麼要求。”

隨後,光緒又召見了奕劻,打奕劻去探探王辰浩的底。

奕劻於是興致勃勃的去找王辰浩,告訴他事情基本上辦妥了。

王辰浩將奕劻留在客廳,他找了個藉口到旁邊偏廳,同手下人商議。

“現在皇上打算把全國貨幣改革大權交給我,你們有什麼建議?”

阮忠樞說道:“這件事有風險,在全國進行貨幣改革,會觸及地方督撫們的核心利益,不容易執行。皇上都碰壁了,大人您得小心。”

張楓撇撇嘴,道:“皇上碰壁那是正常的,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如果不碰壁那就奇怪了。但是大人不同,哪個督撫不得給大人您的面子,相信這並不是問題。”

王辰浩點點頭,他覺得自己目前實力強大,各省督撫們都得給面子,因此傾向於張楓的觀點,否則他也不會安排奕劻去跟光緒唱雙簧戲了。

王辰浩轉向張嘉璈、宋漢章、葉景揆、陳錦濤和王克敏等國內銀行金融業專家們,問道:“你們覺得如果我接收全國的貨幣金融改革,你們有能力完成嗎?”

王辰浩的話已經很明確了,他是決定要接受的了,因此問問這些金融專家們有沒有把握。

葉景葵說道:“我們已經有了在直隸推行貨幣改革的經驗,而且龍幣目前運行良好,以大人的財力,如果可以得到朝廷名正言順的任命,在全國進行貨幣改革應該不是問題。”

宋漢章說道:“但我建議大人您一定得把朝廷的戶部銀行掌握在手裡,鑄幣權和貨幣行權也得在大人的手裡,否則就會把大人的全部家底都填進去了。”

王辰浩點點頭,他明白宋漢章的意思,全國貨幣改革,按照精棋的計算,全國gdp總量估計在143億美元左右,按照最低黃金儲備金爲gdp總量的2%~3%,需要429億美元的黃金儲備。而四億多人口,每人5元龍幣,需要行二十億龍幣,如果不能夠把清帝國的中央銀行和貨幣鑄造權、行權掌控在手裡,那麼就是非常危險的。

王辰浩點點頭,道:“你們開始準備吧!我會把戶部銀行,以及貨幣鑄造行權都弄到手裡的。”

衆人領命,王辰浩於是返回正廳,將他的要求告訴給了奕劻。

當然,奕劻不會放過這個斂財的好機會的,當即問王辰浩開口要好處。王辰浩於是答應奕劻,如果他得到戶部銀行和貨幣的鑄造行權的話,許諾給他價值一百萬龍幣的未來中央銀行的股票。

奕劻頓時興高采烈,連忙向王辰浩保證,一定勸說光緒和朝廷同意。

奕劻離開王辰浩的官邸,連忙返回紫禁城,向光緒稟報。

“戶部銀行給王辰浩,還得把貨幣的鑄造印製和行權都交給他,朝廷財政、賦稅需交給王辰浩指定的銀行收繳存放,這等於把大清的財政命脈都給了他,皇上三思。”

翁同龢第一個反對,李鴻藻則是皺眉不語,沒想到王辰浩的胃口這麼大。

光緒也是拿捏不定,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但是光緒每次都沒套着,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奕劻說道:“皇上,王辰浩身邊有個國際金融專家,名叫精棋。此人幫助美國完成了金本位制改革,在金融方面無人出其右。經過他的計算,大清要想進行貨幣改革,至少需要五萬萬美元的黃金儲備。而四萬萬人口,每人5元龍幣,需要行二十億龍幣,試問朝廷的財力根本就沒辦法進行改革。”

翁同龢多年掌管戶部,他多少知道一些國際上這方面的名人,於是說道:“如果是精棋這樣說,那以朝廷目前的財政狀況,進行貨幣改革確實不行。如果儲備金不夠,洋人再趁機插手,恐怕就會釀成國禍。”

奕劻接着勸說道:“大清目前的財政收入即使交給王辰浩打理,也遠遠不夠改革所需,還得王辰浩自己掏腰包墊付。如果不給他貨幣鑄造權和行權,他是決計不會好好幹的。那樣皇上的大計也就無法實施了。”

李鴻藻說道:“皇上,改革幣制,統一全國貨幣體系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現在各省督撫用朝廷的名義濫紙幣和鑄造錢幣,已經鬧得民怨沸騰,老百姓可都是在罵朝廷呢!”

光緒拿捏不住,問道:“那諸位的意思是朕答應他這個條件?”

奕劻趕忙道:“皇上聖明!”

翁同龢跟李鴻藻也說道:“如果打算用王辰浩去對付各省督撫們,就不得不讓利給王辰浩,沒有足夠的利益,王辰浩肯定不會幹的。”

光緒想了想,最終做出決定,道:“既然是爲國爲民的大事,那朕就妥協一次好了!慶親王,你去知會軍機處,讓他們擬旨任命王辰浩爲全國貨幣改革全權大臣,把戶部銀行給他,準他自行訂立貨幣行和鑄造的銀行,朝廷不加以干涉。”

奕劻領旨,連忙下去辦理。

奕劻走後,光緒嘆口氣道:“不知道這次做的對不對,如果整不了王辰浩,恐怕會釀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翁同龢跟李鴻藻二人對視一眼,都明白光緒的擔憂。不外乎就是一旦不能夠挑起王辰浩同各省督撫們之間的激烈對抗,朝廷就無法坐收漁翁之利。一旦失敗,朝廷的財政大權也將落到王辰浩的手裡,清帝國的財政命脈將由王辰浩左右。一旦那樣,王辰浩手握清帝**權、財政大權,可真就是沒法治了。

翁同龢安慰光緒,說道:“皇上放心,各省對待貨幣改革一事肯定是強烈反對的,因爲貨幣改革觸碰了他們的財口袋。王辰浩現在接手貨幣改革,等於搶了他們的錢口袋,臣以爲,這次王辰浩肯定改革不下去,而且會把他的錢都賠進去,到時候朝廷一來借王辰浩的手打擊了各省督撫們,二來將王辰浩的錢用在了國民身上,也算是造福國家。三來,王辰浩損失的錢財將是天文數字,他再無力養着海6軍了,可謂一箭三雕。”

李鴻藻也是這樣附和說着,而光緒現在只能往好處想了。

第二天,朝廷布上諭,任命王辰浩爲戶部財政改革全權大臣,軍機處當即向全國各地布了這條消息,並通過總理衙門知會給了各國駐華公使、領事和武官們,通告全世界,清帝國也要進行金本位制改革了。

消息傳出,國內外頓時譁然。

前不久光緒就宣佈清帝國要進行貨幣金融改革,當時國內外就掀起一陣狂瀾。國內外對此高度關注,國內督撫們上書反對,國外銀行團們蜂擁進入中國,準備搶購清帝國的新幣,然後囤積牟取暴利。

但光緒的改革一下子戛然而止,結果令各國銀行團們大失所望。各省督撫們也都鬆口氣,慶祝他們的勝利。

如今,清政府再次拋出繼續進行金融改革,而且任命王辰浩爲改革大臣,這又再次掀起了驚天波瀾。國內外對於朝廷的改革已經不在乎了,但是王辰浩作爲改革大臣就不得不令他們重視了。

各省督撫們當即上書繼續反對,呼聲之高,比之上次還要強烈。但光緒這次鐵了心,改革到底,絕不妥協。朝廷駁回了各省督撫們的上書反對,強制執行。這等於把王辰浩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把王辰浩直接推到了各省督撫們的對立面,令雙方的矛盾激增。

同時,各國列強的銀行團們也開始調集資金,準備搶購新幣,因爲他們知道王辰浩有那個改革的力量,知道這次肯定能夠成功。有的銀行豪賭王辰浩肯定會將龍幣作爲中國貨幣,因此已經開始大規模向在直隸地區兌換龍幣。

王辰浩沒有想到會是這種局面,他還沒有開始改革,各省就開始強烈反對,並揚言新幣絕對不會在他們的地盤上得以順利流通的。同時,直隸地面上掀起一陣買賣龍幣的狂潮,列強銀行以平均高於龍幣價值千分之一的價格開始吸納龍幣,老百姓爲了賺錢,便一邊向美洲銀行兌換龍幣,另一邊到各國銀行將龍幣兌換成各國貨幣,然後在拿回來到美洲銀行繼續兌換龍幣,從循環中得到兌換差,結果造成直隸地界上大量的龍幣流向各國銀行。而美洲銀行也不得不大規模增加龍幣印製和鑄造生產線,以此來彌補市面上的龍幣流通的不足。

各國銀行團爲了牟取暴利而買賣龍幣,這引起了王辰浩的高度緊張。

王辰浩當即找來一干幕僚們商議對策,就當前改革面臨的巨大難題和危機進行討論。

宋漢章說道:“大人,洋人趁機買賣龍幣這已經不是件稀奇的事情了。洋人爲利益而生,那裡有錢賺他們就往那裡鑽。根據我在上海的朋友們提供的情報,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國際金融商們很快都會蜂擁進入中國,投資龍幣市場。他們顯然是認定龍幣將成爲中國的國幣,囤積龍幣市場,迫使我們大量印製龍幣,到一定時候他們就會拋售龍幣,會造成我國龍幣流通中的價格變動,他們獲取這個利潤差。雖然這個利潤差現在看來一龍幣只有千分之一的利潤,但是國際資金幾十億幾百億美元,一旦熱錢流入中國,這個千分之一的利潤乘以這上百億美元的基數,就是一筆暴利。”

張嘉璈也說道:“是啊!國際上的洋人金融商們就是靠着這個家賺錢的。但他們賺錢的同時,卻是在擾亂我們的貨幣市場,令龍幣不穩定,造成物價不穩定,從而引起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危害極大。”

王辰浩說道:“可我們已經法定規定了龍幣的含金量和兌換標準,他們這不是應該賠錢的嗎?”

宋漢章說道:“雖然龍幣有着法定效力,但這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就連英鎊和美元當初一開始改革的時候,也是面臨這個問題。洋人銀行團大規模收購龍幣,就會造成龍幣流通不足,我們爲了穩定物價,抑制通貨緊縮,就得大量行龍幣補充。但是我們的黃金儲備不如國際銀行商們的多,拼一段時間後,我們的黃金儲備不足,再行龍幣時就沒有了黃金儲備的基礎保障,因此就只能增龍幣,導致龍幣實際上過了我們黃金儲備可兌現標準。這時,各國銀行團再拋售龍幣,我們短時間內無法回籠這些龍幣,就造成通貨膨脹,龍幣實際上的貶值。”

張嘉璈嘆道:“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大人需要做好準備!”

王辰浩皺眉道:“那怎麼阻止他們?我們不可能沒有辦法吧!”

宋漢章說道:“辦法是我們的中央銀行有足夠監控市場貨幣量的能力,在全國各大主要城市和經濟支柱區廣設銀行,隨時補充龍幣的不足或者回收多餘的龍幣。但以我們現在的力量,想要大規模設立分行,需要大量的銀行家和專業的銀行技術人員。”

王辰浩點點頭,道:“這個問題我會想辦法儘快解決的,還有其他應急辦法沒有?”

衆人一陣沉默。

一直沒話的精棋突然說道:“我倒是有辦法!”

王辰浩連忙問道:“精棋先生有話請講!”

精棋於是說道:“我建議王大人向朝廷申請制定銀行法,規定買賣龍幣非法,抑制民間私自買賣龍幣。”

宋漢章說道:“可是列強銀行團恐怕不會執行!”

精棋說道:“那就要求各國銀行團上報其銀行內的龍幣儲備量,每天上報其收入和支出的龍幣數量。這樣我們的中央銀行就可以掌控各國銀行手中的龍幣數量,儲備龍幣和黃金來應急。各國銀行將龍幣投放市場時,他們的央行便回攏相應的龍幣。當他們收入龍幣時,我們的央行便投放相應的龍幣數量,這樣就可以控制了。”

精棋的話給衆人頓時點明瞭方向,宋漢章、張嘉璈等人當即想通了此中機理,紛紛向王辰浩點頭同意。

接着,精棋又道:“不過,爲了保險起見,我建議王大人還是跟各國政府和銀行商們商議一番,很多事情可以通過政治協商解決。”

王辰浩點點頭,道:“精棋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我會跟各列強國政府們商議,感謝精棋先生您的指點,待會兒我設宴感謝精棋先生的幫助,你們也一塊參加。”

“謝大人!”

衆人連忙感謝。

第78章 虎賁之師第673章 決戰大西洋之生死瞬間第216章 無比鬱悶的光緒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128章 衝突(下)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26章 世界震驚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358359空中競爭第129章 大國博弈(1)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536章 制裁德國與世界經濟危機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29章 談判破裂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571章 白人在東方的終結第10章 前浪後浪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47章 兩處心思(四)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405章 全面對抗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90章 收心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534章 羅斯福的大清洗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648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輻射導彈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14章 抉擇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128章 衝突(下)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255章 生化啓蒙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55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四)第159 加勒比寶藏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42章 拜門子第117章 遠東金融風暴(1)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571章 白人在東方的終結第723章 核大戰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474章 核子工程啓動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627章 復仇(1)第634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上)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138章 變數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485486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6章 世界震驚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283章 蔚山要塞攻防戰第635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中)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690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2)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
第78章 虎賁之師第673章 決戰大西洋之生死瞬間第216章 無比鬱悶的光緒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128章 衝突(下)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26章 世界震驚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362章 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第358359空中競爭第129章 大國博弈(1)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58章 籌備新軍(四)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121章 賺得鉅款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536章 制裁德國與世界經濟危機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29章 談判破裂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25章 聯合艦隊覆滅(三)第571章 白人在東方的終結第10章 前浪後浪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47章 兩處心思(四)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405章 全面對抗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90章 收心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534章 羅斯福的大清洗第131章 僱傭艦隊(上)第579章 死神gh-41攻擊直升機第203章 中華人民自願軍(下)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第671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第457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六)第648章 決戰大西洋之反輻射導彈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14章 抉擇第708章 歐洲聯合艦隊第128章 衝突(下)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255章 生化啓蒙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625章 希特勒的抉擇第455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四)第159 加勒比寶藏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552章 倫敦大轟炸第42章 拜門子第117章 遠東金融風暴(1)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590章 蘇德戰爭啓示錄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571章 白人在東方的終結第723章 核大戰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513514章 條約時代的海軍競賽第474章 核子工程啓動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627章 復仇(1)第634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上)第285章 爆豆的尼古拉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138章 變數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485486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6章 世界震驚第640章 黑壓雲域(二)第109章 晉德商號第283章 蔚山要塞攻防戰第635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中)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690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2)第170章 對朝廷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