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

中德三年同朋本就令英國非常的不滿了,結果中華帝國從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土耳其帝國,以及其他國家軍方的口袋裡一下子賺取了近十六億美元的軍購大單,這更是極大的刺激了英國。

十六億美元軍購大單,相當於1904年世界經濟生產總值的七分之一,世界軍火貿易額的24%,英國軍火貿易額的十五倍。

英國人是又羨慕又嫉妒,如此龐大的軍購訂單,叫誰不眼熱。

讓英國氣憤的是,中華帝國的軍火出口搶了英國一半以上的傳統軍火客戶,更讓英國人生氣的是,中華帝國竟然向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三國出口高技術武器裝備,這三國都是英國禁止出口的對象,英國轉給中華帝國的技術從此流入同盟國當中,這是讓英國最無法忍受的事情。

英國政府在六個月內連續照會中華帝國駐英大使幾十次,英國駐華大使更是約見中華帝國外交部官員上百次,兩國外交官幾乎天天都在吵架,爭論的的面紅耳赤,有時候甚至爆粗口,就差沒動手打架了。

中英關係急轉直下,英國停止向中華帝國出口高技術和裝備,但中華帝國此時已經完善了各種工業建設,英國的高技術和裝備對對中華帝國而言早已不是秘密,反過來中華帝國的高技術和裝備卻是英國所沒有的。因此,中華帝國隨後也終止了跟英國的各種技術合作,包括聯合開發蒸汽輪機、驅獵艦等項目,由於蒸汽輪機技術和專利掌握在中華帝國手裡,英國使用蒸汽輪機技術因此開始向中華帝國繳納高額的專利費。同時還有無線電技術、內燃機動力技術、交流電專利等,囊括軍艦、潛艇、飛機、飛艇、汽車,以及民用企業等方方面面英國軍方和民間企業不得不繳納高額的專利使用費。

爲此,英國政府通知軍方不再支付給中華帝國各種專利費,作爲對中華帝國向德國等國家出口高技術裝備的懲罰。

中華帝國爲此在英國每年槽損失大量的技術專利費,由此中華帝國和英帝國的關係越發的轉冷。

中華帝國外交部暫時容忍英國的囂張帝國總參謀部一方面制定未來數年內的對英作戰計劃,另一方面也不想讓英國人消停,決定秘密支持和武裝英國殖民地的反抗軍,給英國製造麻煩。

因爲中英關係的緊張加劇沙俄帝國本來想要退出阿富汗、波斯地區的,避免跟英國對抗,因爲俄國根本鬥不過中英兩國同盟。但如今中英之間沒有再簽署同盟條約,更是因爲領土糾紛而翻臉於是沙俄帝國便不想退出阿富汗和波斯了。

俄國之所以還敢跟英國對抗,主要是沙俄還有百多萬陸軍,根本不在乎英國的那點陸軍力量。而在阿富汗地區沙俄對阿富汗有着極大的影響力,論內陸作戰,沙俄不懼怕英國。

因此沙俄繼續支持阿富汗查希爾王朝對抗英國。

阿富汗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面積約爲652300平方公里。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衝,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北接俄羅斯帝國,東北與中華帝國接壤,東和東南與印度毗鄰西與波斯帝國交界。

1747年,阿富汗阿布達裡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國,使得統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歷經阿布達裡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926-1973)兩個王朝。其間分別於1939-

1842,英國發動第一次侵略阿富汗的戰爭,但是遭到慘敗。1879-

1880,英國發動第二次侵略阿富汗的戰爭,迫使阿富汗簽訂了《幹達馬克條約》,阿富汗喪失了外交權,淪爲英國的附庸,但因爲俄國的強烈反對,致使英國無法吞併阿富汗。

對於中華帝國而言,早在大唐帝國和蒙古帝國時代,阿富汗都曾經是中華帝國的藩國。現如今,中華帝國爲了對付英國,插手阿富汗事務便是其中一個手段。

光華口年3月,中華帝國同阿富汗國建立了領事級外交關係。由於英國奪取了阿富汗的外交權,中華帝國此舉拋開了英國當局的阻撓,令英國政府相當的憤怒。

阿富汗國王查希爾三世對此非常的〖興〗奮,他本以爲俄國被中華帝國打敗後,英國就此將吞併阿富汗國,爲此他還咒罵過中華帝國,如今得到中華帝國的幫助,他頓時感激涕零。

3月12日,中華帝國特使駐阿富汗國領事龐文斌少校同阿富汗國護國大將軍霍斯特簽署了《中阿軍事交流互助條約》和《赫爾曼德借款合同》。

其中第一個條約是中華帝國幫助阿富汗政府軍組建五個山地師,由中華帝國派遣軍官執教,五個山地師全部中械裝備,按照中華帝國陸軍作訓條令訓練。而第二個條約便是因爲阿富汗政府比較窮,一時間拿不出五個中械師的經費來,爲此中華帝國向阿富汗貸款八百萬龍幣,以阿富汗境內礦山和關稅作保,年息2釐,分十年還清。

條約簽署後,阿富汗國上下一片歡騰,他們都知道中華帝國陸軍的強大。中華帝國政府向阿富汗國保證,五個山地師訓練半年時間就足以打敗英國侵略軍,此舉頓時刺激了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立即向中華帝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但中華帝國政府以維護阿富汗地區的和平爲理由,沒有搭理英國人。

阿富汗是英國連接非洲和印度的樞紐,英國一直爲了打通阿富汗走廊而兩次入侵阿富汗,並不惜跟俄國衝突,由此可見英國人對阿富汗的重視。

得知中華帝國幫助阿富汗國訓練軍隊後,英國當局立即向阿富汗國王施壓,並以戰爭相威脅。

阿富汗國王背後有豐華帝國撐腰而具俄國也表態支持阿富汗政府,由此阿富汗國王腰板頓時硬了,直接拒絕了英國的戰爭威脅。

公元1904年5月3日,英國從印度抽調了三萬軍隊,從伊斯蘭堡出發,向阿富汗東部賈拉拉巴德地區進攻。

阿富汗護國大將軍霍斯特率領兩萬國民軍同英軍在阿姆河激戰三天,結果大敗。英軍繼續進兵,於9日抵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中華帝國幫助阿富汗訓練的五個山地師剛剛只完成了兩個月的訓練,而且因爲路途遙遠關係,僅僅接收了一個師的裝備。

阿富汗國王等不及了,當即命令第一山地師投入戰鬥。

11日,第一山地師在霍斯特的指揮下,同英軍在赫爾曼德河激戰,英國人還是使用古老想線形戰術,雙方拼的就是兵力和火力。

在這種情況下,阿富汗第一山地師憑藉他們手裡的先進中式武器裝備,竟然壓制住了英軍的火力,並阻止了英軍的攻勢。

雙方一下子變得勢均力敵,對於英軍來說這是恥辱,對於阿富汗軍來說,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於是,雙方在赫爾曼德河兩岸展開了激烈的相持作戰,英軍無法前進,阿富汗軍也沒有後退。

英國當局頓時震驚,中華帝國僅僅才幫助阿富汗軍訓練了不足兩個月而已,竟然令阿富汗軍的戰力大幅度提升。實際上英軍過分高估了中華帝國的教字們的訓練能力,這兩個月裡,〖中〗國教官僅僅是教授了一些基本隊列訓練和射擊而已,還沒有來得及教戰術。

而阿富汗軍一直以爲中華帝國軍強大無比,他們教授的東西肯定能夠打敗英軍,所以阿富汗軍是靠着精神打下去的。偏偏英國人還用過時的線形戰術作戰,這樣雙方根本不用考慮戰術問題,全靠人數、裝備和精神頭,顯然這讓阿富汗軍佔了便宜。

英國印度當局沒有看出其中關鍵,以爲都是中華帝國的功勞,於是印度總督立即從印度各地抽調軍隊,調往阿富汗參戰。

英國第二批援軍於兩個月後才集結完畢,在第三個月後才抵達前線,這時中華帝國的教官們已經將剩下的四個阿富汗山地師緊急訓練了一番,初步具備了作戰能力,同時中華帝國蘭州軍區緊急把西藏和新疆駐軍的四個師的武器裝備運到了阿富汗,並裝備給了阿富汗國民軍。

這樣,擁有五個中械山地師的阿富汗軍隊,總兵力達到十萬人,同十二萬英軍交戰,雙方在赫爾曼德河兩岸爆發大規模會戰,戰鬥從1904

年八月份一直持續到了1905年夏,在耗時一年多的赫爾曼德河大會戰後,阿富汗軍隊在中華帝國軍官們的指導和幫助下,漸漸學會了散兵突襲作戰,英軍最終付出沉重的代價,被迫撤退。

1905年7月,阿富汗軍隊將英軍徹底趕出了阿富汗,雙方在阿姆河最後一次激戰後,英軍退回印度,阿富汗軍也因爲資金緊張而放棄了追擊。

就這樣,阿富汗國擺脫了英國的附庸統治,但也因爲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尤其是使用中式裝備太過費錢,因此阿富汗國欠了中華帝國3000萬龍幣的武器彈藥費,雖然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但是經濟上被中華帝國控制了,軍事上阿富汗軍方上下都極度依賴和崇拜中華帝國軍,也變相的被中華帝國控制。

中英兩國在阿富汗博弈只是其中之一,隨着中英兩國矛盾日益加深,中華帝國在英屬緬甸也扶植了巴默,趁着第三次英阿戰爭爆發之際,英國從印度抽調了大量軍隊,造成緬甸英軍兵力薄弱的事實。在中華帝國暗中支持下,巴默組建了一支萬人游擊隊,使用中華帝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在緬甸靠近中華帝國雲南省的邊境地區開闢了幾十個游擊區,藉助山林,四處打擊英軍,給英軍造成沉重打擊。

同時,巴默手下的一批將領和軍官也秘密潛入中華帝國雲南省昆明地區,在那裡接受中華帝國軍方的系統化軍事訓練。

一年後,這批軍官和士兵返回緬甸,迅速撐起了緬甸游擊隊的大粱,陸續解放了緬甸東北部大面積地區。

1905年4月,緬甸軍政府成立,巴默爲〖總〗理,正式跟英國控制的仰光政府對立,雙方持續爆發大規模交戰,但都吃不掉對方,變成了曠日持久戰,極大的牽制子英軍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在印度,中華帝國政府支持拉克希米,巴伊將軍復出,集合印度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教會頭目,利用甘地宣揚的非暴力不合作,趁機收攏反英人士,在中華帝國的秘密幫助下,他們從一開始的幾百人,很快擴大到上萬人,並且陸續得到了中華帝國提供的武器裝備,開始在印度北部靠近中華帝國西藏附近地方建立游擊區,四處打擊英軍。

在新加坡,作爲英國遠東第一要塞,新加坡是英國的命根子一樣。中華帝國利用新加坡華人華僑,不斷的竊取英軍情報。英國想遠東派遣的戰艦數量,型號,英國陸軍兵力分佈等都準確無誤的被送達北京,爲中華帝國進一步評估英國軍力提供參考。

在香港,中華帝國同香港當地華人取得了聯繫,將英軍駐港陸軍和海軍兵力和部署摸得一清二楚,一旦爆發戰爭,中華帝國海陸軍可以迅速掌握英軍動向和位置,予以重創。

在西藏和雲南邊陲地區,中華帝國一邊利用印度和緬甸游擊隊攻擊和消滅當地英軍,奪回被英國吞併的土地。一邊給邊境老百姓發放槍支彈藥,讓他們擁有自衛能力。一旦發現英軍越界搶掠,他們可以自衛還擊。

1905年5月3日,一支英國小股部隊侵入雲南西雙版納地區,他們打着剿滅緬甸游擊隊的旗號計劃搶掠西雙版納的〖中〗國平民。

結果,西雙版納的百姓自從政府發給了他們槍支彈藥後,他們自發的組織了民兵連。當英軍進入後,他們還想着向以前那樣搶掠〖中〗國老百姓。挨家挨戶的搜刮。結果這次他們失敗了,分散進入家家戶戶的英軍頓時被當地老百姓開槍射殺。

英軍損失慘重,一個步兵連在不到半個小時裡被幹掉了三分之二,英軍當即退出西雙版納,不多時又集結一個聯隊準備報復。

西雙版納的民兵們自然打不過正規軍,很快落敗後撤,就在危機萬分之時,駐雲南的國〖民〗警衛隊第十九旅團問詢趕來,迅速擋住了英軍的攻勢,並把英軍趕了出去。

第二天,中華帝國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措辭極其嚴面,英國政府矢口否認,並稱英軍追擊的是緬甸游擊隊,稱中華帝國公民藏匿游擊隊人員,反而要求中華帝國方面解釋。

兩國鬧得非常不越快,雙方外交部大吵一架後,都要求對方對此事負責一切後果。

西雙版納事件過後,中英兩國分別下調了雙方的外交等級,由現在的大使級外交,降爲公使級。

在澳大利亞,中華帝國大規模向澳大利亞移民,而且很多過去的都是從中俄戰爭中退役的軍官和士兵,他們進入澳大利亞工作,一方面改變澳大利亞的人口成分比例,另一方面必要時會帶領澳大利亞華人起來造反。

中華帝國對澳大利亞的移民行動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了,到了1905

時,中華帝國加快了移民速度,整個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的三個州都是〖中〗國移民,〖中〗國人口從以前的舊迅速上升至40%。

由於澳大利亞地大物博,白人主要居住在東部和東南部的沿海平原區,他們對於西部和北部山區並不感興趣,這造成澳大利亞政府一直沒有限制中華帝國的移民。儘管英國當局已經多次警告過澳大利亞政府了,但是澳大利亞政府官員們每當看到〖中〗國人送給他的鉅額回扣頓時就軟了,實在擋不住的誘惑,所以遲遲沒有限制〖中〗國移民。

中華帝國此時在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已經陸續建立了十幾座規模化城市,除了開採鈉礦外,陸續設立了一系列的鐵礦、銅礦、鑽石礦、金礦等礦場,但對外一直保密,澳大利亞政府只知道鈉礦,其他一概不清楚,而負責監督的澳大利亞北領地議員馬希爾逢年過節只管收紅包,更是從來都沒有去查看過。

1905年8月,澳大利亞進行第二次國會選舉,準備選舉澳大利亞新任〖總〗理。

然而,在七月底時,澳大利亞六個州的選舉當中,南澳大利亞州、

北領地和西澳大利亞州三個州的投票結果顯示,三個州的州議院席位都被華裔澳大利亞人佔據,儘管州長選的是白人,但是實際上州議會被華裔控制。

在8月的議會選舉當中,一項名不經傳的〖民〗主黨一下子獲得大選勝利,而〖民〗主黨的主要成員卻都是華裔,儘管〖民〗主黨推舉了一個澳大利亞白人查韋斯作爲〖總〗理候選人,但是澳大利亞工黨、〖自〗由黨、國家黨當即提出了嚴重關切,他們認爲查韋斯已經成爲華裔的走狗,不可以當選〖總〗理。而且幾個澳大利亞黨派認爲議會席位按照人口分配不公平,因爲來自〖中〗國的華裔移民太多了,已經佔據了一半席位,他們正在搶奪白人的權利。

澳大利亞工黨首先牽頭,拒絕承認議會選舉結果,不承認查韋斯擔任〖總〗理。

澳大利亞政府選舉頓時令澳大利亞爲之震動,東部很多澳大利亞人紛紛打出牌子,抗議華裔霸佔議會席位,要求把華裔驅逐出議會。

8月佔日,大規模的抗議行動繼續擴大化,東部的英籍澳大利亞人打出驅逐所有華裔的口號,此舉頓時引起了在西部的華裔們的強烈不滿,雙方很快爆發一系列衝突,雙方陸續出現傷亡事件。

隨着事件的擴大化,澳大利亞〖警〗察和軍隊漸漸的站在英國人一邊,形勢開始對西部的〖中〗國華僑移民不利。

從8月口日開始,中華帝國政府照會澳大利亞,提出嚴正關切,要求澳大利亞根據憲法要求,合理對待在澳大利亞的華裔權利。併發出威脅,稱如果澳大利亞軍警試圖武力〖鎮〗壓在澳大利亞的華僑,中華帝國將不會坐視不管,將會採取行動,屆時一切後果由澳大利亞政府承擔。

澳大利亞政府頓時被嚇唬住了,當即約束軍警,不得傷及華裔羣體。

然而,澳大利亞六個州,華裔佔領了三個州,英裔佔了三個州,雙方勢均力敵,一時間形勢僵持了下來。

澳大利亞的動亂自然引起了英帝國的關注,英帝國對於中華帝國威脅澳大利亞政府感到憤怒,他好歹還是澳大利亞的宗主國,大狗還得看主人不是。

英國政府立即向中華帝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要求中華帝國不得干涉澳大利亞政務,同時,英國政府給澳大利亞工黨撐腰,要他可以採取行動。

到了9月15日,澳大利亞工黨拋開〖民〗主黨,選舉工黨領袖亞當斯爲澳大利亞〖總〗理。

當天,〖民〗主黨拒絕承認亞當斯的〖總〗理地位,而是選舉霍姆斯爲〖總〗理。

雙方各自選舉了〖總〗理,分別就職。雙方的互不相讓,導致矛盾頓時激化。

17日,亞當斯宣佈霍姆斯爲非法,並宣佈北領地、南澳和西澳三州的議會選舉都是非法的,並組織東三州的軍警,組成一支三萬餘人的軍隊,準備向西部三州進軍,一舉消滅〖民〗主黨。

18日,〖民〗主黨也毫不示弱,在中華帝國的暗中支持下,〖民〗主黨領袖霍姆斯則宣佈昆士蘭、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議會選舉也是非法的,同時在西三州組織起西部軍隊,總兵力五萬餘人,準備抵抗東部軍的進攻。

21日,雙方軍隊在南澳和維多利亞州之間的卡納瓦遭遇,雙責頓時爆發戰鬥,澳大利亞內戰爆發。

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89章 委以重任第128章 衝突(下)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13章 牆角聽客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43章 雙胞姊妹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659章 決戰大西洋之鷹擊長空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93章 永平軍演(3)第360361章 中華帝國輝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第91章 永平軍演(1)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135章 用心良苦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425章 地獄火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456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五)第262章 危機四伏第471章 國際聯盟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159 加勒比寶藏第624章 拿騷海戰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12章 魂夢牽繞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324章 強盜是這樣煉成的(2)第529章 文化侵襲 東方的奧斯卡金像獎和好萊塢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609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75章 海關第122章 費舍爾第22章 偷襲仁川港第16章 過嗣之別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502章 三三線第692章 一覺回到解放前第118章 遠東金融風暴(2)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560章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634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上)第723章 核大戰第415章 夏威夷條約第172章 妲己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322章 瘋狂搶劫之開普敦之役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204章 圍點打援第613章 暴露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429430章 會佔領紐約嗎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89章 委以重任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243章 建威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436章 大決戰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27章 邊打邊談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82章 發橫財了第72章 促襟見肘的經費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305 新的危機第32章 天津條約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
第124章 科技掠奪第89章 委以重任第128章 衝突(下)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13章 牆角聽客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43章 雙胞姊妹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307章 戰列巡洋艦橫空出世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659章 決戰大西洋之鷹擊長空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93章 永平軍演(3)第360361章 中華帝國輝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第91章 永平軍演(1)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135章 用心良苦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389章 扶桑的悲哀第425章 地獄火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225章 血火加勒比(上)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456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五)第262章 危機四伏第471章 國際聯盟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159 加勒比寶藏第624章 拿騷海戰第66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2)第12章 魂夢牽繞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50章 花錢得學韋爵爺第324章 強盜是這樣煉成的(2)第529章 文化侵襲 東方的奧斯卡金像獎和好萊塢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609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75章 海關第122章 費舍爾第22章 偷襲仁川港第16章 過嗣之別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502章 三三線第692章 一覺回到解放前第118章 遠東金融風暴(2)第521522章 二代 陸軍裝甲部隊三劍客第560章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634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上)第723章 核大戰第415章 夏威夷條約第172章 妲己第306章 三大政黨第322章 瘋狂搶劫之開普敦之役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204章 圍點打援第613章 暴露第36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429430章 會佔領紐約嗎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251章 讓諾貝爾獎靠邊站第89章 委以重任第275276章 不宣而戰三第57章 籌備新軍(三)第243章 建威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436章 大決戰第523524章 希特勒執政和法西斯陣營的擴張第537章 蘇聯的崛起和美墨戰爭進入相持第612章 德軍撤下來換美軍上第27章 邊打邊談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650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佈雷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82章 發橫財了第72章 促襟見肘的經費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305 新的危機第32章 天津條約第274章 誤導戰術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162章 海陸協同 三江口之戰(5000)第651章 決戰大西洋之黑洞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