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錢多了也是個愁

六大工業基地最後一個蒙古工業基地也完成了,得益於由北京直通白雲鄂博地區的幹線鐵路的完成。增長速度也是最快的,達到93%。主要以採礦業、畜牧業、牛羊肉加工等爲主,將礦石、毛品、肉食等向京津唐地區輸出。

京津唐工業基地保持全國龍頭地位,穩定增長,增速爲29%,其他四個工業基地增速較去年放緩,其中遼中南工業基地增長28%,鋼鐵和煤炭依然是主要動力;長江三角洲地區增長18.4%,依然以輕工業爲主,不過受上海船舶重工的刺激,興起40多家造船企業,製造業漸漸興起。珠江三角洲地區增幅大幅度回落,只有12%,因爲美菲戰爭結束,出口放緩。長江中上游工業基地增幅加快,達到31%,得益於中華帝國對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重視,長江中上游工業基地便成了支援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經濟中心。

直隸鋼鐵公司改名爲帝國鋼鐵集團,依然是帝國重工業的龍頭企業,中華帝國1906年鋼總產量達到1780萬噸,穩居世界第二,而第一的美國則達到了2018萬噸,差距還是很明顯。第三的德國爲1130萬噸,英國第四,爲528萬噸,沙俄第五,爲290萬噸,法國位居第六,達到288萬噸,意大利第七,總產量102萬噸,日本的鋼鐵得到美國支持,迅速起步,突破10萬噸大關,位居世界第十二位。

受中華帝國海軍工業的蓬勃發展,帝國各大造船廠爲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國大規模建造軍艦,訂單總額超過20億龍幣,龐大采購合同直接帶動造艦相關產業7萬多家企業和工廠直接獲利,工業產銷銜接狀況非常好。全國新增三萬家企業,12萬多家企業間接受惠,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9.2%。

鐵路方面,第二個五年計劃已經提前四年完成。全國鐵路總里程達到了27萬公里,其中政府完成幹線和複線鐵路9萬公里,運營8萬公里;民間完成支線鐵路18萬公里,運營17.2萬公里。全國成立了大大小小79家鐵路運輸公司,極大了促進了中華帝國各省市之間的聯繫,爲帝國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按照詹天佑9年前的鐵路計劃,全國32萬公里的鐵路還差5萬公里,其中政府幹線1萬公里,民間支線4萬公里,都位於最難開鑿鐵路的地區。然而,隨着中華帝國奪取俄國大量的土地,新增廣闊的北疆區、東疆區、西疆區,同樣需要修築鐵路。

自1903年中俄戰爭過後,鐵道部在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基礎上,擴建南北縱橫交叉的兩條主幹線,支線延伸到國內各省。這樣幹線鐵路增加了1萬公里,支線鐵路增加了2萬公里,全部劃入第三個五年計劃當中,預計在1912年全部完成。

屆時,中華帝國的鐵路總里程將達到35萬公里,覆蓋全國各地主要城市和邊疆軍事要塞。

同樣,鐵路建設的同時,中華帝國的公路建設也在快速增加。由於全國工業的發展,巨大的國內貿易市場急需要大量的公路來支撐。

交通部和商業部經過研究後認爲,目前中華帝國的商業發展速度飛快,公路每年的建設里程遠遠跟不上商業的快速發展。爲此,交通部決定大筆投入資金,在未來五年內完成20萬公里的公里建設項目,屆時中華帝國將擁有100萬公里的公路,其中戰備國道25萬公里,商業(帶有收費站)公路48萬公里,村鎮3級公路27萬公里。另外民間自發修建的三級以下標準的公路不再範圍之內。

進出口總額較快增長,繼續保持高額貿易順差。全年進出口總額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5%。其中,出口40.5億美元,進口21.5億美元,進出口相抵,順差19億美元。這部分順差主要是中華帝國對外出口戰艦獲利,另外中華帝國的鋼鐵、醫藥、礦石、工業產品、茶絲等農產品出口也是主力。

中華帝國海關繼續豎起貿易壁壘,保護國內民族企業。繼續打擊鴉片走私,控制鴉片輸入。因爲中華帝國連續6年的鉅額貿易順差,爲此,中華帝國跟歐美髮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進一步擴大化。光華六年的貿易戰大大小小達到200次,雖然較去年下降了100多次,但是貿易戰規模擴大了4倍,涉及金額高達幾千萬。貿易摩擦幾乎成爲外交部每天都要處理的事情,貿易糾紛此起彼伏,貿易戰規模不斷擴大。

其中中英貿易戰因爲戰爭關係而下降,中美貿易戰取而代之,而且貿易戰加劇。主要是中華帝國的工業產品出口美國增加,飛機、飛艇、汽車、摩托車、空調等新興奢侈品,無線電、內燃機、變壓器、發電機等高技術設備,醫療藥品、醫療器械、電器產品、工業紡織品、各種肉類罐頭等大規模出口美國,除了美國必須引進的高科技、高技術產品外,中華帝國的工業成本低,對美國工業產品形成價格和質量優勢,造成美國大規模進口中國製造的產品。

光華六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高達2億美元,較去年增加了2000萬美元。

另外,美國開始大規模應用電器產品,因此美國大規模開發交流電,而交流電的專利權在中華帝國手裡,美國爲此每年向中華帝國支付高達400萬美元的專利費,而且隨着美國大規模電器化進程的加快,這筆專利費也在快速增長。

這些都造成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加劇,美國爲此多次豎起貿易壁壘,對進口自中華帝國的產品實行各種刁難手段,中美兩國外交部和商貿部爲此天天打口水戰。

在教育方面,中華帝國進一步完善普及中小學12年義務教育,全國新增10所大學,2000所中學和20000所小學。國民在政府強制和半強制下,接受教育。實現90%國民的識字率,40%國民實現小學文化,200萬國民實現中學文化,50萬國民實現大學文化,爲國家重點培養五萬名各行各業的博士生和研究生的計劃也超額完成。

醫療體系進一步完善,西醫和中醫大幅度在城鎮推廣。全國城鄉居民看病難,醫藥費難的問題得到極大改善。政府實行的全國統一藥價標準令大多數老百姓都承受得起,全國非自然死亡率進一步下降,人均壽命由建國前的平均34歲提升至50歲。

城鎮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增幅較快,爲125龍幣,比上年增長11.5%。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增長30.7%,轉移性收入增長11.8%,經營淨收入增長16%,財產性收入增長11.5%。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9龍幣,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9%。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8%,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14%,財產性收入增長34.0%,轉移性收入增長12%。

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龍幣經過戰爭的考驗,依然堅挺。

存貸款增量加速。廣義貨幣(M2)餘額67.6億龍幣,比上年末增長325.3%;狹義貨幣(M1)42.5億龍幣,增長231.2%;流通中貨幣(M0)14.5億龍幣,增長126.7%,加快8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龍幣各項貸款餘額33億龍幣,比去年增加13億龍幣。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中華帝國對英國的戰爭掠奪,由於奪取了大批的黃金、鈔票、金銀珠寶,劫掠英國商船獲得的鉅額利潤,導致中華帝國的貨幣量翻了幾倍,帝國銀行根據掠奪的物資和黃金的價值,不得不大規模增發龍幣來爲此平衡。

張楓在國會上做出總結報告後,國會議員們立即根據去年的財政情況,提出今年的財政預算。

中華帝國在光華6年的財政收入爲33.2億龍幣,財政支出8.3億龍幣,財政盈餘高達24.9億龍幣。而上一年的財政赤字高達6億龍幣(大規模戰爭準備所致),相比較而言,今後多年內的財政狀況將是非常寬鬆的。

這都得益於中英戰爭期間,中華帝國對英國的掠奪。

然而,擺在一干國會議員們面前的難題是,這麼多錢,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花好了。

五省九部十二廳等主要部門紛紛列出了他們所需要的經費,農工商部提出10億龍幣的經濟刺激計劃;教育部提出2億龍幣普及大學教育的計劃;衛生部提出5億龍幣打造國民醫療保險體系;住建部要求拿出3億龍幣改善帝國300座城市的公共生活環境;國防部要求增加一億三千萬龍幣的各項軍費開支;內務部要求撥款6000萬龍幣改善公務員生活和工資水平等等……各部門都獅子大開口索要經費,可是苦了財政部,他們的全部經費加起來一下子就達到30多億龍幣,如此鉅額的財政撥款,是帝國自建國以來重未有過的。放眼全世界,最強大的美國在1月份公佈的年度財政預算也僅僅只有9.5億美元而已。

財政部可不敢一下子把這筆錢都花出去,實在是太龐大了,宋漢章不得不陪同張楓一起去紫禁城詢問帝國皇帝王辰浩的態度。

“錢多了也是個愁!”

王辰浩聽完張楓和宋漢章的訴苦後,不由得無奈苦笑。

張楓說道:“陛下,今年的財政如此寬鬆實在是拜中英戰爭所賜鉅款,可是以後未必有這種好事。如果一下子開了口子,等到這筆鉅款用完後,將成爲帝國財政嚴重負擔。”

“沒錯!”王辰浩點點頭,贊同這個觀點。以後不可能再出現這種好事了,英國得到了教訓,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王辰浩想了想,於是說道:“教育是立國之本,帝國工業的高速發展急需要高知識的工人隊伍,因此蔡元培提出的普及大學教育一事可以批准。醫療保障體系可以試探性建立,在大城市先實行試點工作,不可以盲目投資。目前帝國國民對於保險行業還不是很認可,政府可以讓民間保險公司試探性的執行醫療保險,看看反應如何。民間反應效果好,政府再推行。”

宋漢章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盲目投資風險極大,這筆錢來之不易,當用在刀刃上。”

王辰浩接着拿起農工商部的預算申請單,看完後說道:“張謇的經濟刺激計劃還是比較有譜的,不過規模需要控制。”

張楓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王辰浩頓了頓,說道:“帝國去年對外出口獲得鉅額貿易順差,其中很大部分得益於帝國工業成本低於國外所致。帝國工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每天都在提高,這種低成本時代很快就會過去,因此經濟刺激計劃要放在高技術企業上面。”

張楓點點頭,道:“沒錯!七年前帝國的工人平均年收入纔是五十龍幣,現在已經達到130龍幣了,工人待遇的提高,勢必造成企業成本的提升,競爭力也就降下來了。另外,帝國各大工業城市的工人們陸續成立了工會,對待遇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例如八小時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節假日休息。前不久上海潔婷紡織工廠的一千多女工舉行罷工,迫使工廠經理將女工的月薪增加至15龍幣。”

王辰浩說道:“所以低成本時代很快就會過去,我們需要用高新技術來保證帝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維持出口順差狀態。例如,現在各國都從帝國大規模進口飛機、汽車、無線電、空調等各種高科技產品,這些產品的利潤可觀。帝國的財政刺激計劃重點向這些企業傾斜,可以實行出口補貼。另外,朕有個想法,一輛普通汽車售價在500龍幣左右,也就是工人四年的工資,農民七八年也可以買得起。政府可以出臺購車補貼法,國民購車政府給予財政補貼,甚至可以無息貸款。這樣帝國國民大規模購買汽車,就會促進帝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讓帝國的汽車工業做大做強,讓國外的汽車同行無法跟我們競爭。”

張楓和宋漢章頓時驚歎道:“陛下英明,這種經濟刺激計劃實在高明。”

宋漢章接着說道:“我個人購車的體會是,買車不難,養車難。我的車購價只有2000龍幣,但每個月保養汽車和油錢就需要3龍幣。如果帝國國民大規模購車的話,那麼還可以刺激帝國的汽車維修和服務行業,刺激石油化工行、汽油銷售業,政府可以通過收取賦稅和養路費等將這筆投入回收回來,這樣促成一個封閉式的循環體系,這筆錢就值得花。”

王辰浩笑了笑,道:“很好嗎?舉一反三!把你的話原封不動的告訴張謇,讓他多琢磨些。”

“臣遵旨!”宋漢章領命。

王辰浩接着又看了看其他部門的預算報告,最後說道:“朕把內政權利交給內閣了,以後也會逐步放權給你們。很多事情你們要自己有些主見,朕只給你們提提建議,剩下的這些報告,張楓你拿回去,就按照剛纔咱們的討論那樣辦,政府投入資金後,既要拉動國民經濟發展,還得想辦法收回來。只有建立資金循環鏈纔可以持續發展,千萬不要造成泡沫經濟,我們雖然也走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但帝國現在搞的是計劃經濟,要堅決避免發生其他國家那樣的經濟危機。”

“臣遵旨!”張楓頓時領命。

離開紫禁城後,張楓和宋漢章返回國會大廈,向國會議員們轉達了帝國皇帝陛下的旨意。

對於他們而言,聽到皇帝放權給他們,自然十分高興了。

於是,衆議員們紛紛對五省九部的財政預算進行評估,按照王辰浩的指示,他們要考慮政府投入的錢能否起到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否最終迴流到政府手裡。

最後,國會出臺了總額17億龍幣的光華七年財政預算。其中主要是8億龍幣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爲普及大學教育而支出的專項撥款。

由於國會以資金能否迴流作爲其中一個評估標準,軍方的軍費投入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國會將帝**方的財政預算砍掉了一大半。

國防部大臣王士珍頓時跑到紫禁城,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跟王辰浩訴苦。

“陛下,您可得給我們做主啊!國會一下子砍掉了我們三分之二的經費預算,這實在太殘忍了。他們也太不給我們面子了,要知道這筆鉅款可都是帝**人們奪回來的,他們不增加軍費也就罷了,反而削減,這實在難以接受。”

王辰浩笑道:“他們的確是狠了點,八千萬經費是夠緊吧的!”

“何止緊吧啊!”王士珍苦訴道:“先不說陸軍,單說海軍吧!英國維持海軍日常開支每年需要3000萬英鎊,合1.5億龍幣。現在咱們帝國海軍的規模可遠超過英國海軍了,這點預算實在不夠。再說了,帝國接管了英國七八個海軍基地,日常維護開銷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萬,而且印度洋艦隊、地中海艦隊都得組建,還有咱們海軍正在研製新式戰艦,以及各種先進作戰設備,海軍經費少了2億龍幣都不夠啊。再加上百多萬常備陸軍,三億龍幣才合適。”

王辰浩笑道:“這樣吧!朕幫你再爭取一億經費,一共1.8億軍費,足夠你們了。”

王士珍繼續苦求道:“陛下,您可是咱們三軍統帥,咱們在國會那邊是後孃養的,在您這裡可得是親孩子養啊!再說了,如果我就這樣回去,那唾沫星子都得淹死我!”

王辰浩數落他道:“你呀!就是太縱容他們了!”

王士珍連忙道:“是是是!可微臣也得帶兵啊!那陛下您看?”

王辰浩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道:“好吧!朕就在縱容你們一次,三億,行了吧!”

“謝陛下,陛下英明!”王士珍連忙大禮相謝。

“德行!”王辰浩笑罵道:“趕緊滾蛋吧!”

王士珍嘿嘿一笑,連忙道:“臣遵旨,臣這就滾蛋,不打擾陛下休息了!”

說完,王士珍施禮告退,眉飛色舞的返回國防部。

海陸空三軍的大員們得知王士珍成功的要來3億軍費自然少不得大事慶祝一番。

第90章 收心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690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2)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345章 陸軍紀元M07式裝甲戰車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397章 九州空戰(上)第17章 豪賭一把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627章 復仇(2)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3章 如此粗暴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205章 首裡會戰的勝利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715章 計算機時代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308章 中英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70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698章 核談判(上)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236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2)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136章 舌戰夏宮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122章 費舍爾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6章 遭遇圍觀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659章 決戰大西洋之鷹擊長空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661章 決戰大西洋之最後一線生機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539章 武力炫耀 之蒙特雷大空降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122章 費舍爾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277章 偷襲蔚山灣第7章 要塞旅順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396章 中華帝國的電力革命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429430章 會佔領紐約嗎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185章 較量(2)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
第90章 收心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區爭奪戰第690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2)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196章 兵器發展第345章 陸軍紀元M07式裝甲戰車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397章 九州空戰(上)第17章 豪賭一把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103章 北洋兵器(2)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627章 復仇(2)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596章 英德停戰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3章 如此粗暴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40章 再添威脅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205章 首裡會戰的勝利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646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獅行動第145章 璦琿爭奪戰(1)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658章 決戰大西洋之情報戰第715章 計算機時代第236章 風雨京畿(二)第308章 中英大規模海軍軍備競賽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705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698章 核談判(上)第503章 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236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2)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87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3)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136章 舌戰夏宮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580章 導彈實戰部署第221章 戰前準備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122章 費舍爾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6章 遭遇圍觀第142章 打破僵局第659章 決戰大西洋之鷹擊長空第215章 海陸軍大臣第661章 決戰大西洋之最後一線生機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539章 武力炫耀 之蒙特雷大空降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94章 永平軍演(4)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122章 費舍爾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277章 偷襲蔚山灣第7章 要塞旅順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396章 中華帝國的電力革命第101章 紅臉黑臉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340341章 毒氣戰和雷電戰鬥機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429430章 會佔領紐約嗎第604章 斯大林的求救聲第185章 較量(2)第344章 超神弓時代第572章 丟了西瓜揀芝麻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239章 風雨京畿(五)第424章 中華神盾防空重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