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偉大的亞倫·布什內爾

“劍梅姐,是啊,我過來買書,不是說《賴子的夏天》今天到貨嗎?”查海升對郭劍梅報以微笑。

查海升的眼睛瞥到郭劍梅一旁的陶玉墨,臉上閃過一絲羞赧,作爲燕大79級法律系最漂亮的女孩子,陶玉墨可以說是法律系公認的女神。

“小查,那你可來晚了。”

陶玉墨語笑嫣然,帶着調侃的語氣說道。

郭劍梅催促道:“剛纔大家一窩蜂的搶書,你趕緊去看看吧,不知道還有沒有。”

聽着郭劍梅的催促,查海升快步來到新書書架上,本來擺放着新書的地方空出了一大塊,他看了半天,也沒有《賴子的夏天》。

他便跑到櫃檯問營業員,“《賴子的夏天》還有嗎?”

“沒了,剛纔都賣光了。想買的話,得半個月吧。”

聞言,查海升面露失望之色,晚了這麼一會兒功夫就得多等半個月。

“書店來新書你也不知道早點來排隊,難怪買不到書。”陶玉墨挖苦道。

查海升無奈苦笑,“早上他們非得拉着我……”

他的解釋還沒有說完,就見陶玉墨伸手遞出一本書。

它的封面是藍黃兩色的,藍的是天與海,黃的是大片的向日葵,在種滿向日葵的田裡,一大一小兩個身影互相凝望。

“我這本給你吧!”陶玉墨說道。

清早的書店門口,陽光撒在她的身上,查海升好像看到了仙女。

“你要不要啊?”陶玉墨等了好一會兒,見查海升也不說話,有些不耐煩的問道。

查海升這才反應過來,“要要要!”

他趕忙掏出錢遞給陶玉墨,又接過了她手中的書。

然後眼看着陶玉墨匯合幾個女同學,飄然遠去,悵然若失。

“誒,玉墨,你看到小查剛纔看伱的眼神沒?”

回學校的路上,郭劍梅問陶玉墨。

“小屁孩兒一個!”陶玉墨沒有正面回答她的問題,但顯然是明白她在說什麼。

查海升15歲考上大學,是燕大79級法律系最年輕的學生,今年都大二了,也才16歲而已,說一句少年天才不算過分,從入學就很受學校和老師們的重視,在系裡也受到了同學們的照顧。

畢竟77、78、79這三屆大學生當中,二十多歲的大一新生比比皆是,查海升剛出生時有些同學可能都已經上小學、甚至是中學了。

“人家是小屁孩兒,你不也才比他大三歲嗎?女大三,抱金磚。”郭劍梅打趣道。

“別胡說八道!”陶玉墨瞪了郭劍梅一眼。

見她有些生氣,郭劍梅不敢再亂開玩笑。

“對不起,我錯了。”

“哼!”

鬧了兩句脾氣,陶玉墨恢復了她嬌憨的本性,與幾個同學說說笑笑。

她跟着幾個同學回到女生宿舍,有人見她們從外面回來,便跟她們打了個招呼。

“你們幹嘛去了?”

“去書店買書,《賴子的夏天》出版了,搶的人特別多。”

“是嗎?書還有嗎?我也想去買一本。”

“想什麼呢,書店開門不到十分鐘就賣光了。你想買啊,去別的書店看看吧。”

幾個同學回了宿舍,一個女生感嘆道:“玉墨,你姐夫的書可真是搶手啊!”

陶玉墨面露驕傲之色,“那是肯定的,他這部可是開創了中國式意識流文學的概念。”

郭劍梅說道:“你姐夫這部的評價高是高,不過在銷量上還是沒辦法跟《高山下的花環》相比。《賴子的夏天》相對來說,閱讀門檻還是高了一點。”

“門檻高說明文學性強嘛,也沒什麼不好的。”有同學說道。

шшш ¸ttkan ¸℃o

許多文學青年都以閱讀一些看似高深、冷僻的外國文學作品爲驕傲,反而覺得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學作品過於通俗,沒有逼格。

這種事不僅在後世是這樣,在如今也同樣是如此。

“這話說的不對!文學作品的文學性只是一方面,它同樣也要做到吸引讀者。如果光是講文學性,連一個讀者都沒有,那這樣的作品怎麼能稱得上是好作品呢?”

幾個女生因着《賴子的夏天》的閱讀門檻辯論了好一會兒,然後有隔壁剛從外面回來的同學來敲門,說外面有人找郭劍梅。

“呦,這是要出去恩愛啊!”

衆人調侃郭劍梅,她也不回答大家,紅着臉出了門。

她走之後,宿舍裡的氣氛冷清了下來,陶玉墨在這裡待到快中午的時候,便騎着行車來到了華僑公寓。

蹭個午飯,再洗個熱水澡,美滋滋。

吃午飯時,陶玉墨跟林朝陽說起了她們早上去書店排隊搶書的場面。

“姐夫,你這部書肯定又是大賣!”

“賣多賣少得看讀者的認可程度。”

“你的作品一向受大家的認可,《高山下的花環》可是賣了三百多萬冊呢。”

林朝陽搖搖頭,“那不一樣。《高山下的花環》故事性很強,又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賣到那麼多銷量。《賴子的夏天》是意識流,雖然文學界對它的評價頗高,但在讀者受衆這一塊,一定是沒有《高山下的花環》大衆的。”

“上午我跟同學在宿舍聊天時也聊到了這個問題,影響應該沒有那麼大吧?那一期《當代》我記得都賣了五十多萬份。”

“我說的只是相對而言。”

陶玉墨笑了出來,明白姐夫說的只是跟《高山下的花環》對比。

“姐夫,那閱讀門檻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你當時寫《賴子的夏天》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嗎?我姐說,你新寫的那部也是意識流文學?”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有閱讀門檻,只是高低不同。我們作家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在保證的藝術水準的同時,儘量降低這個門檻。

寫《賴子的夏天》的時候嘛,考慮是考慮過,不過寫的太快,確實來不及細想。

新寫的那部只是有一些意識流的技法和元素,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並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意識流。”

聽到林朝陽這麼說,陶玉墨對他那部新也產生了好奇,“不算意識流?那算什麼風格?”

“嗯……”林朝陽沉吟着。

後世有一部經典科幻英劇《神秘博士》,其中有一集名字是《遇見梵高》,故事講述的是主角神秘博士在畫展上發現梵高的一幅畫作《奧維爾的教堂》中有一個奇異的怪物形象。

這種現象本不應該出現,爲了調查這一異常現象,博士帶着助手艾米決定前往19世紀的法國。

穿越後,博士遇到了在酒館用畫換酒的梵高,此時他正值人生低谷期,飽受精神疾病的困擾,同時作品也不受社會認可,連酒館的酒保和服務員都可以盡情的奚落嘲諷他。

並且因爲鎮上發生了兇殺案,全鎮的人都認爲是梵高這個瘋子帶來的厄運。

博士發現那個在小鎮犯下兇案的罪犯正是他和艾米在畫中看到的怪物,而在小鎮上,只有視覺易於常人的梵高才能看到這個怪物。

博士試圖剷除這個怪物,卻差點送命,但也因此與梵高結下了友誼。

經過一番波折,博士和梵高最終聯手除掉了那隻來自外星的怪物,但他們卻發現這是一隻被遺棄的外星生物,他因失明孤獨而變得兇猛,博士在它臨死前聽懂了他的嘶吼。

“我很害怕!”

怪物瘋狂地攻擊別人,只是因爲在這個陌生的星球,沒有同伴,沒有人理解它,也沒有人能看見它,就像此刻的梵高。

爲了讓梵高感受到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力量,博士將他帶回了現代的博物館裡,那裡正展出着梵高的作品回顧展。

在博物館裡,梵高聽到了一位藝術評論家以極盡溢美之詞對他作品進行深刻解讀和高度評價,深受感動,淚流滿面。

將梵高送回原時空,艾米本以爲梵高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但最後他還是自殺在了而立之年。

但與原來唯一的不同是,《奧維爾教堂》畫中窗戶上的那隻怪獸沒了,劇集在一種深沉而感傷的調子中結束。

林朝陽是《神秘博士》的忠實觀衆,當時看到這集電視劇時深受感動。

尤其是當劇集末尾,梵高站在法國奧賽博物館當中,流淚滿面的環顧那些他曾經嘔心瀝血、披肝瀝膽所創作的畫作,那個畫面讓林朝陽充滿了震撼。

這個鏡頭在電視劇播出之後,也在後世的短視頻平臺上成爲名場面。

《梵高之死》這部正是以《遇見梵高》爲故事基礎,但同時林朝陽又對故事進行了一些修改。

在他的中並沒有神秘博士這樣無所不能的人物,的主人公變成了一個熱愛繪畫的青年,但因爲天賦所限,畫作並不受人認可的頹廢青年。

亞倫最崇拜的畫家就是梵高,時常會把自己幻想成懷才不遇的梵高,因而逐漸變得憤世嫉俗。

一次畫展上,他遇到了一羣極端環保主義者縱火焚畫,爲了救畫亞倫不顧一切的衝進了火場,卻意外穿越到十九世紀的歐洲。

穿越後的故事情節林朝陽並沒有做過多的改變,只是去掉了電視劇中的科幻元素,電視劇中的怪獸在中只是梵高的心魔,梵高在亞倫的幫助下最後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亞倫本以爲他改變了梵高的悲劇,但到最後他發現這只是一場他在昏迷之中的一場夢。

他只是在救畫時被燒傷,嗆入了毒煙,陷入了昏迷。

醒來後的亞倫悵然若失,夢中亞倫一直在對梵高說他在未來將會成爲舉世無雙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備受世人推崇,可當時的梵高始終不肯相信,亞倫懊悔於沒有讓梵高親眼見證他自己的輝煌成就。

亞倫出院後來到當初被縱火的美術館,卻驚奇的發現眼前的場面好像似曾相識。

一樣的美術館,一樣的展覽,一樣的觀衆,一樣的他。

看着一幅幅梵高的代表作仍完好無損的掛在那裡,亞倫環顧四周,淚流滿面。

在這一刻,時空交錯,彷彿梵高親臨,親眼目睹了自己的作品是如何受到世人的推崇和熱愛。

最後,縱火的暴徒們如彩排好一般再次闖入美術館,館內迅速燃起熊熊烈火。

亞倫面對着火焰,再次捨身一躍。

《梵高之死》的故事以《遇見梵高》爲藍本,同時又借鑑了《達芬奇密碼》的敘事風格和結構,劇情既是一場時空之旅,同時也是一次時空循環。

融入了意識流、科幻、懸疑等諸多元素,放在現如今的中國文壇,這樣的寫法已經不能用新奇來形容,而是完全打破了當代作家們的腦洞。

林朝陽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梵高之死》的風格。

“還是等發表了你自己看吧。”他最後說道。

陶玉墨聽到他這話,有些不高興,以爲他在賣關子。

午飯吃完,陶玉墨被姐姐支使着去刷碗。

這個時候祝昌盛突然來到,一進門便激動的對林朝陽說道:“朝陽,《梵高之死》確定發表,就在一月這一期,一期發完,現在已經付印了。”

祝昌盛是專程來告訴林朝陽這個好消息的,畢竟當初是他信誓旦旦的跟林朝陽拍胸脯,說這部一定能在《當代》以高規格待遇發表的。

現在,他也算是信守了承諾。

“你們編輯部的效率夠高的!”林朝陽高興的說道。

祝昌盛灌了一口陶玉書遞來的茶水,“你都不知道你這部在我們編輯部引起了多大的震撼!”

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107章 越想越難受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5章 祖墳着了第186章 誰讓我兒子爭氣呢!第18章 《燕京文藝》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100章 錢越多,越不夠花第194章 請了個活祖宗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21章 我表現的還不夠鹹魚嗎?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171章 外國讀者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5章 祖墳着了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162章 你一個編劇,懂什麼劇本第5章 祖墳着了第8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199章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177章 讓人眼熱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213章 國運盛,則棋運盛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26章 把稿子帶走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198章 望父成龍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18章 《燕京文藝》第196章 往來無白丁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176章 註定成爲經典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208章 第一次撿漏第47章 筆來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210章 送上門的雙保(暫缺)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37章 輕鬆拿捏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190章 想學我教你啊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74章 偉大的亞倫·布什內爾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191章 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206章 就非得分個派別和山頭?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156章 新作品的靈感第56章 傻大個才崴腳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178章 不夠帥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193章 誰是無辜的人民?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75章 脾氣還怪好嘞第152章 苦差事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80章 1979年文壇扛鼎之作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
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107章 越想越難受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5章 祖墳着了第186章 誰讓我兒子爭氣呢!第18章 《燕京文藝》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100章 錢越多,越不夠花第194章 請了個活祖宗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21章 我表現的還不夠鹹魚嗎?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82章 我纔多長時間沒來第171章 外國讀者第119章 華僑公寓第52章 自產自銷一條龍第5章 祖墳着了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162章 你一個編劇,懂什麼劇本第5章 祖墳着了第8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45章 你這就屬於作弊了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69章 好長時間沒撒雞湯了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餅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199章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177章 讓人眼熱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213章 國運盛,則棋運盛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26章 把稿子帶走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198章 望父成龍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18章 《燕京文藝》第196章 往來無白丁第126章 我去裝裝逼第176章 註定成爲經典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208章 第一次撿漏第47章 筆來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210章 送上門的雙保(暫缺)第106章 這不巧了嗎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37章 輕鬆拿捏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190章 想學我教你啊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174章 偉大的亞倫·布什內爾第76章 《小鞋子》的反響第191章 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85章 《十月》差點意思第130章 要兩塊給五塊,你啥意思啊第206章 就非得分個派別和山頭?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156章 新作品的靈感第56章 傻大個才崴腳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178章 不夠帥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193章 誰是無辜的人民?第153章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第114章 玩的可真髒啊第75章 脾氣還怪好嘞第152章 苦差事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第80章 1979年文壇扛鼎之作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