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天魔紛起 四靈法相

照神銅鑑青光照下,那個偷襲他的天魔立時被攝了進去,全無半點兒反抗之力。*與之同時,餘慈頭頂本命金符懸照,加大了對氣機的篩查力度,確認五里範圍內,再沒有另一隻天魔,這才進了雲樓樹空間。

不再耽擱,餘慈讓心象分身驅動磁火,沿着九地元磁神光的流向,離開東嶽方位。心神則往鏡中去,正好看到那隻天魔,在掙扎中被照神銅鑑消化乾淨。

這隻天魔至多不過是“集陰煞”的層次,對他產生不了威脅,只是這裡怎麼會出現天魔?

影鬼猜測:“那些陰兵鬼卒,明顯都被魔意浸染了。而且這隻天魔,應該是很虛弱纔對。”

“虛弱?”

“因爲虛弱,所以纔會對雲樓樹感興趣。大概是覺得其中內蘊靈氣比較純粹吧。天魔染化人心,自得其樂,亦能補充力量,其次噬魂魄、再次攝精氣。只對含蘊生機的感興趣,但一般對血肉已經沒有什麼欲求,更別提這樹葉草根,能這樣急切,想必是餓得很了,當然也是雲樓樹所蘊靈氣非同小可,受它魔意染化的鬼卒才那般反應。”

天魔也會餓嗎?餘慈發現自己之前還真沒這個概念,不過影鬼還是沒有解答出來,這裡怎麼會出現天魔的,而且是餓得快死掉的那種?

“魔門東支那幾位,肯定是有招引天魔之能,不過把招來的天魔餓到這地步,非十年八年不能見功。”

“那就是自己闖進來,卻給困着出不去,還是別的……”

“相關的信息有沒有?”

三兩句討論下來,餘慈忽然記起,妙相曾提起過,黃泉秘府上代主人無歸羽客,不幸遭了魔劫,退守秘府,借地勢之利,斬殺十萬天魔,包括一名末法主……不過那是三劫之前!

搖搖頭,餘慈想不明白,不過很快,他就發現,事情比他想象得還要複雜一些。

心象分身藉助玄靈引,在九地元磁神光上飄動,五嶽真形圖的禁法起不到作用,他卻能看到五嶽方位一些變化的圖景,而放開感應,會更清晰。

剛纔穿過某片區域時,好像又見到一隻?

疑惑中剛剛放開感應,警兆又至,一道虛影,竟然是從九地元磁神光中掙扎出來!

這回餘慈反應更快,魚龍額頭,道經師寶印發動,一道白光打在天魔身上,也是用上了無生劫星宿破魂神光的法門,瞬間將其抹掉大半,再吃天龍真形之氣一掃,便給打得粉碎。

這裡也有?看起來已不是個例了。

“五嶽真形圖怎麼說都是玄門法寶,那‘森羅冥獄神禁’也是有伏魔之能,怎麼會讓自己治下成了‘魔窟’?難道生出元靈之後,做法就和以前不同?”

餘慈想不明白,影鬼也是如此:“那法寶元靈就不怕被魔意浸染,十數劫修行毀於一旦……”

說到這裡,它忽地住口,餘慈也看過來——大有可能!

“那妙相不是說,翟雀兒用了‘自在天魔法’,將元靈催熟?當是那次落下了根子!嘖,不久之後,這可真就是魔窟無誤了!”

二人的推斷與事實當然有些差距,不過結果倒是差不多,餘慈眉頭一皺,便道:“事不宜遲,我們離開。”

“啊?”

“不是說好不惹事的嗎?”

餘慈此時的負面情緒,絕大部分都輸入到“熔爐”裡去,心境自然平和,尤其是有充足思考空間的情況下。

他在黃泉秘府的收穫已經很大了,只佛骨一項,就讓他今後多年受用不盡,對此,他很滿足,至於黃泉秘府其他的東西,顯然不是此時的他所能染指的,他也進不去“玄符錮靈神通禁域”,如今修爲晉階,兩轉星域,再逗留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現在脫身,自然是最理智的選擇。

“想走,你有幾成把握?”

“九地元磁神光運轉有常,沿其流向,到邊緣時切出去,並不困難。”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儘快確認一件事。

剛纔發動時,金符與玄武星力混化,剛剛移轉的本命星辰上,忽有一段微妙的氣機生成,並沒有影響他的出手,可若總是如此,畢竟是個干擾。

餘慈靜下心來,刻意感應,果然又發現了那段特殊的氣機。其運化方式似乎有些說道,連換了幾回感應方式,這才發現,那竟是一段信息。

“後世道友,見信如晤!”

餘慈瞠目,原來,這是某位曾將北落師門作爲本命星辰的上清宗前輩修士,留下的信息。待餘慈找到接收技巧的那一刻,信息化爲一道電光,閃入腦海,留下了清晰的印記,轉眼間,就有一部完整的法門印進來,此外,就是一段簡短的說明。

影鬼覺得很有趣兒:“聽說上清宗有‘傳書天外,聞音碧霄’的藏經法,許多重要典籍都深藏於九霄之上,沒想到傳言竟是真的。”

餘慈嗯了一聲,他也是頗爲驚訝,這豈不就是說,他日後移轉星宮,還有機會再碰到這些前輩遺澤?宗門絕滅後數百年,尚能有些枝葉傳下,都說上清宗底蘊深厚,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至於那法訣……四靈法相?

那位前輩修士,其寄託星辰既然是在玄武星域,在當年人才濟濟的上清宗,應該不是第一流的核心弟子,不過上清宗的底蘊深厚,這位留下來的“四衛法相”,仍是一種很有趣,也頗爲上乘的輔修法門。

所謂“四靈”,便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象,這門法訣的源頭,本是寄託在三垣星域的修士,居中應四象之力,總取其形,概取其意,形成的一門感應法訣,屬泛泛一流,只是用來熟悉四象星域的星力特質,以備攝取運化。

但到後來,這門法訣被寄託於四象二十八宿的修士拿來,根據四象星力與人身氣機的混化作用,重新演化,爲此類修士量身訂做,從一個簡單的感應法門,轉化爲一種輔修之法。用來在移宮歸垣階段,築牢根基,且在煉體、罡煞搬運上別開生面。

餘慈見此法訣,心頭就是一喜,這門法訣,對他是有用的。

如今他封絕星宿熔爐,體內時刻都有絕大的壓力在,這給身體帶來不小的負擔。而且他在元辰六符階段,本命金符就躍升紫府,對陰神轉陽神這一層面的修行頗有好處,但在煉體上,就有些薄弱,“四靈法相”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這門法訣,乍看去像是一種應用法門,不增修爲,純粹是運化罡煞的技巧,即以罡煞化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法相,自蘊靈機。修煉至化境,運使開來,可以盡展四象神通,自行撲殺敵人,十分厲害。

但在此過程中,日夜與四象罡煞星力渾化,通過調息搬運,卻能大增體魄之堅韌程度,到後來修成“四靈法體”,用在己身,可闢法器飛劍,也能按照符修的老本行,化爲符籙,加持在別人身上,效果也是上佳。

修煉這種法門,要麼是真罡真煞特別渾厚,底氣充沛,但已經是那種程度,修煉此法,除了強化罡煞運化技巧,也沒什麼特別的好處;要麼是如餘慈這般,寄託星辰,可渾化四象星力,內外如一,不至匱乏,才能盡得其益。

這門法訣,確如那位前輩修士所說,就是爲移宮歸垣的修士量身訂做,尤其是處處迎合自身修行進度,最是體貼不過。比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妙法門,還要來得優秀,餘慈自然不能錯過。

他大略將法訣瀏覽一遍,看裡面一些重要環節。但這時候,他莫名就覺得有些眼熟,仔細一尋思,便拍了巴掌:

怪不得呢,以前還真見過類似的玩意兒。

當下便在雲樓樹空間內一通翻找,片刻之後,他手上就握着一枚玉簡,裡面的訊息同樣是一門法訣,卻是叫“化形十煞功”。

真是很遙遠的事了,當初餘慈在天裂谷碰到禇妍、湖海散人、伏龍等人,還涉及玄靈引之事,最後雖是搞明白那不過是湖海散人的師兄,亦即靈犀散人使的手段,但一番衝突之後,那三人都死得乾淨,餘慈的百靈化芒紗便是那一回得來。

“化形十煞功”正是那伏龍所修煉的法門,應是放在伏龍儲物指環中,由余慈順手收來,卻從未引起過關注,也就是幾次整理雲樓樹空間,分門別類時,纔有過一點兒印象。

將兩個法訣比較來看,有意思的是,二者頗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化形真煞運使的技巧,多有雷同之處,不知是殊途同歸呢,還是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這事兒挺有意思,不過餘慈也沒有太過上心,反倒是由此想起一個人來:

那個引發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此時在幹什麼呢?

一念既生,神意星芒就有感應,只是模糊得很:是了,那傢伙現在給困在玄符錮靈神通禁域中,日子可不好過!

囧,原來今天已經進入四月了,昨晚發的時候愣是沒想到,那啥紅票、月票啥的,請大夥鼎力支持啊!

中午還有,晚上也有,看我能補幾章!

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三)第169章 斬龍封神 碧血開道(四)第13章 劫後齏粉 黃巾力士(上)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三)第381章 丹法第237章 太玄冰解 多方用力(上)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三)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三)第25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中)第105章 破執第153章 視若無物 初心存續(下)第123章 買賣第1章 舊日相識 神憎鬼厭(上)第202章 海雨香風 待價而沽(下)第138章 背議是非 激盪魔潮(上)第145章 地獄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四)第25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中)第58章 長幡第196章 決斷第9章 華氏夫人 無羽院首(下)第108章 重幕之後 天闕之前(中)第32章 馭帆同行 海底入社(上)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六)第155章 龍脈第156章 靈光乍現 湖中陰影(上)第168章 大勢之戰 變數迭生(下)第11章 神魔法力 玄武帝君(四)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十)第206章 控制第254章 香花娘子 蛇蠍美人(上)第二百七十六章第21章 雙殺第59章 高空滯留 拘禁搜檢(上)第8章 一席之地 一堡之宗(中)第11章 神魔法力 玄武帝君(四)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下)第78章 舊殿遺骨 招引天魔第256章 此一時也 彼一時也(上)第44章 泉池文字 劍胎之考(中)第3章 心血共振 陰魔反噬(下)第127章 下手第51章 屠獨第84章 橫屍鬧市 魅影迷蹤(上)第86章 逗鳥第7章 一念魔國 化神幽光(下)第112章 拒人萬里 三方亂戰(下)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中)第20章 乘龍馭風 名動天下(中)第199章 化形十煞 形神妙化(上)第50章 五嶽神禁 紫陌紅塵(上)第160章 因緣承願 勇猛精進第145章 湖底甬道 湖上喧囂(下)第37章 見面聞名 穹廬之秘(五)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四)第127章 天地遠近 道心互鎖(中)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七)第38章 噬原魔蟲 欲染入界(下)第19章 孽靈第112章 太阿魔含 瞬逝良機(上)第3章 心血共振 陰魔反噬(中)第141章 日月逝矣 歲不我與(下)第137章 流金後記之二上第275章 一頓鞭子 各走各路(下)第282章 秘府不秘 天闕照影(中)第179章 照魔心眼 烏蒙蟬蛻第19章 萬世陰冢 鴻飛冥冥(上)第131章 雲外論局 獄中演法(上)第341章 不純第288章 冰封三尺 心魔暗隨(中)第55章 青帝寶苑 北上計劃(上)第100章 奪人之勢 爲人之先(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七)第231章 開門迎客 無上神通(下)第97章 劫經第133章 蛛網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下)第370章 盤點第129章 福氣第261章 陰山黑河 香料生意(上)第155章 關鍵之人 核心之地(上)第62章 幃帳激戰 連續反轉(中)第63章 亂離人心 斷頭一劍(下)後記之二四第66章 生死玄機 風悽雪迷(上)第108章 追溯萬載 教派雛形(上)第317章 借光第83章 畫蛇添足 坊市偶遇(上)第44章 合擊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一)第153章 問劍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二)第348章 歸鞘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中)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下)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上)第28章 太淵太玄 七星連珠(上)第146章 急轉直下 四面楚歌(上)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六)
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三)第169章 斬龍封神 碧血開道(四)第13章 劫後齏粉 黃巾力士(上)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三)第381章 丹法第237章 太玄冰解 多方用力(上)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三)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三)第25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中)第105章 破執第153章 視若無物 初心存續(下)第123章 買賣第1章 舊日相識 神憎鬼厭(上)第202章 海雨香風 待價而沽(下)第138章 背議是非 激盪魔潮(上)第145章 地獄第298章 三際具現 地底七日(四)第25章 忘情寶扇 龍霄之城(中)第58章 長幡第196章 決斷第9章 華氏夫人 無羽院首(下)第108章 重幕之後 天闕之前(中)第32章 馭帆同行 海底入社(上)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六)第155章 龍脈第156章 靈光乍現 湖中陰影(上)第168章 大勢之戰 變數迭生(下)第11章 神魔法力 玄武帝君(四)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十)第206章 控制第254章 香花娘子 蛇蠍美人(上)第二百七十六章第21章 雙殺第59章 高空滯留 拘禁搜檢(上)第8章 一席之地 一堡之宗(中)第11章 神魔法力 玄武帝君(四)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下)第78章 舊殿遺骨 招引天魔第256章 此一時也 彼一時也(上)第44章 泉池文字 劍胎之考(中)第3章 心血共振 陰魔反噬(下)第127章 下手第51章 屠獨第84章 橫屍鬧市 魅影迷蹤(上)第86章 逗鳥第7章 一念魔國 化神幽光(下)第112章 拒人萬里 三方亂戰(下)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中)第20章 乘龍馭風 名動天下(中)第199章 化形十煞 形神妙化(上)第50章 五嶽神禁 紫陌紅塵(上)第160章 因緣承願 勇猛精進第145章 湖底甬道 湖上喧囂(下)第37章 見面聞名 穹廬之秘(五)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四)第127章 天地遠近 道心互鎖(中)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七)第38章 噬原魔蟲 欲染入界(下)第19章 孽靈第112章 太阿魔含 瞬逝良機(上)第3章 心血共振 陰魔反噬(中)第141章 日月逝矣 歲不我與(下)第137章 流金後記之二上第275章 一頓鞭子 各走各路(下)第282章 秘府不秘 天闕照影(中)第179章 照魔心眼 烏蒙蟬蛻第19章 萬世陰冢 鴻飛冥冥(上)第131章 雲外論局 獄中演法(上)第341章 不純第288章 冰封三尺 心魔暗隨(中)第55章 青帝寶苑 北上計劃(上)第100章 奪人之勢 爲人之先(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七)第231章 開門迎客 無上神通(下)第97章 劫經第133章 蛛網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下)第370章 盤點第129章 福氣第261章 陰山黑河 香料生意(上)第155章 關鍵之人 核心之地(上)第62章 幃帳激戰 連續反轉(中)第63章 亂離人心 斷頭一劍(下)後記之二四第66章 生死玄機 風悽雪迷(上)第108章 追溯萬載 教派雛形(上)第317章 借光第83章 畫蛇添足 坊市偶遇(上)第44章 合擊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一)第153章 問劍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二)第348章 歸鞘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中)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下)第29章 北斗劾禁 東海凝波(上)第28章 太淵太玄 七星連珠(上)第146章 急轉直下 四面楚歌(上)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