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老聃先行領悟了水行仙術,其道如水,水利萬物。
在老聃領悟水行仙術之後,陸長離明顯發現九州世界的本源憑空增長了一大截,底蘊也更加豐厚。
他目若璀璨,眸中生出神光,看向老聃。
“憑藉水行仙術,觸類旁通,胸中五氣即將修煉圓滿……,已經快徵得金仙道果。”
陸長離眼眸中神光一斂,有些驚歎老聃的天資。
頂上三花,胸中五氣。
頂上三花圓滿,就有資格證就玄仙道果。
胸中五氣圓滿,就有資格證就金仙道果。
他傳授五行仙術,也是存了以五行仙術讓諸多仙神儘快胸中五氣圓滿,但未曾想到,只是剛一接觸,老聃就有了如此顯著的進步。
不過老聃愈強,給陸長離反饋的也就越多。
每一道果皆是由九州世界所結,摘得道果之後與九州世界的羈絆愈深,所以陸長離並不擔心仙神的實力增長,對他的威脅。
其餘幾位仙神也不遜色於老聃,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率先領悟五行仙術的仙神,一旦領悟了一種五行仙術,後者就不再領悟這一種五行仙術……
這是因爲領悟五行仙術的人多了,難免在九州世界留下道痕,後來者也可參悟這些道痕,比先行者更容易些。
不過容易的也有限,只是縮短一些時間,少走彎路罷了。
但坐在紫玉蒲團上的幾個仙神,雖然未曾開口敵對,但是每一個人都暗自鼓着勁,不想落後他人,也算是另一種驕傲……
就在衆人蔘悟之時,忽然聽到道臺上的長離仙尊發出一陣輕笑。
佛祖拈花,迦葉一笑!
大神通者但凡行事,必有深意。
就如黃庭堅對蘇東坡的評語: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凡俗的詩人尚且如此,更何況講解萬般大道的道祖一流的人物……
因此長離仙尊這一輕笑,絕不是無的放矢!
“敢問仙尊,爲何發笑?”
有些赤城心性的修士無法捉摸此刻長離仙尊輕笑的意思,苦思不得,所以前傾詢問。
此言一出,周圍修士皆怒目而視,如佛家一般的禪機一樣,長離仙尊輕笑定是有所緣由,所以他們費心心思在猜測,可是若有愚夫不懂雅趣,擅自開口詢問,無疑破壞了此時的禪意。
不過周圍的修士雖是怒目而視,但他們也張大耳朵,也想聽一下其中的原因。
陸長離隨即搖頭,“百年前,吾成道之時,在吾終南山松柏之上曾有一鬆鼠,受吾道韻染化,開啓靈智,有若三歲幼童,但吾成道之時,不慎傷之,因此將其投入輪迴,降生爲王室子,而今百年過去,乳燕歸巢,儀仗隨之,故吾發笑!”
他心中忍不住感慨。
當初他突破武聖之時,初掌天道權限,但是因爲第一次有此偉力,沒有控制住力道,所以誤傷了松柏山的松鼠,幸好他建立了冥界,立下了輪迴,將這松鼠魂魄投入到了輪迴之中,降生成爲了王室子,也算全了一場富貴。
“王室子?”
紫霄宮衆人眉宇緊皺,有些難解。
“仙尊扶立秦庭,如果是其餘六國,若是降生爲王室子,少不了要遭遇一次兵災,說不定有生命之危,所以降生六國王室不太可能,那麼也只有降生到秦國王室……”
“松鼠……扶蘇……,想不到長公子扶蘇竟然和長離仙尊有如此淵源,此等淵源,粘連了一絲長離仙尊的氣運,難怪有成爲秦二世的福運……”
衆多仙神喃喃自語,憑不多的信息已經將此人的身份推算出個八九不離十。
雖然一個區區的王室子,無處捉摸,但想想都知道,長離仙尊既然扶立了秦庭,幫助始皇帝嬴政建立了仙秦運朝,那麼就不太可能將受了因果的松鼠魂魄投送到其他列國的王室之中,那麼唯有可能的,就是秦國。
而秦國衆多子嗣之中,也唯有扶蘇符合此例。
“山中不知歲月,吾剛剛掐算,此時天命已變,想不到始皇帝嬴政已經退位,繼承大統的正是秦二世扶蘇,秦二世扶蘇若要繼位,必然祭祀禱告於仙尊……”
“所以仙尊發笑,原來是因爲王室子再回故地!”
孔丘推算一番,他側目看了始皇帝嬴政一眼,心中微微有些驚訝,他修爲不如始皇帝嬴政,雖然知道始皇帝嬴政分出了化身下界,但想不到始皇帝嬴政竟在這短短時間內就已經禪位。
紫霄宮的衆人將目光投向坐在紫玉蒲團首座的始皇帝嬴政身上,眼眸中難以掩飾驚訝之色。
他們上山之時,仙秦運朝還如日中天,想不到短短時間,始皇帝嬴政就退位讓賢,將皇位讓給了秦二世扶蘇,自己飛昇得道成了神帝。
不是誰都有坐在前排仙神的道行,可以知道始皇帝嬴政已經派遣化身下界,更多的修士看到始皇帝嬴政端坐在紫玉蒲團上,就完成了如此大事,令人有種恍如隔日之感。
此刻,古井無波、老神在在的始皇帝嬴政也無法靜默不動,他微微點頭,然後說道:“不錯,仙尊道旨已降,朕不應在人間久留,恰巧遇到一些雜事,就將皇位傳給了二世,不過二世與師尊之中的淵源,朕雖知道,卻也不知道竟是如此淵源……”
說到此時,始皇帝嬴政也是內心震驚無比。
百年前,長離仙尊攜松鼠魂魄轉世,他雖然有諸多猜測,但也不敢開口詢問,今日得知,想不到原來是長離仙尊誤傷了松鼠,相當於欠了松鼠魂魄一條命……
不過說是長離仙尊欠它一條命,可以長離仙尊的地位,區區松鼠又算得了什麼,直接打得魂飛魄散,因果也就一併消散。
想來也是長離仙尊慈悲,所以給了松鼠魂魄一場大造化!
秦二世!成仙之機!
這難道還不是無上的造化!
若是有修士得知被長離仙尊不慎誤傷,就有如此造化,不知多少修士巴不得被長離仙尊打死!
“吾發笑原因固然有此,但秦二世攜衆來此,確實另有圖謀……”
“一個小滑頭而已!”
陸長離淡淡發笑。
秦二世扶蘇和衆多大臣的謀劃,他稍稍參悟天機就已經明瞭。不過秦二世扶蘇繼承的仙秦運朝,確實是繼承自他的“天“,所以前來拜見他再是正常不過。
左右賜予的寶物,對於他也不算是什麼珍貴寶物。
所以秦二世扶蘇才“有恃無恐”!
也相當於恃寵而驕!
不過能把握這一次機會,前來討要寶物也算是秦二世扶蘇的機緣,陸長離不僅不會有責怪,反倒十分欣賞如此作爲。
若他是秦二世扶蘇,有這樣的大腿可以抱,恨不得早點就來到終南仙山來抱大腿!
而且……一來,仙秦運朝代表人道,前來拜見他這個“天“,代表受命於天,雖然對他本身並無太大好處,可是這種行爲卻令他十分舒心。
陸長離也好名利!
人間王朝朝拜於他,雖然無益,但是這份享受卻是不能對外人道也。
“徒兒管教不力,讓師尊笑話了。”
始皇帝嬴政臉色一黑,但是心中隱隱欣慰。
秦二世扶蘇能夠明白朝拜長離仙尊,那麼他就不再擔心後續仙秦運朝諸事!
以前仙秦運朝雖說受命於天,但這個天並未明確確定,雖然不少修士都知道是長離仙尊,但仙秦運朝並未從官方上直接朝拜長離仙尊……
此刻秦二世扶蘇直接朝拜長離仙尊,卻是走了一步秒棋!
今後誰想要干涉仙秦運朝的事情,得首先問一問仙秦運朝的天!
按理說這等容易的道理,始皇帝嬴政爲何不走?
這是因爲始皇帝嬴政是長離仙尊的親傳弟子,如果始皇帝嬴政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那麼天地彷彿就赤裸裸的成爲了長離仙尊一家之物,吃相太難看!
但是秦二世扶蘇就不會有此擔憂,他雖是皇帝和天子,但只是二世,一切所爲是本朝之事,一旦是始皇帝嬴政所爲,那就必須歷代所延續,因爲那是祖宗家法!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仙秦運朝雖然重要,可並非那麼十分重要,不管是對於始皇帝嬴政來說,還是對於長離仙尊來說……
長離仙尊要的是大一統的諸夏,不管是不是仙秦,都無所謂。
這也是爲何之前秦國覆滅六國之時,六國君主不直接投降,而是負隅頑抗!
對於始皇帝嬴政來說,證就了玄仙道果之後,偉力歸於己身,仙秦運朝雖然還有一些好處,但更多的是拖累,所以斬斷與仙秦運朝的關聯,飛昇入神界神帝,他答應的如此爽快!
“秦二世能夠先行拜見長離仙尊,而非統領仙秦,可見是一個仁君!“
孔丘目露欣賞之色,讚歎道。
此言雖然有些迂腐,但實際上卻十分符合先秦時代。先秦攻滅伐果,率先搗毀的永遠是宗廟。祭祀永遠是拍在第一位的。
何謂仁?
仁字,一人一天地!
天地爲祭祀,而人居其中!
所以孔丘所言的仁君,其意並非是秦二世扶蘇對百姓如何好,而是循規蹈矩,不像一些出格的君王一樣,因爲君王一旦出格,毀壞的永遠是國家!
一個仁君,對於社稷來說,確實是社稷之福!
包括後世儒家也是如此,符合的仁君稱號,大多都是碌碌無爲的君主,因爲這樣的君主循規蹈矩,不出格,在古代的生產力條件下,百姓過得好的時代,永遠不是洪武年間、或者永樂年間,因爲這些君主喜歡邀名,徭役沉重。
百姓生活最好的時代,是那些碌碌無爲的君主年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儒家的仁君,是仁君也非仁君!
“仁君……,應該是吧!”
始皇帝嬴政淡淡一笑,也不反駁。
列國征戰數百年,現在天下需要的是穩定,而不是戰爭,需要一個仁君遠比需要一個開疆拓土帝王要的更迫切。
就在衆人議論紛紛的時候,道臺之上傳來赤足白猿敲鐘的聲音。
衆人立刻噤聲不語,看向道臺。
陸長離一揮袖袍,頓時在道臺前方出現了終南仙山結界外的投影,只見浩浩蕩蕩的車隊自咸陽南行而來,穿着帝王冠冕的秦二世扶蘇整理衣衫,然後對着結界拜道:“二世帝王扶蘇拜見長離仙尊!”
說罷,秦二世扶蘇跪在地上三拜九叩,還不端莊。
其後尾隨的衆人,不管是宦官,還是宮娥,亦或是百官,到了終南仙山結界前,也不敢端着架子,也是隨着秦二世扶蘇一同朝拜。
待道臺之前的投影傳來三聲之後。
陸長離頷首,“可!秦二世扶蘇繼承仙秦運朝,爲人道天下,掌九州社稷,傳吾道旨,邀秦二世扶蘇入紫霄宮覲見,其……可攜帶三人隨從!”
“是,老爺!”
赤足白猿點了點頭,就立刻從道臺一側飛到宮門口,然後穿過壺天洞府,來到了終南仙山結界處。
雖然趙高雖然曾經僅僅只是一介小小的宦官,但趙高卻從來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趙國王室身份。
更沒忘記是因爲秦國對趙國連綿不斷的戰事,才導致他淪落到如此地步的。
“你太自信了,自信到不會有人背叛你。”
等始皇帝嬴政走後,中車府令趙高才從地面上緩緩起身,用手拍掉下裳沾着的塵土。
秦王宮打掃的極爲乾淨,又佈下了法陣。
不可能有大量灰塵落地。
只不過趙高出於習慣,還是拍掉了膝蓋上的灰塵。
他走出秦王宮,坐上馬車,前往中車府令府邸,等在咸陽街道的時候,看了眼飛翔在天空中的鳥獸,嘴角微微一斜。
他右掌手指輕釦在馬車車窗上,五指不規律的律動。
飛在空中的一隻白鴿的眼睛將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然後鼓動翅膀,眨眼間消失不見。
“秦直道,始皇東巡,這可是舉國大事!”
“不可有絲毫的馬虎!”
中車府令,是掌管皇帝出行乘輿的官員。
所以始皇帝嬴政作出讓趙高和丞相李斯一同操辦東巡車隊一事,並無突兀。
趙高在各地挑選精良的戰馬,將其訓練,用作拉車的馬匹。
而李斯也開始安排調度各地的糧草、官員拜見等一系列政務,使始皇帝嬴政東巡達到最大效果。
始皇帝東巡,所帶領的隨從和軍隊,加起來至少十幾萬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