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樹想出來的這個餿主意,理所當然的是被綱手給拒絕了。
原因是非常的簡單,她可不希望看到水樹,因爲修煉而走火入魔,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別開什麼玩笑了,哪裡會有這樣的任務,難道要我派你去找尾獸的線索嗎?”綱手無奈的搖一搖頭,但是看水樹失望的表情,於心又有一點不忍:“修行是積累的過程,你以前打拳修煉體術,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嗎?”
這個道理水樹肯定是明白,但是現在不是擔心沒時間嘛?尾獸一個接一個的被曉組織奪走,就是說佩恩襲擊木葉的時間,已經是越來越接近了。不久之後又是第四次忍界大戰,水樹不是想着要儘快的讓自己變強嗎?!
觀察一下水樹的神情,綱手是感覺到她有什麼事情,應該是知道但是瞞着自己,於是便問道怎麼回事:“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着我?”
水樹看了綱手一眼,本能的是想要否認,但是看到她的眼神,已經是感知到有問題,要是在隱瞞就有點不好了。
所以乾脆折中的說出來,自己心理面的想法:“根據我所知道的情報,現在留存與世界的尾獸,應該就只有鳴人體內的九尾,雷之國的八尾和水之國的六尾,剩餘的都被曉掠奪。這樣說來向砂隱村一樣,木葉村遭到襲擊將會是遲早的事情。”
同時想了一想又繼續的說道:“師傅,你應該知道我和鳴人的關係不錯,而且和自來也與卡卡西都很熟悉,已經從他們的口中得知了,曉是有一種可怕的陰謀。”
“上一次支援砂隱村,我聽千代婆婆說過,以前發生的幾場戰爭,多少有爭奪尾獸的影子。所以我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斷,恐怕曉組織也是這樣想的,他們要掀起一場戰爭!”
水樹算是委婉的將木葉會受到襲擊,還有第四次忍界大戰的劇情,差不多算是告訴給綱手了。相信她應該是能夠理解,並且是有足夠的理由來判斷。
聽完水樹的想法,綱手果然是沉默了一會兒:“好吧,我已經明白了,所以你才急切的想要變強嗎?”
這個算是可以想到的事情吧?所以這裡的綱手錶示理解。
綱手又是一番思考,很快涌現出一個決心,對水樹說道:“本來有一份工作,我是向等你成年,再考慮讓你加入。”
關於這是什麼工作,綱手沒有直接的明說,而是從抽屜裡拿出一份文件,遞給水樹讓她自己查看。
水樹接過這個文件,打開外面的牛皮紙,看到裡面的內容之後,臉色出現有一點變化,但是很快隨即又釋然了。
原來這個工作是暗部,其實見於水樹的實力,完全是有能力承擔。但是綱手一直沒有做出選擇,應該是想到她的性格,不太習慣這樣的工作吧?
不過現在算是一個契機,綱手對水樹說道:“你對暗部是有了解,做事情必須要謹慎,不比平時做的任務,我想你應該都是清楚。”
這一點水樹當然是明白,記得三次元世界的時候,因爲覺得暗部的忍者很酷,所以多少是在各大論壇上,看過有關於暗部的各項信息。
根據官方和很多人的討論,知道暗部最初是二代所創,類似於特種兵之類的存在,主要是負責保護影,偵查情報和暗殺敵人,任務性質一般極其惡劣和枯燥。
因爲暗部的忍者執行任務的特殊性,所有成員必須時刻佩戴模仿動物的面具,哪怕是執行任務失敗死亡,還不能夠留下屍體和痕跡。
比如抓捕三尾的任務之前,其實是有暗部的忍者,傳來發現大蛇丸巢穴的情報。但是等到援兵趕過去的時候,這名暗部的忍者已經化作血泥。
這是要自己擔任暗部的忍者嗎?水樹問道:“我要成爲暗部的忍者,這個沒有問題嗎?”
綱手回答道:“我原本的計劃是想讓你成年,就是十八歲的時候再考慮讓你加入,畢竟你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個人,這是我原本已經有的打算。”
“不過現在讓你成爲暗部忍者,實踐也就是提前兩年而已,影響應該不會太大。當然我想日足大人,肯定是會反對我的提議吧?”
宇智波一族的事件,日向一族是有所聽聞,當年宇智波一族的首領,派出自己的兒子去暗部,本意是想要偵探火影的消息。
結果沒有想到反被利用,最終落得一個幾乎滅族的下場,就連最後的宇智波一族末裔,現在都成爲木葉通緝的要犯。
日足如果不是記憶有問題,肯定是會強烈的反對,絕對不會讓日向一族,重蹈宇智波一族的後塵。不然這些年來遠離政治紛爭,意義又有何在呢?
水樹都沒有想到的問題,原來是都被綱手想到了,那麼這個又是什麼意思呢?不需要等她提出問題,綱手已經看出她的疑惑,直接的說道:“我是要安排你去拷問部,你應該知道里面的人都是誰吧?”
拷問部,水樹有過幾次接觸,印象中至少是有兩次,一次是追捕木葉的叛忍,爲的是審問大蛇丸的情報。還有一次是前一段時間,團藏和那一夥盜墓人,同樣是去過一次。
聽到是將自己安排進拷問部,馬上讓水樹明白過來,看來這還真是符合自己,現在所需要修行的好場所!
因爲既然是拷問部門,那麼拷問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工序,畢竟凡是被帶入這裡面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硬嘴巴。所以動粗用刑是常有的事情,有人受傷當然是需要有人來治療。
這不會是讓水樹去拷問部的原因吧?不過說起來記得拷問部門的隊長,還算是自己的一位熟人,就是那位“主考官”森乃伊比喜。
看起來綱手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你去拷問部,當然是要給犯人治療。雖然凡是被送進去的人,最後都很少能活着出來,但是在詢問出重要情報之前,可不能讓重要的線人輕易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