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功勳藉着送吳教授的機會,用側身遮掩就把門給反鎖上了。
這個不經意的動作也沒能逃脫李和的眼睛,既然他們是以雜誌編輯的名義來的,說明就不想讓人知道。
李和也樂得裝糊塗,進入這種漩渦,不是那麼容易逃脫的,爲國奉獻不一定就要在羅布泊埋頭苦幹。
大鬍子郭東客氣的給李倒了杯水,笑着道,“李老師,想不到你這麼年輕,我們是沒有想到的。我們《兵器知識》是由兵工協會主辦,科協主管的期刊雜誌。我們最近想做一期關於火箭炮發展趨勢的研究,希望從你這裡討教一下”。
李和對着郭東閉眼說瞎話的本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不過吐槽歸吐槽,表面上還是笑着說,“客氣了,可以互相研究,互相進步”。
齊功勳問道,“你對我軍的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似乎很瞭解,因爲130火箭炮我們在79年才轉入批量生產,並正式裝備我軍裝甲兵部隊。而且我們兵器雜誌對新款武器處於保密原則,並沒有過多的介紹,你是怎麼了解的?”。
齊功勳問的意味深長,李和大腦立馬轉了一百遍,才暗罵自己豬腦子,怎麼就犯了這種低級的錯誤,只得心裡強自的鎮定,反問一句道,“70式用63式裝甲車作爲武器平臺這個不是秘密吧?”。
齊功勳和郭東對視一眼,笑着道,“這個衆所周知”。
“火箭炮由定向器、迴轉盤、高低機、方向機、行軍固定器、瞄準裝置、調平裝置和發火系統等組成,從結構來說沒什麼複雜的。而且既然用63式做平臺,爲適應裝車需要,該炮的部分結構就需要做改動了。對越反擊戰的時候,人民日報對戰場報道的配圖中就有79式,圖片中的79式改變了瞄準具的安裝位置,重新佈置了高低機和方向機手輪;在底盤車體上設置了水準儀安裝座,同時取消了迴轉體上的水準座。只要稍微瞭解火箭炮知識,都能看的出來吧?”。
這個李和沒有撒謊,79式的照片在報紙上他是真看過的。
兩個人又再一次認可的點了點頭。
李和繼續道,“而且頂甲板高射機槍換成了火箭炮,如果高架機槍跟火箭炮我都分不清,我不是二傻子嗎?”。
李和說完,兩個人哈哈大笑。
李和心裡明白,這算糊弄過去了。
郭東又問,“你認爲火箭炮的發展趨勢是自行化?”。
“是趨勢,但不是明顯的發展趨勢,因爲在二戰中大顯神威的蘇聯第一代火箭炮“喀秋莎”就是安裝在五噸半的卡車上,二戰中的交戰各國使用的火箭炮也幾乎都有自行的火箭炮。我覺得未來的趨勢不僅僅是自行化,還要能是能實現遠程打擊,至少是70公里以上。第二就是高制導精度。第三就是大火力,多管齊射。如果做不到以上的要點,火箭炮的位置就會很尷尬”。
“爲什麼?”,這次是齊功勳插話。
“精確打擊有導彈,火力攻擊有火炮,還要你火箭炮幹嘛使?”,李和說完喝了口茶,進門的時候,嗓子本來就不舒服,他覺得可能是感冒了。
三個人越說越顯得開心,但是李和故意留了心眼,在一些地方會說一些明顯的錯誤,然後讓兩個人語重心長的加以指正。
“你的那篇論文中提到應用結構動力學以及結構優化理論,進行火箭炮發射動力學研究和各部件動態特性的匹配分析,達到減小初始擾動的目的。其中涉及到模擬原有結構的有限元模型。這個有限元分析可以給我們普及一下嘛?”,郭東問的問題好像越來越深了,超越了一個編輯的知識範圍。
李和知道不能再回答下去了,否則被惦記上,就沒好日子過了,裝作無奈的一撓頭道,“這個就是爲難人了,我高數畢竟才學過四年,能力有限。不過也不用爲難,國內會這些的一抓一大把。咱們校長就是流體力學的專家,要建立三維模型,有限元分析是常用到的。而且咱們國內的道路工程建設遇到軟地基,有限元分析法也是少不了。還有咱大橋建設,像長江大橋也是組合體系側傾穩定分析有限元法”。
“真的?”,齊功勳不確定問道。
“當然是真的,我的這點東西都是期刊報紙上得來的一知半解,拾人牙慧而已”,李和不知道重生一來嘆了多少氣,有些時候國內並不會缺少某些方面的專家,缺的是某些研究成果和項目的資源整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重複性研究,形成了多少資源浪費。
在科學領域,美國實行的就是社會主義的模式,集中力量辦大事,一言不合就會搞個“曼哈頓計劃”,“登月計劃”。
兩個人每問道一些問題,李和都會絞盡腦汁推薦一些專家或者發表過的期刊雜誌。
最終兩個人也是絞盡腦汁想不出什麼問題的時候,這次談話纔算劇終。
郭東興奮的給了李和一個熊抱,“李老師,非常感謝你的幫助,爲了表示感謝,請你喝酒”。
“對,李老師,你對地方熟悉,你選個地方,咱們小酌幾杯”,齊功勳也拉着李和,要求一起去飯店。
李和哪能幹啊,他們是好奇的天線寶寶,可他不是好記星啊,根本不想再繼續應付下去,逃命要緊,義正言辭的說道,“謝謝二位編輯了,我也想陪二位一盡地主之誼,可明天的教案還沒有準備,而且馬上就是期末了,事情都比較繁雜。希望二位理解,作爲一名老師,我首先需要對我的學生負責”。
兩個人立馬說表示理解,又給李和打了一個敬業有責任感的標籤。
李和就這樣出了辦公室的門,哈了一口熱氣。
可能真的感冒了,頭暈,嗓子疼,眼睛澀。清完鼻涕,一下眼圈紅了。自言自語:“也不知是我哪輩子做了孽。“
回去喝了一大杯開水,也沒去買藥,也沒吃晚飯,渾身發冷,蓋了兩牀厚被子,腦袋像磨盤一樣沉重地壓迫着李和。
李和雖然沒睡,可是李和卻無法甦醒,沉重使李和擡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