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命運突變(1)

在看這部小說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中國近代一些重大事件: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8月1日 中國共產黨南昌起義。

1928年 東北軍閥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張學良接任其位置。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全國。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駐華關東軍陰謀炸燬南滿鐵路並且嫁禍中國東北軍,開始進攻東北。張學良執行蔣介石下達的“不抵抗”命令,下令三十萬東北軍一槍不放撤出東北,東三省很快淪陷,成爲日本的殖民地和侵華基地。

1932年,日軍再次侵佔中國熱河、察哈爾兩省。

1935年,日本陰謀製造華北五省獨立自治,意圖分裂中國北方。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和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將軍一起用武力扣押了蔣介石並逼其抗擊日寇,即“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開始。

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日淞滬會戰爆發,中國軍隊投入九十多個師(旅)及地方部隊共計75萬餘人,日軍投入將近10個師團又兩個旅團共計25萬餘人並且還有3000餘架飛機和4艘航空母艦以及100多艘其他戰艦助戰,廣大國軍官兵在日軍飛機艦炮轟擊下浴血奮戰,傷亡33萬餘人,日軍死傷約8萬餘人。11月中旬,上海失守。

9月11日至11月8日,中日太原會戰爆發,國共聯軍在山西與日軍展開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一系列戰役;其中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滅日軍第五師團輜重部隊1000餘人。中國軍隊參戰6個集團軍共計50個師(旅)約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日軍參戰4個半師團和大量僞滿軍隊僞蒙軍隊共計14餘萬兵力,傷亡2萬餘人。

12月1日至12月13日,日軍進攻南京,十五萬國軍抵抗作戰,由於最高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守軍損失慘重,中國首都南京失陷。入城的日軍第6師團和第16師團共五萬多日軍在南京持續十多天展開“南京大屠殺”,超過三十萬中國平民和投降官兵被屠殺。

1938年1月至5月,中日徐州會戰爆發。中國第五戰區部隊投入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日軍調集8個師團另3個旅團2個支隊約24萬人參戰;第五戰區總司令李宗仁將軍指揮中國軍隊浴血苦戰在臺兒莊戰役殲滅日軍兩萬餘人,取的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後爲了保存實力中國軍隊主動撤離徐州。

6月至10月,中國第五、第九戰區主力部隊以湖北武漢爲中心在皖中-皖西、贛北-贛西北、鄂東、豫南等廣闊地域抗擊日軍,中日展開武漢會戰。中國軍隊投入130餘個師100多萬人和200餘架飛機;日軍共12個師團35萬餘人和500多架飛機、120多艘艦艇參戰。中國軍隊與日寇大小戰鬥數百次,以自身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0餘萬,殲滅日軍17.5萬。29日,日軍攻陷長江要塞田家鎮。至10月下旬,武漢三鎮全部淪於敵手,武漢會戰結束。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湖南長沙地區進行的三次長沙會戰。其中第三次會戰中,長沙守軍總指揮薛嶽將軍指揮部隊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日軍共傷亡6萬餘人。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加入同盟國,中日戰爭成爲世界大戰的一部分。同年,中國國民政府和日本帝國政府正式互相宣戰。

1940年4月至6月,中日棗宜會戰,日軍投入15萬兵力,中國軍隊6個集團軍參戰。其中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在會戰中壯烈殉國。

1942年3月至1945年3月,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參戰兵力爲第5、第6、第8、第66軍和第11、第20集團軍共計26萬餘人,總司令爲杜聿明將軍;日軍參戰兵力爲第18、第33、第55、第56師團共10萬餘人,中國軍隊以傷亡6.7萬代價斃傷日軍5萬餘人,取得滇緬會戰勝利。

1944年4月至12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集中50餘萬兵力進攻平漢、粵漢、湘桂鐵路交通線。八個月會戰中國民黨軍損失兵力五六十萬人,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餘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喪敵手,6000餘萬同胞處於日軍鐵蹄蹂躪之下。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炸死日本平民20餘萬,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在持續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加上之前東北淪陷的六年,中華民族遭到日本14年的侵略和凌辱。在這14年的血淚史中,中國軍民死傷超過3500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高達5600多億美元。讓我們記住這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願所有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中華民族生存機會的抗戰先烈們的英靈得到安息!

合上沉重的歷史書,我們不禁想:假如當年張學良拒絕執行“不抵抗”命令而是率領東北軍與日寇浴血奮戰,那麼中國的歷史會怎麼樣?下面,開始我們的故事(注:文中出現的人物名字基本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名字)——

命運突變(上)

民國十七年,盛夏,瀋陽。

白綾素紗鋪天蓋地,輓聯花圈堆積成山,此時那座平日令普通百姓家不敢側目象徵着威赫權勢的大帥府已經陷入了深深的哀傷中,樂隊的哀樂和逝者家屬悲痛欲絕的哭泣聲交結在一起,令聞者心碎。臂戴黑紗荷槍實彈的士兵嚴密地守護着靈堂入口,每個轅門都搭有黑白兩色布扎的斗拱飛搪的牌坊,正門搭的牌坊和轅門大同小異,門楣卻多一方“中外同哀”的匾額。牌坊後又起兩層四角牌樓,共有三塊匾額,自上而下是“星沉”、“英風宛在”、“兆民允懷”,檐角下垂着白色孝帶,氣派非凡。靈堂上圓柱皆用白紗纏裹,橫匾爲“天柱峰頹”,兩側密密麻麻掛滿各界名流送來的挽帳輓聯。前來弔唁的讓人往來如梭,依次在靈位前敬上香燭鞠躬致哀,靈位前供桌上擺着五件景泰藍供器,燃燭焚香菸氣騰騰,名貴瓜果供品擺滿高桌,桌前兩側還置兩盆白花,那靈座正中高懸的正是縱橫北方三十餘載的張作霖大元帥戎裝的遺像,張大帥數日前由北平回奉天途中專列突然爆炸,事故中大帥本人受傷過重終於不治,一代梟雄就此歸天。

大廳裡,正在瞻仰張大帥遺像哀悼的人羣突然一陣騷亂,數名身強體壯的奉軍官兵粗魯地推開人羣擠開一個缺口,一名相貌俊朗滿身風塵的青年軍官大步跨上前來,不是別人,正是張作霖之長子張學良。當目光迎上靈堂上那大帥遺像時候,張學良如被雷擊一般一下子僵住了,身子猛顫臉色劇變,再看到擺放在屋子中央的大帥的靈柩時,踉踉蹌蹌想撲上前去卻“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此時他早已淚如雨下,剛剛嘶聲力竭喊了一聲“父親”後整個人竟然一下子昏厥了過去。

衆人大驚,慌忙涌上去,一個個手忙腳亂地搶救着,“少帥!”“少帥你醒醒啊!”但卻見昏倒在地的張學良面如金紙氣若游絲,七魄飄渺三魂無蹤,眼見一口氣即將上不來了。衆人心中惶恐不已:大帥剛剛薨逝,少帥又過於激動不省人事,假如有個三長兩短,那老帥留下的這東北基業怎麼辦?奉系一脈路往何方?

天色陰霾,煙雨濛濛,絲絲雨點由空中飄落下來,爲酷夏中的瀋陽城減去了不少暑氣。

張學良靜靜一人立於大帥府一處偏僻樓閣處望着雨幕中的遠處,面無表情兩眼空洞,外人皆以爲少帥是因爲父親突然過世精神受創而陷入深深的哀傷憂愁中,其實誰也不知道張學良心裡已經掀起滔天巨浪。

張學良此時心裡百般滋味難以說清,迷茫、惶恐、緊張、無助、憂傷等等等等一起涌上心頭。事情如此複雜難言主要是還是張學良同學一時半會還沒有從時空差的變化中反應過來,腦袋還有些迷糊。其實外人不知此時的張學良已經不是張學良了。佔據張學良軀體的靈魂或者說是意識應該是屬於21世紀的一位名叫楚飛的社會良好青年。說白一點就是楚飛不知得罪了哪路神靈,意識穿越時空這樣老掉牙的YY小說情節中的事情會發生在他身上。楚飛只記得那天他在學校宿舍裡面獨自一人連灌八瓶青島啤酒直喝的狂吐不已神志不清(之所以楚同學要一醉解千愁的原因也簡單:大學苦戀三年的女朋友和一老外一起飛了,那老外許諾帶她去美國給她綠卡和美國國籍以及數不盡的美元,相比之下自己只是一個歷史系的破爛一窮二白的研究生而已)最後在數聲“讓我死吧!”的怒吼中陷入沉睡中,這一醉不知道醉了多久,但是醒過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卻被一羣衣着奇怪的人圍攏着而且自己還穿着一身黃呢軍裝。

沒有被這場面當場再次嚇昏過去楚飛還得感謝一家名“鐵血中文網”的網站,平時他有事沒事上這家網站看了N部穿越時空的YY小說,這才擁有了比常人強悍數倍的“穿越時空綜合症”的免疫能力,在短短十分鐘內就把自己的身份由21世紀一普通大學歷史系學生的角色迅速切換爲了20世紀初奉系大軍閥張作霖長子張學良少帥。爲了不露出馬腳和理理腦中的頭緒,楚飛(張學良)迅速獨自一人來到一清淨處打發走跟隨着自己的侍衛和侍婢點起一根這時代的哈門德香菸吞雲吐霧開始細細思索起來。

再次看了看鏡子中那張年輕還算英俊但是因爲享樂聲色和吸食鴉片而顯得略憔悴的臉,確實不是自己楚飛的而是和歷史資料上那“不抵抗將軍”真的一模一樣,楚飛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自己真的在昏睡中和因爲死了老爹悲痛昏厥後的張學良的意識調換了,雖然不可思議但是卻是事實。楚飛第一個想的就是自己那時空的自己,想想張學良突然飛到21世紀的中國大陸,楚飛苦笑地估計那回到21世紀佔據自己身體的張學良應該十有八九會被抓進精神病院吧,至於自己的父母,楚飛扒拉扒拉手指頭算算,他們二老的退休金和自己的意外保險費(兒子瘋了保險公司應該要賠錢的吧)應該夠他們生活了吧,至於女朋友,剛剛和別人飛了,現在她就是乘飛機掉進太平洋也不關楚飛的事情了。

頗爲心酸地回憶了一下過去,楚飛同學開始換位思考起來了作爲張學良現在該怎麼在這個時空下生存下去的現實問題來。此時的張學良(楚飛)面臨的東北局勢真是複雜的千絲萬縷(民國時代的中國和世界本來就複雜的要死),幸好楚飛同學本來就學習歷史專業(雖然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同時也是一個二戰軍迷,對此時的中國和世界歷史及格局還算了解。

1928年4月,南京國民黨政府軍幾大派系包括蔣介石的中央軍、馮玉祥的西北軍、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閻錫山的晉軍聯合起來再次北伐進攻北方的張作霖的奉系和張宗昌褚玉璞的直魯系,奉直魯聯軍作戰不利連連敗退。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決定退出平津返回東三省老家修身養息積聚實力。但是這種局面不是日本人願意看到的,國民軍一統中國將不利益日本在華利益,日本人當然希望中國永遠陷入沒完沒了永無止息的內戰內耗中。5月底到6月初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特使芳澤數次密訪張作霖提出了“日本可以支援奉軍作戰但是需要割讓部分東北利益給日本”爲主體的等等具體的要求,這一串賣國條件被張作霖一口拒絕,看到張作霖如此強硬,日本關東軍遂對其動了殺機。在離京的前幾天,日本又多次派人對張作霖極盡威逼利誘之能事,張作霖軟硬不吃,日本人終於下定了除張作霖扶植其他東北傀儡政權的決心。6月3日凌晨1點張作霖乘坐專列離開北京回瀋陽,4日早晨5時30分經過瀋陽皇姑屯時候被關東軍埋設的炸藥炸成重傷後不治而亡,同車的奉系元老吳俊升等人也死傷累累。張作霖遺體被送回瀋陽大帥府後,張家全力壓住了消息並且通知正在前線督戰的張學良趕回瀋陽主持大局。在這期間日本人用各種途徑進入大帥府打探張作霖究竟有沒有死,但都被聰慧明理的張作霖遺孀壽夫人等巧言掩飾過去了。而在前線得知消息後的張學良迅速安定好前線各項事宜化妝後成功瞞過日本人的密探間諜返回瀋陽後。對於張作霖的繼承人問題,奉系軍閥的“老班底”和舊派軍人都認爲張學良過於年青,缺少統治經驗,難以駕馭,因此,一致推讓德高望重的東北元老、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作相繼任爲“東北王”;但是另外一派,新派軍人特別是留學日本的一些軍官,都擁護野心勃勃早已鋒芒畢露的楊宇霆接班。雙方几爭不下,最後還是素稱穩健的張作相,看在過去同張作霖相處的面子上,認爲繼承張作霖的最合適人選是張學良。他稱張學良少年英俊、幹練有爲,這樣做可以理服人,可以團結東北的各方面人士,以應付當前比較困難的內外局面。他堅決辭去了讓他接任張作霖的請求,力推張學良承擔重任,並表示願意竭誠輔政。同時,他還主動說服了舊派軍人同意自己的主張,使認爲接替張作霖非自己莫屬的楊宇霆,也只好對此表示贊同。這樣在張學良不知道的情況下東北軍內部幾大巨頭一番折騰後最終還是在他還沒有回到瀋陽就推其繼任張作霖的位置。於是,張學良模仿張作霖筆跡發佈命令,就任奉軍代理統帥,調遣嫡系部隊星夜返回在瀋陽後才於6月20日發出“張學良任奉天軍務督辦就職通電”後,於次日,由奉天省長劉尚清公佈張作霖因傷重醫治無效逝世的消息,併爲張作霖發喪。

張作霖死去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廣大國統區的老百姓都對此詫異不已:那個和中央抗衡縱橫北方多年的張大鬍子就這樣死了?而東北本地老百姓大多數對此還是持哀婉嘆息態度的,蓋棺而論張作霖還是一個把老百姓放在心裡的地方軍閥將領,盤踞東北多年也的確大力發展東北的農工商學等行業,做了不少貢獻,使得東北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要好過多了,而且多年來基本沒有做過賣國苟且之事,頗得東北民心。而現在這個東北主心骨倒塌了,壓在張學良肩上的壓力極爲沉重,各方勢力都在打東北的主意。關內蔣馮李閻四大集團軍虎視眈眈,直魯聯軍勉強與之對峙,此時蔣介石軍團內部以馮玉祥爲首的多名強硬派極力主張乘着奉軍羣龍無首直搗黃龍一舉拿下東北,而閻錫山等人卻怕進入東北後自身實力大損讓日本人或者中央從旁邊漁翁得利而反對,一時間讓蔣介石陷入矛盾和猶豫中。而關外日本關東軍也如一條毒蛇咄咄相逼,此時張學良已經收到了數封來自日本政府或者關東軍的口氣逼人的書信,更何況黑龍江對岸還有一個紅色帝國主義蘇聯在隔岸觀火。再說了,直魯奉集團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怕是已經有不下上百的軍政高層和外界各方勢力書信往來了!

至於這件事件的直接實施者——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佐,是直接接到了關東軍最高司令長官村崗長太郎授意的。因爲關東軍部分重要將領認爲張作霖是日本控制東北的最大障礙,如果不除掉張作霖,則日本在東北的阻力非常之大,所以村岡乃親自主持暗殺張作霖。最初村岡曾秘密派遣日本駐哈爾濱武官竹下義晴到北京去執行,但被河本大佐窺破,認爲北京耳目衆多,暗殺工作不易掩匿,所以改在張作霖回返東北時發動,即由河本擔任行動總指揮,陰謀決定日期是在5月31日後,暗殺地點本擬在京奉路巨流河的路橋,後因這一地區中國軍警監視甚嚴,沒有從容佈置的機會,因此河本才選定皇姑屯南滿路的吊橋爲下手場所,果然一舉成功炸死了張作霖。狡猾的河本還想好了掩飾責任的辦法,先由浪人安達隆盛覓得中國失業軍人劉戴明,再由他找到售賣嗎啡的3名乞丐僞冒兇手,於6月3日深夜帶往南滿路附屬地一風呂浴室洗澡換衣,由日兵押到皇姑屯吊橋下用刺刀殺死。三人中有一王姓乞丐在洗澡時乘機逃脫,張作霖被炸後,該王姓乞丐即向奉軍報告,說出日方所指兩具兇手死屍即兩華丐屍體,一風呂浴室主人曾往看屍體,亦向瀋陽日本憲兵隊證實是曾在其浴室洗澡之乞丐,從而使日本關東軍的陰謀暴露。

關東軍謀殺張作霖後,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很失望,他認爲關東軍既然殺死了張作霖,等於逼迫整個奉系反日,因此除了強佔東北外,已無他路可走。此事背後其實就是關東軍和國內政府的矛盾爭鬥,日本政府普遍決定對於滿洲進行經濟掠奪比較符合日本的利益,而關東軍內部則認爲應該直接武裝佔領,武裝佔領的第一步便是除掉不聽話的張作霖,但是這個計劃一直得不到日本政府的同意。對此已經不耐煩的崗村中獎等人決定冒險擅自行動,經過嚴密策劃,成功除掉了張作霖。“皇姑屯事變”後,崗村長太郎、河本大作等人欣喜若狂,認爲大日本帝國正式進軍滿洲的行動即將開始。但是他們等來等去並沒有等到滿載陸軍士兵的軍艦在東北靠岸,反而等到了“撤調崗村長太郎中將回國,由畑英太郎中將繼任”的命令,同時河本等人也直接受命回國“接受審查”。這幾道命令俱出自日本軍部,因爲日本軍部上下也普遍認爲關東軍過於膽大妄爲,應該給予適當整頓。後來這件公案在日本政府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前後拖了一年多,卻屈於少壯軍人的恐嚇,最後以“張案經過周密的調查,發現關東軍並未牽涉在內”的含糊語句結案。這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對軍隊控制的失敗,使的日本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

(主角登場)回到瀋陽後的張學良在接下來數日內將東北軍政大事全部交給了張作相主持處理,對他張學良還是很放心的,歷史上他對張作霖一向是忠誠不二的,而且也是一個愛國之人(後來周恩來總理還邀請他在解放後一起共事),相信不會作出出賣東北的事情來。而張學良自己則調來東北軍政高層官員資料花名冊以及東北軍事工業農業商業統計資料等等等抓緊時間潛心仔細研究惡補起來。此時張學良(楚飛)還面臨着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他不但接收了張學良的身體,接收他手中的權利,還要必須要接收張學良的生活,除了在軍政兩界以及私人等方面的好友,還有包括張作霖遺留下來的六位遺孀姨太七個同父異母弟弟六個姐妹等衆多親戚,最最麻煩的還是張學良本人的家庭,髮妻于鳳至1915年在張學良16歲的時候就已經嫁到張家了,另外還有隨軍夫人谷瑞玉1924年也已經嫁給了張學良(此時已經和張學良處於冷戰狀態了),另外還有最著名的“趙四小姐” 趙一荻,此時已經和張學良相識但沒有正式在一起,除了這3個老婆和情人,髮妻于鳳至此時已經給張學良生了4個子女,分別是女兒張閭瑛、長子張閭珣、次子張閭玗、三子張閭琪(歷史上張閭琪將會在日本人對張學良的一次刺殺中夭折),另外趙四小姐在1930年還會給自己再生一個兒子,不過目前還是隻有4個子女加2個老婆,對於精神上還是處男的張學良(楚飛)來說,如何強迫自己接收下這些“自己的老婆情人和子女”,還真是一件及其頭痛的事情。不過幸好現在帥府事情特多,張學良就將府中的事情含糊地全部交給張五姨太壽夫人和髮妻于鳳至打理,自己則搬到一間偏僻的廂房獨居暫時避開了這些尷尬的事情。

7月1日,撫順東60華里的高麗堂子村南一向陽的山崗,張作霖的陵墓便就建在此處。此地經過張家邀請的風水師傅研究過,都認爲此地山清水秀地脈好風景好,山崗上陽光燦爛,山勢巍峨,東西南三面有粼粼的渾河水環繞,隔水遠望是鐵背山,是大帥長眠安息的好地方。整個工程本來決定花費100萬大洋修建兩年的,但是張學良以“錢要花在民生事業上”的理由之用了不到10萬大洋(賺了個好名聲),帥府不但招募了大批工匠還調用了奉軍的數個工兵營作業,緊趕慢趕終於在少帥的期限內修建好了一所規模中等但是氣勢非凡的墓園。建好之日張學良便安排將張作霖靈柩下葬的事宜。

吹吹打打又折騰了一天,張作霖大帥的靈柩總算是入土爲安了,一代梟雄在中國近代史上終於退出舞臺謝幕了。葬禮現場可謂熱鬧非凡,前來參加葬禮的國內各方勢力派來的代表和東北各界名流以及居心叵測前來刺探的日本關東軍特使還有中外記者、護衛軍隊還有廣大東北平民等等等等逾萬人,但是衆人無不驚詫第發現:現場最大的主角——一身孝服的張學良僅僅在墓前默哀不到半小時便和警衛一起返回了瀋陽,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給張作相、壽夫人、于鳳至和胞弟張學銘、張學曾等人打理,這一古怪反常舉動頓時引起了各方的百般猜測,尤其于鳳至更加感覺不安,自己的丈夫爲何那天在父親靈前哀痛昏厥救醒後隱隱變了個人似的。

其實張學良心裡是叫苦不迭,因爲他根本還不懂怎麼在這種公衆場合從容處理而不露出馬腳,更何況他在張作霖目前根本哭不出來(因爲張作霖畢竟不是他楚飛的老爸呀),只得在陵園前背幾句哀辭然後因爲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好說的只好傻呆了半天后擺着一副高深莫測的冷酷面孔匆匆閃人。

回到帥府的張學良第一次開始使用手中的權力發號施令:“譚海!”

“有!”一直立在外的張學良副官譚海(歷史上執行張學良槍殺楊宇霆和常蔭槐命令的就有他)跨進來敬禮道。

“傳我命令!”張學良吸口氣緩緩道,“一、致電蔣介石,說我奉直魯聯軍願意以和平方式推進全國統一大業,即日起雙方停止任何軍事行動,以談判手法解決戰事爭端。爲表誠意,我方將直魯聯軍撤出直隸,並且平津二市設爲不設防城市交由南京政府接管。二、通知東北軍政兩界高層,7月2日上午8時在瀋陽軍政議會大廳召開軍政會議,所有人不得無端延遲缺席!”

“是!”譚海記下命令後敬個禮,又略猶豫道,“少帥,恐怕張宗昌、褚玉璞不會聽您的命令讓出地盤乖乖撤退吧?”

“這個嘛,放心吧,我軍全線撤退後熱河外就剩下他們的直魯聯軍了,我就不信他們兩個不隨着我們一起開溜,莫非還想去單挑蔣介石的四個集團軍?再說我現在好歹還是聯軍總司令吧,他們不聽我的難道不怕給予我收拾他們的口舌從而被蔣介石和我們前後夾擊麼?通電他們,命令所部集結在白虎溝隆化一帶休整。張宗昌、褚玉璞二人即日前往瀋陽參加3日的會議。”譚海聽了張學良大大咧咧一番分析不由心裡發涼,少帥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陰險了,二話不說就張宗昌褚玉璞兩人給賣了,厲害!連忙敬禮道:“是!”

此時關內,蔣介石的中央軍沿津浦路追擊奉軍,直逼京津。馮玉祥的西北軍於隴海、津浦兩線迫使張宗昌、褚玉璞的“直魯聯軍”節節敗退,閻錫山的晉軍又猛攻龍泉關,李宗仁的桂軍則全力試圖包抄奉直魯三軍後路,已經被逼得背水一戰的奉直魯聯軍拼死抵抗,加上蔣介石集團內部因爲利益分攤不均又矛盾突起導致國民軍攻勢遲滯起來,縱橫交錯的華北戰線一時僵持了起來。

就在蔣介石等人一籌莫展時候,張學良的“求和”電文卻飛來了,這一出乎意料的行爲讓蔣介石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一時間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了。

“直魯奉軍節節敗退,張作霖又意外暴斃,張學良自然要和我們求和了,不然他肯定連東北老家都保不住,那還有什麼臉面去地下見他父親呢。哈哈哈...”閻錫山摸着他兩撇漂亮的八字鬍哈哈笑道,“看來我軍直取東北,指日可待啊!”

“閻長官此話未免太樂觀了。”閻錫山話音未落,李宗仁身邊的白崇禧就搖頭道,“張作霖一死,奉軍士氣遭受打擊是自然的,但是仍有張學良繼續統領全軍,奉直魯聯軍目前仍然擁兵五十餘萬,常言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們即使能吃下東北,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恐怕...”

“區區一個張漢卿,未到而立之年乳臭未乾,有何懼哉!”閻錫山不服氣道。

“驕兵必敗啊,百川兄!”李宗仁也慢條斯理道,“張漢卿倒也罷了,主要是他身後還有一批東北老元老,個個都是手握重兵和張作霖一起打出的東北,絕不會眼睜睜看着東北落到我們手中的。”

“根據偵查報告,張學良確實言而有信開始將關內的奉直魯軍分批撤回關外,現在和我們對峙的只是少數後續部隊而已,看來張學良是有誠意的,委員長何不就用談判的方式結局戰事呢?”馮玉祥道。

“萬一那張學良只是緩兵之計呢?待到他元氣恢復之時再反咬我們一口,到時候…”閻錫山反對道。

“哼!奉軍一口氣讓出了半省二市的地盤,難道百川兄還不相信他的誠意?”馮玉祥不悅道。

“這...”閻錫山語塞,半天勉強道,“人心難測呀!”

“我軍將士也征戰數月,早已疲憊不堪,百姓官兵都需要修身養息,既然談判桌上可以解決的事情,又何必再重燃戰火徒增死傷呢?”馮玉祥對一直沉默不語的蔣介石堅持道。

蔣介石慢慢走動,半晌決定道:“除了張學良,我們背後還有日本人哪!日本人久欲侵入東北,一旦戰事爆發,必不可收拾,濟南事變可爲前鑑。我看張學良非張作霖,他早有厭惡戰爭、統一國家之思想,可以用和平手段解決東北問題好,那我們就接受張學良的要求準備展開談判,各部停止軍事行動,和平佔領奉軍讓出的地方,平津二市交由中央軍進入。立刻派人再和張學良取得聯繫。”(注,濟南事件:濟南慘案是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山東濟南大肆屠殺中國軍民及外交官員的血腥事件,又稱五三慘案。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欠下的一筆血債。當時北伐軍勢不可擋,奉系所屬部隊紛紛北撤,北伐軍開到濟南,日本出軍進行野蠻幹涉,濟南事件由此發生。)

7月2日,瀋陽軍政議會大廳。

被張學良調回保衛瀋陽的王以哲的第17步兵師(前身是張學良的衛隊旅,所以這個師相當於張學良的嫡系部隊了)荷槍實彈的士兵警戒着出入口處,寬敞的大廳中早已經坐滿熙熙攘攘的人羣,三百多個位置上全是東北高層大員,當然還有撤入熱河的直魯聯軍數十名將領,一個個三五成羣地圍聚在一起小聲討論着什麼。

8點整,張學良一身戎裝臂纏黑紗在王以哲開路下踏入會場,頓時衆人全場起立,“司令!”張學良一一與圍聚上來的衆人握手打招呼,此時東北大員濟濟一堂,讓張學良大開眼界一飽衆歷史人物眼福,比較著名的有張作相、汲金純、萬福麟、莫德惠、沈鴻烈、臧式毅、張宗昌、于學忠、王樹常、李杜、鄒作華、馬占山、蘇炳文、劉桂五、吳克仁、馮佔海、黃顯聲、何柱國、白鳳翔、扈先梅、常恩多、董英斌、黃德興、馮庸、謝珂等等,還有湯玉麟、楊宇霆、常蔭槐、闞朝璽、張景惠、袁金鎧、張海鵬、於芷山、熙恰等等,當然了還有很多風雲人物此時職位尚低沒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至於眼下這些人誰忠誰奸以後誰以死報國誰賣國求榮張學良心裡一清二楚。敗類自然要清除掉,但是現在還不着急,飯是一口一口吃的,人也是一個一個除的。張學良心裡冷笑一聲但臉色仍然平靜地上主席位置前道:“在座各位很多都是父親生前多年出死入生的老戰友,學良只是晚輩,各位前輩如此真是讓學良不甚惶恐,還請各位隨意。”

張學良開場一陣自謙不由讓在座的奉系元老們心裡舒坦不已,“看來這小子還是懂得尊重人的,以後還是要靠我們,不會輕視我們的。”

簡單寒暄完幾句客套話,張學良一臉沉痛開始進入主題;“一個月前,家父不幸遇難,具體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但真相如何學良現在心中大致已經有了眉目。現在東北危矣,老帥一去,各方勢力都在打我們的主意,關內有蔣馮閻李四大集團軍,關外日本關東軍虎視眈眈,北方還有蘇聯覬覦窺探,老帥留下的基業要是不保,學良死後也無任何臉面見他老人家啊。究竟下一步路該怎麼走,學良今日特地招請大夥一起來商談商談。”

一席肺腑之言直說的衆人都心酸,本來今日軍政會議來意幾乎每個人都猜的八九分,但是剛纔張學良說的“真相如何已有眉目”頓時讓衆人心神一閃,“少帥!”東北軍政務總督辦張作相慟道,“老帥之死絕非意外,難道少帥已經知道幕後黑手是誰了?”

“哼!還用說麼!當然是無時無刻不想將老帥除之而後快的蔣光頭了!”熱河都統兼第十二軍軍長湯玉麟朗聲道,“蔣光頭爲了吞下東北糾集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一起進攻東北,除掉老帥最利於他,事情已經明擺着了!更何況,協助調查的日本人也拿出了證據,擺明就是南方派出的便衣隊投擲的炸彈!”

“荒唐!狗日的日本人明明是賊喊捉賊!虧你湯主席還自稱長了一雙虎眼都看不出!哼,我看是一雙貓眼還差不多!”湯玉麟剛剛說完,黑河警備司令、騎兵第二軍軍長馬占山便起身大聲反駁,“衆所周之日本人一直對東北心懷不軌!尤其前段時日多次找過大帥,聲稱可以支援我軍作戰,但是日本人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要求大帥出賣東北主權給日本人,大帥一口回絕,日本人自然就動了殺機!在大帥回來的鐵路上埋下炸藥炸死了大帥和吳督辦!”

“無憑無據!一派胡言!”湯玉麟不屑道。馬占山大怒道:“那你拿出證據給我看看!”湯玉麟也惱道:“日本人有專門的專家進行調查,現場還發現了兩具便衣隊的屍首,搜出南京的信件,這不是證據是什麼?”馬占山冷笑着反脣相譏:“日本人的所謂‘證據’湯主席也信?至於屍體,老馬我剛剛從戰場上下來,可以給湯主席拖一火車的屍體做證據。我看湯主席處處維護日本人,湯主席是不是也參與這件事情的那還真說不準!”

湯玉麟頓時勃然大怒道:“你胡說什麼!”

馬占山瞟了他一眼:“用不着做賊心虛吧!”

“你——” 湯玉麟險些氣倒在地。眼看兩人差點要動手,奉軍總參議、第四方面軍軍團長楊宇霆打圓場道:“二位不要再爭執了!湯主席、馬軍長,兩位這樣不顧身份傳出去豈不讓他人笑話?”湯玉麟和馬占山對瞪一眼都重重哼了一下才作罷。

這時萬福麟道:“前日奉天兵工廠請俄國工程師羅米托夫和達爾尼兩位專家,由奉天交涉署日本科科長關庚澤等陪同下數次進行現場測察,調查後俄國專家分析認爲炸藥埋設兩處,其一處是在橋洞南側石垛上方與上邊鐵橋腳連接處,另一處,在中間橋洞之副橋北端,肯定了炸藥是由鐵橋上面安置的,而不是日本人調查宣傳的爲‘人力投擲炸彈’,而且關科長報告日本人多次逼迫他在聯合調查報告上簽名,因此我也認爲,日本人嫌疑最大。”

楊宇霆接着補充道:“大帥生前一向反共,以前還指名道姓說蘇聯共產黨是猛獸毒蛇,不但斷絕了和蘇聯的關係還積極幫助蔣介石清除共黨,又關閉了在哈爾濱的蘇聯運輸股份公司代表處,搜查了東部鐵路局蘇聯工作人員的機構和商務會機構,去年4月6日還襲擊了蘇聯駐北京領事館,逮捕了大批中共黨員。大帥和蘇聯當局之間的矛盾也是十分尖銳,可以說除了南京和日本人,蘇聯也是有嫌疑的。但是到底究竟是誰害死的大帥,少帥!你究竟是否知曉?”衆人也一起望向張學良。

張學良嘆口氣道:“雖不是百分百,但也十有八九了,但是學良目前是不會告訴各位的。”

衆人詫異道:“這是爲何啊?”“少帥!害死老帥的真兇究竟是誰?爲什麼不痛痛快快說出來,哪怕就是天王老子也要找他算賬的!”

張學良閉上眼睛搖頭道:“學良暫時不公佈,是因爲我們現在還無力報仇雪恨,說出來是怕諸位有誰逞一時之勇,給東北帶來沉重災難,到時候東北老百姓又要生靈塗炭流離失所了。”

“可是少帥!我們能有今日,都是大帥、吳督軍一手提拔,血海深仇不報,怎麼對得起老帥和吳督軍啊!”馬占山等人急道。

“萬一報仇不成反而丟了老帥留下的基業,那我們更加對不起老帥!”黑龍江省督辦常蔭槐一臉陰暗道,“我看此事還是通過協商和外交—”

“協商你個屁!”馬占山的大嗓門再次響起將常蔭槐剩下的話統統擋了回去,“老帥都被人害死了,還通過什麼狗屁協商外交手段解決!你還有沒有骨頭!這件事鐵定是日本人做的!與其一直受小日本的窩囊氣,還不如帶起兵馬殺光在東北的小日本祭奠大帥在天之靈!常主席既然喜歡在日本人褲襠下過活就請繼續吧!”

草莽出身的馬占山一席毫無遮攔的市井之罵一時竟博得那些和張作霖一起打天下的老元老們和熱血少壯派軍官的附和,衆人一起唾罵妥協派的常蔭槐之流。本來有幾個人還想贊成常蔭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提議,但是還沒有說出來就看到常蔭槐惹了衆怒,立刻明哲保身明智地把話咽回了肚子裡面,只留下常蔭槐一人臉一陣青一陣白地忍受着衆人橫飛的唾沫星。

眼見原本嚴肅莊重的會場一時間拍桌子叫罵聲一片,張學良不得不用眼睛示意了一下站在身邊的副官譚海,譚海上前大聲道:“肅靜!你們眼裡還有少帥嗎?”

衆人陸續安靜下來,張學良繼續道:“報仇一事暫且擱置一邊,我們現在面臨的是我們下一步怎麼走?東北路在哪裡?沒完沒了的南北內戰何時是個頭啊,最終苦的還不是廣大老百姓,國家的國力財力也這樣損耗殆盡,這樣下去如何對得起孫中山先總理遺訓?”

似乎早已經洞察張學良內心的張作相緩緩道:“少帥,你心裡既然已有想法就說出來吧。”張學良看了一眼張作相,心裡嘀咕道:這老頭的眼睛就像千年狐狸精似的彷彿能看透人的思想,真是不舒服。此時衆人都道:“願洗耳恭聽少帥之言。”

張學良緩緩道:“這一個月來我幾乎日夜都在想着以後的路,想通了很多事情,最終我得到十六個字‘順應大義,歸順中央;臥薪嚐膽,復仇不晚’。”

“什麼?”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下面的反響劇烈程度還是超出了張學良的預料,衆人早已經炸開了鍋,打了幾十年的冤家,怎麼可以投降呢?

楊宇霆第一個拍案而起,眉毛倒豎聲色俱厲:“少帥!東北這一片江山是老帥帶着大夥風裡來雨裡去出生入死幾十年打下來的,處處流滿了咱東北男兒的鮮血,怎麼可以一下子拱手讓給蔣介石呢?少帥你此舉我堅決不同意!蔣介石要想染指東北,好,那就讓他從我屍身上踏過去!姓楊的隨時等待着!”

常蔭槐也起身道:“老帥剛剛入土爲安,屍骨未寒之際少帥你就要將老帥戎馬一生打下的基業毀於一旦,吾等日後有何面目去見老帥九泉之下啊!”

萬福麟汲金純等一大批人也紛紛忽地起身,要麼呼天搶地要麼捶胸頓足要麼怒目相視,“少帥糊塗啊!”“老帥要是見到,死不瞑目啊!”

張學良直被吵得齜牙咧嘴,但見下面衆人中卻有部分年輕軍官和元老一言不發面露沉思凝重之情,心中寬慰道,看來還是有人支持我的,畢竟打這麼多年仗,而且是內戰,也該厭倦了吧。

一旁的王以哲看到張學良的窘境,面露慍色厲聲道:“肅靜!肅靜!諸位聽少帥把話說完!”

等待現場勉強安靜下來,張學良喘口氣娓娓“開導衆人”道:“大家的心思我明白,諸位所言學良豈能不知,但是打了這麼多年仗究竟得到了什麼?父親在世的時候曾對一位採訪他的美國記者說過他畢生最大的願望是國家統一。國家統一了,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咱們的國家,槍口一直對外不再打自己的同胞。父親一生從沒有做過賣國求榮之事,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既然要國家統一,那麼做總統的是蔣介石還是我張學良的又有什麼區別呢?”

“少帥說的極是!”第四方面軍第二十軍軍長、臨綏駐軍司令于學忠第一個贊成道,“此舉順應民族大義,利國利民,南北統一了咱們國家也就結束了分裂割據的場面,那中華民族就可以團結一致建設國家了,此舉也慰先總理在天之靈啊!”

“嗯,少帥英明!此舉真乃民族之幸!”王樹常、李杜、吳克仁、蘇炳文、鄒作華等一批少壯派軍官紛紛贊成。

“可是——”萬福麟猶豫道,“就這樣投降蔣介石,那我等以後如何立足啊?”

“這一點大家放心!我們是歸順中央,不是投降。”張學良取出蔣介石的回電道,“我已經致電蔣委員長雙方暫停軍事行動並且表明了我的意思,蔣委員長也同意了,很快南京就要來人與我們少不了討價還價的談判,我會努力保持東北自治的狀態,儘量不讓中央勢力滲入東北,大家的家底也不會白白全部拱手讓人的。”

得知自己最關心的家底問題去向後,吃了定心丸的衆人更加紛紛同意張學良的主張了。

“這只是前面八個字,那後面八個字呢?”緘默半天的張作相緩緩道。

“哼!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張學良突然變臉冷如冰霜道,“古有臥薪嚐膽,今我張學良也要效仿古人十年磨劍復仇之志。等解決好內憂外患我東北要大力發展軍事教育工商諸多事業,待我東北崛起之日便是敵人付出代價之日!”

“好!”張作相起身朗聲道,“少帥如此明志真乃東北之幸!我等必將如輔助老帥一樣繼續輔助少帥成就大業!”

衆人紛紛道:“我等必將忠心不二效忠少帥!”

“哼!”楊宇霆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常蔭槐也一臉不痛快地坐在那裡沒動。

張學良看着盡皆恭順的衆人,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楊宇霆和常蔭槐的反響倒也在他的預料之中,本來這兩人就是極端反對易幟的,當然這下面也有不少人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這些以後再慢慢收拾。

最後議會一致推舉張學良正式爲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就任本兼各職,張學良如願以償地接任了張作霖掌管東北軍政最高權力。

第179節 目標:蘇聯(2)第17節 縱橫半島第86節 血火金陵(4)第189節 較量 巷戰(4)第87節 血火金陵(5)第190節 紅色鐵騎(1)第119節 重慶對決第8節 東北狼煙(4)第63節 東北虎嘯(3)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86節 較量 巷戰(1)第109節 轟炸日本第85節 血火金陵(3)第45節 歐洲之行(1)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24節 日落朝鮮(1)第157節 帝國精神(1)第180節 目標:蘇聯(3)第75節 重返國都(9)第118節 黑鷹墜落第63節 東北虎嘯(3)第79節 兵敗山倒(3)第101節 轉劍北疆(1)第35節 東北閱兵第38節 黑夜行動(3)第89節 中國龍魂第143節 橫掃東南亞(1)第36節 黑夜行動(1)第58節 血戰南京(3)第156節 雙線閃擊第110節 鷹擊長空(1)第183節 不戰不和第13節 挺進朝鮮(2)第13節 挺進朝鮮(2)第156節 雙線閃擊第222節 原子塵埃第186節 較量 巷戰(1)第140節 老兵的回憶(1)第1節 命運突變(1)第52節 淞滬大戰(2)第139節 中南風雲第98節 尖峰兵刃(3)第110節 鷹擊長空(1)第112節 鷹擊長空(3)第95節 長江流血(2)第166節 喋血沖繩島(2)第5節 東北狼煙(1)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45節 歐洲之行(1)第145節 新加坡戰役(1)第39節 碧血海天(1)第80節 兵敗山倒(4)第123節 南亞風暴(1)第59節 血戰南京(4)第92節 忍者刺客第170節 最後屏障第104節 轉劍北疆(4)第10節 德國盟友第168節 喋血沖繩島(4)第81節 反戈一擊(1)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127節 進軍南洋(2)第9節 風雲再起第28節 日落朝鮮(5)第69節 重返國都(3)第176節 中國之刃第109節 轟炸日本第129節 南疆烽火(1)第3節 戰爭機器第171節 挺向大洋洲(1)第186節 較量 巷戰(1)第125節 南亞風暴(3)第125節 南亞風暴(3)第78節 兵敗山倒(2)第92節 忍者刺客第112節 鷹擊長空(3)第141節 老兵的回憶(2)第118節 黑鷹墜落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3節 戰爭機器第30節 諜雲重重(2)第177節 雷神之錘第35節 東北閱兵第92節 忍者刺客第41節 碧血海天(3)第184節 較量(1)第31節 諜雲重重(3)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83節 不戰不和第176節 中國之刃第223節 日本投降第222節 原子塵埃第11節 高麗烽火第141節 老兵的回憶(2)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165節 喋血沖繩島(1)第58節 血戰南京(3)
第179節 目標:蘇聯(2)第17節 縱橫半島第86節 血火金陵(4)第189節 較量 巷戰(4)第87節 血火金陵(5)第190節 紅色鐵騎(1)第119節 重慶對決第8節 東北狼煙(4)第63節 東北虎嘯(3)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86節 較量 巷戰(1)第109節 轟炸日本第85節 血火金陵(3)第45節 歐洲之行(1)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24節 日落朝鮮(1)第157節 帝國精神(1)第180節 目標:蘇聯(3)第75節 重返國都(9)第118節 黑鷹墜落第63節 東北虎嘯(3)第79節 兵敗山倒(3)第101節 轉劍北疆(1)第35節 東北閱兵第38節 黑夜行動(3)第89節 中國龍魂第143節 橫掃東南亞(1)第36節 黑夜行動(1)第58節 血戰南京(3)第156節 雙線閃擊第110節 鷹擊長空(1)第183節 不戰不和第13節 挺進朝鮮(2)第13節 挺進朝鮮(2)第156節 雙線閃擊第222節 原子塵埃第186節 較量 巷戰(1)第140節 老兵的回憶(1)第1節 命運突變(1)第52節 淞滬大戰(2)第139節 中南風雲第98節 尖峰兵刃(3)第110節 鷹擊長空(1)第112節 鷹擊長空(3)第95節 長江流血(2)第166節 喋血沖繩島(2)第5節 東北狼煙(1)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45節 歐洲之行(1)第145節 新加坡戰役(1)第39節 碧血海天(1)第80節 兵敗山倒(4)第123節 南亞風暴(1)第59節 血戰南京(4)第92節 忍者刺客第170節 最後屏障第104節 轉劍北疆(4)第10節 德國盟友第168節 喋血沖繩島(4)第81節 反戈一擊(1)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127節 進軍南洋(2)第9節 風雲再起第28節 日落朝鮮(5)第69節 重返國都(3)第176節 中國之刃第109節 轟炸日本第129節 南疆烽火(1)第3節 戰爭機器第171節 挺向大洋洲(1)第186節 較量 巷戰(1)第125節 南亞風暴(3)第125節 南亞風暴(3)第78節 兵敗山倒(2)第92節 忍者刺客第112節 鷹擊長空(3)第141節 老兵的回憶(2)第118節 黑鷹墜落第153節 血戰東非(3)第3節 戰爭機器第30節 諜雲重重(2)第177節 雷神之錘第35節 東北閱兵第92節 忍者刺客第41節 碧血海天(3)第184節 較量(1)第31節 諜雲重重(3)第68節 重返國都(2)第183節 不戰不和第176節 中國之刃第223節 日本投降第222節 原子塵埃第11節 高麗烽火第141節 老兵的回憶(2)第74節 重返國都(8)第165節 喋血沖繩島(1)第58節 血戰南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