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這邊剛談完正事。塗新城和婉兒等人,也因在釣魚臺開新產品發佈會,得知盧副總理在這個包間吃飯的消息,就讓婉兒陪他來敬杯酒。不料,看到文樂也在這裡,大家更是高興了。文樂把塗新城介紹給了盧劍揚,平時倆個人也認識,只是盧劍揚不知道塗新城,跟文樂還是好朋友。有文樂這一介紹,塗新城算是得到直接分管領導的重視了,心裡更是美滋滋的特高興。大家是酒足飯飽之後,才各自散去。
九月份,步芳玲和李躍進從卡塔爾等國回來,馬上就投入了津塘地區的淡水廠建設。津塘市、冀州等市,都開始同步地進行了管道工程施工。可是,這邊的水廠工程剛拉開,王維新書記就爲內蒙缺水的情況,找到了盧劍揚副總理。倆人再次找到文樂,這次文樂提出大規劃,在遼州省的境內建造特大水廠。將水送到內蒙後,在內蒙建造大型送水樞紐,利用基高原地勢,再將水輸送到甘寧省。
這樣,第一步,先解決這二個省的缺水情況。第二步,再解決邊疆省缺水的情況。第三步,緊瞄着外蒙,如果將來回歸我國,也可考慮爲之送水。同時,有了充足的水源保證,對改造沙漠,實施高原綠化工作,解決燕京風沙襲擊,都有着一連串的好處。盧劍揚聽了文樂的規劃,頓時,是眼睛一亮,知道文樂這是給他弄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功績。與之有同樣想法的王維新,也是高興地直說好。
在談到建設資金投入時,文樂把水廠和內蒙轉送水廠,二大工程的投資都攬了下來。不過,各省的送水管道,全由各省或國家投資,包括管道維護工作,也都由各地負責。他這邊只負責送出安全可用的水,收費也跟其他地方一樣,只收整體批發的水價。至於,對工業、農業、居民用水的價格,由各省自己的定價。因爲他在淡化水這個項目上,還是以惠顧國家爲主,畢竟,他在國外賺的錢是太多,即使貼補一些也無所謂。
步芳玲代表水廠跟國家簽訂好協議,就把從國外帶回的一千多人,一分爲二,一部分人在津塘建水廠,一部分人在遼州省地界建水廠。隨後,文樂在跟她談過話後,就讓子薇和她組建集團公司,管轄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淡化水廠,把她推到了一個極高的地位。步芳玲對文樂將如此的重任交給自己,更是埋頭努力地工作了。當然,這種淡化水廠,並不會隨意投資國外,一切都要圍繞着國家的政治利益考慮。
文樂佈置完水廠的事情,就考慮在臨海市建立服裝生產基地。畢竟冀平的地方太小,林超和曉軍倆個人,在冀平化纖廠的產品,也要有一個二次加工,或是自然消化的渠道。將燕京那個小服裝廠,改造成精品、高檔服裝廠。臨海建造針織廠、印染廠、批量服裝廠。考慮到印染廠會污染水源的問題,文樂在李盼傑和劉學軍的陪同下,進行了實地考察過後,還是把這個大基地,定在了德西縣與儒山縣之間。
在文樂的指導下,李盼傑、毛宜妃、鄭海龍、何遙琴、步芳菲等市府班子成員,參與了新一輪的臨海市規劃,把海中區、濱荷縣,規劃爲高等院校區,讓分管文教衛這一塊的副市長何遙琴,開始做臨海學院的立項工作。海中區與海妃縣連接起來,建造商住樓,使之形成臨海市的商業中心。喬口、德賓、德西三縣,以農業發展爲主,依託這裡的農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和養殖業。臨山縣以生產建材爲主產業,儒山和樵山二縣,圍繞臨海鋼鐵廠,向機械建造業方面發展。這個新的規劃,在文樂的解釋下,大家對環境保護,確保臨海工、農、商幾個方面,協調發展有了更高、更遠的認識。
臨海市新規劃出臺,文樂把這個方案的功勞,給了市政斧領導班子。讓他們負責在常委會,人大聽證會上,向大家做出具體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從而提升了市政斧人員,在臨海市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文樂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全省的經濟建設上,爲樑紅豔、時樂銘出謀劃策。此外,他還要考慮家裡的企業整合,所以,他這個勞碌命的人,是沒有什麼空閒,每天腦子裡,總裝着許多的事。
到了98年10月底,文曉竹和花子玉,從香港興沖沖地回來了。看到倆個人平安歸來,文樂就知道亞洲金融風暴,已經結束了。花子玉是按耐不住興奮地,把第三階段的戰果,告訴了文樂和衆姐妹。自八月份起,國際遊資炒家對香港,發起了新的衝擊。花子玉與香港政斧合作,設下了一個圈套。讓他們先行攻擊,當恆生指數跌至7000點,花子玉高調入場,與做空的遊資進行了正面作戰,並擺出了多、空方對決的架勢。
在香港政斧的輿論支持下,故意裝出力拼到底的樣子,又讓香港小報刊發真真假假的新聞,造成資金緊張的假象,使恆指慢慢下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資入場。文曉竹則在暗中帶人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始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上。當遊資被拖住後,花子玉突然發力,加大做多的資金。花家和邱家,以及香港政斧,也拼命地吸收股票,很快就把恆生指數拉高到了9800多點。
由於,動作太大,跑掉了一部份遊資,讓花子玉有些心痛。文曉竹先前做空,在6800點時,就暗中反手做多。倆個人一明一暗,動用了四萬億美元,還有準備好的三萬億美元沒動用,就結束了戰鬥,帶上分給香港特區的紅利一千億美元,淨賺了一萬五千億美元。花家、邱家、香港政斧,也都賺了幾百億美元。經過一個月的戰鬥,完勝國際遊資炒家,讓他們留下了二萬多億美元,倉皇逃離香港股市,確保了香港特區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