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

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

中平二年七月下旬,劉儉的軍隊開始在魏郡各縣巡狩演武,五千精銳在劉儉的親自帶領下,由程普指揮,趙雲和夏侯蘭等人隨軍指揮,在各縣之中往來交錯行軍,盡顯其鋒芒銳氣。

這支軍隊雖然是剛剛招募,但也並不是初戰之師。

按照夏侯蘭的諫言,冀州軍這幾個月與黑山軍中的小股勢力多有交鋒,一則也是保境安民,二則也是爲了鍛鍊軍隊。

幾番鏖戰下來,冀州軍的兵卒的整體戰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冀州軍的雛形算是形成了。

五千精銳在魏郡各縣巡演,給魏郡各縣家族黎民增加了不少的士氣。

而後,在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大軍行至陰安,隨後又在當地立營演武。

陰安縣西南十里,五千冀州軍整軍操練,聲勢震天,即使是相隔甚遠的陰安縣,若是站在縣城的城頭,也不免能夠隱隱的聽到不遠處陰安縣中的操練之聲。

在陰安縣南面那一片廣袤的土地上,坐落着一處大鄔堡,這裡待着的人就是整個魏郡,整體勢力和名望都很高的一個家族,這個家族就是審氏家族。

而在陰安縣,能夠達到魏郡最高級別的望族水準的家族就有三個,在整個魏郡的佔比極大,除了審氏家族之外,尚有孫氏、張氏。

其中,張氏家族則是與河間的劉淑家族有姻親關係,劉淑昔日位列三君,在士族中的聲望頗高,張氏家族在河北士林中,亦屬靠前。

至於孫氏家族現任家公孫起,曾爲太尉陳蕃故吏,雖遭黨錮牽連,但歷代家主在士林之中,一直也被稱爲國之貞士。

相比於這兩個家族的底蘊,審配家族反倒是在某些方面比他們弱了一頭。

聽聞劉儉的大軍在陰安外演武,審配急忙找孫起、張義兩位家公前來商議。

兩個人到了審家鄔堡之後,審配也不耽誤,單刀直入的對他們道:

“二位,實話實說,先前咱們三人牽頭,號召冀州諸望不予荒田於牧署用於屯田,我一直就多少覺得有些不妥,畢竟這是那位劉使君自到冀州之後,所定下的第一條政策,而且我這幾日也曾細細思之,發現這屯田之策對於抑制黑山,抵禦太行流寇確有極大益處,”

“劉使君此舉,於冀州諸民,諸族,諸士都有莫大的好處,我們一味號召諸族相抵,未免有些不妥吧?如此抗命,對我們並無好處,而且也苦了冀州萬千黎庶,頗有些不妥。”

孫起笑呵呵的道:“正南老弟所言,我二人心中也是清楚的,只是有些事情不可讓步!冀州之地,不同於旁州,自光武皇帝中興大漢伊始,冀州之地歷來就是以本地上族爲尊的,就算是新任牧守,有什麼事也需徵求諸家的意見纔是,咱們這次,不過是給劉使君立個規矩,大家彼此明白各自的底線,今後也就是好辦事了。”

張義在旁邊響應道:“正是如此,正南,你是代表我們諸族的人物,切不可先示之以弱,這冀州不同於別處,別說是劉儉了,便是汝南袁氏中人來此爲長,也當敬我等三分。”

審配皺起了眉,略作思索之後,搖頭道:“可我總覺得此事不妥,畢竟連田元皓與沮公與也已經靠向劉使君,此二人皆爲高瞻遠矚,見識高遠的智者,他們既能偏向劉使君,想來也是有其道理的。”

“唉,上次這兩人來說,我當着你們的面不好與其詳談,直接回絕了他們,如今想來,此舉多少有些不智了,若能仔細與他們相商,或許也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你看那劉使君將兵馬陳列於陰安,莫不是來示威的?”

張義哈哈大笑道:“來示威的又如何?咱們三人皆是當今名士,他還能直接派兵攻殺我們不成?他若真是不講道理,直接派兵攻我等鄔堡,那他真就是自絕與天下士人!”

孫起亦道:“正南多慮了,一個二十歲的小子,不過是靠着牧守的權力,招募些兵將來向我等示威而已,還能真有什麼動作?他如此倒是還好,有州牧兵馬在此演武,黑山軍短時間內,估計還不能過來騷擾了。”

張義道:“不錯,我一會回族中,就讓家人大開鄔堡之門,徒戶奴民,該種地種地,該行腳的行腳,什麼也不耽誤,我看看這位劉使君,到底敢不敢把我們怎麼樣!”

審配聽了這話,不由輕嘆口氣。

這兩個人的想法這般執拗,還有那些冀州本土士族,皆還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士族爲先的態度……

雖然這一次,代表冀州諸家反對屯田的人是審配,但事實上,審家只是一個代表,實際在背後攛掇審配的人,乃是張義和孫起二人。

審配是個精細之人,他知曉了朝廷准許諸侯王在地方開府。

而冀州附近的諸侯王最多,如常山王、趙王、甘陵王、河間王等等。

雖然這些諸侯王全部開府,但諸侯王百年來都是倍受壓制,縱然有資格開府建勢,但若想能夠持續發展,非得公立一人爲尊不可。

審配現在有一個感覺,論及近年來的聲威和名望,劉儉在劉氏宗親中,已是頭部之人。

地方的諸侯王雖然開府了,但大部分都不能成事,此番劉儉如果在冀州屯田成功,那必將聲威大振,聲名再度響徹河北。

到時候河北以及河南的諸侯王恐都會爭相靠攏劉儉,以其爲尊,若果真是那樣,以劉儉爲中心的劉氏宗親勢力在河北成了氣候,到那時候己方這些望族還真就容易被對方找個理由處置了。

別看天下郡望在太平時節能夠得勢,但若是到了亂世,指不定會怎麼樣。

但眼下,以張義和孫起爲首的一衆人牽扯着審配,讓他辦事束手束腳,也頗讓他無奈。

……

當天晚上,審配躺在牀榻之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直到天都要矇矇亮的時刻,他才依稀有了一些睏意,逐漸睡了過去。

但突然之間,房間外隱隱的傳來一陣喊殺之聲。

審配一開始還沒有什麼反應,隨後他突然精神一醒,猛然起身。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門外響起了一陣匆匆的腳步聲。

一名家僕上氣不接下氣的對着門內的審配喊道:“家公!大事不好,黑山軍前來劫掠鄔堡!”

中平二年八月十八日清晨,就在冀州軍在陰安演武巡狩的三日之後,黑山軍突然派兵強攻審家,孫家,張氏三家望族的主鄔,而且此番攻擊的勢頭與往日黑山軍在魏郡爲禍的勢頭相比,截然不同。

這一次負責指揮黑山軍的主帥,就是黑山軍中勢力最大,聲望最高的渠帥張牛角。

由張牛角親自帶隊,那黑山軍所出動的兵力,相比於原先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都是一些沒有裝備的普通底層之民,武器也是好的壞的、各式各樣的都有,但勝在其人多。

按道理來說,冀州官軍剛剛巡狩過陰安,應該會對賊寇形成一段的時間震懾,短時間內,黑山軍的主要戰力根本不可能再來陰安,畢竟黑山軍也不是傻子,剛剛被冀州軍巡狩過的地方,他們若是來了,無異於會與冀州軍開戰,這對黑山軍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

畢竟,現在的黑山軍,還屬於初級階段,屬於原始資本的積累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一般是不想和冀州本地的正式官軍發生太大沖突的。

和地方豪強的徒附私士作戰,可以充實黑山軍的糧草輜重,甚至還可以招募兵源,但跟官軍交手,實在是沒有太大的好處。

……

審配親自帶人衝到鄔堡前,他登高望遠,看着鄔堡外如山似海的黑山軍賊衆,心中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冷意。

雖然他知道,近年來涌入太行山中的賊寇數目極多,但審配從來沒有想到,賊寇的人數竟然已經發展到了這個規模。

而且很顯然,展現在自己面前的不過是太行山中賊寇的冰山一角。

在這些如同蝗蟲一般的賊寇身後,不知還有多少人作爲黑山軍的人員後盾。

“家公伱看!”

隨着一道驚恐的喊叫聲響起,審配順着那侍從手指的方向看去。

卻見西面遠方的天空,遠遠的似乎有滾滾黑煙正在升向半空中。

審配心中大爲驚駭,因爲那個方向,正是孫氏一族的鄔堡之所在。

也就是說,黑山軍此番出動的人數,不但將自己的鄔堡覆蓋,甚至還完全有能力去強攻與他同樣等級的望族鄔堡!

其數目是何等的驚人!

“孫起,張義誤我!”

審配用力的一拳打在了旁邊的高臺木樁上,滿面悔恨之情。

直到現在,他似乎才反應過來,黃巾之亂的後遺症,對於他們這些當地的望族來說,其實才是最爲致命的存在。

相反的,劉儉所要施行的屯田之策,雖然有利於牧署,但在更大的程度上,卻是對他們更爲有利。

“家公,鄔堡形勢堪危,我們在鄔堡之內的徒人要守不住了!”

審配眯起了眼睛,在高處觀望遠方。

看着鄔堡外密密麻麻的黑山軍,審配咬牙切齒的道:“有什麼守不住的!我審氏鄔堡歷經四代而建,在陰安最是堅固!太行山的賊寇人數再多,又能耐我何?”

審配手下的人急道:“家公,不是您想的那般容易!咱們在鄔堡之外的徒隸,大部分都已經倒戈相向,融入到了黑山軍中,鄔堡何處薄弱,內有多少人守備,那些人都是一清二楚,有他們作爲嚮導,鄔堡中人實在是防守不住啊!”

“家公,你可仔細聽聽外面的喊聲!”

審配側耳傾聽,便聽鄔堡之外,伴隨着黑山軍的喊殺之聲,還有一些不同於那些喊殺的呼喊。

卻是黑山軍一邊攻殺,一邊再喊口號。

“天補均平!”

“天補均平!”

那聲音一聲接着一聲,一道接着一道,既震撼着審氏族中那些私奴的心,同時也在撥弄着審配本人的心絃。

數不清的人的奮聲高呼,即使是在遠處也如同雷霆一般響亮。

正如審配手下人所言,鄔堡外的審傢俬奴,常年被審氏家族壓榨,在黑山軍的呼喊中,越來越多的人高舉着手臂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反倒是擁有兵器和鄔堡作爲屏障的審氏徒戶,士氣低落。

不知有多少人被這狂熱的氣氛所感染,一如當初,黃巾剛剛起勢一般。

“噗!”

審配一口鮮血噴出,隨後跌跌撞撞的向着後方蹲坐而去,差點沒跌下高樓。

幸好有家奴從旁扶住他。

“家公!”

審配伸手擋住了那家僕的話頭,虛弱的吩咐道:“我錯了,我錯了,大錯特錯,趕快……快彙集家中所有的猛士,配以雄壯馬匹,讓所有鄔中之人,掩護他們衝突賊陣,突圍……突圍!”

家僕忙道:“突圍去哪?讓他們去孫氏和張氏家族求救?”

審配搖了搖頭,嘆息道:“他們如今,各個都自身難保,焉能顧忌我們?讓所有人,往西走,去向州牧劉使君求救,他們剛剛離開陰安沒多久,想來還未走遠!應該能追得上!”

“是,是,我這就去安排人!”

“多派精騎突圍,少了怕是衝不出去!告訴他們,誰若是能衝出去!見了劉使君,告訴他……審某錯了!審某大錯特錯!審某願以使君爲先,陰安審家,願替使君說合所有衣冠之士,從今往後,皆以使君爲先!”

東南兩面,審氏鄔堡的大門緩緩打開,一衆手持刀矛,騎着快馬的猛士,從審氏鄔堡中驟然衝了出來,而他們的身後的土牆上,鄔堡中的弓手不斷的向着賊軍的隊伍中快速射箭,用來壓制對方的攻勢,爲這些突圍的騎士爭取到一絲奔逃而出的良機。

但是黑山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雖然被箭雨一時間射退,但他們很快便又組成陣勢,再次蜂擁了上來。

審家鄔堡之中,派出了數十名的騎士,但很快就被蜂擁而上的黑山軍如同潮水一般的淹沒。

(本章完)

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43章 教導張飛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602章 對待男女用不同手段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440章 折戟沉沙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523章 此曹操非歷史之曹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331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641章 董卓回神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739章 大捷報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今天做個小微創,明天開始恢復三更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81章 衆人皆醉,誰獨醒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276章 各有佈局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740章 議降咳的太難受了第32章 關長生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75章 與誰買醉?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515章 東海糜家,甘心歸北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226章 遺物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13章 破袁去醫院,請假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69章 內外相合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
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43章 教導張飛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402章 大漢朝的人心變了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602章 對待男女用不同手段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440章 折戟沉沙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523章 此曹操非歷史之曹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300章 好叔父,好侄兒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331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641章 董卓回神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739章 大捷報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今天做個小微創,明天開始恢復三更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66章 宦官中也有可用者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81章 衆人皆醉,誰獨醒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276章 各有佈局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740章 議降咳的太難受了第32章 關長生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75章 與誰買醉?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515章 東海糜家,甘心歸北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448章 劉,董將會第226章 遺物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13章 破袁去醫院,請假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第417章 打造曹操剋星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69章 內外相合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283章 賈詡之計謀與退路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480章 黑山的未來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