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諸王之首

第654章 諸王之首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陳留王。

其實,對於大家這趟來的目的,陳留王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數的。

他知道劉儉把他拽過來,就是爲了讓他能夠成爲新皇帝。

只是劉協沒想到,這些諸侯王居然會這麼支持他,他原本以爲自己上位需要費一番周折呢。

依照這個情況來看,自己想要上位完全沒有問題,這一百餘劉氏宗親之中,似乎沒有人反對他。

他小心翼翼的扭頭看了劉儉一眼,卻見劉儉也是輕輕的向他額首表示鼓勵。

陳留王雖然這些年讓劉儉教育的荒淫無道,但他畢竟是聰慧之主,也知道眼下是什麼情況。

他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自己不能表現的太過得意,一定要多少有一些矜持才行。

便見陳留王站起身來,向着一衆諸侯王們挨個施禮。

“諸位叔伯兄弟,寡人年紀尚幼,又不通治國理事之道,如何能夠承繼大統?況且現在的皇帝乃是寡人的親哥哥,寡人若是在諸位叔伯的擁戴下當了皇帝,豈不是等於奪了自家兄長的江山?回頭必然會被天下人所唾罵,此事萬萬不可。”

接下來就見劉虞耐心的勸導他道:“大王啊,你也不必有過大的壓力,這大漢朝的江山乃是我們劉氏的,是高祖留給我們這些子孫的,並不是當今陛下一個人的。”

“我們這麼多劉氏宗親擁戴大王繼承皇位,難道是因爲大王與我們有什麼恩義或者有什麼私交嗎?可是這裡的大部分人都只是第一次見你而已呀。”

“故大王不必如此的驚慌,我們若是真的擁立你爲帝,也只是因爲這個天下需要大王,與私情私利無關,試問天下百姓,還有後世人,又怎麼會因爲這些事而唾罵伱呢?”

“只要大王勤勉治國,善納忠臣之言,這天下人不但不會怪你,反而會交口稱讚您是一個好皇帝。”

劉儉聽到這兒的時候,心中很是歡喜。

這劉虞真是體會到了自己的用心!

他此刻說的話全都是自己想要說的話,雖然是場面話,但是在這個場合,只要自己少說一句,日後這擁立帝王的矛頭,就會在自己身上少那麼一分。

劉儉雖然沒有說話,全部都有劉虞代言,但是劉虞在天下諸侯王心中的分量也是很重的,特別是劉虞乃是光武一脈出身,極爲尊貴。

很多諸侯王也願意以劉虞爲尊,他們覺得劉虞的身份可比他們這些諸侯王要尊貴的多了。

別看人家不是王,但是人家根正苗紅!

“劉青州所言甚是!”

“陳留王,您就答應了吧。”

劉協見一衆人都跟隨着劉虞紛紛附和,並擁戴自己爲皇帝也就沒有繼續說話了。

現在這個時節,他過分拒絕也不好。

但是呢,如果是倉促的點頭答應,那也顯得太過勢利小人。

所以他乾脆低頭不語。

這是劉儉事先交給他的應對策略。

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眼見陳留王不說話,大家心中都明白。

雖然沒有說話,但這就等同於他默認了。

眼見陳留王劉協默認了這個結果,衆人都非常高興,於是紛紛舉起酒爵來慶賀,並商討下一步的廢立之事。

劉虞一臉正色的揮手,讓大家把手中的酒爵都放下。

“諸位,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秋,而且又即將行廢立之事,這對於國家來說乃是大痛大疾,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又怎麼能夠舉爵慶賀呢?”

“難道我們現在舉起酒爵,所慶賀的是國家有危難,慶賀的是百姓困苦,慶賀我們的君王無道,導致天下大亂萬民流離失所嗎?”

這話一說出來,所有的劉氏宗親頓時都沉默了。

他們將手中剛剛舉起的酒爵放下。

劉虞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後,劉虞看向了一旁的劉儉,問道:“大將軍,當此國家危難時節,我們不能過多的在城外逗留,要想辦法趕快進入城中,面見當今天子整頓大漢弊政,清除朝堂中的奸佞小人,使國家恢復元氣,不然再拖下去,這天下就要被拖垮了。”

劉虞的話語重心長,很得劉儉讚許。

“劉青州所見如何?”

劉虞道:“我們這些人都是宗親,此番來清君側,但是到現在爲止,卻還沒有一個領頭人,這樣一來,大家各自爲政,不聽約束號令,實在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請大將軍您擔任領頭之人,率領我們共同入朝,匡扶朝綱,這樣大家才能齊心。”

“如此,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匡扶我大漢朝的弊政。”

衆人聽到這兒,都不由紛紛點頭,所有諸侯王都站起身,向着劉儉一個勁兒的作揖說道:“還請大將軍作爲領頭人,指引我們一同入京,我等願以大將軍馬首是瞻。”

劉儉緩緩的站起身:“論資歷,儉不如在座諸王,論年紀,這裡面還有劉儉的叔伯之輩,我大漢朝以孝治天下,有諸位叔伯在此,儉豈能當什麼領頭人,萬萬不可。”

衆人一聽劉儉推辭,都急了,急忙再次諫言。

但劉儉死活不肯。

就在這個時候,東萊名士劉繇站起身來,說道:“我倒是有一個提議,請諸位靜聽。”

一衆人見劉繇站起來了,紛紛側耳傾聽。

“正禮乃我宗親中的名士,他所言必然有大道理,我等當仔細揣摩。”

“不錯,正禮公有何良言,還請快快說來供我等參詳。”

劉繇道:“大將軍雖然有功於社稷,但是正如大將軍所言,我劉氏宗親之中,大將軍的輩分並不是最高,年齡也不是最長。”

“若是我等以大將軍爲先,恐怕會置大將軍於衆矢之的……天下悠悠衆口,只怕堵不住啊。”

“到時候我等豈非是害了大將軍?”

“不如,我們在諸侯王和宗親名士之中各選出一人,擔任領頭人,一人代表我宗親的名士,一人代表各位諸侯王。”

“而大將軍則是率領兵馬,專心武事,爲朝廷保駕,如此文武相濟,方能保我大漢朝步入正軌。”

劉繇這話可以說是點醒了很多人。

是啊!

我們現在一個勁兒的推舉大將軍當領頭人,實際上豈不是將大將軍置於衆矢之的?

觀大將軍這些年之所行所爲,極爲愛惜羽毛,注重名聲。

想來他是絕對不會當這個領頭人的。

看來衆人之中,一定要有人站出來,替大將軍扛住這個擔子。

劉豫道:“正禮所言甚是,只是要選出的這兩個人……應當爲何人?”

劉儉在一旁不吭聲了,只要不是選自己當這個領頭人,剩下的人怎麼選都無所謂,反正這個冒頭的鳥,他是絕對不能當的。

接下來便是聽一衆宗親和一衆諸侯王們嘰嘰喳喳的推舉人選,最後大家採取了投票的方式,令人拿過來百餘根竹籤,他們把想要推薦的人在上面寫了名字,然後進行公示,看誰的票數最多。

最終,劉虞成爲了一衆劉氏宗親名士們的代表。

而甘陵王劉忠則是成爲了諸侯王們的代表。

有了這兩名人作爲領頭人,所有劉氏宗親的心就定了。

接下來,大家開始商議該怎麼進駐長安。

這百餘名劉氏宗親,都是大漢姓劉的人中最頂尖的人物,當中也不乏有多智謀之人。

很快,這一衆人便商量出了一個計策。

……

……

三日之後,諸侯王還有劉氏宗親們,又一次齊齊的聚集在長安城的城池之下。

但是這一次,這一衆諸侯王可就不是小打小鬧了。

他們全都身着素縞,打起了白旗白甲。然後還領三軍將士祭拜一尊靈位。

這尊靈位不是別人,正是先帝劉宏的靈位。

這些諸侯王在長安城池之下開始祭拜先帝,同時命三軍痛哭,並責罵城池之上的守城之人。

在天子的城池之外,祭奠先帝,這當中的寓意自然深刻。

一衆諸侯王和劉氏宗親在長安城下祭拜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宮中。

劉辯知道後氣得滿面發紅,他拍打着桌案大聲怒吼:“這些人有什麼資格在城下祭奠我的父皇?”

朝臣之中,董昭很是冷靜的對天子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劉氏宗親,他們祭奠先帝並無失禮之處,只是以他們的身份在長安城之下祭奠先皇靈位,確實有些不妥,不過他們的隊伍中卻還有一個人,有這個人在,就算是把先帝的靈位擺在長安城下祭奠,旁人也說不出什麼來。”

劉辯聞言大怒。

“什麼叫誰還說不出什麼來?難道城池之下還有先帝的兒子嗎?”

這話問出來,所有的朝臣居然都低着頭沉默不語。

劉辮看着衆人這副表情,一下子就有些愣住了。

他似乎在猛然之間意識到了什麼。

接着便見他猛然睜大了眼睛,驚恐的看着在場的一衆人說道:“難道說他也在嗎?”

他到底還是沒有說出他弟弟的名字,不過衆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誰。

董昭倒是沒有那麼多顧忌,道:“回稟陛下,陳留王也在長安城下。”

一聽說劉協也在長安城下,劉辮頓時氣得咬牙切齒。

“他也配當朕的弟弟嗎?”

“居然跟外人一起來對付朕?!”

“簡直是個畜生啊。”

“先帝怎麼會生出了一個這麼忤逆的兒子來?”

一衆臣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隨後就見諫議大夫趙岐說道:“陛下,不論陳留王是否忤逆,但是眼下這些人都在城池之外拜祭先帝。”

“也不論他們是何以何理由拜祭先帝,但畢竟陛下也是先帝之子,不若也派人出去,與他們一同拜祭先帝,並與對方談談條件,看看他們到底是想要做些什麼。”

趙岐說這話其實也是出於一片公心,但是立刻就把劉辮的怒火給點着了。

“城池之外,不過都是一些忤逆之人,你居然讓朕派人和他們一同拜祭先帝,那豈不就等同於朕現在認可了他們的行爲嗎?這簡直是奸佞之言。”

“先帝若是在天有靈,也一定不會原諒朕的!”

趙岐聽劉辮如此說,不由嘆了口氣:“陛下,大漢朝以孝治天下,現在不論他們以何理由搬出先帝的靈位,陛下若是連一點舉措都不做,一定會落人口實的。”

“混賬!朕乃天子,豈能容反賊要挾?汝安敢出此無父無君之言?莫非是與那些反賊有勾結不成!”

趙岐聽劉辯這麼說,臉上露出了極度悲哀的表情。

“臣一心爲了陛下,也是一心爲了大漢朝啊,臣並無任何私心,只是希望陛下能夠守住先帝的基業,開創萬世不拔之基,但是現在陛下卻如此猜忌,臣就是死也死不瞑目啊。”

劉辯此時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不分好賴了,他惱羞成怒的說道:“你也敢在這兒威脅朕?”

“朕不怕你們,朕也不怕那劉德然!更不怕那個混賬弟弟!來人吶,將他給朕拉出去,重則十杖。”

張既聽了這話,急忙說道:“陛下,刑不上大夫,趙大夫雖然出言無狀,但卻也是一片忠心,他是爲了陛下的基業,也是爲了陛下您好啊,還請陛下從輕發落。”

隨後,還有其他的一衆臣子紛紛站了出來,衝着劉辮拱手道:“還請陛下寬宏,饒恕趙大夫吧。”

“住口!都不許求情,誰求情,朕就重責於誰。”

劉辮此刻已經接近瘋狂了,他誰的面子也不給,只是命人將趙岐押下去,重打十杖。

其他的朝臣看到劉辮如此瘋狂,心中更是涼了半截。

照這個情況看,他們的天子怕是已經廢了。

天子尚且如此,他們的命運還能好到哪兒去?

……

諫言大夫趙岐也是王允等公卿之中的一員。

他在公卿之中的影響力,雖然不比三世三公的弘農楊家大,但也着實不小。

被天子杖打之後,趙岐心中終於產生了反意。

他暗中召集與他交好的朝臣。

“當今天子如此無道,實非可以輔佐之君。”

“如今,長安城已經危在旦夕,倒不如將城池獻出去,讓諸侯王與劉氏宗親進城。”

“就算是不能對我們論功行賞,但至少也不會過分的難爲於我們。”

“總好過繼續在這裡給這昏君陪葬要強吧?”

趙岐的話得到了同僚的認同,他們紛紛點頭,覺得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條出路。

“趙大夫,那你覺得我們當下應該如何做?”

“且先想辦法買通城門令,請他尋機開城,然後再與一衆諸侯王約定時日迎他們進城。”

一人道:“大夫放心,現在的守門令乃是吾之妻弟,吾若需親自出面向他說以利害,根本不需要任何買通,他必然會倒向我們這一邊的。”

趙岐聞言甚感快慰,他低着頭道:“如此最好,如此最好,不過此事還需謹慎,只需咱們在場的這些人知道,切切不可讓王司徒他們知曉。”

“這自然。”

……

兩日之後,劉儉以及衆諸侯王通過城門令那邊,得到了趙岐的請求示好,並想跟他們約定時日,打開長安城門,放他們進來。

對於趙岐這種賣主求榮的行動,很多劉氏宗親對他的行爲極爲不屑。

但是卻有一些人認爲,現在趙岐若是能打開長安城門,正和其時,倒是可以考慮在事後給予趙岐一衆寬大處理。

劉檢針對這件事並沒有做出什麼表態,不過他給大家的提議就是跟趙岐約定,在新年除夕的那天晚上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劉儉要麼不說話,他既然說話了,他的意見這些諸侯王自然要尊重。

於是他們便將劉儉約定的是日與趙岐通了氣。

……

除夕當晚,守門令按照趙岐的吩咐打開了城門。

而早就守候在城門外的張郃與高覽見城門被打開之後,二話不說,當即指揮着一衆精銳的步兵進入了城中,並迅速搶佔了城頭。

隨後,顏良文丑所率領的大軍則是開始進駐到長安城內,他們並沒有着急向皇宮進兵,而是佔據了長安城中的主要街道以及武庫、太倉、少府庫等重要地點。

而公孫瓚與徐榮則是分別率領兩路人馬佔住四門,不允許任何人從長安城中脫逃出一步,將長安城包圍了個水泄不通。

在這一切準備工作都就緒之後,一衆諸侯王和劉氏宗親方纔開始向着長安城內進發。

而從長安城的城門被打開,河北軍被迎接入之前,朝廷中的主要官吏以及天子就已經知道長安城中所發生的事情了。

但他們此刻已經是無能爲力了。

所有的朝臣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兒,他們不知道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會是寬恕還是死亡。

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河北軍擁着一衆劉氏宗親向着城內進發。

百餘名劉氏宗親沒有停留,他們直奔着皇宮而去。

那裡有正在等待着他們的——當今天子。

 

第235章 託 子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371章 彼爲宗賊請假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54章 鄭家婿第3章 兄友弟恭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585章 規劃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今天晚上更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698章 夢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545章 你想站着?我卻要你跪下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261章 潁川荀氏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364章 冠軍侯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585章 規劃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576章 試探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92章 酒醉獻子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515章 東海糜家,甘心歸北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驚司州第10章 以少搏衆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360章 雲長,你們的任務更艱鉅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552章 武關智張(二合一)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28章 爲了未來,也得反了第739章 大捷報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
第235章 託 子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371章 彼爲宗賊請假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54章 鄭家婿第3章 兄友弟恭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585章 規劃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今天晚上更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698章 夢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545章 你想站着?我卻要你跪下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261章 潁川荀氏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364章 冠軍侯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585章 規劃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576章 試探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第92章 酒醉獻子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515章 東海糜家,甘心歸北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驚司州第10章 以少搏衆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284章 白衣渡河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360章 雲長,你們的任務更艱鉅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552章 武關智張(二合一)第50章 高順月下追劉儉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28章 爲了未來,也得反了第739章 大捷報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