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伴隨着趙匡胤進入崇政殿後,殿門關閉,趙匡胤被柴榮軟禁一事,便徹底瘋傳開來,天下徹底沸騰了。
更有甚者,發現有禁軍開動,前往趙府!
重重軍士將整個趙府圍得水泄不通,帶兵的張永德勒馬於趙府門前,看着病重卻還顫顫巍巍的在大雨中走出來的趙父趙弘殷,眼中閃過一絲不忍。
張永德抱拳道:“叔父,還請回屋待着。”
趙弘殷咳嗽更重了,但是腳步卻再次加快,甩開妻子的攙扶,他身穿病服鬚髮皆張的站在雨中,大聲喊道:“陛下冤枉!!!我趙家,絕無叛亂之心!”
“傳國玉璽一事,定然是有人陷害我兒!”
“陛下切不可聽信小人讒言,這大周好不容易崛起的勢頭,不能就此攔腰而斷啊!!!”
兵將皆沉默,張永德眼瞼低垂,說道:“叔父,陛下自有判斷,趙兄弟只是在宮中做客,時間久了,風頭過去了,自然會出來的。”
“雨大,還請您回屋吧。”
趙弘殷頓時哈哈大笑:“雨再大,能有雷霆大?”
“咳咳!!!”
“咳……我,我趙家對大周的忠心,天地可鑑,日月可證!”
“還望張將軍告訴我兒,趙家,不負大周!”
“否則,趙某在天之靈,永不安息!”
趙弘殷在說話的時候,張永德就意識到了不對,頓時飛身下馬,就要攔住趙弘殷,可趙弘殷戎馬半生,一心求死,豈能攔住?
咔!
伴隨着一陣骨骼的響動聲,趙弘殷在門牆上,自殺撞死。
張永德渾身僵在那裡,感覺到了一股由內而外的冰冷,聽着趙弘殷妻子杜氏的哭喊聲,還有趙匡義冰冷陰毒的眼神,一時間感覺天旋地轉。
完了,全完了……
趙弘殷一死,趙匡胤與柴榮之間的裂痕就真正沒辦法彌補了。
大周,真的要亂了麼……
趙匡胤被軟禁,趙弘殷自殺明志。
一時間,後周朝堂風起雲涌,山雨欲來之勢,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來。
趙匡胤的幾位結義兄弟當即聯絡軍中諸將,後周軍方超過半數將領齊齊上書,爲趙匡胤求情,懇請柴榮放出趙匡胤。
與趙匡胤最親密的三個結義兄弟,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三人甚至已經開始召集兵馬,做起義的打算了……
後周的劍拔弩張,很快就帶着整個天下都涌動了起來。
……
龍虎山上,住了一宿的李和在大清早正打水洗漱,就聽聞到了後周的消息,天師張善更是急匆匆跑來見陳摶。
陳摶聽罷沉吟一會,說道:“當務之急,應該是勸柴榮放了趙匡胤。”
“讓趙匡胤回去守孝。”
張善搖了搖頭,說道:“沒那麼簡單,趙弘殷一死,這事情便沒有迴轉的餘地了,柴榮就算迫於軍中聲音放了趙匡胤,以後也會寢食難安,君臣遲早翻臉。”
“趙弘殷的死,並沒有救趙匡胤,相反,愈發割裂了君臣二人。”
“已經來不及了。”
陳摶悠悠一嘆,說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中原五朝,歷數十國,柴榮都是少有的明君雄主。”
“倘若沒有這番變故,柴榮有望十年內終結亂世。”
“兩年前,我受邀前往汴梁講道,柴榮曾與我說過,要十年開拓、十年休養、十年太平,在他手下,未必不能重回漢唐盛世。”
“唉,可惜了……”
張善眼神也是凝重,說道:“玄武司這一招太過致命,以傳國玉璽爲餌,沒有任何君臣能跨過這道坎。”
“更何況,趙匡胤本是天下第一,在軍中又根基深厚。”
“柴榮殺也不是,放也不是。”
“如今軟禁起來,其實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只是趙弘殷的死,讓一切都變得愈發糟糕。”
“這恐怕是玄武司最樂意看到的局面了。”
陳摶忽然想到了什麼,眼神一凝,說道:“不行,我得去汴梁,如果柴榮被刺殺,那就真的天下大亂了。”
說完,陳摶轉身看向李和,說道:“我知小友心不在朝堂,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倘若有一日,我中原之地受契丹外族踐踏。”
“我希望小友能夠站出來。”
被陳摶鄭重其事的拜託,李和苦笑一聲,抱拳說道:“請真人放心,我也是不願見到生靈塗炭的。”
陳摶點頭,飄然下山。
李和看着陳摶遠去,又看着一些不太正常的香客離去,笑道:“天師,看來南唐不太喜歡有人心懷天下啊。”
張善冷眼看着山下,說道:“這就是玄武司能夠屢屢得手的原因了。”
李和一笑,說道:“也不盡是如此,我在清涼關一戰擊敗南唐軍隊,李璟眼睜睜看着傳國玉璽跑掉,定然是恨透我了,他們想試着攔攔我也說不定。”
李和說完,便看向門口,那裡出現了玉玦碰撞的清脆聲響。
“並非是要攔閣下,而是想與閣下聊聊。”
“扶搖子評閣下‘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真要攔閣下,那怕是南唐三十萬禁軍全至,也不一定能夠做到。”
“閣下說是不是?”
溫暖如玉的聲音,一個風度翩翩的佳公子撫扇而行,給人一種,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感覺。
只見他收扇一揖,道:“李煜,見過閣下。”
李和看了眼李煜身後的人,趙獅虎和偃月衛的服裝他還有些印象,便問道:“南唐偃月司,如今是六公子在負責?”
李煜雖然不知道李和爲什麼問這個,但還是笑眯着答道:“自三年前便是。”
李和點點頭,看來這個歷史上只會寫亡國詞的李後主,在遊戲中還是有點本領的,既然他想聊,李和也不介意問些東西。
李和問道:“六公子覺得,偃月司在當今密諜機構中,能排第幾?”
李煜微微錯愕,而後笑着答道:“當今天下,密諜機構主要有五個,分爲大唐玄武司、後蜀點花司、契丹提鷹司、南唐偃月司、後周巡夜司。”
“李煜不才,執掌偃月司三年,無甚長進,偃月司僅排第四。”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