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

再來說說大明王朝的海禁,這也是官家或者說當權者把持着的權力者的遊戲。在大規模禁止民間資本涌入海洋的同時,大明王朝的當權者和其附庸卻暗中用壟斷海上貿易的形勢來斂財。別說探索或者開拓,也別說規模化和制度化,在見不得光的暗箱操作下面,這種和走私沒有什麼區別的海洋活動,最終把大明王朝的海上力量癱瘓成擺設。

朝廷上下幾次三番拿開海禁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大明王朝從皇帝一直到大臣連一個真正想要派出自己的船隊,主動走出去購買販賣物品的人都沒有——永樂年間鄭和航海的壯舉,是自己放棄中斷的,也怪不得別人。

政治經濟交給了一羣只會研究孔孟之道的腐儒也就罷了,這個王朝在建立之後,那冠絕天下的蓋世“武功”呢?隨着老一代打天下的人逐漸故去,這個王朝開始在宋代重文抑武的基礎上,繼續越走越遠。宋朝是在針對唐朝節度使制度的反思中略微極端了一些,大明王朝玩的花樣那叫一個變本加厲。

打仗的時候,指揮官後面要跟個文官,文官旁邊再坐上一個太監……漢民族的對內和對外戰爭,包括生死存亡的滅國之戰,指揮部裡的決策者,地位最高的是個殘疾人妖,第二高的可能是個文學家,然後纔是真正的軍隊指揮官——坦白一些說,這個軍隊指揮官的專業程度也太好評價……

理由嘛,就要從另外一個制度說起了:大明帝國在朱元璋時代擬定了一個近乎於天才的管理體制,戶籍“傳承”制度。這不是開玩笑,確實是戶籍和傳承這兩個詞。大明王朝明文規定,工人的孩子繼續當工人,軍人的孩子繼續當軍人。你說這樣沿襲下來的軍隊,戰鬥力究竟如何,誰能準確的預測呢?

諸位可能這輩子就沒聽說過如此鐵的飯碗,一個人從生下來就已經決定了,要繼承父輩的遺志,繼續接過父輩手中的工作,一輩子一輩子的幹下去。如果想要改一個職業,還要進行復雜的脫籍流程。

具體一些,如果工匠的子女想要讀書靠公務員,原則上是不允許的,要進行脫籍手續,並且滿足條件之後才行。擬定這個制度的絕對是個“天才”,他讓漢民族從此走上了和諧發展的快車道,飛快的向着歷史的懸崖飛奔而去。

重文抑武這種決策恬不知恥一些還可以說是總結前朝失敗的經驗教訓,這戶籍制度可是從元朝那裡原汁原味學來的,有多讓漢民族絕望,也就可想而知了吧?

說完了大明王朝開國之後種種奇葩的政策,再說說明朝內部那些沒完沒了的勾心鬥角。有明一朝的歷史,從永樂皇帝的航海家鄭和一直到被崇禎皇帝幹掉的九千歲魏忠賢,總之有無數的太監名留史冊,似乎就沒有哪個朝代的太監有這麼高的水準,能夠選的如此超凡脫俗,每一個都能做到禍國殃民。

一方面這和大明王朝的宦官權力密不可分,一方面也印證了掌握話語權的士大夫階級,在對抗皇權中那極端強勢的地位——這可不是君主立憲制那種先進的政體前身,這種對抗依舊停留在貪污腐化爾虞我詐這樣的兒戲層面,勝負無非是淹死個皇帝或者打死幾個大臣,相距動搖上面說的那一大堆祖制,還有一段遙不可及的長度。

如果多少有一些分析能力,就可以從大明王朝這種種制度下,看出一張統治階級,也就是士大夫階級和皇權階級互相勾結,寧願葬送整個民族的未來,也要維持其穩定統治的醜惡嘴臉。如果說這就是漢民族的希望和曙光,說這就是漢民族的氣節和輝煌,那簡直就是在自己罵自己的祖宗。

所以說,那些自以爲大明王朝是正統的漢家王朝,如果不是內憂外患中斷了發展,一定會自強起來的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即便是大明王朝沒有被滿清滅亡,無非是1840年的時候,鴉片戰爭換個主角,變成明朝被英國吊打罷了。

縮影不是沒有,葡萄牙人佔領澳門的時候,大明王朝確實堅持了“不割地不賠款”的基本原則,他們換了個辦法:裝作沒看見,然後默許了澳門葡萄牙人的總督——雖然比不上滿清政府明目張膽的不要臉,可也只能說略強有限吧?

至於明朝的火器發展,如果沒有了滿清蒙古甚至是日本的威脅,英國人的洋槍隊打進天津衛衛所的時候,明朝軍戶們什麼軍備狀態,完全可以比照一下抗倭時期東南各省一觸即潰的大明精銳。雖然可能因爲不割地的祖訓,不會因爲一場鴉片戰爭就丟了香港,不過等別人打進北京城皇極殿,崇禎皇帝的後代們有沒有勇氣掛上煤山,就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坦白一點兒說,中國人太聰明瞭,他們從一開始就把封建制度給完善到了一定高度,讓這個制度經久綿延,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能從根本上剔除掉遺留在漢民族骨子裡的那種味道。而當全世界都進入到更新的社會級別的時候,壓在漢民族頭頂上的封建根基,已經無法用自身的力量去剔除了。

於是漫長的歲月裡,大明王朝在緩慢的發展和壯大,卻在內鬥和外戰中逐漸衰弱退化。一直到今天這樣,變成了一個具備工業底蘊,卻有些進退失據的樣子。別以爲一個帝國只能出霍去病衛青李靖這樣的人傑,翻多了歷史書就會發現,更多的是一大羣碌碌無爲甚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庸才。這些人被腐儒文化荼毒的只剩下守舊這根救命稻草,指望這羣人開拓創新還不如指望他們被雷劈死更實際一些。

而認清這個事實,改變這個狀態,大明王朝在天啓皇帝之後,血雨腥風的變革了100多年,才擁有了今天這樣的一個內政局面。才讓朱牧登基即位之後,有了可以和資產階級眉來眼去的政治基礎。

112中彈311入夜175坦克對碉堡301先到一步35三年之約136終究是慢了370不情願的進攻260洪荒巨獸414不復存在的戰略505意義148明朝的爛攤子219求情221筆記390一樣的感慨420這麼近了318不安來自哪裡61看客347南下60登基20不同的兒子463他也願意223逃跑的方向537執拗的大明外交430琢磨不透397提防151議和43諡號71平凡的開始520形勢逆轉390一樣的感慨536像個孩子489沒經驗546悲情牌468海岸線135皇帝陛下都萬歲495見面74計策12規矩294不能後退一步520形勢逆轉494被改變的海戰307等着他來做客96劣勢初顯264先南510呂宋之戰的巔峰307等着他來做客160跟着你活不長176請求增援406如何面對169犯的錯誤更少一些20不同的兒子277輸得徹底107穩步發展381衝突549改設計情況說明447取消的反擊439不怕你們94天啓功過169犯的錯誤更少一些47校場儀式171開始渡河482反擊計劃303吉川的戰爭26戰雲密佈226萬金不換420這麼近了89掙扎548皇帝背鍋415搶時間496楚與之的誘餌86反衝擊369錯失良機306敗亡252擴軍備戰269菲利普元帥23危局545攔路528車窗內外64壽皇殿內296遮天蔽日438白刃戰520形勢逆轉31一聲嘆息117挖牆腳52初生牛犢429看不見了359方向咸興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479二倍之敵278第一次看不透214進退450誰反對誰有罪127前線寧靜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359方向咸興476祈禱355對策452去日本540脣槍舌劍
112中彈311入夜175坦克對碉堡301先到一步35三年之約136終究是慢了370不情願的進攻260洪荒巨獸414不復存在的戰略505意義148明朝的爛攤子219求情221筆記390一樣的感慨420這麼近了318不安來自哪裡61看客347南下60登基20不同的兒子463他也願意223逃跑的方向537執拗的大明外交430琢磨不透397提防151議和43諡號71平凡的開始520形勢逆轉390一樣的感慨536像個孩子489沒經驗546悲情牌468海岸線135皇帝陛下都萬歲495見面74計策12規矩294不能後退一步520形勢逆轉494被改變的海戰307等着他來做客96劣勢初顯264先南510呂宋之戰的巔峰307等着他來做客160跟着你活不長176請求增援406如何面對169犯的錯誤更少一些20不同的兒子277輸得徹底107穩步發展381衝突549改設計情況說明447取消的反擊439不怕你們94天啓功過169犯的錯誤更少一些47校場儀式171開始渡河482反擊計劃303吉川的戰爭26戰雲密佈226萬金不換420這麼近了89掙扎548皇帝背鍋415搶時間496楚與之的誘餌86反衝擊369錯失良機306敗亡252擴軍備戰269菲利普元帥23危局545攔路528車窗內外64壽皇殿內296遮天蔽日438白刃戰520形勢逆轉31一聲嘆息117挖牆腳52初生牛犢429看不見了359方向咸興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479二倍之敵278第一次看不透214進退450誰反對誰有罪127前線寧靜149變革也會傷筋動骨359方向咸興476祈禱355對策452去日本540脣槍舌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