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茯苓低頭,再次看向盒子裡的木梳。
她的第一反應竟然是,這古代人就是比現代人更擅長玩悶騷的事。
不明說,用禮物暗示。
而且她早就中計了,一環套一環。
從那人背雙肩包來,或許就已經想好會揹包走,然後對她說身上有傷,包拿不下來,然後你就幫着拿吧。
取完包取盒子,取完盒子取木梳。
更或許在更早前,比如那人和她媽仔細描述傷處,就是爲給她聽的。
第二反應是審視自己。
我有什麼行爲讓他誤會過嗎?是否存在不妥當。
要不然怎麼就忽然對她有了男女之情。
宋茯苓極快的在腦中搜索,從相識到此刻,曾經和陸畔相處過的一幕幕。
恩,那次去宅子裡教陸畔製作沙盤,吃飯的時候有多聊了幾句。
可是咱到了人家地盤端飯碗,身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全靠主人的面子在支撐。打個比方,連丫鬟給你上的是不是煮開的熱茶都是看主人對咱的態度。
那麼,那人作爲主人和咱主動說話,咱能當啞巴嗎?不得有來有往的適當迴應不能冷場?
所以說,除了那次話多了些,其他時候,都是很正常的。
就像剛纔,她給陸畔倒茶,全加在一起不過打照面兩三分鐘,時間久了,老媽也不會讓啊。
包括之前,搬磚,那就是往裡面放了幾塊磚,一起躲雨往家跑,那也沒多大一會兒,身邊全是人,沒說過什麼讓人能誤會的話。
其實,好幾次陸畔來家給她的印象,似乎就是前前後後加在一起突然出現十幾分鍾,然後就沒了影蹤。
也如此時,她抱着盒子想了這麼多,但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剛過了一小會兒。
宋茯苓拿着盒子站了起來。
她先用眼神上下審視了陸畔一遍。
一直在觀察茯苓臉色的陸畔,被這眼神弄的,臉上的笑,慢慢消失殆盡。
他懂,姑娘家沒有露出羞意,就是對他……
更何況這位,可不止是沒有羞意,眼神落在他的身上像在納悶和觀察一個物件。
陸畔覺得自己有點難堪,將頭轉向了何伯。
可宋茯苓卻沒放過他。
也許是太納悶了。
茯苓突然微微張開雙臂,右手還舉着一盒子,先自己看自己。
看自己這小身板。
“陸公子,如果我沒有誤會的話,你是在向我表達情意?”
陸畔將頭極快扭了回來,看向宋茯苓,心裡正歡快的跳。
她懂了,她果然冰雪聰明。
她能不能是才反應過來,所以剛纔對他那副樣子。
現在懂了後,她會不會……
就在陸畔心跳的最厲害時,宋茯苓擰眉脆聲道:“可我纔多大,我就納悶了,你怎麼就突然有了那種心思,你這東西要是那種意思,我不……噯?你別跑?”
不要倆字,還沒有完全說出口,陸畔就已經跑了。
迎風跑動中,心早已碎掉:
他從來沒有這樣過。
聽見了嗎?
結果她不要。
不要。
不要他。
他陸珉瑞送出去的東西向來不會收回。
也懇請你,宋茯苓,不要讓我再更難堪的接回來。
可是陸畔跑着跑着卻站住了腳。
他喘着粗氣,兩手拄在膝蓋上,扭頭看向正在追他的宋茯苓。
不能將她一人留在這裡。
這裡靠近田地邊,過於偏僻,不安全。
白天?白天也不安全。
與此同時,宋茯苓肩上揹着陸畔的包。
一手夾住盒子,一手緊着邊跑邊招呼着:“噯?你給我站住。”
在兩人相距幾十米遠時。
宋茯苓眼巴巴的:“……”
眼瞅着就要追上了,他怎麼又跑了起來。
過一會兒,重新拉開了距離,陸畔站住腳,回眸等待。
倆人又差幾十米遠時,陸畔再次開跑。
這給宋茯苓氣的,夾着盒子跺腳,衝前方吼道:“你是在逗我玩嗎?!”
陸畔沒解釋也沒回答她,心正碎着,不想說話。
就這麼三番四次下來。
宋茯苓跑的氣喘吁吁,衝前面不得不擺手打商量道:
“你站下,站下,行不行?
聽我說,先不論木梳,你包也不要了嗎?
你這裡面還裝着好些本書,你出門帶這麼多書幹什麼呀?
我都揹着跑一道了,死沉死沉的。”
喊完,宋茯苓特意沒着急再次開跑。
她尋思要緩過這口氣,歇過勁兒,然後一鼓作氣給他逮住。
而陸畔在聽完這番話後,確實有略顯躊躇的站住腳。
那包是沉。
只不過在宋茯苓眼看着就要抓到他時,他腳步略頓了頓,又繼續迎風跑動。
這一次跑開,是心讓他這麼做的,心比腳誠實。
無法接受宋茯苓將包和盒子通通塞還給他。
不想見到宋茯苓與他說話時皺眉嫌棄的模樣。
宋茯苓望着怎麼喊也不站下的背影:“……”
啊啊啊啊!
“我知道你能聽見,你就是故意的。我給你包扔河裡,陸珉瑞!”
宋茯苓真的有一氣之下,將包舉起來對準河面。
可是?
……嗚嗚,煩死啦!
宋茯苓又將包重新背在肩上,而且這回將盒子也順手塞了進去,方便揹着。
所以說,陸珉瑞就是這麼一路“領着”宋茯苓,沿河邊跑回了村。
當能見着村裡人,確定扔下宋茯苓也會平安,陸畔纔開始加速,徹底甩掉了後面揹包跑的姑娘。
橋上,小全子正樂呵呵要進村尋師父。
想起剛纔大夥邊蓋房邊瞎白話就笑,鄉間野趣逸事多。
“少爺?”
“叫人,回府。”
恩?
方老爺子家門口, 陸畔揣着一顆支離破碎的心,面上卻不顯,依舊是那副既有禮貌,又與錢佩英說話很不外道的語氣。
“嬸兒,府裡還有事,我就先行一步了,等下次休沐我再來。”
錢佩英身上繫着圍裙,很是意外疑惑道:“這怎麼就走啦?我那菜都燉鍋裡了,你吃口飯再走唄?”
“不了,下次的,下次我來吃飯,再陪叔喝幾盅。”
“那?那行吧,慢些趕車,這回真是不巧,茯苓他爹還不在家。”
當宋茯苓揹包進村的時候,正好看到陸畔的馬車尾巴。
人家走了。
聽說童謠鎮的縣令也來了,不敢找上門打擾,就在村口等着,而陸畔的馬車在經過縣令大人面前時,連停都沒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