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賑災告示

bookmark

賑災了,

朝廷要賑災了,

剛下早朝不久,這個消息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大興城。

不僅是大興的大臣,一直在固守昔日的榮光,普通百姓也一直認爲自己這座城池,理所應當該是都城,一直稱大興宮爲朝廷。

隨着整個城市的甦醒,這個消息以瘋狂的速度向外擴散,每到一處都是歡聲一片。

賑災的消息讓大興百姓都鬆了一口氣,對於善良的大興人來說,最見不得就是看到自己在享福,而別人受苦。

每當乞討的人來到自家的門口,多多少少的都會送上食物和水,一些老人甚至會觸景生情,眼淚汪汪的和家人訴說自己當年的苦難。

而且這幾天大興城內外都不平靜,到處都已經是流言遍地了,說是大興城外流民遍地,悽慘無比,甚至易子而食的慘劇都有傳了出來,各種劇情傳的有鼻子有眼兒的。

每當聽到那些無知的人在討論這些虛假的流言的時候,王博士總是嗤之以鼻,現在流民纔過來十多天,哪有那麼多悽慘的事情。

王博士今年五十多歲,本名不叫博士,後來先帝時期,開始實行科舉制,連考幾次都沒要考上,後來年紀大了,也就灰心喪氣了,不再考了。

平時經常在衙門前晃悠,平時給人寫個狀紙、在酒樓讀邸報之類的謀生,被人成爲博士。

“幸虧這次朝廷賑災及時,要不然還不一定會有多少悲劇發生呢!”宏福酒樓中,一箇中年略胖的地主打扮的人嘆了口氣。

宏福酒樓是王博士最喜歡去得地方,這裡的飯菜便宜實惠,而且人來人往,消息很是靈通。

“就是,聽說這次流民之所以這麼多,就是因爲代王殿下回大興的時候,開放了潼關,這纔有這麼多的流民。”王博士也插了一句。

“王博士,你這就有所不知了,就是因爲代王殿下宅心仁厚,不忍這些流民受苦,這才下令救濟這些流民的。”中年地主和王博士很是熟悉,說話並沒有什麼忌諱。

這時外面一片的轟然。王博士伸頭一看,幾個衙役從酒樓的前面經過。匆匆忙忙的離去。

洪福酒樓對面是經常貼告示的地方,這裡人流量大,消息傳播的也快。

當然貼告示的地方不只是這一處,相對於整個大興城來說,這裡的人還只是小部分。

衙役剛走,王博士和中年地主就第一時間衝上前看。

“服徭役。”王博士看着告示,有些苦澀的喃喃道。

服徭役是王博士最爲無奈的一件事情,隋朝規定,取得功名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但是偏偏他考了多次也沒有考上。

每次服徭役的時候他都是觸景傷情,再加上他本就是一個文弱書生,年紀已經偏大,服徭役那麼繁重的體力活簡直要了他的命。

“不對呀!服徭役的時間還沒到呀!今年的徭役怎麼會怎麼早。。”中年地主不禁有些奇怪的說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中年地主家也沒有出來過秀才,但是畢竟家庭富裕,每年賄賂一下里長就過去了。

“咦,今年的徭役怎麼這麼重,竟然是去年的兩倍還多。”中年地主疑惑的道。

“我靠,”

看着這麼重的徭役!一直認爲是文明人的王博士不由自主的爆了一句粗口。

怪不得今年的徭役提前這麼早,比往年多出了很多很多,是想讓我們提前幹呀!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嘴上不說,心中不禁埋怨起來代王殿下,剛做了一件救濟災民的好事,怎麼會增加這麼多的徭役。

其實這只是早朝上議的一部分工程,要是他知道今年實際的工程量要你這多十倍的話,他估計早就暈過去了。

王博士憤憤不平的繼續看下去。

咦!

下面出現的一行字讓他鬱悶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納錢代役,凡大興居民皆可以納錢代役,沒有年齡限制。”王博士輕輕的舒了一口氣,看來今年是要破財了。

“恭喜王老弟了。”就在王博士暗自肉痛的時候,中年地主笑呵呵的說道。

“何喜之有,小弟我今年是要大出血了。我家一共三個丁戶,今年的代役錢不會少了。”王博士苦笑一聲道。

“王老弟莫急,繼續往下看。”中年地主神秘一笑。

“每丁的繳納十文錢,就可以免去了今年的徭役。”王博士大喜過望。

十文錢算得了什麼,也不過是二斤肉的價格,這對於大興地區的百姓來說算不了什麼,

除此之外,服徭役的年限也縮短了,往年的是十六到六十歲,都稱爲丁,都是要服徭役,而今年服徭役的年限僅僅二十到五十歲。

王博士不敢置信的從頭到尾的又把告示看了一遍,就連最後一個鮮紅的代王印也沒有放過,反反覆覆的看了又看。

沒有錯,就是納錢代役,而且年限縮短爲二十到五十歲。

王博士不禁竊喜,因爲自己剛剛滿五十,自己的小兒子才十八歲歲,也就說今年自己一家只需要繳納大兒子的徭役錢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只需要十文錢,今年全家的徭役就免了。

想想往年服徭役的辛苦,服徭役一般輕鬆的也需要幹一個月的體力活,難道老天終於開眼了,知道體諒自己的辛苦。

當下不顧身邊的中年地主,連忙往回家趕,他要回家向自己一家人報喜。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京兆郡的每一個角落,今天京兆郡每一戶人家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第127章 李密入主瓦崗第254章 不平靜的新年(二)第185章 搶鹽第93章 臺田熱銷第133章 帝國銀行擠兌第76章 兵王第193章 抓捕李家兄妹第43章 杜如晦新政第151章 關心與交易第113章 秦時明月第104章 紅眼病第24章 月圓之夜,大興之巔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57章 江都之變第113章 秦時明月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12章 賑災告示第189章 罄竹難書第4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了第39章 倒黴的杜家父子第199章 捷報第277章 戰爭秀第211章 瓦崗內患第195章 李靖的新職務第114章 興洛倉淪陷第84章 偷襲第230章 翟讓之死第254章 不平靜的新年(二)第281章 王見王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75章 抵達洛陽第181章 萬匹戰馬第264章 溫情第20章 磚路成形第134章 商議第249章 大清洗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67章 霸氣迴歸第37章 乾柴烈火第153章 尚書府第146章 我們是來存錢的第53章 選擇第208章 先禮第89章 大興車站第290章 新生後記一鮮花王子篇在新書可以免費看第151章 關心與交易第27章 臣不密第60章 大雪第240章 決戰前夜第107章 燈火闌珊處第98章 蘋果樂園第241章 奪帥第169章 獸醫的逆襲第88章 推銷淨土第86章 剿滅第125章 這真的是大興城第26章 投桃報李第230章 翟讓之死第203章 等待第306章 朔方初戰第143章 沙盤第207章 青黃不接第133章 帝國銀行擠兌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159章 逆轉第60章 大雪第192章 商議對策第216章 玩砸了第6章 寶馬牌第73章 棉花到來第298章 行刺第55章 十五萬流民第195章 李靖的新職務第21章 五里磚路第52章 兩難第26章 投桃報李第124章 海洋之心第255章 不平靜的新年(三)第123章 珍寶閣第301章 想幹什麼?第306章 朔方初戰第43章 杜如晦新政第259章 楊廣之死(二)第196章 周公畏懼流言日第227章 本草綱目完成第60章 大雪第217章 三道防線第256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214章 《秦時明月》第二部第270章 盤山公路第179章 功虧一簣第230章 翟讓之死第256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134章 商議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267章 風暴來襲第169章 獸醫的逆襲第287章 奪嫡第205章 退婚
第127章 李密入主瓦崗第254章 不平靜的新年(二)第185章 搶鹽第93章 臺田熱銷第133章 帝國銀行擠兌第76章 兵王第193章 抓捕李家兄妹第43章 杜如晦新政第151章 關心與交易第113章 秦時明月第104章 紅眼病第24章 月圓之夜,大興之巔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57章 江都之變第113章 秦時明月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12章 賑災告示第189章 罄竹難書第4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了第39章 倒黴的杜家父子第199章 捷報第277章 戰爭秀第211章 瓦崗內患第195章 李靖的新職務第114章 興洛倉淪陷第84章 偷襲第230章 翟讓之死第254章 不平靜的新年(二)第281章 王見王第108章 新年早朝第275章 抵達洛陽第181章 萬匹戰馬第264章 溫情第20章 磚路成形第134章 商議第249章 大清洗第144章 雕版印刷術第67章 霸氣迴歸第37章 乾柴烈火第153章 尚書府第146章 我們是來存錢的第53章 選擇第208章 先禮第89章 大興車站第290章 新生後記一鮮花王子篇在新書可以免費看第151章 關心與交易第27章 臣不密第60章 大雪第240章 決戰前夜第107章 燈火闌珊處第98章 蘋果樂園第241章 奪帥第169章 獸醫的逆襲第88章 推銷淨土第86章 剿滅第125章 這真的是大興城第26章 投桃報李第230章 翟讓之死第203章 等待第306章 朔方初戰第143章 沙盤第207章 青黃不接第133章 帝國銀行擠兌第218章 多收三五斗第159章 逆轉第60章 大雪第192章 商議對策第216章 玩砸了第6章 寶馬牌第73章 棉花到來第298章 行刺第55章 十五萬流民第195章 李靖的新職務第21章 五里磚路第52章 兩難第26章 投桃報李第124章 海洋之心第255章 不平靜的新年(三)第123章 珍寶閣第301章 想幹什麼?第306章 朔方初戰第43章 杜如晦新政第259章 楊廣之死(二)第196章 周公畏懼流言日第227章 本草綱目完成第60章 大雪第217章 三道防線第256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214章 《秦時明月》第二部第270章 盤山公路第179章 功虧一簣第230章 翟讓之死第256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134章 商議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267章 風暴來襲第169章 獸醫的逆襲第287章 奪嫡第205章 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