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穿雲箭,莫白在微.博上一聲號令,萬馬千軍白玉堂弟子瞬間出現。
“我去,大白要成教育學家了?”
“大白,不怕那些老一輩藝術學家再拿藤條堵你家門口嗎?”
“不行,一定不能讓大白當教育學家。尼瑪,這要是真成教育學家了,以後我們孩子,不都被這丫的教育成奇葩呀。”
不過,衆人說着說着,又是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
“孩子們,這什麼叫孩子們……我曰,大白,我頂你個心肝脾肺腎。”
“大白,你給我早點死。”
“真將自己當成是山大王孫悟空了。”
一衆白玉堂弟子一翻國罵,卻是將莫白罵得狗血噴頭。
“哎哎,不要激動,不要激動,不就是一個稱號嘛。孩子們的意思,就是鄉親們的意思。”
“這也行?”
“好吧,大白,原諒你了,你說你要當教育學家是怎麼回事?”
“這個呀……嘿嘿,大白我最近要上教育報寫搞子了。說不定什麼時候,我寫的文章,就成了教科書上的名篇。”
莫白無比YY的說道。
雖然這事兒連影都沒有見到,但對於莫白來說,這事件卻是板上釘釘。
“哇,大白,你這是又要走上人生巔峰了?”
“那是。”
“大白,你這逼格越來越高了呀。”
“必需的。”
“那趕情你寫的文章很不錯了?”
“這還要說?”
“發給我們欣賞一下哇?”
一衆白玉堂弟子本來最先就是看莫白小說吸引過來的,對於莫白的大作,衆人都想一睹爲快。
“這個呀,現在還不能暴光,等明天的教育報出來之後,大家就可以看到了。”
這種事情,還是得搞得神秘一些,哪能一下子就暴光出來呢?
見如此,一衆粉絲只好期待的說道:“行吧,明天教育報出來之後,我買一份。”
“嗯,我也買一份。”
“很期待大白的大作,不知道寫的又什麼明堂。”
說起來。
莫白雖然跨界了各個方面,但是,在寫作文學這一塊,還真是牛逼的很。
哪怕現在不寫小說了,寫這一些看起來很正統很有逼格的文章,人們也是期待。
“唉,還要等呀,現在都有一些等不及了。也不知道大白寫的是什麼樣的文章。”
“是呀,其實最爲喜歡的還是大白的文章。看看他的三俠五義,笑傲江湖,聊齋,西遊記,寫得多牛逼。”
“我已經確定,大白最新文章出現,一定會震撼教育界。”
“對,大白的最新作品出現,一定是轟天殺地,成爲舉世名篇。”
只是,就在一衆白玉堂弟子無比期待的時候,第二天的教育報就此出現。
“呃,哥們,大白寫的文章在哪,我怎麼沒發現。”
“我也沒發現,沒有大白署名的文章呀。”
“會不會是在下一期。”
“應該不會呀,大白昨天才說,按理今天這一期一定會刊登呀。”
“那就奇怪了,怎麼就沒有找到呢?”
衆人又是細心的找了一遍,最後仍是沒有發現。
無奈,一衆白玉堂弟子只好問起了莫白。
“大白,你的文章是哪篇呀,怎麼沒有找到?”
“我去,你們這一些還是不是我的粉絲呀,我寫的文章都找不到。”
“大白,我們也想找到呀,可是,上面這麼多文章,沒有一篇文章是你的筆名。難道,您換了一個馬甲?”
“哦,差點忘了,是換了一個筆名。”
“我曰,早說呀,大白,您換了一個筆名叫什麼?”
“教育學家。”
“啊?”
“大白,問你換了的筆名是什麼呢。”
“說了呀。”
“我去,什麼時候說了。”
“就剛剛,教育學家,沒看到嗎?”
“教育學家?”
這?
一衆白玉堂弟子眨了眨眼睛,半會沒有醒悟。
過了一會,赫然才明白過來。
“我去,原來大白的筆名就是教育學家呀。”
“哭了,大白,您這筆名真是吊炸天。”
“哈哈哈,哈哈哈……這筆名太牛逼了,服,我服,我全家都服了。”
“誰敢說大白不是教育學家,看看人家的筆名,直接就叫教育學家了。”
一衆白玉堂弟子目瞪口呆。
不過,想到大白這奇葩的個性,似乎也正常了。
這傢伙要是不搞點事出來,他還真不是大白。
“別笑了,大家趕緊找大白那篇作品。”
“對對對,找找我們的大教育學家寫的文章是什麼?”
“都敢將筆名寫成是教育學家,這篇文章肯定牛逼。”
還是正事要緊。
大家不再囉嗦,仔細尋找起莫白的最新力作。
“找到了。”
“哪呢?”
“就在第一頁中間,那篇很短的文章。”
“很短的文章,寫的是詩嗎?”
“我看到了,好像是詩。”
“哇,寫的是什麼,寫的是什麼。”、
“我看看……”
這一看。
無數白玉堂弟子中毒而亡。
“我的眼睛,我的眼睛。”
“我的天呀,這就是大白寫的。”
“啊啊啊……啊啊啊……果然是轟天殺地呀。”
不看不知道,一看,所有白玉堂弟子整個人都蒙了。
“哎,你們怎麼回事,大白寫的文章到底是什麼呀?”
“我們沒有買教育報,大家複製一下,發到羣裡看一下。”
“是呀,是呀,大白的最新大作,我們也是要學習一下的。”
其他一些不明真相的粉絲,卻是在羣裡好不着急。
“你們真要看?”
“當然。”
“我看你們還是別看的好。”
“我曰,我們怎麼別看,趕緊的。”
“好吧,這是你們要看的,看完了別怪我。”
說着,白玉堂“一土”直接就在羣裡發出了莫白寫的大作。
反正莫白最新的大作很短,只有幾句話,打出來就可以。
【豆角青青細又長,黃瓜身穿綠衣裳……】
看着羣裡“一土”發出來的文章,整個1萬大羣裡的白玉堂弟子,全部蒙逼。
“這是大白寫的?”
“這樣的文章要登上教科書?”
“我,我……大白,你這是坑爹呀。”
所有粉絲淚流滿面。
期待了整整一天,沒想到,給他們呈現的竟然是這個。
“這簡直是小學生寫的文章呀。”
“是呀,比小學生寫得還差呀。”
“我感覺我的文筆已經可以和大白單挑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衆人徹底無語。
不只是白玉堂弟子無語,其他的一些看客,這會兒也是被莫白的最新力作亮瞎了眼睛。
“媽呀,這教育學家誰呀,寫的是什麼?”
“這樣的文章都可以上教育報,看來我也可以嘛。”
“難怪是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是作家,這樣的文章,我也算是服了。”
有的時候就是這樣。
哪怕再好的文章,也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欣賞。
正如莫白這一篇《菜園裡》,這可是前世人教版教科書上的作品。
可是,拿到現在,竟然引得衆人集體吐槽。
而且,不只是這一些粉絲,看客,甚至還包括那些也投稿給了教育報的作家。
“各位,那個教育學家是誰,尼瑪,竟然取這樣的筆名。”
“嗯,夠無恥的,教育報竟然通過了。”
“筆名倒是小事,只是這傢伙寫的文章是什麼呀,這也能進入教育報?”
“聽說這個筆名的本尊是莫白。”
“莫白,就是那個球星莫白?”
“是呀。”
“我……”
一衆作家吐血。
“我不服,這樣的文章憑什麼登教育報,我的文章還被涮出去了。”
“我也是,我寫的比他好多了,就因爲他是明星嗎?”
“算了,那個莫白人氣很高,別說了。”
“嗯,這傢伙聽說有幾十萬白玉堂弟子,人家好逮也算是民族英雄,消消氣吧。”
只是,說是這麼說,但對於這一些比較固執的作家來說,他們又哪裡聽得進去。
不管莫白是明星也好,是民族英雄也好,是帶領中國隊奪得世界盃冠軍的也好,他總之就是不服。
而且,不服的不只他一個,不服的還真有不少。
幾位作家只是一商議,便集體來到莫白微.博,專門懟了莫白一把。
“教育學家莫白先生,您的菜園裡寫得真好。”
“是呀,簡直時難得的佳作,很想向您教一下,這篇文章的精髓。”
“教育報主編說是叫我們學習一下莫白您的作品,我們看了許久,仍沒有看出什麼名堂,只好不恥向莫白先生討教,希望莫白先生不吝賜教。”
這一些作家說得客氣,但是,僅僅只是幾句話,卻是引得無數看客集體圍觀。
“不好了,大白被人罵了。”
“我靠,誰呀,想找死嗎?”
“是一幫加v的作家,有些名氣的。”
“他們不想混了,想罵大白?”
“不是,他們說的是大白最新作品《菜園裡》。”
“呃……”
“我們怎麼懟回去?”
“這個,就說大白的《菜園裡》寫得精典唄。”
“可問題是經典在哪?”
“仔細找找嘛。”
“大龍,我沒找出來呀。你,你找出來了嗎?”
“好吧,我也沒找出來。”
白玉堂弟子差點哭了。
這要是以前,誰要是來懟大白,他們非得罵死他不可。
而且,事實上,以前懟大白的都沒有好下場。
這本身上除了大白掐架功力牛逼之外,最爲重要的原因,還是大白寫的文章牛逼。
這也讓一衆白玉堂弟子心裡有了底氣。
可是,這會兒,面對着這一首如此普通的《菜園裡》,一衆白玉堂弟子卻是半個好字都說不上。
就在莫白準備自己出面,滅了這一些傢伙之時。關鍵時刻,一衆老藝術家前輩突然出現。
“我怎麼聞到了酸溜溜的聲音?”
“自己寫的文章沒有收錄到教育報,就跑來懟莫白寫的,這樣真的好嗎?”
“在我看來,莫白先生寫的菜園裡就非常好。”
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是老藝術家前輩李德炳。
雖然李德炳之前與莫白大戰一場,的確是輸了,但是,李德炳在文藝方面還是有着無比高的聲望。
一衆前來懟莫白的作家,只是一見李德炳,都是恭敬的問了聲好。
“呃,李老師,您怎麼來了?”
“看你們這麼熱鬧就出來了。”
“李老,您不是與那個莫白有仇嗎?”
“是有仇。”
“可您這是?”
“可是有仇我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職業操守呀。”
“我……”
幾位作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簡直無語。
尼瑪,他們這會兒真想不明白,這個李德炳與莫白是什麼關係?
前腳莫白不是與李德炳拍拍拍……打了好幾場嘛,這回兒竟然幫起莫白說話了?
不過,李德炳都站出來了,他們也不能認慫退出,只好問道:“那李老師,您是怎麼樣看出莫白寫的菜園裡經典的。”
“是呀,李老師,還請賜教。”
身爲作家自然有身爲作家的文青,哪怕就是李德炳出來,他們也與莫白槓上了。
“既然如此地,那老骨頭我就給你們好好上上課。”
知道不將《菜園裡》分析個所以然來,這一些傢伙還真不服。
也不廢話,李德炳直接就說道:“第一點,首先我們要知道,這篇《菜園裡》是寫給什麼樣的人羣看的。他不是寫給中學生,也不是寫給高中生,更不是寫給大學生,他是寫給小學生的。準確的是說,是寫給小學一年級的同學學習的。”
“第二點,既然是寫給一年級的小朋友閱讀,那麼,很顯然,這樣的文章就應該從頭開始。小學生不但要識字,也應該更好的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界。《菜園裡》這一篇,他就很好的滿足了這一點。”
“比如第一句,豆角青青細又長,黃瓜身穿綠衣裳。這不僅讓小朋友們認識到了豆角,也認識到了黃瓜的形狀。這種認識,不光光是從形狀中認識,同時,也還從顏色當中。豆角青青細又長,我們知道,豆角是青色的,又是又細又長的。以後小朋友們看到豆角,自然而然的就知道這是豆角,也知道豆角的顏色。”
“第二句,茄子高高打燈籠,蘿蔔地下捉迷藏。這就更好的讓小朋友認識這個世界,他讓小朋友們知道,茄子是高高的掛在枝葉上面的,就像燈籠一樣。而蘿蔔與其他的都不一樣,他就像捉迷藏一樣,埋在地下。你必需用鋤頭去挖,才能找到埋在地下的蘿蔔。”
“第三句,辣椒長個尖尖嘴,南瓜越老皮又黃。這更是加重了小朋友們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知識。如分辨南瓜的成熟度,他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分辨南瓜的顏色。越老的南瓜,他的顏色越黃。這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哪怕就是有一些中學生,他們也未必知道。而且,這僅僅只是辨別南瓜,如果加以引導,未來小朋友們未必不能在此之下,分辨善惡美醜,分辨好的壞的……分辨世界,最終成爲真正征服這個世界的人。”
老藝術家就是老藝術家,看問題的角度,分析事情的方法就與別人不一樣。
本來一篇看起來無比簡單的文章,硬是被李德炳分析出了個一二三四五六。
特別是最後一句,最終成爲真正征服這個世界的人。
這一句說出來,一幫看客,粉絲,作家,直接嚇尿。、
哪怕就是莫白,也是拿起《菜園裡》看了又看,暗暗想着,這篇作品真有這麼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