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給給給!你還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商務部的老人揮了揮手,表示自己認輸了,現在隨意讓林天叫喊了。
“額,我聽說你們最近研究的奸20已經開始飛行了?”林天看着商務部的老人搓手道。
“你小子想幹嘛?這一個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賣給你的,這一種國家戰略武器我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出售的,你想也別想!”
“殲-20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戰鬥機。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佈局。頭部、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爲鋸齒邊設計,機身以高亮銀灰色塗裝(原型機爲深綠墨色)。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彈倉內,發射時展開至於機體外側,同時配備專爲殲-20量身定做的PL-15和PL-21空空導彈。
殲-20是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機型的中國第五代戰鬥機,於1997年美國第五代戰鬥機F22猛禽首飛的同年正式立項,首架技術工程驗證機於2009年製造成功,並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實現首飛。2016年11月1日,殲-20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雙機飛行展示。 2017年3月9日,中央電視臺報道第五代戰鬥機殲-20已正式進入空軍序列。2018年2月9日,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你說的這一些東西,我都知道。只不過我想要的並不是它的武器系統,我這裡是想要研究宇宙飛船,想要借鑑一下你那邊的飛行保護裝備跟系統。”林天開口道。
“那這一個簡單,我可以給你一份公開的資料。”商務部老人掏出了手機,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聯繫之後,遞給林天一份詳細的資料。
殲-20的鴨翼和雙垂尾是全動的。國外已知的第五代戰鬥機中,只有蘇-57帶有全動垂尾,F-22 和 F-35 都是常規的固定垂尾加可動舵面。
殲-20可動邊條,位於鴨翼和機翼之間。殲-20的邊條非常小,比較狹窄,在鴨翼後面。邊條可以可控下垂,可動邊條可以強化渦升力,並且可以控制渦流走向。
殲-20採用的全動垂尾和可動邊條技術,無不顯示了中國航空設計師的功力和中國航空技術這些年來的進步與積澱。殲-20還採用了分佈式綜合光電系統、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先進的技術。
作爲隱形重型戰鬥機,殲-20在世界上獨創的“升力體、邊條翼、鴨翼”佈局,使得飛機既有很好的隱身性,又有很強的超音速和機動飛行能力。楊偉認爲,既然有了最強的裝備,就要把這個裝備在實戰過程中用到最關鍵的地方,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殲-20採用了可調式DSI(無附面層隔板超音速)進氣道,用三維複雜曲面的凸曲面(鼓包狀,用於壓縮氣流)把進氣中的附面層迎面剖開,然後用壓力梯度頂到進氣口的兩角泄放。
相比於F22的CARET進氣道,殲20的DSI進氣道有如下優點:取消了 F-22 的 CARET 的附面層隔離裝置。殲-20 的 DSI 鼓包巧妙地把附面層從進氣口上面和下面排出,根本不需要這個沉重、複雜的裝置,減少了重量和複雜性。
在超音速總壓恢復上比 F-22 的 CARET 至少不差,極可能更好。【30】
亞/跨音速時比 CARET 更能提供使發動機平穩工作的氣流。考慮到殲-20 的 DSI 是在積累了梟龍 DSI 的大量經驗後發展出來的新一代 DSI,我認爲殲-20 DSI 會繼承梟龍 DSI 的這個優點。
殲-20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進氣道側面兩個通風口,爲了隱身而設計成六邊形並用網格覆蓋。網上普遍的說法是燃油/空氣冷卻器(ACFC/熱交換機)的通風口(前面進氣後面排氣),爲飛機熱量管理系統(TMS)的一部分。J20爲何安裝有如此“龐大”的通風口?這是因爲J20配備了大功率的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其產生的熱量大幅增加。爲了解決散熱問題,同上一代戰鬥機航電設備的空氣冷卻不同,J20據研判採用了新一代液體冷卻系統。該系統分前後兩個迴路並採用專用冷卻液,該冷卻液先流經前回路將雷達等航電設備的熱量帶出,然後進入後迴路流經燃油箱將熱量傳遞給燃油,因爲後者具備更大的熱容量。最後加熱後的燃油則通過燃油/空氣冷卻器將熱量排出機外。這種液體冷卻的方式已被F22和F35所採用,爲國際標準五代機的標配之一。然而J20 ACFC的散熱排氣口位於進氣道外側,作爲一個紅外輻射源比較容易從側下方被探測到。與之相比F22和F35的散熱排氣口均在背部並朝上,看上去更加隱蔽。
尹卓先生正面證實殲-20採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並且基本滿足殲20的格鬥需求。而渦扇-15正在研製中,等渦扇-15服役後,將更明顯提升殲-20戰鬥機的性能。並表示,殲-20已經交付部隊4、5個月了。
與蘇35戰鬥機一樣,殲20也採用了飛火推一體化控制系統。
飛火推一體化在軟件上把飛行控制、火力控制、發動機控制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發揮1+1+1>3的威力。飛行控制主管飛機的速度、高度和姿態,火力控制主管構成武器發射條件,發動機控制主管提供充足的推力。傳統上,飛控是主導的,只有把飛機機動到適當的發射位置,武器纔能有效發射,而發控只是飛控的動力保障,據從屬位置。飛火推一體化後,火控有可能在特定時間成爲主導,飛行員指定目標位置後,飛火推聯手把飛機儘快轉入最優發射位置,在最優時刻自動發射武器。
而最讓林天關心的還是座駕之內的座艙系統。
殲-20座艙內部裝有兩個連在一起的多功能大屏幕顯示器,這種佈局國外是從之前的F-35開始應用,單個屏幕大小應該在12寸左右,兩個顯示器之間無連接框,可以用來合併顯示較大的圖像。
觸摸化聲控操縱
殲-20機上的主屏幕可以通過聲音進行各種控制和調整,也就是說不必利用手部動作就可以控制飛機。
殲-20的儀表板採用了一個尺寸爲8×20英寸的大型全景多功能顯示器(MFDS),截止到2014年最大的戰鬥機顯示器,實際上它是由兩個並排在一起的8×10英寸投影顯示器組成,其分辨率分別爲1280×1024。這兩個顯示器是完全互爲備份的。當一個發生故障時,所有的功能都可在另外一個顯示器上顯示。MFDS將顯示傳感器、武器和飛機狀態數據,以及戰場環境、戰術和安全信息。大範圍的戰術水平態勢可以全屏顯示,也可以在平面上分割成若干小窗口分別顯示不同的信息。
採用兩種方式對系統功能進行控制:一種是觸摸屏方式;另一種是通過設置在駕駛杆和油門杆上的各種開關和電位計旋鈕實現的(HOTAS)。兩臺顯示器分別由兩個處理機提供對原始信息的加工處理。MFDS採用微型有源矩陣液晶顯示器(LCD)作爲成像源。每個顯示屏的投影系統分別由3個弧光燈進行照明。
殲-20的頭盔顯示器系統(HMDS)將取代傳統的平視顯示器(HUD),不僅節約了費用,而且也顯著地降低了系統的重量。HMDS系統是光電系統和飛行員頭部位置跟蹤裝置的組合,它將爲飛行員顯示關鍵的飛行狀態數據、任務信息、威脅和安全狀態信息,同時系統還可以爲飛行員引導機載武器和傳感器(如雷達和EOTS)指向所關注的區域;或發出視覺提示,告訴飛行員應該關注的區域。
操縱系統,殲-20採用了先進的光傳操縱系統。光傳操縱系統是在電傳操縱系統上發展起來的,也是後者的發展趨勢。電傳操縱系統的致命弱點是易受雷電和電磁干擾及核輻射的影響。現代飛機性能不斷提高,電子設備日趨複雜,這必然導致電纜用量的增加以及線路佈局的複雜化,從而加大了線路之間的干擾,影響電傳操縱系統正常工作。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採用光傳操縱系統。光傳操縱系統是以光代替電作爲傳輸載體,採用光纖代替電纜作爲傳輸介質,以光信號的形式傳輸,使得光傳操縱系統具有很多優點。
雷達光電
據國內雷達科研單位資料透露,殲-20得益於充足的頭部空間,AESA雷達的T/R組件高達2000到2200個之多,發射功率在24千瓦,全球最大!完全能保證在F22戰鬥機探測範圍外首先發現其蹤跡。 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探測距離達200公里,且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可攻擊其中4—6個目標。
光電分佈式孔徑傳感器系統(EODAS)的配備給予殲-20以較大的戰術優勢,殲-20可以在不開啓雷達的情況下仍舊保持對戰機周圍空情的掌握能力,從而提高戰機的作戰效能和生存能力。特別是可以在外部信息系統支援下從側面接近目標,然後發起突然攻擊,並且對逼近的空中目標進行有效的探測和識別,以防止對方突然襲擊。
殲-20會進一步加強加壓呼吸的效果,而關鍵措施之一就是配備囊式抗荷背心;通過在胸部外施壓增加對抗壓力後,飛行員呼吸時承受的氧氣壓力可以得到非常明顯的提高。新型抗荷背心的結構非常可能類似F-22配備的CSU-17/P背心,採用方便穿脫的前開口、胸前雙氣囊和頸後小氣囊組合結構。
我知道這樣做不對,所以等到這一個月寫完,這一本書就不寫了,準備完結了,還要三天的時間,有始有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