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未來的路

bookmark

王寅擰着眉毛,一臉怪異,幾乎噴血三升,鬱悶而死。

茅坤不停地搖頭感嘆,看了看沈明臣,又咧了咧嘴,分明再說你這個笨蛋,別說認識我們,丟人!

沈明臣氣得腮幫子鼓鼓,你們都什麼意思嗎?嫌老子飯桶,腦筋轉不過來,沒法愉快玩耍了,老子要回高老莊了!

茅坤看了一眼唐毅,笑道:“大人,是不是該把啞謎點破,讓我們大傢伙都明白您的打算?”

王寅補充道:“大人,我等願意追隨大人,共建大業,生死與共,還請大人不要懷疑纔是。”

“敢情你們也不知道啊,還裝什麼。”沈明臣也急忙說道:“大人,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您心懷大志,我們都清楚,更願意爲了大人效犬馬之勞,還請大人明示吧!”

面對着三大謀士殷切地希望,唐毅點了點頭,的確,讓他自己一個人揹負着龐大的壓力,也的確太難爲了他,有些時候,必須有人分擔。面前這三位,茅坤和王寅都是頂尖的智者,沈明臣詩詞學問天下少有,要是他們都沒法接受自己的觀念,乾脆洗洗睡了。

“三位先生,我不是有意瞞着你們,而是有些東西我也沒有想好,不過三位既然問到了,咱們就一起參詳。”

……

自古以來,沒有盛世三百年,如果實際探究,不管是強漢還是盛唐,極盛的時間都很短暫,比如漢代從高祖劉邦算起,文帝、景帝、一直到武帝初期,都是被匈奴壓着打,後來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爲將,大舉反攻,才橫掃四方,打出了大漢的威風,不過武帝朝後期,漢朝就出現了盛極而衰的跡象。

唐朝同樣如此,經過前期的積累和努力,強盛一時,經過安史之亂,國勢日衰,各地節度使作亂,黨爭不斷,國勢日非。

至於宋朝,對外戰爭不怎麼樣,好歹國內還穩定得住,不得不說,是文治大興的功勞,奈何一路被北邊的國家欺凌,從契丹到金國,再到蒙古,活得還是很憋屈的。

大明介於漢唐和兩宋之間,論武功,不及漢唐強盛,論文治,也較兩宋稍差一籌,總體上來說,只是抱殘守缺而已。

唐毅和三位先生梳理了歷代的情況,不管哪個朝代,遇到的難題或許不一樣,有的被外族滅國,有的被農民起義掀翻。

總體上都在三百年上下,就要進行一次輪迴,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亂一治,深入人心。

治亂循環的根本在哪裡?

是天數嗎?

唐毅認爲各個朝代崩潰的共同原因都是財政瓦解,而財政出問題的根子就在秦制,就在儒家!

作爲標準的士人,把興衰之亂的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是有點難受的,好在王寅三個都很有氣度,他們耐心聽着唐毅的講述。

秦制有很好的一面,比如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比如統一文字,度量衡……但是秦制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君權神授。

功蓋三皇,德兼五帝。

從秦始皇開始,皇帝作爲天子,擁有無上的權力,天下臣民都要聽從皇帝一人意志,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奴僕,可以任由皇帝驅使。

正是在這種念頭的指引下,秦始皇濫用民力,修長城,開鑿靈渠,修直道……繁重的徭役,苛刻的秦法,使得百姓再也承受不了,奮起反秦,大秦王朝,二世而終。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雖然做了小修小補,可基本上還是秉承秦制。

尤其是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構成了外儒內法,一陰一陽,相輔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成爲皇帝的左右手。

之前秦朝一直單獨靠法家的嚴刑峻法,恫嚇百姓,秦末的農民起義,殘酷地告訴統治者,一味的暴力,只會讓老百姓強烈反彈,難以長久。

故此,漢代以後披上了儒家僞善的外衣,用綱常倫理,宗法規矩,牢籠天下之人,達成鞏固皇權的目的。

雖然歷代讀書人都有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想法,可是面對着君王,士人集團往往是軟弱,無能的。哪怕是最文弱的趙宋皇帝,也捨不得讓士人搶走手中的權力。

至於大明,問題就更嚴重了,士人想要分權,皇帝就會放出宦官對付,實在不行,直接赤膊上陣,一場左順門事件,嘉靖就把文官集團的骨頭給打折了,雖然之前他們的骨頭也不怎麼硬。

一個外藩入繼大統的小皇帝,一個兩朝元老,定策功臣,可結果卻是楊廷和慘敗,不是他不夠厲害,而是皇權高高在上,無人可以抗衡。

儒和法,就像是戴在皇帝臉上的兩個面具,平時是仁義道德的儒,涉及到利益權力,就是冷酷無情的法。

面對着皇帝,士人集團除了天變之外,牽制的手段少得可憐。

皇帝擁有無限制的權力,而且是家族傳承,父子相繼,固然不乏好皇帝,可是想要一個家族,輩輩都出好人,而且這個好人還能殺出重圍,繼承大位,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事實上,歷朝歷代,只有開頭的幾位君主或許有自知之明,能約束自己的權力,到了後面,皇帝就越發肆無忌憚。

比如正德和嘉靖哥倆就是最好的代表,一個荒唐胡鬧,一個剛愎自用,一意玄修,弄得國庫空虛,烏煙瘴氣。

“如果不限制皇權,早晚有一天皇帝,還有他的爪牙,親族,會毀掉財政,財政無法維繫,必然要橫徵暴斂,激起民變,民變興起,就要大力鎮壓,支出暴漲,又要加重盤剝百姓,結果就是逼得更多百姓扯旗造反,遍地狼煙,直到再也控制不住局面,朝代崩潰,重新開始!”

唐毅感慨道:“在這個過程中,儒家士人集團也充當了非常醜陋的角色,他們利用皇帝賦予的特權,兼併土地,壓榨百姓。而且在天下大亂之後,他們又轉投新主子,哪怕新主子是蠻夷外族,也不惜卑躬屈膝,留夢炎之流的無恥漢奸,就是儒家最大的恥辱!”

唐毅又道:“單純的憤怒和責罵沒有價值,爲什麼漢奸層出不窮,其實道理不難理解,天下都是皇帝一人的,儒家士人的自我定爲就是替皇帝牧民,說白了,就是給地主家放羊的牧童,百姓只是牛羊,他們只是拿錢做事的外人,舊的地主死了,或者敗落了,換一個新的地主,繼續幹活,有什麼值得奇怪的。”

……

王寅和茅坤一邊聽着唐毅的訴說,一邊互相看着,眼睛裡都流露出強烈的震撼,尤其是茅坤,他跟着唐毅那麼長時間,看出了一些端倪,唐毅種種作爲,顯然不甘心當一個普通的權臣,可是又不像要揭竿起義,取而代之的樣子。

他們隱隱約約,能猜測到一些唐毅的想法,只是當唐毅真正說出來之後,他們還是被震驚了,仔細一琢磨,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很殘酷,可興衰治亂,就是這麼一回事!

“大人,您可有解決的良方?”

“有!”唐毅說的口乾舌燥,喝了一杯茶,潤潤喉嚨,繼續說道:“君權神授最大的麻煩就是皇帝有權無責,大臣有責無權。就拿本朝來說,皇帝爲了掌控大臣,爲了維護自己無上的權威,不惜賦予科道言官風聞言事的權力,如此還不夠,又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就是爲了馴服臣子,馴服天下人。堂堂宰輔之臣,沒有絲毫威嚴,諸如嚴嵩之流,要想哈巴狗一樣,在皇帝面前搖尾乞憐,戴香冠,插香草,跟着皇帝跳大神!這哪裡是首輔,分明是皇帝的奴僕!如此毫無尊嚴的文官,百姓何以尊重,何以服從,又怎麼指望着他扛起濟世安民的重責?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關鍵就在於四個字:責權對等!”

茅坤和王寅異口同聲道:“作何解釋?”

“皇帝要爲自己所作所爲負責,出了錯,就要懲罰自己。”

沈明臣嘴快,說道:“大人,您的意思是下罪己詔?”

王寅笑罵道:“哪算哪門子負責,不就是一張廢紙嗎?要我說,只要做事,就難免出錯,莫非大人是要讓皇帝做錯之後,主動退位?”

唐毅含笑,搖搖頭,他看了一眼茅坤。

茅坤福至心靈,笑道:“外其身而身存,後起身而身先。皇帝要想永遠不犯錯誤,除非什麼都不做!”

“沒錯,皇帝只是國家的象徵,真正做事的責任落在內閣,落在諸位大學士身上,有權有責,按照他們的才智和設想,去建設國家,如果出了錯,就要下臺負責。包括科道言官也是如此,他們依仗着風聞言事的權力,已經成爲了權貴的走狗和打手,可是要廢掉言官,何人監督官吏,只怕會出現更加黑暗的局面,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給予言官調查權,他們不再靠着聽說,就上奏言事,而是有詳細的調查,有真憑實據,依照法度做事,只有如此纔是真正的廣開言路,纔是真正的監督百官……”

唐毅侃侃而談,把滿肚子的想法都端了出來。

三位謀士仔細傾聽,不時發出疑問,或許唐毅解答,或是互相諫言,他們從下午開始談起,連晚飯都沒有吃,一直談到了第二天中午。

每個人雖然疲憊,可是卻難掩興奮之情,未來的道路總算是清楚了……(。)

第635章 絕望第968章 真的猛士第948章 內訌第865章 火從天降第745章 唐學第229章 這就是府試第549章 延子丹的傳說第195章 龍虎鬥第253章 交通行的霸氣第1019章 老少齊出動第419章 被囚禁的唐知府第232章 最敗家的行爲第285章 轉運的俞大猷第192章 神仙雲集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674章 火燒大板升第823章 南洋公司第254章 逼上梁山第587章 線索第1037章 萬國宮第718章 意想不到的藏身地第958章 商鞅的奧秘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見聞第730章 代價第431章 龍爭虎鬥第806章 一線生機第815章 君臣對決第937章 有些棘手第237章 比當才子更有前途的工作第206章 精衛第53章 厚道的唐神童第902章 內閣第13章 一個徒弟第1009章 唐慎的擔憂第257章 唐毅來了第336章 老爹很給力第235章 金童子在行動第729章 觸怒天顏第608章 麒麟對麒麟第546章 殺一隻肥雞第813章 蘇州之變第1051章 蠻幹第566章 禍害遺千年第514章 首輔的優勢第344章 同學會489章 國法無外人情第144章 遇見小人第36章 他在怕什麼第9章 一笑泯恩仇第435章 火燒到了嚴黨第73章 燈會(續)第296章 大殺器第635章 絕望第550章 天王廟第399章 捅婁子第317章 大師級權謀家第58章 天大任務第659章 江湖郎中第574章 有點棘手第66章 跟我走一趟第148章 餿主意第201章 釜底抽薪第696章 新的鬥爭模式第564章 小魔女第849章 較量第761章 岱青臺吉第304章 帝王心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503章 嘉靖的賞賜第860章 草原來的野丫頭第605章 交易第123章 我是幫你的第999章 晉商的信譽第858章 大明的噩夢第964章 內閣諸公第240章 別欺負我,我看過明史第659章 江湖郎中第961章 雖遠必誅第446章 打開牢籠飛綵鳳第111章 用心良苦第495章 惺惺相惜第70章 物歸原主第351章 鹹魚翻身第790章 治安疏第931章 新的爭吵第949章 草原之王第395章 些許柔情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第894章 坑死人不償命第511章 大亂鬥之序曲第447章 料事如神第114章 暴怒的盧鏜第495章 惺惺相惜第199章 菩薩心腸第1131章 不服輸的萬曆第930章 大明的馬木留克第877章 張師傅回來了第714章 嚇唬羅龍文第125章 魏國公的感謝信(下)第707章 未來的路
第635章 絕望第968章 真的猛士第948章 內訌第865章 火從天降第745章 唐學第229章 這就是府試第549章 延子丹的傳說第195章 龍虎鬥第253章 交通行的霸氣第1019章 老少齊出動第419章 被囚禁的唐知府第232章 最敗家的行爲第285章 轉運的俞大猷第192章 神仙雲集第306章 瓊漿玉液第674章 火燒大板升第823章 南洋公司第254章 逼上梁山第587章 線索第1037章 萬國宮第718章 意想不到的藏身地第958章 商鞅的奧秘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見聞第730章 代價第431章 龍爭虎鬥第806章 一線生機第815章 君臣對決第937章 有些棘手第237章 比當才子更有前途的工作第206章 精衛第53章 厚道的唐神童第902章 內閣第13章 一個徒弟第1009章 唐慎的擔憂第257章 唐毅來了第336章 老爹很給力第235章 金童子在行動第729章 觸怒天顏第608章 麒麟對麒麟第546章 殺一隻肥雞第813章 蘇州之變第1051章 蠻幹第566章 禍害遺千年第514章 首輔的優勢第344章 同學會489章 國法無外人情第144章 遇見小人第36章 他在怕什麼第9章 一笑泯恩仇第435章 火燒到了嚴黨第73章 燈會(續)第296章 大殺器第635章 絕望第550章 天王廟第399章 捅婁子第317章 大師級權謀家第58章 天大任務第659章 江湖郎中第574章 有點棘手第66章 跟我走一趟第148章 餿主意第201章 釜底抽薪第696章 新的鬥爭模式第564章 小魔女第849章 較量第761章 岱青臺吉第304章 帝王心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503章 嘉靖的賞賜第860章 草原來的野丫頭第605章 交易第123章 我是幫你的第999章 晉商的信譽第858章 大明的噩夢第964章 內閣諸公第240章 別欺負我,我看過明史第659章 江湖郎中第961章 雖遠必誅第446章 打開牢籠飛綵鳳第111章 用心良苦第495章 惺惺相惜第70章 物歸原主第351章 鹹魚翻身第790章 治安疏第931章 新的爭吵第949章 草原之王第395章 些許柔情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第894章 坑死人不償命第511章 大亂鬥之序曲第447章 料事如神第114章 暴怒的盧鏜第495章 惺惺相惜第199章 菩薩心腸第1131章 不服輸的萬曆第930章 大明的馬木留克第877章 張師傅回來了第714章 嚇唬羅龍文第125章 魏國公的感謝信(下)第707章 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