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張居正有點方了

bookmark

高拱雖然和晉黨有相當程度的合作,但是遇到了真正的問題,他是不會含糊的。京營擔負着一百多萬人口,數千名官吏,還有無數皇室貴胄的安全。

缺額竟然高達三分之二!

這是拿皇帝的命,那百官的命,拿京城的安危開玩笑!是徹頭徹尾的犯罪!

整頓京營,勢在必行。

這一次從上到下,態度完全一致,隆慶鼎力支持,高拱和張居正查人頭,查貪墨,查物資,忙得不可開交。

司禮監那邊也沒閒着,東廠、錦衣衛、御馬監,紛紛派出得力干將,嚴查當天襲擊蘇太監的兇手,順藤摸瓜,一口氣抓了上百人。至於跑到兵部去鬧事的那些人,也都被趕回了軍營,圈禁起來。

成國公朱希忠把大門緊閉,任何客人都不見,人品那些昔日的老兄弟瘋狂咒罵,就是不給他們出頭。

到了這個地步,京營就成了一塊任人宰割的魚肉嗎?

當然不是!

只有這麼點本事,早就有人收拾京營了,還至於留到現在。

從清查京營開始,京城的治安就亂了,無數的閒漢,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搶奪商鋪,打傷小販,甚至有人跑到兵部衙門放火。

大白天的搶匪橫行,小偷遍地,還弄了一大幫老弱婦孺,跑到街上痛哭,看到了御史言官的馬車,就給攔下來,大聲喊冤,誰要是敢不答應,他們就追着屁股痛罵,拿臭雞子扔他們。

好好的京城,弄得給鬼蜮似的,老百姓不厭其煩,甚至有商販抱團自保,結果這下子好了,原本一夥人欺負一兩個,現在變成兩夥人械鬥。

最發愁的就是順天府衙門,每天都要抓捕上百人,多的時候甚至兩三百,根本來不及審訊,只能都塞到大獄裡面。

很快監獄也裝滿了,鬧事的有增無減,順天府撐不住,錦衣衛那邊也告急了。

京城大亂,內閣再也不能無視下去。

唐毅召集幾位閣老,一同商量對策。

高拱的態度依舊強硬,這位或許不知道妥協是什麼意思。

“眼下的一連串亂象,恰恰證明,京營必須整頓,三大營不但不能保護京城安全,還成了一顆要命的毒瘤。對他們絕對不能手下留情,我提議要解散神樞和五軍兩大營,從九邊選拔健兒,招募良家子弟,重建京營,堅決要把兵油子踢出去!”

張居正緊隨其後,也說道:“以往我們都以爲京營只是有一些害羣之馬,現在看起來,完全錯了,他們之中根本找不到幾匹好馬,統統都是禍害!百十年來,碌碌無爲,幾代人父子傳承,這些人拿不了刀槍,只能提着鳥籠子,到處喝茶聽戲,尋釁滋事,實在是想象不到,朝廷竟然養了這麼多的廢物飯桶。”

其他幾位閣老也是被京營的情況給震撼了,陳以勤思量許久,說道:“高閣老,張閣老,整頓京營,我是支持的,可是他們這麼鬧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我可聽說了,昨天廣濟倉那邊,給百官發放俸祿,就有人在半路上搶走了官吏的糧餉,他們簡直成了一羣土匪!”

這事趙貞吉深有體會,剛剛葛守禮就跑來找到了他,滿肚子牢騷,這個抱怨啊!

科道正在整頓之中,原來一大批徐黨成員被貶官,調上來許多官聲極好,能力不錯的官吏,大傢伙聽說科道有了調查權,紛紛喜出望外,要大幹一場。

結果就出了這麼檔子事,他們去領糧餉,半路途中,好些言官就被京營的痞子給搶了。

晚上一家大小都餓了肚子,是可忍孰不可忍,言官們紛紛要求,調動人馬進京,把京營的這幫人統統抓起來,趕出京城。他們也要派人,介入調查,要把歷年的賬目,都查清楚。

兩邊互不相讓,已經較上了勁兒,看起來不弄得魚死網破,就沒個善了。

趙貞吉思量着說道:“京營的問題由來已久,幾萬名士兵,加上家眷,還有將領,差不多會影響到二十萬人上下,頂得上京城十分之一的人口。不是一句裁撤就可以的,沒了糧餉,他們就過不下去日子,就要鬧事,從外面調兵,殺一個血流成河,可是別忘了,這些京營的人幾代生活在京城,已經盤根錯節,到處都是親戚,他們往京城一藏,如何分辨的出來?難道要京城生靈塗炭嗎?”

這一次老趙抓到了命門所在,京營經歷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了坯胎,不能裁,又不堪用,怎麼都不是。

在場都是才智之士,一時間竟然也沒有了主意。

沉默好一會兒,張居正擡起頭,毅然說道:“我看裁一定要裁,只是要給予一些補貼,讓他們不至於鬧事。”

思路不錯,一下子大家都來了精神,只是要補償多少,談到了錢,一個個都發愁了。

眼下執行的還是徐階在年初做的預算,各種支出早就定好了,戶部現在拿不出一兩銀子不說,還欠了一屁股債,經過張守直初步覈算,光是拖欠大戶票號的就有一千二百多萬兩銀子,就算人家願意借,朝廷都未必還得起利息。

事情又僵住了,商量來,商量去,陳以勤苦着臉道:“諸位,要不咱們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吧!”

高鬍子和張居正都不甘心,卻也嚐到了一文錢憋到英雄漢的窘迫。

“清丈田畝,推行新法,勢在必行!”

張居正沒有再提合併徵銀,只說了清丈田畝,這個爭議相對小,但是執行卻極爲困難的事情。

他隨口一句抱怨,無心之舉,唐毅突然沉着臉說道:“張閣老,財政改革遲遲沒有拿出方略,我看這樣,就由張閣老領銜,清丈田畝一項,折銀收糧一項,還有——把地方稅收要拿回戶部,由戶部統一編制預算支出,包括宗藩祿米,一律如此!”

話不多,卻彷彿一個驚雷,在大傢伙的頭頂炸開,不少人都暈暈乎乎的,包括膽大包天的高拱和張居正,都沒想到唐毅敢這麼幹,真是太瘋癲了!

很多人都以明朝的稅收極少,甚至不如宋代的十分之一,來嘲笑明代落後,這話也對,也不對!

實際上明代稅收總額並不比宋代少,甚至考慮稅率的問題,明代的經濟要比宋代還發達,尤其是開關之後,貿易順差,財富涌入,這是宋代無法比擬的優勢。

那爲何明代總是被財政問題困擾着呢?

毛病還出在明代的稅收上面,明代稅收有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留存,一個是起運。

留存很簡單,就是地方留下自用的部分,這個比例在三成左右,用來支付地方的行政費用,修橋補路,新建學堂等等……剩下的七成要上繳,這個比例其實還算合理。

起運這塊就複雜了。

按常理說,起運就是要運到京城,交給戶部統一分配,這不就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嗎?

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朱元璋當初規劃財政分配的時候,認爲運到京城,再統一分派,經過了太多的官吏,難免層層扒皮,脫褲子放屁,爲了簡省方便,起運的這部分稅收要先滿足地方軍鎮駐兵的消耗,其次還要供應宗室的祿米,雜七雜八扣除完畢了。

最後剩下的一小部分,纔會運送到京城。

經過近兩百年的繁衍,老朱家的子孫越來越多,地方留存的糧食還不夠給宗室的,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故此每一次徵收賦稅,就是地方和戶部的一場鬥智鬥勇,雙方手段齊出,人腦袋都能打出狗腦袋。

唐毅深知明朝財政的積弊所在,國初休養生息的時候,財權下放,簡化行政程序,對老百姓是有利的。

可是經過兩百年的時間,大明朝已經和當初完全不同,面臨的挑戰多種多樣,急需集中財政,解決幾件大問題,而不是把寶貴的財賦浪費在地方的瑣事和宗藩的祿米的上面,那樣簡直是犯罪!

“張閣老,我希望你研擬出一份方略,凡是從地方起運的糧食,統統交由戶部支配,不論是地方的人馬,還是宗室的祿米,一概納入戶部名下處置。你上一次提到了考成法,我認爲這是很不錯的建議,地方官吏要嚴管,財政要大改,回頭你和高閣老,還有趙閣老商量一下,集中戶部,吏部,都察院,三方合力,把財政的問題從根子上解決了!”

唐毅充滿了殷切的希望,“張閣老,財政關乎大明生死,至關重要,非大魄力,大決心,大毅力,無法完成,我希望你有勇氣擔下來,只要拿出可行方略,內閣必須鼎力支持,強力落實,一切有關財政的大事,都由張閣老全權負責。”

張居正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饒是他定力過人,也被嚇了一跳。

這是內閣第四位獨當一面的閣老了,基本上也是最後一位,高拱負責吏治,趙貞吉負責監察,唐汝楫負責軍制,至於重中之重的財政,張居正一直以爲唐毅會自己拿在手裡,畢竟他是公認的理財高手。

可萬萬想不到,唐毅竟然會扔給自己,不但給了財政改革的大權,還把考成法拋了出來。

有這兩項,張居正一直渴望的改革就可以真正落實下去。他費盡心機,要奪取首輔的位置,想要做的也無非是這兩件事。

竟然輕輕鬆鬆,就落到了自己手裡,不是做夢吧?(。)

第210章 權力的滋味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802章 白龍魚服第49章 三顧茅廬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第287章 總督駕到第1068章 被耍的高拱第520章 鹽稅第1067章 唐毅的佈局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第655章 父子兵第806章 一線生機第841章 新君怒了第1044章 大風起兮第702章 人都在進步第370章 水很深第323章 二進宮第561章 徐階的反擊第1025章 生財之道第510章 我要招攬你第25章 破綻第65章 根本不存在第760章 比賽開始第1051章 蠻幹第987章 遼王第1121章 回家真好第654章 要價第413章 賜婚第837章 傷逝第653章 老狐狸第190章 翁婿聯手第70章 物歸原主第187章 拿女兒抵債第341章 厚黑高手第146章 唐慎接旨第807章 神醫駕到第42章 大喜大悲第629章 君心難測第738章 書生有百用(下)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456章 官復原職的第一把火第684章 唐毅回來了第509章 倒黴的景王第298章 胡宗憲和紅梅閣第220章 塌天大禍第828章 巧妙化解第502章 長命鎖第968章 真的猛士第105章 河邊悟道第1090章 飛來橫財第682章 威逼利誘第693章 審訊第239章 和事老第697章 絕佳人選第1097章 安南第一課第582章 老師威武第883章 籌邊策第287章 總督駕到第30章 悽慘的朱大嬸第191章 最悲催的事第221章 唐屠夫的傳說第122章 神級陷害第600章 自作自受第867章 遲鈍的朝廷第533章 你還有多少鹽第478章 欽差丟了第1075章 天下第一案第229章 這就是府試第208章 母子團圓第361章 不得不戰第119章 打他丫的第681章 一個不該抓的人第455章 女諸葛第1142章 圖謀弒君第470章 投降第936章 胡宗憲的大動作第171章 從鬼門關出來的人第107章 一壺濁酒盡餘歡第130章 倭寇來了第1094章 大亂大治第522章 地獄無門自來投第341章 厚黑高手第125章 魏國公的感謝信(下)第133章 包“餃子”第323章 二進宮第560章 怒氣衝衝第397章 海筆架第317章 大師級權謀家第728章 嘉靖的考題(下)第533章 你還有多少鹽第599章 裕王的感激第1141章 天子無情第1042章 隆慶回來了第406章 兩個市舶司第2章 吃白食第511章 大亂鬥之序曲第972章 淒涼的徐閣老第262章 信用值千金第502章 長命鎖第329章 會試來了
第210章 權力的滋味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802章 白龍魚服第49章 三顧茅廬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第287章 總督駕到第1068章 被耍的高拱第520章 鹽稅第1067章 唐毅的佈局第787章 嘉靖的劫難第655章 父子兵第806章 一線生機第841章 新君怒了第1044章 大風起兮第702章 人都在進步第370章 水很深第323章 二進宮第561章 徐階的反擊第1025章 生財之道第510章 我要招攬你第25章 破綻第65章 根本不存在第760章 比賽開始第1051章 蠻幹第987章 遼王第1121章 回家真好第654章 要價第413章 賜婚第837章 傷逝第653章 老狐狸第190章 翁婿聯手第70章 物歸原主第187章 拿女兒抵債第341章 厚黑高手第146章 唐慎接旨第807章 神醫駕到第42章 大喜大悲第629章 君心難測第738章 書生有百用(下)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456章 官復原職的第一把火第684章 唐毅回來了第509章 倒黴的景王第298章 胡宗憲和紅梅閣第220章 塌天大禍第828章 巧妙化解第502章 長命鎖第968章 真的猛士第105章 河邊悟道第1090章 飛來橫財第682章 威逼利誘第693章 審訊第239章 和事老第697章 絕佳人選第1097章 安南第一課第582章 老師威武第883章 籌邊策第287章 總督駕到第30章 悽慘的朱大嬸第191章 最悲催的事第221章 唐屠夫的傳說第122章 神級陷害第600章 自作自受第867章 遲鈍的朝廷第533章 你還有多少鹽第478章 欽差丟了第1075章 天下第一案第229章 這就是府試第208章 母子團圓第361章 不得不戰第119章 打他丫的第681章 一個不該抓的人第455章 女諸葛第1142章 圖謀弒君第470章 投降第936章 胡宗憲的大動作第171章 從鬼門關出來的人第107章 一壺濁酒盡餘歡第130章 倭寇來了第1094章 大亂大治第522章 地獄無門自來投第341章 厚黑高手第125章 魏國公的感謝信(下)第133章 包“餃子”第323章 二進宮第560章 怒氣衝衝第397章 海筆架第317章 大師級權謀家第728章 嘉靖的考題(下)第533章 你還有多少鹽第599章 裕王的感激第1141章 天子無情第1042章 隆慶回來了第406章 兩個市舶司第2章 吃白食第511章 大亂鬥之序曲第972章 淒涼的徐閣老第262章 信用值千金第502章 長命鎖第329章 會試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