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點頭道:“一個多月前我們就收到邀請函了。是下週一吧?您也一起去?”
秦克和青筠對於拿獎早已沒太多興奮的感覺了,不提克拉福德獎、數學突破獎、菲爾茲獎這樣的國際大獎,光是近半年來國內的獎項就拿到手軟了。
ALI達摩院的“青橙獎”、求是科技基金會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夏國科技協會的“青年科技獎”、夏國青聯的“青年科學家獎”、夏國時報的“夏國最具影響力年度人物”、夏宣部的“夏國優秀青年榜樣”……半年時間收穫了大大小小共計十九個國內獎項,可謂是風光無限。
如果不是這些獎項絕大多數都是由頒獎機構親自送到清木大學,秦克和寧青筠怕都沒時間去領這麼多獎。
但這些國內獎項,都遠比不上國家科技大獎來得重要。
國家科技大獎是國家級的大獎,由夏國頒發,這意味着學術科研成果得到國家的承認,所以是國內科研界學術界最爲重視的學術榮譽。
國家科技大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樣的終身成就獎基本上只會頒給年老德昭、對國家科研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老科學家、老院士們,一年最多隻有兩名候選人能獲獎。
比如今年71歲、秦克的老師姜爲先老院士,就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提名,而這已算是比較“年輕”的提名候選人了,大多數候選人都在80歲以上,90多歲候選人也不是沒有。
其次就到國家自然科學獎,只獎勵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學者,分爲一等獎和二等獎。
由於最高科技獎的特殊性,自然科學獎就成爲了中青年乃至絕大多數70歲以下學者、科研人員最渴望獲得的學術榮譽,競爭極爲激烈。
尤其是一等獎,每年名額很緊張,一般只頒一個,兩個名額都屬於極少數特例了,而且評選嚴格,寧缺勿濫,有五六屆因爲沒符合條件的項目人選,直接就空缺了。
所以能拿到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是國內學術界最頂級榮譽了。
自然科學獎之後就到了技術發明獎,它主要是獎勵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對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作出重大技術發明革新的科研技術人員。
秦克和寧青筠在高三那年,研發了青檸操作系統、爲國家第一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操作系統立下了汗馬功勞,原本也是能獲得這個國家技術發明獎的,但因爲年紀、環境等種種因素限制,最終改爲了“國家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特等獎”。
至於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作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技術人員,是一項覆蓋面廣泛的科學技術獎,較之發明獎相對低一級別,畢竟從國外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並推廣,也能獲得這個獎項,原創性要求沒那麼高,在國內學術界的地位自然就遜色於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了。
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是給國際友人和國際組織準備的,就不細提了。
從往年的頒獎數量就可以看到幾個獎項之間的分量差別了。
一般最高科技獎0-2個;國家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0至2個,二等獎40至50個;技術發明獎的一等獎2至3個,二等獎50至60個;技術進步獎的特等獎1至2個,一等獎10至20個,二等獎100至150個……
據網上傳聞,秦克和寧青筠的青拔項目“冰雹猜想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同時被提名爲本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
尤其是秦克兩人拿到菲爾茲獎後,許多網友都覺得他們拿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板上釘釘的事。
菲爾茲獎都拿到了,國家好意思不給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不過傳聞只是傳聞,這次秦克和寧青筠收到的是參加頒獎大會的邀請函,上面並沒有寫明兩人有沒有獲獎,會獲得什麼獎項。
“我也有邀請函,不過我只是觀禮嘉賓。而你們是去領獎的。”郭維陽院士笑着感嘆道:
“後生可畏啊,我當初拿到國家科技進步獎時,已35歲了。不過與你們不能比,畢竟你們可是在20歲就拿到了菲爾茲獎。”
他看向兩人:“我和老薑、還有田劍蘭院士,伱們的王衡老師,都聯名推薦了你們成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候選者,至於能不能拿到不好說,不過你們拿到二等獎是十拿九穩的了。”
郭維陽當然也聽到網上的傳聞,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從來都只頒給應用研究領域,秦克和寧青筠的成果幾乎都集中在數學的基礎理論方面,這就添了許多的變數,誰也不知道上頭會不會爲秦克兩人破例。
而且他的消息靈通,知道不少老一輩或者是出於忌憚,或者是妒忌,都不贊成早早給秦克兩人頒發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們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爲藉口,說秦克和寧青筠現在年紀輕輕就拿到了菲爾茲獎,受到全國媒體的反覆曝光與捧殺,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給兩人頒發僅次於最高科學獎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那會不會推波助瀾,導致“傷仲永”的故事發生?
但也有力挺秦克二人的老前輩們,認爲對於這樣的天才學者就應該特殊對待,不能讓他們寒了心。
總而言之,現在爲了秦克和寧青筠拿一等獎還是二等獎的事,已吵得不可開交。姜爲先老院士出差了近一個月,可不只是出差那麼簡單,也是在借工作之餘,努力聯繫各方面的好友關係,爲兩個弟子爭取資源,提高拿到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概率。
同樣的,王衡老院士也不顧年老體弱,悄悄來到京城拜會了不少大人物,也是爲了兩個弟子造勢。
當然,這些事都沒公開,郭維陽自不會和秦克他們細說,平添兩個學生的煩惱。
郭維陽溫言勉勵道:“總之,不管今年能不能拿到一等獎,等你們真能破解掉N-S方程,對國家的流體力學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到時這一等獎肯定會落到你們頭上。”
秦克笑笑:“我們一定會努力的。”
他雖然不知道姜爲先老師以及王衡老師在爲了他倆的事而奔波,卻心裡有數。
“Q先生”參與國產EDA研發的事,別人不清楚,但管科技線條的楊伯伯一清二楚,這可是應用領域的成果,上週楊伯伯還打過電話給他和寧青筠,提了一下這個自然科學獎的事,說“不用擔心,是你們的誰也搶不走”。
郭維陽對兩人的反應很滿意:“好了,‘湍流小組’的任務提前完成,到春節前都是自由研究時間,你們可以專注於N-S方程,也可以自行去參加‘空氣湍流與氣候預測’課題組其餘小組的實驗,增長見識。”
他說着想起一事,又道:“老薑讓我和你們說,這個學期你們不必參加任何期末筆試了,交一篇能發表到國內物理核心期刊的論文,就能拿到這個學期的考試滿分。你們好好加油。”
發表到國內核心期刊的論文,當成考試?
秦克不由在心裡吐槽,普通博士生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一篇論文就能畢業,而他和寧青筠居然只能算是一次期末試的成績……姜老院士對他倆的要求真是高得嚇人。
不過難得有這個機會,秦克想到自己的特殊任務“是時候該在物理界發出你的國際聲音了”,便趁機問道:“郭院士,我們能使用實驗室裡的數據來寫論文嗎?”
“可以,不過要注意,我們課題組不少任務與項目是標註有保密性質的,這些數據不能拿來寫對外發表的論文。我建議你們自己利用實驗室的儀器來重新設計、進行符合你們論文的實驗,這樣實驗數據就不用擔心涉及到敏感數據產生麻煩。正好湍流小組閒下來,我可以讓他們協助你們做實驗。至於費用你們更不用操心,你倆讓‘湍流小組’提前了半年完成任務,省了大筆的經費,一千萬以內的實驗你們隨便做。”
一千萬……
秦克與寧青筠對視了一眼,再次感嘆跟對了老闆就是爽。要知道當初何良傅教授差點因爲項目經費不足而被逼瘋,不得不來求助於他倆,爲的就是通過他倆的計算材料學、運用數學建模來減少實驗次數、節省實驗費用……
離開了郭維陽院士的辦公室,寧青筠問道:“秦小克,我們的論文要不寫N-S方程有關的?這樣最省心省力。”
“嗯,就寫N-S方程有關的物理理論論文。不過我們的目標不能定在國內核心期刊上,要寫就寫篇更優秀、能發表到《物理評論快報》《應用物理快報》《物理學期刊》或《自然·物理》這四大國際頂刊上的論文。”秦克打算趁這個機會,先完成四分之一的特殊任務。
寧青筠卻是被秦克的目標嚇了一跳:“直接就挑戰國際物理頂刊?難度會不會太大了?”
秦克信心十足道:“以前我們就在國內的物理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了,沒太大的挑戰性。姜老師既然對我們寄以厚望,那我們就讓他驚喜一下。”
寧青筠果然被他鼓動了,捏緊小拳頭道:“好,我們一起努力!”
兩人回到自己的座位後商議了一番,又打開arXiv查詢過相關的論文,最終定下了論文的主題——《運用N-S方程對大尺度環流形態變化特性的研究》。
大尺度環流是湍流熱對流的重要特徵之一,兩人都在“湍流小組”的歷史資料裡看過相關的實驗內容,目前整個物理學界還沒有人通過N-S方程來對湍流熱對流的大尺度環流進行研究。
而秦克在系統的S級知識《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與詳解》裡也看過相關的理論,理論部分寫起來並不會很困難,難點在於如何設計實驗方案,並通過實際實驗來驗證兩人通過N-S方程推導出來的結論。
寧青筠提議道:“之前我們看過課題組的歷史資料,大Prandtl數(Pr)下,熱對流的流動形態變化比較明顯,做實驗觀測會比較清晰,我們要不就從這個方向入手?”
秦克欣然同意,於是論文的大綱便很快擬好了。
博士後鄧兆亮好奇地問道:“你們在商量什麼?”他坐在秦克旁邊的座位上,所以雖然不是“湍流小組”的成員,卻與兩人都很熟悉。
秦克笑着說了下姜老師佈置的期末考試內容,鄧兆亮咋舌道:
“你們太慘了。姜老院士確實很嚴格,我當初跟着他念博士生時,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三篇論文才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證。你們是姜老院士的關門弟子,說不定要交夠十篇才能博士畢業……”
說罷他又安慰道:“不過姜老院士非常負責的,他經常幫我們指正論文的不足與錯漏,跟着他能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他多數情況下連通訊作者都不掛,我那三篇論文都是隻有我自己署名的,這樣良心的導師太難得了,所以我畢業後又申請留下來當博士後。你們好好加油。”
秦克對性格爽朗的鄧兆亮印象挺好的,便提議道:“鄧學長,到時我們做實驗,你要不要幫忙?可以在我們論文裡掛個二作。”
“實驗?沒問題,至於掛名就不用了,能增加實驗的經驗,我就很滿足了。”鄧兆亮手裡有幾篇國內核心期刊的論文一作,對於二作已不太放在心上了。
秦克嘴角勾起,並沒告訴鄧兆亮,這論文是發表到國際頂刊上的,哪怕是二作,影響力較之國內核心期刊的一作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時再給鄧學長一個驚喜吧。
……
接下來的一週,秦克與寧青筠都投入到這篇論文的編寫之中,憑着兩人的數學水平,想研究出N-S方程在大Pr數湍流熱條件下的特解,也花了不少的時間精力,但結果很讓人滿意,兩人只花了四天時間,就完成了N-S方程的特解和大尺度環流形態變化特性的推導,接下來就是設計實驗方案。
但隨着國家科技大獎頒獎大會的到來,兩人暫且放下了這篇論文,前往參加這場整個學術界與科研界都無比關注的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