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

第581章 兩京制(上)

“瞻壑,既然陛下早就試探過你的態度,現在你去找他也沒有任何用處,反而可能讓你們撕破臉皮,所以乾脆你就別出面了!”

朱勇考慮再三,終於對朱瞻壑勸說道。

他知道朱瞻壑和朱高熾的感情很深厚,如果兩人因遷都的事鬧翻,朱瞻壑肯定會十分難過,所以朱勇纔會勸朱瞻壑不要進宮去見朱高熾。

不過朱瞻壑聽後卻搖了搖頭道:“不!這件事我必須出面,當初皇爺爺爲了遷都,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精力,頂住無數人的反對,纔好不容易遷都到北京,我絕不容許任何人破壞這個決定!”

朱瞻壑已經想清楚了,遷都的事非同小可,這件事不但關係到朱棣的政績,同時也關係到大明的未來,所以哪怕明知不可爲,他也要向朱高熾表達自己的態度。

朱勇最瞭解朱瞻壑,聽到他這麼說,也知道他的心意已決,再勸也沒有用,所以最後只能嘆息道:“好吧,那你進宮後自己斟酌,最好不要把事情鬧的太僵。”

朱瞻壑點點頭,隨後讓人備車,他單獨一人進到宮中。

當朱瞻壑來到武英殿時,沒等他進到大殿,就聽到殿中傳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聽聲音似乎是朱瞻基?

於是朱瞻壑邁步進到大殿,果然只見朱瞻基漲紅着一張臉,正在大聲向朱高熾陳述定都北京的重要性,以及南京做爲國都的弊端。

朱瞻壑沒有打斷朱瞻基,而是站在一旁靜靜的聽着,看得出來,朱瞻基和他一樣,同樣都是定都北京的支持者,畢竟他是朱棣一手帶大的,該有的眼界還是有的。

“父皇,遷都北京不但是皇爺爺的決定,同樣也是太祖皇帝未完的遺願,畢竟當初太祖皇帝在位時,就多次派人前往北方,挑選遷都的地點,若他老人家泉下有知,肯定也會贊同皇爺爺的決定!”

最後朱瞻基長吸口氣,這才語氣堅定的總結道。

“大伯,我認爲大哥說的很對,當初皇爺爺歷經艱險,好不容易纔將國都遷到北京,絕不可輕易放棄!”

朱瞻壑這時也站出來贊同道。

他也沒想到朱瞻基會反對遷回南京,這也算是個意外之喜,畢竟他們兩個人一起反對,總比一個人要強。

面對兒子和侄子的共同反對,坐在書案後的朱高熾卻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隨後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品了一口,這才慢悠悠的開口道:“你們兩個說的很有道理,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朕的感受?”

“父皇這是何意?我們反對遷都,正是從大明的利益考慮啊!”

朱瞻基這時一頭霧水的問道。

朱高熾可是皇帝,代表着大明的利益,若是放棄北京,遷回南京的話,肯定會損害大明的利益。

“你們難道忘了嗎,年前那場風寒,差點要了我的命,北京這邊的冬天對我來說,實在太冷了,若是再呆下去,恐怕我遲早都要病死在北京,你們難道希望我做一個短命的皇帝嗎?”

只見朱高熾臉色一沉,當即向朱瞻基和朱瞻壑兩人質問道。

“這……”

朱瞻基聞言也是一臉的目瞪口呆,他沒想到父親竟然以他的身體原因而選擇遷都,這未免也太兒戲了?

可仔細一想,似乎又挺有道理,畢竟皇帝與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皇帝的身體健康,同樣也關係到大明的穩定,因此朱高熾以自己的健康做爲遷都的理由,別人也同樣挑不出毛病。

“大伯,您的健康當然重要,但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沒想到朱瞻壑這時再次站出來道。

“哦?瞻壑你有什麼辦法?”

朱高熾眉毛一挑,頗有興趣的向他問道。

“大伯您既然不喜歡北京的冬天,那不如就在冬天時前去南京,等到開春之後再回北京,畢竟兩邊都是京城,到時大伯您在路上還能巡視地方,可謂是一舉數得!”

朱瞻壑開口回答道,他也是靈機一動,纔想到這個應對的辦法。

“不可,如果照瞻壑你的辦法,大哥一年要在南京和北京之間來回一次,豈不是太辛苦了?”

沒想到一直沒有開口的朱高燧這時忽然站出來反對道。

顯然他是支持遷回南京,最好永遠別再回北京。因爲這符合他的利益,比如朱高熾遷回南京後,大明的政治中心南移,距離日本就遠多了,到時他在日本想做什麼事都更加的方便,甚至隨時都可能脫離大明的掌控,自己在海外自立門戶。

“三叔,現在船運發達,走海路十分快捷方便,當然大伯以安全爲重,所以最好走河運,剛好現在運河不用運糧了,河面上都空了,大伯一路坐船南下,幾乎和宮裡沒什麼區別!”

朱瞻壑卻反駁道。

河運十分的平穩,以朱高熾的身份,完全可以給他特製一艘龍船,幾乎相當於一座移動的宮殿,的確和宮裡沒什麼兩樣。

“可皇帝在兩地來回奔波,這也沒有先例啊?”

朱高燧依然反對道。

“怎麼沒有先例?”

這時朱瞻基也反應過來,當即站出來說道。

“當初盛唐之時,因爲長安太過炎熱,再加上人口太多,導致糧食不足,唐朝的皇帝經常到洛陽避暑就食,所以纔有西京與東京之分,現在我大明不比盛唐差,而且又有北京與南京,日後也將是一段佳話!”

其實不光是唐朝,歷史上的遼國皇帝,同樣也是四處遷移,而且還設有五京,不過遼國是契丹人,而且遼國皇帝也不是在五個京城之間遷移,所以不好拿出來做例子。

“有道理!”

朱高熾聽到兒子的一番話,也終於心動的點了點頭,雖然在北京與南京來回奔波有些辛苦,但若是促成一段佳話,似乎也不錯。

看到朱高熾動心,朱瞻壑也是心中狂喜,當即再次加把勁道:“大伯,南京的冬天雖然溫暖溼潤,但夏天卻十分難熬,相比之下,北京的夏天雖然也熱,卻要短得多,而且也不像南京那麼潮溼,所以兩地遷移,也能取長補短,讓人更加的舒適!”

(本章完)

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第155章 陶大仙人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229章 舊港求援812.第812章 白鯨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802.第802章 海軍的絕配405.第405章 山東災情657.第657章 十一歲的孩子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685.第685章 鏡子(上)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634.第634章 稱帝?640.第640章 朱高燧也不容易960.第960章 從不讓人失望的朱祁鎮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636.第636章 抵達獅子港840.第840章 逃難(中)487.第487章 阿魯臺的計劃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744.第744章 興國公府的家事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600.第600章 大哥你懷疑錯人了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第28章 狐朋狗友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第143章 討公道(下)第135章 內閣成立909.第909章 兒子(上)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第41章 小倔驢919.第919章 直布羅陀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第250章 琉璃瓦與銅瓦(下)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393.第393章 林立志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第136章 珠釵會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第597章 對質朱高燧(下)第193章 自願報名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第232章 舊港之戰(下)第136章 珠釵會第20章 以毒攻毒(新書求推薦收藏)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246章 流言蜚語320.第320章 大烏龍686.第686章 鏡子(下)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第38章 木秀於林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756.第756章 非議821.第821章 生靈塗炭671.第671章 漢軍真的會飛363.第363章 一休和尚(下)744.第744章 興國公府的家事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531.第531章 反轉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第138章 上元佳節(下)694.第694章 一個玩具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第38章 木秀於林610.第610章 張太后出面414.第414章 盤問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
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第155章 陶大仙人638.第638章 朱高煦稱帝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229章 舊港求援812.第812章 白鯨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802.第802章 海軍的絕配405.第405章 山東災情657.第657章 十一歲的孩子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685.第685章 鏡子(上)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634.第634章 稱帝?640.第640章 朱高燧也不容易960.第960章 從不讓人失望的朱祁鎮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636.第636章 抵達獅子港840.第840章 逃難(中)487.第487章 阿魯臺的計劃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第149章 滿城皆知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744.第744章 興國公府的家事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駱駝600.第600章 大哥你懷疑錯人了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第28章 狐朋狗友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第143章 討公道(下)第135章 內閣成立909.第909章 兒子(上)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539.第539章 藏傳佛教第41章 小倔驢919.第919章 直布羅陀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第250章 琉璃瓦與銅瓦(下)560.第560章 吳家寨(上)393.第393章 林立志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第136章 珠釵會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524.第524章 安遠侯柳升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第597章 對質朱高燧(下)第193章 自願報名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第69章 朱高煦的圓夢之旅第232章 舊港之戰(下)第136章 珠釵會第20章 以毒攻毒(新書求推薦收藏)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246章 流言蜚語320.第320章 大烏龍686.第686章 鏡子(下)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第38章 木秀於林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908.第908章 不是時候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756.第756章 非議821.第821章 生靈塗炭671.第671章 漢軍真的會飛363.第363章 一休和尚(下)744.第744章 興國公府的家事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531.第531章 反轉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第138章 上元佳節(下)694.第694章 一個玩具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第38章 木秀於林610.第610章 張太后出面414.第414章 盤問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