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

詹事府的大廳之中,朱瞻壑坐在椅子上,楊士奇等大臣分列兩旁,輪流上前向朱瞻壑稟報要處理的公務。

等到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朱瞻壑這纔開口道:“這些年咱們對百姓一直鼓勵生育,現在成果十分顯著,光是京城一帶,十歲以下的孩子就有上萬人,孩子多了,教育也要跟上,所以我決定由朝廷出面,組織更多的孩子入學讀書!”

“太子殿下,咱們不是已經有縣學了嗎?”

這時國子監祭酒鄭禮站出來,一臉不解的問道。

鄭禮年紀不大,當初朱瞻壑招募讀書到天竺時,鄭禮是第一批中唯一的一個進士,而且當時他高中二甲第三名,絕對是個難得的人才,而來到天竺後,鄭禮也很愛楊士奇的重視,曾經帶到身邊教他學習政務,現在官拜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日後的前途無量。

“光是縣學是不夠的,而且縣學又不負責教學,並不能承擔教化百姓的作用,因此我決定以國子監爲主,對大漢國內的教育進行一次改革,鄭祭酒到時你來協助我!”

朱瞻壑直接指了指鄭禮道,相對於其它的官員,鄭禮不但年輕,而且思想也十分開放,否則當初他就不會捨棄大明的進士不要,跑來大漢這裡做官了。

“太子,不知你打算如何改革教育?”

楊士奇還是十分穩重的,這時站出來問道,他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朱瞻壑的想法,這樣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我打算由朝廷出面,以縣學爲基礎,每個縣最少建一所公學,全縣所有適齡的兒童,全都要進公學學習,當然每個學生要收取少量的費用,每年縣裡的考覈,需要增加一條,那就是治下兒童的識字情況!”

朱瞻壑將自己大概的想法講了一遍,其實也是照抄後世的義務教育。

“太子,如果每縣都建造公學,而且學生只收取少量的費用,豈不是說朝廷要出錢補貼這些公學?這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啊!”

沒等楊士奇開口,一旁的戶部侍郎張尚就站出來道,他以前是英國公府的管事,因精通理財而破格提拔,現在已經是戶部的二把手,日後很可能會接任尚書之職。

“稅收本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你們戶部收那麼多稅,花不完並不是件好事!”

朱瞻壑卻笑着反駁道。

大漢並不缺錢,主要是有兩點,第一是大明開海之後,海貿興盛,也帶動了大漢這邊的稅收,每年光是海貿和商稅,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另外大漢可不是光有漢人,除了幾十萬漢人外,還有幾千萬土人,這些土人同樣也要交稅,但大漢在土人身上花的錢卻很少。

換句話說,漢人做爲特權階層,其實是被土人供養的,相當於幾十上百個土人養一個漢人,因此朱瞻壑纔敢在這個時代搞大規模的教育。

至於土人,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這個教育計劃之外。

“太子,錢的問題先不說,如果大規模建造公學,一個先生頂多帶二三十個學生,現在孩子那麼多,咱們也根本找不到這麼多先生啊!”

楊士奇一針見血,直接指出公學不可行的原因。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一方面,可以派人回大明悄悄招募,要求不高,只要讀過幾年正經的私塾即可,另一方面,我打算對公學的教學方式做一些改變,從而讓一個先生能帶更多的學生。”朱瞻壑耐心的解釋道。

“這不太可能吧,我也讀過多年的私塾,一個先生最多隻能帶二三十個孩子,再多就照顧不過來了。”

鄭禮聽到朱瞻壑的話,卻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私塾的先生雖然招收多個學生,但其實這些學生受到的教育都是一對一,每個學生學習的進度不同,先生也會針對他佈置不同的課業。

比如剛進私塾的學生,可能纔開始學習寫字,而另外一些學生,可能已經開始背《尚書》了,但這些學生都會在同一個教室上課,這種教學方式在朱瞻壑看來,效率實在太低下了。

“鄭祭酒伱有所不知,在我的設想中,公學的教材統一,所有先生都要按照教材教學,這也就降低了對先生的要求,另外學生也會分成不同的班級,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的都是一樣的內容……”

朱瞻壑說着,把後世學校的教學方式大概的講了一遍。

楊士奇這些高官都是聰明人,很快就聽明白了,這種完全不同於私塾的教學方式,也讓他們有種大開眼界之感,從來沒想過竟然還能如此教授孩子學習。

“相比於那種傳統的私塾教學,公學的優點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可以控制教材,將孩子培養成我們需要的人才等,這裡就不細說了,等日後公學開始教學後,相信大家肯定深有體會!”

朱瞻壑最後總結道。

“太子,公學的確有很多的優點,可是像你說的那樣,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就算用公學的教學方法,先生恐怕也照顧不過來吧?”

楊士奇不愧是宰相之才,腦子反應就是快,這時再次提出質疑道,他並不是反對公學,而是覺得有些事情必須說明白,這樣日後纔會少出問題。

“的確,人數一多,先生的確照顧不過來,同一個班級,總有學得好和學得差的,我們只需要保證大部分人能學出及格的成績,就已經足夠了!”

朱瞻壑也不着急,再次耐心的說道。

“我覺得這個公學的想法很好,咱們可以先在京城辦幾所試一試!”

鄭禮這時卻站出來贊同道。

身爲國子監祭酒,他們也負責教學生,如果這種公學的教學方法有用的話,也可以在國子監中推行,到時說不定也是一大創舉。

看到鄭禮支持建造公學,其它的大臣也紛紛表態,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但總的來說,贊同的還是多數,就連楊士奇也支持公學,於是朱瞻壑當即拍板,將建造公學的事提上了日程。

第150章 拜訪侯府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833.第833章 青州號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985.第985章 草原之變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第158章 密本制度853.第853章 兩個選擇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685.第685章 鏡子(上)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812.第812章 白鯨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816.第816章 新星號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第201章 陳年舊案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第7章 大蒜加酒(上)第76章 武臣入閣第206章 龍王920.第920章 三重領土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第80章 當面對質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762.第762章 來歷不明的倭人779.第779章 師徒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902.第902章 七年(下)686.第686章 鏡子(下)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第158章 密本制度531.第531章 反轉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414.第414章 盤問780.第780章 奔赴大漢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971.第971章 崩潰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607.第607章 冒險第24章 寧津促織737.第737章 內奸(下)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76章 武臣入閣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748.第748章 蘇伊士港(下)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第217章 朱文奎被抓(中)436.第436章 移民(上)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447.第447章 新老移民(下)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第76章 武臣入閣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782.第782章 草原移民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617.第617章 轉移人質第73章 詔獄第82章 小人物的復仇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第194章 張興來也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897.第897章 斯庫臺里港之戰376.第376章 放榜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409.第409章 綁架
第150章 拜訪侯府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394.第394章 涉案官員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833.第833章 青州號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985.第985章 草原之變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第158章 密本制度853.第853章 兩個選擇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685.第685章 鏡子(上)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812.第812章 白鯨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816.第816章 新星號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第201章 陳年舊案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第7章 大蒜加酒(上)第76章 武臣入閣第206章 龍王920.第920章 三重領土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第80章 當面對質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762.第762章 來歷不明的倭人779.第779章 師徒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902.第902章 七年(下)686.第686章 鏡子(下)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第158章 密本制度531.第531章 反轉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414.第414章 盤問780.第780章 奔赴大漢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971.第971章 崩潰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607.第607章 冒險第24章 寧津促織737.第737章 內奸(下)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76章 武臣入閣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748.第748章 蘇伊士港(下)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667.第667章 清水河之戰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第217章 朱文奎被抓(中)436.第436章 移民(上)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885.第885章 清理土人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447.第447章 新老移民(下)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第76章 武臣入閣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驢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782.第782章 草原移民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617.第617章 轉移人質第73章 詔獄第82章 小人物的復仇982.第982章 一身兩帝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第194章 張興來也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897.第897章 斯庫臺里港之戰376.第376章 放榜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409.第409章 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