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

詹事府的大廳之中,朱瞻壑坐在椅子上,楊士奇等大臣分列兩旁,輪流上前向朱瞻壑稟報要處理的公務。

等到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朱瞻壑這纔開口道:“這些年咱們對百姓一直鼓勵生育,現在成果十分顯著,光是京城一帶,十歲以下的孩子就有上萬人,孩子多了,教育也要跟上,所以我決定由朝廷出面,組織更多的孩子入學讀書!”

“太子殿下,咱們不是已經有縣學了嗎?”

這時國子監祭酒鄭禮站出來,一臉不解的問道。

鄭禮年紀不大,當初朱瞻壑招募讀書到天竺時,鄭禮是第一批中唯一的一個進士,而且當時他高中二甲第三名,絕對是個難得的人才,而來到天竺後,鄭禮也很愛楊士奇的重視,曾經帶到身邊教他學習政務,現在官拜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日後的前途無量。

“光是縣學是不夠的,而且縣學又不負責教學,並不能承擔教化百姓的作用,因此我決定以國子監爲主,對大漢國內的教育進行一次改革,鄭祭酒到時你來協助我!”

朱瞻壑直接指了指鄭禮道,相對於其它的官員,鄭禮不但年輕,而且思想也十分開放,否則當初他就不會捨棄大明的進士不要,跑來大漢這裡做官了。

“太子,不知你打算如何改革教育?”

楊士奇還是十分穩重的,這時站出來問道,他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朱瞻壑的想法,這樣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我打算由朝廷出面,以縣學爲基礎,每個縣最少建一所公學,全縣所有適齡的兒童,全都要進公學學習,當然每個學生要收取少量的費用,每年縣裡的考覈,需要增加一條,那就是治下兒童的識字情況!”

朱瞻壑將自己大概的想法講了一遍,其實也是照抄後世的義務教育。

“太子,如果每縣都建造公學,而且學生只收取少量的費用,豈不是說朝廷要出錢補貼這些公學?這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啊!”

沒等楊士奇開口,一旁的戶部侍郎張尚就站出來道,他以前是英國公府的管事,因精通理財而破格提拔,現在已經是戶部的二把手,日後很可能會接任尚書之職。

“稅收本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你們戶部收那麼多稅,花不完並不是件好事!”

朱瞻壑卻笑着反駁道。

大漢並不缺錢,主要是有兩點,第一是大明開海之後,海貿興盛,也帶動了大漢這邊的稅收,每年光是海貿和商稅,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另外大漢可不是光有漢人,除了幾十萬漢人外,還有幾千萬土人,這些土人同樣也要交稅,但大漢在土人身上花的錢卻很少。

換句話說,漢人做爲特權階層,其實是被土人供養的,相當於幾十上百個土人養一個漢人,因此朱瞻壑纔敢在這個時代搞大規模的教育。

至於土人,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這個教育計劃之外。

“太子,錢的問題先不說,如果大規模建造公學,一個先生頂多帶二三十個學生,現在孩子那麼多,咱們也根本找不到這麼多先生啊!”

楊士奇一針見血,直接指出公學不可行的原因。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一方面,可以派人回大明悄悄招募,要求不高,只要讀過幾年正經的私塾即可,另一方面,我打算對公學的教學方式做一些改變,從而讓一個先生能帶更多的學生。”朱瞻壑耐心的解釋道。

“這不太可能吧,我也讀過多年的私塾,一個先生最多隻能帶二三十個孩子,再多就照顧不過來了。”

鄭禮聽到朱瞻壑的話,卻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私塾的先生雖然招收多個學生,但其實這些學生受到的教育都是一對一,每個學生學習的進度不同,先生也會針對他佈置不同的課業。

比如剛進私塾的學生,可能纔開始學習寫字,而另外一些學生,可能已經開始背《尚書》了,但這些學生都會在同一個教室上課,這種教學方式在朱瞻壑看來,效率實在太低下了。

“鄭祭酒伱有所不知,在我的設想中,公學的教材統一,所有先生都要按照教材教學,這也就降低了對先生的要求,另外學生也會分成不同的班級,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的都是一樣的內容……”

朱瞻壑說着,把後世學校的教學方式大概的講了一遍。

楊士奇這些高官都是聰明人,很快就聽明白了,這種完全不同於私塾的教學方式,也讓他們有種大開眼界之感,從來沒想過竟然還能如此教授孩子學習。

“相比於那種傳統的私塾教學,公學的優點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可以控制教材,將孩子培養成我們需要的人才等,這裡就不細說了,等日後公學開始教學後,相信大家肯定深有體會!”

朱瞻壑最後總結道。

“太子,公學的確有很多的優點,可是像你說的那樣,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就算用公學的教學方法,先生恐怕也照顧不過來吧?”

楊士奇不愧是宰相之才,腦子反應就是快,這時再次提出質疑道,他並不是反對公學,而是覺得有些事情必須說明白,這樣日後纔會少出問題。

“的確,人數一多,先生的確照顧不過來,同一個班級,總有學得好和學得差的,我們只需要保證大部分人能學出及格的成績,就已經足夠了!”

朱瞻壑也不着急,再次耐心的說道。

“我覺得這個公學的想法很好,咱們可以先在京城辦幾所試一試!”

鄭禮這時卻站出來贊同道。

身爲國子監祭酒,他們也負責教學生,如果這種公學的教學方法有用的話,也可以在國子監中推行,到時說不定也是一大創舉。

看到鄭禮支持建造公學,其它的大臣也紛紛表態,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但總的來說,贊同的還是多數,就連楊士奇也支持公學,於是朱瞻壑當即拍板,將建造公學的事提上了日程。

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710.第710章 你想回威尼斯嗎?第263章 官船商用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756.第756章 非議966.第966章 盡人事,聽天命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414.第414章 盤問410.第410章 搬救兵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第10章 多好的孩子第278章 圈禁748.第748章 蘇伊士港(下)737.第737章 內奸(下)第164章 一對苦命人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680.第680章 多國使團(下)第211章 下落不明898.第898章 戰後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494.第494章 問罪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341.第341章 收一點利息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640.第640章 朱高燧也不容易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854.第854章 風險與收益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910.第910章 兒子(下)385.第385章 信息不透明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第23章 常家兄妹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816.第816章 新星號701.第701章 蒸汽機的應用712.第712章 女人的爭論287.第287章 別羅裡之戰(上)第30章 一車促織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780.第780章 奔赴大漢290.第290章 生與死的距離528.第528章 夾龍谷912.第912章 重臨威尼斯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826.第826章 北上第193章 自願報名462.第462章 好事333.第333章 信德之戰(上)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423.第423章 表明身份377.第377章 利益衝突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824.第824章 接見使團第81章 真兇找到了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396.第396章 抵達獅子城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462.第462章 好事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第228章 滿剌加港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901.第901章 七年(中)500.第500章 權力之爭494.第494章 問罪806.第806章 封賞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第110章 威與恩609.第609章 殺進京城(下)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第198章 重啓海運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727.第727章 婚事519.第519章 文爭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531.第531章 反轉901.第901章 七年(中)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
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710.第710章 你想回威尼斯嗎?第263章 官船商用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756.第756章 非議966.第966章 盡人事,聽天命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414.第414章 盤問410.第410章 搬救兵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第10章 多好的孩子第278章 圈禁748.第748章 蘇伊士港(下)737.第737章 內奸(下)第164章 一對苦命人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680.第680章 多國使團(下)第211章 下落不明898.第898章 戰後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494.第494章 問罪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618.第618章 被堵在港口了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341.第341章 收一點利息952.第952章 太監喜寧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640.第640章 朱高燧也不容易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854.第854章 風險與收益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910.第910章 兒子(下)385.第385章 信息不透明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第23章 常家兄妹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816.第816章 新星號701.第701章 蒸汽機的應用712.第712章 女人的爭論287.第287章 別羅裡之戰(上)第30章 一車促織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780.第780章 奔赴大漢290.第290章 生與死的距離528.第528章 夾龍谷912.第912章 重臨威尼斯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826.第826章 北上第193章 自願報名462.第462章 好事333.第333章 信德之戰(上)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655.第655章 私塾關門423.第423章 表明身份377.第377章 利益衝突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824.第824章 接見使團第81章 真兇找到了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396.第396章 抵達獅子城484.第484章 大明情報網(中)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462.第462章 好事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第228章 滿剌加港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901.第901章 七年(中)500.第500章 權力之爭494.第494章 問罪806.第806章 封賞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337.第337章 背後的人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第110章 威與恩609.第609章 殺進京城(下)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第198章 重啓海運705.第705章 大漢商品的代銷權727.第727章 婚事519.第519章 文爭766.第766章 自行車(下)621.第621章 朱高燧父子現身531.第531章 反轉901.第901章 七年(中)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