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我們又見面了

晝行夜宿,風雨兼程,一路向東,終於抵達了赤霞谷。

赤霞谷位於崑崙山葛嶺之南,距離斷崖峰和蠻骨森林尚有三百餘里,因早晚雲霞如火如荼,故此得名。山谷四周盡是巍巍羣山,西南有一狹長的缺口,綿延數裡,最窄處只能容二人並肩經過。

早在半月前,崑崙派就派駐了二十多位弟子在谷口迎候旁支七派,仙都派是倒數第二個到達的,距離赤霞谷最遠的玉虛派還在路上,尚有數日路程。

爲仙都派引路的是崑崙嫡系的劍修,姓周名戟,年紀甚輕,面如冠玉,他言談不卑不亢,禮數周到,頗有名門弟子的風範。

奚鵠子客客氣氣問起他的師承,周戟回道:“弟子拜在五行宗秦長老門下。”

崑崙劍修一脈有嫡系、旁支之分,嫡系爲御劍、五行、毒劍、鉤鐮、飛羽五宗,旁支爲瀝陽、玄通、元融、少陵、玉虛、平淵、仙都七派,嫡系旁支除劍修外,也有精研煉藥、鑄劍、禁制等雜學的弟子。周戟的師父秦子介原本是五行宗弟子,因失職被追回劍訣,貶入旁支平淵派服役,他以半廢之身,重修劍訣,立下幾件赫赫功勞,重返五行宗,一路做到了崑崙長老的位置。

奚鵠子出身飛羽宗,對這段掌故有所耳聞。他微微皺起眉頭,隨即舒展開來,道:“秦長老這次也來赤霞谷嗎?”

“是,師父他老人家將主持本次赤霞谷論劍。”

奚鵠子愣了一下,不禁暗暗苦笑,連一衆弟子都面面相覷,覺得這樣的安排是針對仙都派。

崑崙旁支七派中,論關係,仙都與平淵向來不睦,論實力,仙都與玄通雙雙墊底,而秦子介恰巧與這兩派有着千絲萬縷的瓜葛。他一度在千仞峰潛修,平淵掌門季鴻儒對他另眼相看,照應有加,玄通掌門韓赤松出身五行宗,乃是秦子介的遠房親戚,親疏有別,怎麼看,秦長老都不可能不偏不倚,主持公允。

赤霞谷佔地頗廣,谷內有飛瀑、深潭、桃林、精舍,是崑崙山一等一的好去處。仙都派一行被安置在桃源別府,與瀝陽、少陵二派比鄰。旁支七派,以瀝陽派和少陵派爲首,仙都望塵莫及,彼此沒有利害衝突,還處得過去。

天色未晚,奚鵠子將四名弟子召入靜室密議,趙宗軒、司馬楊、韓拓相約到谷中游玩一番,招呼了魏十七一聲,後者婉言謝絕了,趙宗軒本來就心存芥蒂,現在更是覺得這人孤傲清高,不值得深交。

待三人離開後,魏十七悄悄起身,繞到別府之後的桃林中,一路上到處都是拇指大小的土蟬,“知了知了”叫個不停,鋪天蓋地,震耳欲聾。

他細心查看四周,見左近無人,從劍囊中放出藏雪劍。猶如困龍出淵,藏雪劍嗡嗡而鳴,丹田之中的妖丹也隨之震顫不已。

魏十七左手引劍訣,藏雪劍歪歪扭扭浮起,懸停在空中。他心無雜念,催動飛劍在身邊緩緩滑行,演練了一回御劍術,生疏笨拙,連自己都覺得看不過去。

當日在棲霞洞中,奚鵠子傳他御劍術,叮囑他勤加練習,不過魏十七俗事纏身,一直沒有空下來悉心揣摩,進展極其緩慢。

一個慢條斯理的聲音忽然響起,宛然是長輩教訓晚輩的口氣:“太弱了,連御劍術都沒學會,就不怕被人欺負嗎?”

魏十七擡頭望去,見到阮靜似笑非笑的俏臉,她坐在桃樹上,兩隻腳一蕩一蕩,依然是十五六歲的模樣,歲月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絲毫痕跡。他笑了起來,收起藏雪劍,道:“阮姑娘,我們又見面了!”

阮靜隨意看了他幾眼,道:“你果然來赤霞谷了,沒有看錯你!丹毒已經化解了,氣色不錯,咦,誰教你的斂息術?”

▲ttκǎ n ▲¢o

魏十七愣了一下,心中一動,試探着說道:“接天嶺的白蛇前輩傳授了一篇口訣,將血脈氣息深鎖於體內,不爲人察覺,這是不是斂息術?”

阮靜臉色有些古怪,哂笑道:“白蛇前輩,呵呵,就是這個了,沒想到她竟對你另眼相看,難得……血脈的秘密,她都告訴你了?”

“是,白蛇前輩說我體內有龍澤巴蛇的血脈,勉強可以算同族。”

阮靜跳下樹,仰頭看着他的臉,眼眸忽然一亮,拉起他的左手,按了按手背上的那道印痕,道:“血脈已經甦醒了,比我預想的要快。”

“多謝阮姑娘贈送的蓬萊袋,幫了大忙,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很驚險吧血脈甦醒,殘魂奪舍,這是上古妖族慣用的伎倆,你運氣不錯,就算有蓬萊袋相助,挺過這一關的機會也不足三成。”

魏十七心知肚明,若非機緣湊巧,蓬萊袋先後吞噬了不少妖物的魂魄,只怕制服不了巴蛇的一縷殘魂。

“挺不過又會怎樣?”他好奇地問了一句。

阮靜伸手戳戳他的胸口,笑盈盈道:“你就不再是你了,流石峰鎮妖塔會是你最後的歸宿。放心,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會經常來看你,陪你說說話,你說好不好?”

“好……太好了……”魏十七覺得她在說冷笑話。

第五十九節 不願不捨不甘第一百三十一節 世事如棋局局新第九十節 極北雪域第二十四節 爾欲何爲第五十節 欲速而不達第八十三節 燭陰吹息第三十九節 打落牙齒和血吞第七十一節 天不從人意第八十三節 打出火氣來第七十節 七星大日真身第三十七節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二十八節 合則兩利第十節 財帛動人心第六十二節 萬劫不復之地第二十四節 不打不相識第四十五節 山中無老虎第二十六節 放一干妖物逃生第四十六節 打狗要看主人面第八十八節 鐵骨銅筋玉皮肉第一百二十二節 習慣成自然第四十二節 走到了末途第十八節 止步於耳目之娛第六節 客居天庭第十一節 法不傳六耳第六十一節 我是個大老粗第四十二節 走到了末途第十節 不斬敵讎不空回第四十四節 皇叔郝巫第五十節 掌門史木魚第四十六節 如插天巨劍第十節 崑崙第二人第六十五節 汪洋中的一滴水第一百四十四節 成則一飛沖天第十節 一而再再而三第十二節 永遠都回不去第六十一節 昊天神域第五十七節 看清了自己第二百四十五節 大樹底下好乘涼第二十三節 人上之人第一百零二節 將欲取之第九十節 極北雪域第十三節 都過來磕頭吧第六節 不成功便成仁第十四節 有過之而無不及第四十七節 混沌一氣洞天鎖第二十三節 人力有時窮盡第八十節 恭敬不如從命第二十四節 時移勢易第一百十七節 另闢道門一脈第五十四節 我們布個圈套第六十四節 我自喝酒我自醉第十三節 再度興風作浪第四十五節 老氣橫秋的言辭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葉落而天下秋第七十三節 吳千臂千手千臂第一百十八節 一語成讖第八節 落花島中花倒落第四十節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八十一節 九頭七鰓鰻第四十七節 十惡星軀第六十四節 成仙尚未可知第七十六節 言語都是多餘第四十七節 十惡星軀第十五節 神龍見首不見尾第九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十四節 靈霄寶殿第一百七十九節 幽冥漩渦第七十四節 過眼雲煙第三十二節 積年的老妖第七十四節 方不方圓不圓第七十九節 白髮白眉白鬚第二節 天崩地裂第十三節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十三節 紅花白藕是一家第十九節 有些絮絮叨叨第三十四節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八十二節 一點小默契第三十二節 富貴險中求第三十二節 富貴險中求第二十八節 睜隻眼閉隻眼第五十四節 殺一人救一人第一節 孤峰撐拄天地間第四十五節 眼中一片茫然第七十六節 一戰而定乾坤第一百三十九節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三十八節 聽了一夜第三十七節 大丈夫能屈能伸第二十節 夠她喝一壺第六十七節 三足鼎立之勢第六十六節 雲獸忽律第三十九節 太嶽三青峰第十三節 雲鎖殘鍔山第四十節 收拾一回手尾第十七節 重元君言重了第八十三節 春秋殿主丁火雲第七十七節 從雲霄到泥潭第一節 帝子沉寂第一百八十九節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八十四節 當面鑼對面鼓第六節 都是獸皮惹的禍
第五十九節 不願不捨不甘第一百三十一節 世事如棋局局新第九十節 極北雪域第二十四節 爾欲何爲第五十節 欲速而不達第八十三節 燭陰吹息第三十九節 打落牙齒和血吞第七十一節 天不從人意第八十三節 打出火氣來第七十節 七星大日真身第三十七節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二十八節 合則兩利第十節 財帛動人心第六十二節 萬劫不復之地第二十四節 不打不相識第四十五節 山中無老虎第二十六節 放一干妖物逃生第四十六節 打狗要看主人面第八十八節 鐵骨銅筋玉皮肉第一百二十二節 習慣成自然第四十二節 走到了末途第十八節 止步於耳目之娛第六節 客居天庭第十一節 法不傳六耳第六十一節 我是個大老粗第四十二節 走到了末途第十節 不斬敵讎不空回第四十四節 皇叔郝巫第五十節 掌門史木魚第四十六節 如插天巨劍第十節 崑崙第二人第六十五節 汪洋中的一滴水第一百四十四節 成則一飛沖天第十節 一而再再而三第十二節 永遠都回不去第六十一節 昊天神域第五十七節 看清了自己第二百四十五節 大樹底下好乘涼第二十三節 人上之人第一百零二節 將欲取之第九十節 極北雪域第十三節 都過來磕頭吧第六節 不成功便成仁第十四節 有過之而無不及第四十七節 混沌一氣洞天鎖第二十三節 人力有時窮盡第八十節 恭敬不如從命第二十四節 時移勢易第一百十七節 另闢道門一脈第五十四節 我們布個圈套第六十四節 我自喝酒我自醉第十三節 再度興風作浪第四十五節 老氣橫秋的言辭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葉落而天下秋第七十三節 吳千臂千手千臂第一百十八節 一語成讖第八節 落花島中花倒落第四十節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八十一節 九頭七鰓鰻第四十七節 十惡星軀第六十四節 成仙尚未可知第七十六節 言語都是多餘第四十七節 十惡星軀第十五節 神龍見首不見尾第九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十四節 靈霄寶殿第一百七十九節 幽冥漩渦第七十四節 過眼雲煙第三十二節 積年的老妖第七十四節 方不方圓不圓第七十九節 白髮白眉白鬚第二節 天崩地裂第十三節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十三節 紅花白藕是一家第十九節 有些絮絮叨叨第三十四節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八十二節 一點小默契第三十二節 富貴險中求第三十二節 富貴險中求第二十八節 睜隻眼閉隻眼第五十四節 殺一人救一人第一節 孤峰撐拄天地間第四十五節 眼中一片茫然第七十六節 一戰而定乾坤第一百三十九節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三十八節 聽了一夜第三十七節 大丈夫能屈能伸第二十節 夠她喝一壺第六十七節 三足鼎立之勢第六十六節 雲獸忽律第三十九節 太嶽三青峰第十三節 雲鎖殘鍔山第四十節 收拾一回手尾第十七節 重元君言重了第八十三節 春秋殿主丁火雲第七十七節 從雲霄到泥潭第一節 帝子沉寂第一百八十九節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八十四節 當面鑼對面鼓第六節 都是獸皮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