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與小老頭孟子大鳴

?北信君在衆目睽睽下離開席位,在衆人的眼前登上了青玉左案。//Β/衆人一驚,本來小老頭孟子只是挑北信君,但沒想到北信君開始避讓,現在迎上來的時候,卻是大步的上前,不但迎戰,還是登上了左案,這意味着他不僅僅只是應戰,還是要以一門學說的應戰。在稷下學宮,只有有大學或有顯學,或有自己才學要揚名的纔會如此,北信君這一登場,不是說僅僅的應戰,而是說他自己還是有學的。

“天下各學,都有長處,儒學也是如此,在本君看來,儒學可爲天下根本!”北信君開口一言說的衆儒士目瞪口呆,小老頭孟子也是吃驚,摸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這時,就可以見出弟子衆多的好處了,一個儒學士子站出來替小老頭孟子道:“北信君,你說儒學是天下根本,其根本何在啊?”

北信君張口輕笑,鄭重其事道:“自然是啓蒙了,孔丘開啓民智,創立私學,使天下人都可以致學,若然非是如此,又怎麼會有其後的人才輩出呢?是以本君看,儒學的最大作用就是讓那些一個字都不認識的人學會了認字,此大功也!非儒家不可得!”說到這裡,北信君回身向慎到行禮,道:“若非昨日聽慎到大師一言,本君還不知道呢!”

“哈哈哈哈……”衆學子一片的大笑,心道:“感情這北信君知道的還是從慎到嘴裡聽到的,可見其一知半解膚淺的可憐了。”當下那學子又傲然道:“那我儒家治世之學呢?”

“這個……”北信君搖搖頭,一臉的茫然不知所措,道:“儒家除了啓蒙孩子愚者,還有治世之學嗎?本君未嘗聞也!”那儒士大怒道:“爾垂於蠻荒,不識禮儀教化,豈知我儒家治世大理?”北信君當即道:“那就好,請問足下,方今各國,哪一國是用儒家儒學治世的?”

“……”那個得意的儒士一下子啞口無言。的確,現在的天下,誰也沒有用儒家,儒家的治世理念空洞不實,誰又會用?魏國最說明問題,是用法家強大起來的,所以現在各國都在想着法家,如果不是法家是變法之學,那麼現在各國已經處處變法了。比如自魏國大變之後,楚國就變了,如果不是吳起死了,楚國還不知道要變成什麼樣子呢。其後,現在是韓國在變法,國中幾個老世族已經死了,私軍成了公軍,韓國一下子由一個五萬甲士的小國變成了二十萬以上的大國,並且有一支十萬的新軍,讓魏國也不敢側目。

眼見於此,所以齊國太子因齊也是動了變法之心,這也是他採用了慎到的法說,開始奪權,這奪權的第一步就是爲了取勢。有權勢纔可以名正言順的大開變法之門。

至於燕國,是守舊的,也是最弱的,還有秦國,更是從不信儒。而真正可以說行儒學的,是魯國,可魯國現在已經奄奄一息了,把魯國拿出來說事,等於把屎糊在自己的臉上說金面。

原本是在一直取笑着北信君,現在卻輪到儒家學派集體失言了。

正在此時,小老頭孟子開口了:“天下紛亂,就是因爲各國都不行我儒家仁義,若然非是如此,豈有眼下戰國之局!天下慘禍橫行,北信君,你偏於戎夷之外,知道多少呢?”此人的確是好口才,先一步把儒學沒人用給摘了個乾乾淨淨,然後再一語點出北信君只是一個戎夷的身份,這就是他的絕學,時時刻刻說你是一個蠻夷,擺出不屑的面孔。

北信君哈哈大笑,然後道:“本君在此提出兩論,其一,是結果論,一種學術,不論它好與壞,有沒有人用,纔是第一要點,有人用了,就說明這個學術有用處,沒用的學,誰會用來治國?結果證明一切,沒有人用,就是不行。又或者說用了,但現在如何?本君聽說魯國是用孔家儒學,但魯國現在如何?哈哈……奄奄一息而已!這也是個結果論,這個結果證明一個曾經強大到戰敗過齊國的大國,魯,現在已經默默無聞了!”

一個道家學士站出來道:“願聞北信君第二論!”北信君笑道:“第二論是必然論。天下學術,都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比如道家有學,自然可用可存,儒家啓蒙,也是重要的很,還有法家強國,兵家強軍,墨家強工,存在就是硬道理,比什麼都重要,爲什麼會出現這些學派,當然是他們有用,無論好用壞用,都可以擇其用者而用。存在即必然!”

小老頭孟子冷笑道:“但不知,北信君是何學何派?”北信君笑道:“本君兵家!可以算是吧,其實本君也算是個商家,本君也是一樣很喜歡做生意的,本君也可算半個墨家,哈哈,本君不喜歡兼愛非攻,但卻喜歡技巧機關之學。算起來,本君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拿家學派,所謂拿家,就是看得上的,能用的,本君就拿過來用,這叫拿來主義,採衆人之所長,補己身之所短,這纔是自強之根本!孔丘曾言,三人行,必有吾師焉。三個莫名其妙的人都可以有被孔丘拿來做自己的學問,可想而知,天下所學之多,豈能以一家之言治一國之政?以本君來看,法家就讓他們治法定法,儒家呢,就讓他們啓蒙孩童,爲人其師,教人以字,非常重要,不過治國麼,那就不必了。兵家自然是要帶兵打仗,而墨家,則可以強工強國!還有商家,當要大興商人以資財貨。”

小老頭孟子道:“如此說來,還不是學無所派!不倫不類?”

但另一個道家學子道:“北信君,你還沒有說我道家之學有何用呢!”

北信君鄭重其事道:“以本君看來,道家,是帝王學術!”“啊——”那道家學子吃了一驚。太子因齊也是莫名其妙,道家講清靜無爲,無爲,自然而治。一個君主如果不勤政,那就是惰政,是錯,豈有用道家治世的道理!再說,大爭之世,豈有用道家之學以治世的。

連太子因齊也下詢而問曰:“北信君何出此言?道家無爲,爲君者也可無爲焉?”在衆人看來,無爲是隱士之道,卻非是帝王道!北信君慨然道:“天下人錯老子多矣!”長嘆之後道:“老子是什麼人?天下大學,連孔丘都要拜服不已。他的智力之高,已經是高山仰止,非尋常人可以視之的。可以說,他已經高出了這個時代!老子所說的清靜無爲,不是說我們什麼都不做,本君說了,無爲之道是帝王道,因爲管理一個國家是很難的,正常不是一個人的精力可以完成的,所以這就要找到足夠的人,讓他們自行其業,將軍管軍隊,丞相管朝事,如此一官管着一官,這樣輪次下來,纔可以分類就班,這樣一來,也就是說,在國家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沒有君主的事了,君主沒有事幹了,可不就是清靜無爲嗎?老子說的是結果,可惜你們不知道這個過程,當君主的國家有問題的時候,又怎麼可能去清靜,去無爲呢?所以無爲,是指君主和管理者無爲,當下面的人替你把事情做了,那你自然不用再做了。只是天下間能有幾人如老子,不是老子學習老子,自然是不倫不類,最後只會錯。”

太子因齊道:“這樣說來,不是國君不可以學老子,而是一般的情況下,君主的才智不夠,所以要小心,所謂東施效顰,就是這個意思。是不是?”

北信君道:“自然如此了。”小老頭孟子道:“胡言亂語,你說以各家治國,真是豈有此理,你豈不知同黨相異,異黨相伐的道理,你說我儒家虛辭,豈不知你也是虛言空洞。如此一來,一國大亂,不遠矣!閣下之論,不足道也!”

北信君哈哈大笑,道:“那麼說來的話,請問足下,儒家治學,可以帶兵打仗麼?”

小老頭孟子道:“儒家仁義,豈有亂興刀兵之理?”北信君搖頭道:“天下大爭,你不打人,人就打你,天下有三大原罪,此爲不罪之罪,足下可知麼?”小老頭孟子道:“願聞其詳!”北信君卻是不說,直到衆人齊喝:“北信君……說……”北信君才微微頓道:“天下三大罪,其一,窮!人窮志短,其心弱,其志虛,容易生惡,搶盜殺人也會隨之而生,此之窮所以當罪也!其二爲弱,天下是天道的天下,天道只一條天理,以萬物萬生萬人爲芻狗,只有強弱之別,虎吃鹿,鹿吃草,草吸土,土飲水,水養萬物輪迴生養。就如草原上狼吃小羊,天經地義,和我們人吃鹿肉一樣,因爲我們是強者,強滅弱,伐弱,殺弱,吃弱,是爲天理天道!其三爲愚。愚者,蠢也!蠢人做笨事,也是天定的錯,當死罪也。所以我們人類生而就要消滅這三樣邪惡!治國之道,就是使國無窮者,人人皆富,使國人自強,而國自強,唯自強而不至於受欺,要使人知識,有知識,則上位者不易欺民,上位者不以智欺民,那國家就不容易走上歪路,不走上歪路,國家就能長長久久了。”

太子大驚,喜道:“北信君說的不錯,治國就是如此,不能讓百姓貧窮,不能讓百姓心弱,要讓他們明白自立自強的道理……只是……這使人知識……”

小老頭孟子大聲道:“民可始由之,不可使知之!”

北信君搖搖頭,道:“成康之治時,周王室的政局比較安定。其後日衰,而國爲了統制,就採用十分嚴酷的刑罰鎮壓人民。到了周穆王的時候,制訂了三千條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罰有五種,叫做‘五刑’。像額上刺字、割鼻、砍腳等等。到了周厲王即位後,對人民的壓迫更重了。周厲王寵信一個名叫榮夷公的大臣,實行‘專利’,他們霸佔了一切湖泊、河流,不準人民利用這些天然資源謀生;他們還勒索財物,虐待人民。那時候,住在野外的農夫叫‘野人’,住在都城裡的平民叫‘國人’。最後野人沒有知識,不去反抗,也不會反抗,這是幸運,也是不幸。可是國人卻是有知識的,他們知道不對,最後反抗,於是厲王出走,而國家,卻落到了國人的手裡,國家以公家治國,無王亦可存在,此治持續了十四年。諸位,想一想,如果國家沒有那些有知識的國人佔領,國家會怎麼樣?由着國君胡爲?還是讓那些野蠻的戎人打破鎬京?”

北信君指出:“國人因暴政而反,但他們是國家的一部分,他們反而是在維護國家,那是爲什麼?僅僅只是他們是周人嗎?不是,是他們有知識,有是非的分辯力,知道善惡,所以他們作對的,而不去或是少去作惡的,這樣一來,周的國家就保存了,而國家也沒有損壞。但其後犬戎入鎬京,他們無知無識,不知道什麼是文明,什麼是善惡,他們只知道醜惡財富!於是他們留下了醜惡,帶走了財富,而把文明付之一炬,這正是不文明的一種,只是本君要告訴你們,野人無知無識也是和那些戎夷一樣,人只要無知識,就可能做出錯事來!犬戎可以做到的事,本國的野人也是可以做到,故而,野人雖野,卻不能不使之知識。”

太子因齊道:“北信君是說,國人和野人一樣重要?”北信君道:“國人就是齊國人,但野人不生活在齊國嗎?生活在齊國,難道就不是齊國人嗎?”

北信君慨然道:“天下,人以色分而不以國分,人以國分而不以國人野人分。我們黃色皮膚的人就是一個祖先,是第一天帝黃帝的後人,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就是這個道理。而一個國家裡,國人也好,野人也罷,即生於一國,就如兄弟姐妹一樣,哥哥能欺負弟弟嗎?姐姐能欺負妹妹嗎?”

太子因齊猶豫了一下道:“北信君說的是,只是本宮還沒有登位,但到了本宮登位,就下令,國人野人,同是齊國的國人!”那邊上的大部學子齊聲賀道:“太子賢明!”

小老頭孟子嘆道:“自有法墨兵三家,國漸淪喪,不亦悲呼!”北信君笑對道:“本君聽說,墨翟先生曾師於儒家,其後才創立了墨家,若儒家無過,那不知爲什麼無過的儒家最後卻是滋生出了墨家學派。此以地論種也,什麼樣的地,長什麼樣的種子!儒家如果好,那不會有墨子自立墨家,因學了而有認知,有了認知而知道不足,這纔有墨家的創立!存在即是道理,現在的學派中,本君想,天下各學,都不能少提墨家,對不對?”

小老頭孟子道:“正是想要問問,北信君既然提到了墨家,在下就要問一問,北信君覺得,墨家和法家,如何?”北信君道:“天下三大顯學之二!”“哈哈哈哈……”小老頭孟子道:“這麼說來,北信君以爲的第三大顯學,就是兵家了,是不是?”北信君笑道:“正是!”

小老頭孟子道:“在下正想要問你,墨家自詡政俠,法家卻要治政,兩者衝突,北信君有何高見。如果北信君治政國泰民安,百姓富強,那北信君,兵家又有何用?兵無仗打,那還有什麼用嗎?”隨之小老頭孟子對衆學子道:“愚以爲,天下之治,在德,在仁。天下大治,自有遠降者,豈有弱者而不自降的道理,到了那個時候,大軍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也將會其亂自平,國事泰寧,其有它哉!”

儒學士子再度興奮起來:“孟軻……彩……”

北信君嘆惜道:“足下學過墨家之學麼?”小老頭孟子道:“禽獸之學,孟軻不屑爲之!”

北信君再問:“足下學過法家之學麼?”小老頭孟子道:“苟政猛於虎而已,何足道哉?”

北信君最後長嘆道:“那想來,足下也沒有學過兵學了?”小老頭孟子按案響,大聲振喝道:“我行儒家大道,以仁義治世,豈可學兵家殘忍無道詭計多變之學?天下諸學,儒家大道,此學一生不足究其末一,還妄圖它說,此豈爲我儒家的治學之道?”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最新全本:、、、、、、、、、、

第235章 大徵第113章 突然的襲擊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462章 東騎威脅論第794章 魏王稱夏第373章 孫臏第481章 朝見周天子第67章 任性的熒玉第672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三)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788章 送上門來了第699章 開西域都護府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第410章 東騎的擴軍行動第801章 滅齊的議案第391章 鬱郅宮第43章 縱橫的夢想第36章 情動第652章 是紅顏第461章 搬師回軍第642章 君夫人之說第325章 古代劍客的比劍第581章 趙侯打蘇慢第424章 新編的姜戎解放軍第349章 衛鞅第77章 出使魏國第64章 甘龍的試探第519章 劉持白的自作主張第774章 人丁總算開始興旺了第215章 兼愛非攻第797章 孫田的再次聯合第419章 禺支的使者第360章 兵家是老虎第90章 定族興業第215章 兼愛非攻第458章 新封的唐王第510章 問政第125章 鬼第732章 議政茶香第417章 禺支的宣戰第491章 關於和平第598章 蟻附攻城第358章 與慎子論法第594章 請太子大人盡興第325章 古代劍客的比劍第464章 戰爭與和平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403章 私通贖人第145章 奇怪的退兵第45章 生存法則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三十三章 第166章 殺人吃人第88章 越女有歌第252章 夫人要探夫第62章 公叔老頭的消息第393章 求仕於墨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537章 趙侯的用兵計劃第392章 家事國事還是家事第203章 貴客臨門第390章 家事難寧第107章 劉羲獻金第673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四)第41章 楚酒第218章 女上將軍第806章 上古名劍現第76章 再關三天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第603章 不休止的戰鬥第562章 趙軍的第一批次失敗第483章 定新國號第686章 賽馬大會的背後利益第423章 假公主事件第807章 齊王的王牌第354章 粗食者田忌第711章 好兵嬴駟第369章 再回法學館第310章 這是你的禮物第101章 不好打發第170章 與二夫人對弈第53章 櫟陽城下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603章 不休止的戰鬥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565章 沒有萬箭之禮第471章 二夫人教堂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560章 神狙手立功第486章 真真假假的北信君第573章 女相西來第41章 楚酒第781章 國局的無奈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302章 公子卬沒變第647章 秦國的新都第二十五章 第591章 見君不易
第235章 大徵第113章 突然的襲擊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462章 東騎威脅論第794章 魏王稱夏第373章 孫臏第481章 朝見周天子第67章 任性的熒玉第672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三)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788章 送上門來了第699章 開西域都護府第660章 再見洞香春第410章 東騎的擴軍行動第801章 滅齊的議案第391章 鬱郅宮第43章 縱橫的夢想第36章 情動第652章 是紅顏第461章 搬師回軍第642章 君夫人之說第325章 古代劍客的比劍第581章 趙侯打蘇慢第424章 新編的姜戎解放軍第349章 衛鞅第77章 出使魏國第64章 甘龍的試探第519章 劉持白的自作主張第774章 人丁總算開始興旺了第215章 兼愛非攻第797章 孫田的再次聯合第419章 禺支的使者第360章 兵家是老虎第90章 定族興業第215章 兼愛非攻第458章 新封的唐王第510章 問政第125章 鬼第732章 議政茶香第417章 禺支的宣戰第491章 關於和平第598章 蟻附攻城第358章 與慎子論法第594章 請太子大人盡興第325章 古代劍客的比劍第464章 戰爭與和平第542章 燕公的無奈第403章 私通贖人第145章 奇怪的退兵第45章 生存法則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三十三章 第166章 殺人吃人第88章 越女有歌第252章 夫人要探夫第62章 公叔老頭的消息第393章 求仕於墨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537章 趙侯的用兵計劃第392章 家事國事還是家事第203章 貴客臨門第390章 家事難寧第107章 劉羲獻金第673章 三月一日開國大典(四)第41章 楚酒第218章 女上將軍第806章 上古名劍現第76章 再關三天第338章 十五歸國記(一)第603章 不休止的戰鬥第562章 趙軍的第一批次失敗第483章 定新國號第686章 賽馬大會的背後利益第423章 假公主事件第807章 齊王的王牌第354章 粗食者田忌第711章 好兵嬴駟第369章 再回法學館第310章 這是你的禮物第101章 不好打發第170章 與二夫人對弈第53章 櫟陽城下第474章 檢閱新軍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603章 不休止的戰鬥第685章 強國的態度問題第565章 沒有萬箭之禮第471章 二夫人教堂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560章 神狙手立功第486章 真真假假的北信君第573章 女相西來第41章 楚酒第781章 國局的無奈第34章 沒有主人的奴隸第302章 公子卬沒變第647章 秦國的新都第二十五章 第591章 見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