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項梁死後,楚懷王立即提拔宋義當義軍首領,而不是直接任命項羽,所有人都看得明白,楚懷王是想用宋義來牽制項羽,他知道項羽這個人霸氣外露,實在不是一個溫柔的角色。這就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心眼多的楚懷王爲什麼會選擇宋義呢?

這點跟宋義心眼多有關。當時的宋義不是什麼出名的角色,他能 有機會當官,全憑他的一個預言。項梁在一次戰役中大破秦軍,非常高興,宋義勸他驕兵必敗,一定不要驕傲,但是項梁將宋義的話當成了屁話,結果自己就被章邯給偷襲了,戰死定陶,楚懷王覺得宋義這個人是人才,應該培養。但是更爲重要的是,他發現宋義這個人聰明是一方面,他還有另外一個優勢-根基很淺,做個簡單的比喻。如果楚懷王能夠用一個根基淺的人去壓住項羽,讓他們兩個互相牽制,那麼他就高枕無憂了,即使不吃安神補腦顆粒,他也能睡個好覺了。而宋義也正是看透了楚懷王的想法,所以他也有了自己的策略-利用羋心和項羽的矛盾,趁機發展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對羋心十分恭敬,一方面又讓自己的兒子出任齊國的國相,楚懷王把宋義當槍使,宋義把楚懷王當取款機用,所以宋義的心眼兒也是很多滴。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宋義和羋心兩人都患有多心眼綜合症,所以兩人是一拍即合,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患有多心眼綜合症的人一般都會死在缺心眼兒的人手裡。

此時的項羽除了宋義這個對手,他還多了一個朋友,當然這個朋友是加引號的,這個朋友不僅在項羽拼死作戰的時候沒有幫任何忙,而且在還享受了項羽英勇作戰的成果,最後還反過來對付項羽,估計我不說,你也知道他是誰了,沒錯,這位仁兄就是劉邦。

劉邦的傳說很多,我就先不說了,畢竟主角是項羽,如果想詳細地知道楚漢時期每個人的情況,可以看下我寫的《楚漢那些事兒》。

全國的農民起義並沒有因爲陳勝的失敗而停止,反倒是全國到處都是造反的羣衆,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遍地烽煙,到處都是點火的,這是真正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秦朝的救火隊員章邯開始到處去滅火,滅了楚地滅陳地,滅了陳地去魏地,滅了魏地去代地,終於有一天消防隊長章邯到了趙地,此時的趙地有一個很有名的城池-鉅鹿。客觀的說,鉅鹿這個地方跟鹿是沒有關係的,這個地方出名就是因爲打了這場仗。應該說,救火隊長章邯是很有軍事才能的,這個人蔘加過秦朝的統一戰爭,後來當官當到少府,少叫少府呢?少府是秦朝的三公九卿之一,“三公九卿”只要你學過歷史都知道這個名字,雖然未必知道啥叫三公,啥叫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全國事務,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隊。御史大夫掌圖籍章奏,監察百官。三公之間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三公之下有九卿,分別是:廷尉,掌管司法,相當於公檢法;治粟內史,掌管國家財政稅收,相當於財政部;奉常,掌管宗廟祭祀禮儀,我們今天不怎麼祭祀了,所以找不到一個特別貼切的部門;典客,處理國內各少數民族事務和對外關係,相當於外交部;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從警衛,郎中令下面都是中南海保鏢,以一挑十那是絕對沒問題的;衛尉,掌管宮廷警衛,這個是宮廷,不是皇帝;太僕,掌管宮廷車馬,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和司機;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務,清朝叫內務府;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澤收入和官府手工業,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而章邯同志任的少府,是專門給皇室提供吃喝玩樂費用的,是皇帝的管家,你說這個位置是不是重要,雖然不知道章邯當時到底拿了多少回扣,但是這哥們兒帶兵砍人還是有兩下子的。

章邯到達趙地後,並沒有急於攻擊鉅鹿城,而是採取長圍久困、斷其補給的辦法來降服趙軍。章邯爲何不直接攻城呢?因爲據他的判斷,鉅鹿城十分堅固,裡面又有數萬農民起義軍堅守,這些人是秦王朝的死敵,受其奴役、壓迫嚴重,因而作戰意志十分堅定,如果強攻,縱使取勝了,代價也會很大,況且如果40萬大軍一起圍攻鉅鹿城,鉅鹿城外面就那麼大點地方,兵力無法有效展開,勢必無法發揮兵力優勢,幾十萬人蹲在一個地方,後面的秦軍根本打不到趙軍,弄不好還會傷及前面的隊友,而趙軍正好可以以逸待勞,憑藉堅固城防,對秦軍造成極大殺傷,此爲其一。其二,章邯在定陶擊破項梁,反秦起義軍主力被打散,形成了數以萬計的游擊隊,如果逐一圍剿,必會疲於奔命,到處跑來跑去,累也累死了,再說了,整天帶着幾十萬大軍到處散佈,這影響也不太好吧。如果圍攻鉅鹿,正可實行圍城打援,引誘各路義軍前來救援,等各路義軍前來救援趙國後,章邯就可以以逸待勞,圍殲各路援軍。

想到這裡,不得不佩服章邯這個老狐狸,確實很精明,這心眼兒也確實很多。爲此,他開始調整軍事部署,命王離、涉間、蘇角等帥軍20萬圍困鉅鹿,自己則率領主力駐紮鉅鹿城南數裡的棘原,構築甬道(兩邊是圍牆,中間是通道,用來防止別人偷襲),連接黃河,甬道直達鉅鹿城下,以黃河—甬道作爲補給線,供給秦軍,所以章邯大哥不僅到處砍人,還幹起了建築工,事實證明,章邯修得甬道就是豆腐渣工程,項羽派英布一攻擊,甬道就斷了,這說明章邯砍人的技術還行,但是泥瓦匠的手藝是真的不行。

被圍困在鉅鹿城中的趙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寡不敵衆,形勢十分危急,於是,趙軍向各路反秦義軍送出求救信。

第十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二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七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一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一章第十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一章第十章第七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六章
第十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二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七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十章第一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一章第十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一章第十章第七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