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正因又多了一個不聽話的兒子生氣的寒秀才,還是正自得意又除了一個家產爭奪對手的寒永鬆,見到寒永遠,聽說是寒大爺爺有請時,都想到定是寒永竹的事被捅到寒大爺爺那去了。
一直認爲自己沒錯的寒秀才當下便氣呼呼的去了,而寒永鬆則是滿心的忐忑不安,無它,本來寒玉祈是並不想去的,還想着以需靜心讀書爲由躲在一邊聽壁角便好,卻不想寒永遠壓根不接受這理由,還直接撂下一句,“咱若請不動,那咱就回去讓咱爹來請童生少爺好了。”
話都到這份上了,寒玉祈哪裡敢不去,如果真的讓一族之長親自來請他這個晚輩,他還不得被人家的唾沫星子淹死呀。
而且寒永遠那話,明顯是嘲諷中帶着鄙視的,也不知寒永竹在大爺爺面前是如何編排他們一家子的,如果寒玉祈還要擺讀書人的架子不肯去,不管寒永竹對他的指控到底有沒有那回事,只怕都會被坐實了,他可是還要準備去考秀才的人,如何敢冒這種險。
於是父子倆只得怏怏的跟着氣呼呼的寒秀才往寒大爺爺家走去。
結果走到寒大爺爺家,卻見外面圍了一大羣的人,這下子就連寒秀才都打了個突,那個不孝子居然把事情給鬧大了?
因爲一直認爲自己這是爲了兒子一家好,雖說讓寒玉華受了些委屈,但從大局來說也是沒錯的,所以寒秀才還真沒想到“做錯”事的寒永竹居然敢把事情鬧得人盡皆知。
寒永鬆則是在心裡罵了一句該死,他的想法雖跟寒秀才不同,都認爲被趕出家門的寒永竹不至於有膽子把事情鬧開,要知道被趕出家門可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只要事情沒傳開,誰不想掩着掖着,越晚讓人知道越好呀,也是因爲這原因,他纔會有恃無恐,認爲自己已經是吃定了寒永竹,卻不想這個弟弟這回居然不按牌理出牌,直接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小子什麼時候變聰明瞭?
寒永鬆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思量間,一家子便已走到人羣后了,不知是誰喊了聲,“糊塗東西來了,大家讓讓哦。”
寒秀才爺孫仨……
這罵的是誰呢?
事情沒清楚,寒秀才再火大也不好發飆,萬一人家罵的不是他,那他一發飆豈不是自己找罵了。
寒永鬆父子則是有些心虛不敢在這時侯犯衆怒,只能黑着一張臉,當沒聽到,跟着寒秀才沿着人家讓開的道走了進去。
剛走近寒大爺爺身前,還沒來得及說話,寒大爺爺手一揚,啪的就往寒秀才臉上甩了一張紙,“這是你寫給永竹的?”
寒秀才什麼時候讓人這般打臉過,可對方是自己的親大哥,是寒氏一族的族長,衆目睽睽之下,顧惜名聲的他也不敢反抗,只得忍着氣,從自己臉上抓下那張紙,只一眼便認出來了,正是自己寫給不肖子的斷絕書。
於是他爽快的應了聲,“是的,大哥你不知道,這……”
沒等他投訴完,寒大爺爺吼他了,“誰給你權利趕咱寒家正經的子孫出家族的,你眼裡到底還有沒有咱這大哥,咱這族長?”
話被打斷的寒秀才更憋屈了,被當衆責問也讓他覺得顏面大失,不由聲音也大了,“憑我是他親爹,他忤逆不孝,我就有權利趕他出家門。”
衆人譁然,要知道大昌朝極重孝道,忤逆不孝可是能送進大牢的,寒秀才對寒永竹這般的指控,豈不是想把兒子一家往死路上逼嗎。
寒永竹似也沒想到自己親爹居然真的這般絕情,整個人都僵直了,寒三嬸噢的一聲就想撒潑,她的華兒可沒廢,他的華兒可還要考科舉的,要他們家真的背了個忤逆不孝的罪名,那華兒兄弟的前途可就全沒了。
只是她話還沒出口,耳朵卻動了動,似聽到了什麼,而後臉上憤怒的神色一變,換上了一副悲痛絕望的神情,大喊一聲老天爺呀,便軟倒在地了。
寒大奶奶見狀大急,忙蹲身把她扶起,“永竹媳婦,你咋樣了,永竹媳婦……”
人羣裡也擠出兩個婦人,幫着又是扇風又是掐人中的,總算寒三嬸睜開眼睛了,看到寒大奶奶,眼淚嘩的一下便下來了.
“大伯孃,咱家沒活路了,咱一家都沒活路了呀,咱華兒被故意撞斷了腿,咱家就成廢人,就成罪人了呀,早知道這樣,知道這樣,咱家就不要那五畝的免稅田,咱華兒就不去考那童生,咱家這是擋了人家的道了呀。”
寒三嬸前面的話衆人還真沒幾個聽懂,但後面的話,卻幾乎所有人都聽明白了。
寒秀才手上有十畝的免稅田,原本這十畝田的產出全都是寒永鬆一家嚼用的,可今年因爲寒玉華也要去考童生,又因他家昧下寒永柏二十貫錢的事被捅了出來,賠了五畝水田,所以寒秀才便把自己那十畝免稅田給了五畝寒永竹應急,好讓寒玉華能安心去趕考,結果寒玉華卻在赴考途中出事了,撞他的還是寒玉祈和寒永鬆的未來女婿。
如此一聯想,就是前面本來不太懂的那幾句,衆人也聽懂了。
寒玉祈因爲寒玉華能跟他別苗頭,分了寒秀才的關愛,甚至還分掉了本該全是他家的十畝免稅田,所以這娃記恨在心,趁着堂弟獨自在外的時候下了毒手直接把人給撞殘了。
至於寒秀才,他是什麼心思村裡也沒誰不知道的了,他最注重的不是誰勤快誰孝順,而是誰能讀書,誰能考取功名,所以他以前纔會苛待勤快老實的寒永柏一家,眼珠子似的護着啥活都不幹的寒永鬆一家。
當寒玉華和寒玉祈兩個孫子都有希望的時候,他自是能一碗水端平,但現在寒玉華被撞斷了腿,廢了,而寒玉祈卻中了童生,所以就算他知道是大孫子傷了二孫子,還是選擇委屈三兒子一家,死命的護着大兒子一家,甚至不惜誣衊三兒子忤逆不孝,爲的就是護住大孫子的名聲,好讓他能繼續去考秀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