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共飲仙茶

從那以後,朱清漢每隔兩三個月,都來桑宅一趟,送來煉丹所用的靈草,還有元液、靈石或者聚靈珠,然後帶走一個個小小的玉瓶,每個玉瓶裡都有一顆化形丹。

桑子明收集木火兩系的元液,是爲了填充鴻蒙世界,提升自身的功力。

對於元嬰以下的修士來說,整個修煉的過程是從元氣,到元液,再到元晶,最後是碎丹生嬰。

元液和元晶可以自己修煉,也可以從外界獲取。

有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大量的靈氣聚集,能自動變成元液,然後再變成元晶。

整個黃昏界,大半地盤都被妖修佔據,人族生存的地方還不到整個世界的十分之一。因此有些大妖尋找到元液和元晶,便會賞賜給子孫和屬下。修士一旦到了元嬰境界,就用不着元液了。

對於整個修真界而言,元液和元晶既是商品,也可以作爲貨幣,它比靈石珍貴得多。一斤元液相當於一萬塊靈石。如果被修士吞入鴻蒙世界,將會讓功力明顯上漲。

桑子明通過煉製化形丹,換來了木元液和火元液,每隔幾個月,還能得到一兩顆聚靈珠,他將聚靈珠埋在院子裡,讓後花園逐漸擴大。

由於靈脈的增加,帶來桑宅靈氣的提升,在促進修煉的同時,也加快了靈草成熟的速度,甚至讓悟道茶樹長高了半尺,每年能多收七八片葉子。

這意味着,桑子明可以每個月飲用一次悟道茶,甚至還有一些富餘。

於是乎,他將儲存悟道茶的茶罐拿出來,跟蓮香和秋嬋一起共享,有時候三人共飲一壺茶,同時領悟不同的功法秘笈。

這一天,蓮香翻看桑爺爺留下的玉簡,找到了成套的“赤陽劍訣”。

她驚喜的發現,赤陽劍訣就是焚天劍訣,總共八八六十四式,比七十二式的儒門天劍訣略微少了一點,劍道法則也相對簡單一些,但因爲有仙火協助,所以劍勢剛猛,威力驚人,比桑子明單獨施展天劍訣還要強。

要知道,她將二階仙火融入劍法裡,能在劍尖生成百丈長的劍芒,實在太驚人了!

而桑子明即便擁有極大的璇璣世界,裡面充滿了浩然正氣,但是施展開天劍訣之後,也只能形成三十丈長的劍氣,雖然這個數字很可觀,比一般的金丹真人還要強,但要跟蓮香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當然,桑子明的體內也有仙火,可惜只是一階仙火;而且他的鴻蒙世界,還處於築基中期,蓮香是築基大圓滿;他也沒有學“赤陽劍訣”,無法將仙火用於劍法中。所以他要是跟蓮香打起來,肯定不是蓮香的對手。

不過,他也沒想跟蓮香比,只要跟自己比就行了。

他學的東西很多,不但有“靈醫寶典”,有煉丹之術,還有儒門心法。儒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他還沒開始學呢,不要說都學全,哪怕只學會一項,也會令人欽佩。

李秋嬋因爲是金水兩系的靈根,所以她在桑子明的幫助下,同時選擇了出自白帝宮的兩儀劍陣,再加上黑帝宮的護身功法“水幕光華”。

另外,桑子明還幫她找了兩口九階靈劍,來演練兩儀劍陣。

三個人共飲一壺悟道茶,然後便開始練劍。

雖然只是三分之一壺的悟道茶,聽起來似乎很少,但若是單獨拿來領悟劍訣,足夠蓮香學會三式劍法了。桑子明也能學會一式天劍訣,再加上一式聖箭訣。至於說李秋嬋,也加深了對於兩儀劍陣和水幕光華的理解,領悟了一部分法則,但要說學會,還需要繼續努力。

轉眼又過了半年,蓮香在大師姐傳授十八式焚天劍訣的基礎上,又學會了十六式劍法,從而掌握了三十二式焚天劍訣,相當於全部劍訣的一半。

她並沒有將新學會的劍法在師姐面前展露出來,因爲她找不到合理的解釋,來說明這些劍法從哪裡來的,她也不敢用夜夢金甲神人來作爲藉口,因爲她出身妖族,雖然帶了“千面仙君”的蟬翼面具,但是妖族就是妖族,經不起別人細查,騙騙大師姐關海棠和師傅袁瑩還行,但若是被地仙霍華生盯上,就未必能夠掩飾過去了。

這跟桑子明不同。桑子明是道地的人族,既不是妖修化形,也沒被鬼修沾染,更不是神仙轉世,無論陸九齡拿出怎樣的考驗方法,他都沒什麼好擔心的。

而且在蓮香看來,劍法是拿來殺人的,不是用來演示的。

她有祖母親傳的青丘劍訣爲基礎,只要掌握焚天劍訣的法則就行了,至於說每一招劍式的細節,即便有一些缺陷,也可以在廝殺中慢慢彌補。

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等到了烈焰門大比的日子。

作爲烈焰門的一個別宮,這裡的築基修士總共只有一千來人,其中的三成是跟着師門長輩,從烈焰門總部過來的。剩下的七成都是像蓮香這樣,在附近招收的火系散修。

在這一千人中,水平可謂參差不齊,只有那些從烈焰門總部出來的人,接受過全面的培訓,擁有較強的實力,其餘修士都是新加入烈焰門十來年,連焚天劍訣都沒學會幾招,體內也沒有高階靈火,所以沒辦法跟蓮香比。

在參加大比的人中,也有一些稍微厲害的人物,單是築基九重的修士,就有四十多人。比如說郭懷安,胡峰,張少衝等,拿到外面去的都算是好手,不過當面對蓮香時就不行了。

比賽過程乏善可陳,別人放出的劍芒還不到一丈,蓮香只放出天階下品的靈火,就在劍尖放出三丈三尺的劍芒,見到這種景象,很多修士直接就棄權了。

郭懷安等人都很吃驚,不知道蓮香是怎麼修煉的,在短短十來年的時間內,竟然修煉到讓人仰視的地步。

他們心想:“蓮香作爲精英弟子,上面有元嬰修士做師傅,進步神速,一日千里,讓我們望塵莫及!”

蓮香憑着三丈三尺的劍芒,幾乎所向披靡,只有一個人對她構成了威脅。

那人名叫鍾仔玄,據說是鎮守分宮的地仙鍾北山的玄孫。

第74章 天劍訣第524章 軟禁此人第631章 拜師長生第498章 崑崙仙路第174章 震暈考官第652章 八萬四千法門第765章 老君的變化第374章 助人爲樂第524章 軟禁此人第652章 八萬四千法門第670章 仙帝證道第444章 仙文與天劫第780章 前車之鑑第216章 天花亂墜第734章 人皇的怨念第120章 功力暴漲第410章 九尾法相第426章 跟隨第六章 蓮香第684章 衆帝大會第241章 地仙霍華生第254章 儒門水火第576章 青梅仙王第589章 天庭格局第193章 書中之秘第418章 神雷滅鬼第230章 劍芒、狐婆第545章 仙丹換仙文第791章 三星古神第329章 遁去的一第702章 大支仙城第347章 耒縣三霸第275章 楊簡第788章 儒門下落第631章 拜師長生第263章 瘦馬第617章 空桑樹苗第105章 火湖邊第234章 鍾老祖第457章 地位超然第366章 狐嫁第320章 京師狐族第111章 勒索第39章 糾纏第587章 穩紮穩打第584章 殘陽仙君第110章 忽起變故第540章 時空大道第268章 密約第755章 突飛猛進第426章 跟隨第506章 靈界的格局第253章 一甲子的懺悔第111章 勒索第765章 老君的變化第723章 備戰第685章 道法展示第179章 地仙謝安第419章 東閣大學士第213章 窩囊廢第579章 緊追不放第107章 黃師傅說仁善第130章 老祖扶乩第171章 半夜龍吟第673章 彼岸花第42章 大妖骨脂第363章 周家太極第680章 萬神圖神血第580章 仙品閣第78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82章 仙儒之別第306章 參悟石碑第560章 秦家崛起第226章 空口白話第366章 狐嫁第595章 仙墳澤第556 風起第605章 鎮元子的本體第352章 拔掉魔窟第756章 星辰枷鎖第682章 道經與德經第105章 火湖邊第61章 丹藥第589章 天庭格局第316章 拔宅出門第723章 備戰第443章 再入王屋第642章 大魔王第776章 春秋天帝第621章 紅雲老祖第458章 破碎的靈界第148章 煙花仙文第427章 地仙聚會第539章 百壇弱水第511章 秦城仙音第679章 莊子的師承第385章 聖音再現第788章 儒門下落第212章 燦若晨星第381章 老太妃
第74章 天劍訣第524章 軟禁此人第631章 拜師長生第498章 崑崙仙路第174章 震暈考官第652章 八萬四千法門第765章 老君的變化第374章 助人爲樂第524章 軟禁此人第652章 八萬四千法門第670章 仙帝證道第444章 仙文與天劫第780章 前車之鑑第216章 天花亂墜第734章 人皇的怨念第120章 功力暴漲第410章 九尾法相第426章 跟隨第六章 蓮香第684章 衆帝大會第241章 地仙霍華生第254章 儒門水火第576章 青梅仙王第589章 天庭格局第193章 書中之秘第418章 神雷滅鬼第230章 劍芒、狐婆第545章 仙丹換仙文第791章 三星古神第329章 遁去的一第702章 大支仙城第347章 耒縣三霸第275章 楊簡第788章 儒門下落第631章 拜師長生第263章 瘦馬第617章 空桑樹苗第105章 火湖邊第234章 鍾老祖第457章 地位超然第366章 狐嫁第320章 京師狐族第111章 勒索第39章 糾纏第587章 穩紮穩打第584章 殘陽仙君第110章 忽起變故第540章 時空大道第268章 密約第755章 突飛猛進第426章 跟隨第506章 靈界的格局第253章 一甲子的懺悔第111章 勒索第765章 老君的變化第723章 備戰第685章 道法展示第179章 地仙謝安第419章 東閣大學士第213章 窩囊廢第579章 緊追不放第107章 黃師傅說仁善第130章 老祖扶乩第171章 半夜龍吟第673章 彼岸花第42章 大妖骨脂第363章 周家太極第680章 萬神圖神血第580章 仙品閣第785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482章 仙儒之別第306章 參悟石碑第560章 秦家崛起第226章 空口白話第366章 狐嫁第595章 仙墳澤第556 風起第605章 鎮元子的本體第352章 拔掉魔窟第756章 星辰枷鎖第682章 道經與德經第105章 火湖邊第61章 丹藥第589章 天庭格局第316章 拔宅出門第723章 備戰第443章 再入王屋第642章 大魔王第776章 春秋天帝第621章 紅雲老祖第458章 破碎的靈界第148章 煙花仙文第427章 地仙聚會第539章 百壇弱水第511章 秦城仙音第679章 莊子的師承第385章 聖音再現第788章 儒門下落第212章 燦若晨星第381章 老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