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戰起

計謀的作用降低了,雙方自然都比較少用,而這一戰更是如此,直接就衝鋒廝殺起來,似乎大家就將各種計策擺在一邊似地。

這自然不是如此了,戰場之中豈會絲毫計謀也不用,其實斬首行動也是戰爭的一大計策,不然也不會有擒賊先擒王的諺語了。

屠蒙軍和蒙古軍兩者之所以會一遭遇就如此兇猛的戰鬥在一起,是雙方都不想等下去。

蒙古軍以驍勇善戰著稱,鐵騎所指,天下無有不服的,當然這不包括大秦的屠蒙軍。

他們有其驕傲,特別是在野戰方面,這是他們最爲擅長的領域,如果在這方面,他們都畏畏縮縮,那樣他們也不是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了。

至於屠蒙軍一方,統帥蒼飛可不是什麼名將,他雖然因爲從軍多年,粗通兵略,但在戰場上還是多憑藉個人武力取勝。

而且他急着和蒙古軍對戰,也就沒有那麼多思量了。

他很趕時間,不單是因爲任務的期限,還因爲創立不久的大秦國並不適宜經歷一場持久戰的。

南征南宋還可以獲得大量的糧草,但是北征蒙古呢?

收復燕雲和河套地區之後,大秦國不可能馬上有所收穫,反而要接濟當地的百姓,讓他們恢復生產。

大秦國百姓對此沒有微言,是因爲蒼飛太過強勢,功績太過巨大,百姓都對他感恩戴德的緣故,但是他們心中真的希望蒼飛發動這場戰爭?

現在安居樂業的日子,他們正覺得舒坦呢?誰希望有一羣窮親戚過來,要他們接濟?而且他們還要冒着生命危險去“迎接”?

蒼飛爲了避免百姓的反對,希望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勝利,結束這場戰爭,不用向百姓徵集太多的糧食。

他所指的戰爭,不單單是收復燕雲和河套地區。還包括攻略蒙古大漠,覆滅蒙古政權,完成自己的終極任務。

所以,他的時間十分緊張。不容許有丁點的浪費,因此纔會和蒙古那麼默契的快速展開決戰。

和以前的戰爭一樣,蒼飛作爲統帥,只是名義上的,作爲指揮的並不是他。

“陛下。戰場危險,你還是留在中軍,由我帶隊衝鋒吧。”郭靖首次和蒼飛合作,並不熟悉蒼飛的戰鬥風格,連連勸諫。

“我意已決,無需再議。”蒼飛放下這句話後,就不再管郭靖了。

他將中軍所在留給了郭靖,讓郭靖擔任指揮,而蒼飛自己則帶着禁衛軍衝向戰場。

三萬禁衛軍,乃是屠蒙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在洛陽捍衛皇宮的時候,也是日夜操練不休,爲的就是有朝一日,配合蒼飛進行斬首行動。

而這一場決定大秦帝國前途和命運的戰爭,自然不能少掉他們,在蒼飛的帶領下直插入戰場之中,目標是蒙古中軍。

蒼飛在這一場戰爭的戰略,和昔日的太原之戰極其相似,幾乎是那一戰的翻版。

當然,這一戰和太原之戰有很大的不同。

昔日太原之戰。二十萬蒙古軍對蒼飛的五十萬屠蒙軍,佔盡上風。

而如今五十萬蒙古軍對一百萬的屠蒙軍,卻只能打成平手,雙方只是進行拉鋸戰。誰也奈何不了誰。

不是蒙古軍變弱了,而是屠蒙軍變強了。

昔日蒼飛建立屠蒙軍的時候,部曲極其羸弱,千人的屠蒙軍就算遇到百人的蒙古兵都被殺得大敗,只有蒼飛出手才能挽回敗局。

而經過這麼多年,分別跟蒙古、南宋和大理的軍隊征戰。現在的屠蒙軍可以說是身經百戰,磨礪成了一把利劍,真正的強大起來了。

在單兵素質上,屠蒙軍比起蒙古兵來還是有所不及,但是差距也不會太遠了,就算沒有蒼飛在,也能和蒙古大軍一決雌雄。

看到屠蒙軍的成長,蒼飛十分高興,但他並不打算看着屠蒙軍和蒙古兵真的這樣決一死戰,分個高下。

屠蒙軍是他一手創建的,他們全是他的部下,是他的子民,爲了捍衛大秦,爲了收復失地,爲了完成任務,他不得不進行戰爭,但是他絕對不希望自己的部下、子民大量的死傷,他想快速的獲得勝利。

所以,蒼飛在戰爭開始後,就馬上出手了,帶着他手下的禁衛軍,直插向蒙古大軍,再度開展他擅長的斬首行動。

和一般的屠蒙軍相比,蒼飛的禁衛軍更爲強大,戰鬥力更爲驚人,比起蒙古的精銳騎兵來都不遑多讓。

在其他屠蒙軍還和蒙古兵糾纏廝殺,陷入僵持狀態的時候,禁衛軍已經在蒼飛的帶領下,衝殺入了蒙古大軍當中,直撲蒙古中軍,向着蒙古中軍帥旗而去。

依靠過人的體質,蒼飛一雙鷹目炯炯的看着遠處,蒙古中軍帥旗之下,身披帥袍,正在不斷指揮調度蒙古軍的一名蒙古統帥。

蒼飛知道這應該就是他此行的目標,新任蒙古大汗忽必烈了。

同時,他也注意到,忽必烈前方盤坐着的三人,兩僧一武士。

中間的藏僧金輪法王是蒼飛的老對手了,在太原之戰蒼飛就領教過金輪法王的高招,深知金輪法王的厲害。

蒼飛自問武藝比起金輪法王來要高上不少,特別是這段時間他實力有所精進,金輪法王就更不足爲懼了。

但這裡不是一對一的比武,而是百萬之衆的戰場。

就像上一次太原之戰一樣,他的武藝可以力壓金輪法王,但是在其他蒙古兵的牽制下,他也無法奈何得了金輪法王,只能勉強將金輪法王壓制住而已,如果當時沒能殺掉蒙哥,改變了戰局,蒼飛可能已經被蒙古大軍淹沒掉了。

所以,就算強如蒼飛,也不敢對金輪法王有半點兒的輕視,將他視爲重大威脅。

至於另外兩人,那天竺僧人阿里巴和武士汪衛,蒼飛就不認識了,不過他看到這兩人和金輪法王並列,也知道他們定然是武林高手,至於比起太原之戰中的尹克西和尼摩星來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續。)

第六十四章 秦軍羣雄第四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輪五老第五十六章 重上光明頂第七十六章 楊廣末日第五十七章 劉黑闥第五十三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一十章 萬金樓江湖錄 二第三十一章 獨戰羣邪第一百四十章 飛昇第二十三章 養傷第一百零四章 抵達泰山第一百零二章 選擇第十一章 逃亡第六十九章 戰終 第四章第二十六章 揚州之主第六十三章 深度跟蹤狂第三十九章 豔福無邊第一百零四章 戰臨第九十章 重上思過崖第五十章 收服神農幫第五十七章 丐幫內亂第五十三章 奪劍譜第四十五章 大爆料 二第一百章 金輪法王錯失良機第二十四章 終極任務第一章 被系統坑了第七十九章 秦宋之戰第二十三章 武學奇才第十七章 大團圓結局第五章 打鬥第八十章 朝廷局勢第五十四章 陛下志向如何?第三十章 單打獨鬥?第八十二章 少帥風采第三十一章 直上五霸岡第五十二章 事了第四章 風羅玄功第十六章 李靖第十四章第八十七章 秦王蒼飛第一百章 君山大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打斷第十三章 洪凌波第四十七章 辟邪劍譜第九十章 武林劇變第七十二章 九陰真經第七十二章 輾壓第四十八章 不能敗的戰爭第六十四章 蒼飛出手第九十二章 紫霞仙子第八十三章 任妖女第三十八章 苗女風情第九十七章 李靖夫婦 第二章第一百一十章 萬金樓江湖錄 二第七十三章 易筋經到手第十五章 蒙古,波斯第六章 練武第九十二章 時間緊迫第二十章 驚醒第九十四章 天山童姥第二章 福威鏢局第十章第二十八章 東溟第四十四章 註定的悲劇第十七章 突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十二寶樹王第二十八章 東溟第十六章 成昆第七章 集會第五章 思過崖山洞七十七章 根第十五章 懲罰李莫愁第二十五章 被女婿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打斷第三十九章 陸無雙的提醒第二十八章 東溟第九十六章 金輪法王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離開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五章 暴風前第九十三章 戰起第八十二章 少帥風采第二十六章 拜堂、翻臉第五十章 收服神農幫第四十七章 張瀾第五章 揚名第五十章 暫住林家第六章 練武第一百一十九章 脣槍舌劍第五十一章 我回來了!素素!第七十四章 魯連榮第一百二十章 寒冰神掌第十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散去第三十八章 兩位軍師第三十四章 慘烈第七十九章 爭執第六十章 司馬德戡
第六十四章 秦軍羣雄第四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輪五老第五十六章 重上光明頂第七十六章 楊廣末日第五十七章 劉黑闥第五十三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一十章 萬金樓江湖錄 二第三十一章 獨戰羣邪第一百四十章 飛昇第二十三章 養傷第一百零四章 抵達泰山第一百零二章 選擇第十一章 逃亡第六十九章 戰終 第四章第二十六章 揚州之主第六十三章 深度跟蹤狂第三十九章 豔福無邊第一百零四章 戰臨第九十章 重上思過崖第五十章 收服神農幫第五十七章 丐幫內亂第五十三章 奪劍譜第四十五章 大爆料 二第一百章 金輪法王錯失良機第二十四章 終極任務第一章 被系統坑了第七十九章 秦宋之戰第二十三章 武學奇才第十七章 大團圓結局第五章 打鬥第八十章 朝廷局勢第五十四章 陛下志向如何?第三十章 單打獨鬥?第八十二章 少帥風采第三十一章 直上五霸岡第五十二章 事了第四章 風羅玄功第十六章 李靖第十四章第八十七章 秦王蒼飛第一百章 君山大會第一百三十七章 打斷第十三章 洪凌波第四十七章 辟邪劍譜第九十章 武林劇變第七十二章 九陰真經第七十二章 輾壓第四十八章 不能敗的戰爭第六十四章 蒼飛出手第九十二章 紫霞仙子第八十三章 任妖女第三十八章 苗女風情第九十七章 李靖夫婦 第二章第一百一十章 萬金樓江湖錄 二第七十三章 易筋經到手第十五章 蒙古,波斯第六章 練武第九十二章 時間緊迫第二十章 驚醒第九十四章 天山童姥第二章 福威鏢局第十章第二十八章 東溟第四十四章 註定的悲劇第十七章 突破第一百二十七章 十二寶樹王第二十八章 東溟第十六章 成昆第七章 集會第五章 思過崖山洞七十七章 根第十五章 懲罰李莫愁第二十五章 被女婿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打斷第三十九章 陸無雙的提醒第二十八章 東溟第九十六章 金輪法王的決斷第一百五十章 離開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五章 暴風前第九十三章 戰起第八十二章 少帥風采第二十六章 拜堂、翻臉第五十章 收服神農幫第四十七章 張瀾第五章 揚名第五十章 暫住林家第六章 練武第一百一十九章 脣槍舌劍第五十一章 我回來了!素素!第七十四章 魯連榮第一百二十章 寒冰神掌第十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散去第三十八章 兩位軍師第三十四章 慘烈第七十九章 爭執第六十章 司馬德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