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

雖說縣城沒有給颶風掃個正着,但也房塌棚掀、一片狼籍。

楚錚心思沉重,入夜後在館舍裡翻來覆去睡不着,還是高宗庭的書僮陳小彥過來找他,推門說道:“大人請你過來一敘!高先生與葉大人都在那裡。”

此來投奔淮東,林縛夜裡請他過去一敘舊情,換作別人,一定會十分振奮跟欣喜,楚錚心裡卻有說不出來的忐忑跟沉重,繃緊着臉跟陳小彥往林縛在昌國的行轅走去。

街巷裡蟲鳴不息,偶有犬吠、嬰啼之聲傳來,夜色深沉,楚錚擡頭看了看天:在給兩側高牆擠得狹得的夜空裡,一輪明月照在當空,已經是午夜時分了。

“大人跟高先生平日裡到這時候也都不休息嗎?”楚錚問道。

“青州局勢如此惡劣,消息傳來,先生就沒有睡過好覺,”陳小彥說道,“大人也是如此,偏趕上風災掃襲昌國,要趕過來視察賑濟,更是辛苦……”

雖說僅在陽信與江東左軍並肩作戰過一段時間,但林縛勤於事的作風,楚錚也早有領教,沒想到林縛時到今日權高位重,爲一方雄言,勤勉之風倒未更改過。

陳小彥又說道:“這些年知道楚校尉在陽信,可就盼望着你來淮東。不僅先生,陳校尉、耿校尉他們也屢再提出。前些天陳校尉來明州公幹,聽到楚校尉你要來明州,死活賴着要跟你見上一面再回永嘉去。不巧趕上颶風過境,也不曉得你們會在虞東耽擱多久,陳校尉纔回永嘉去——臨行時還跟大人推薦你去永嘉擔任將職,先生可是說楚校尉旅途勞頓,先進軍情司擔任指揮參軍,將家人接來淮東安置,待熟悉淮東之後再出任其他將職不遲……”

一路上,陳小彥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楚錚卻是心思重重,倒是隨楚錚來淮東幾名扈從,聽了很興奮。

楚錚除了五名隨扈,可以說是隻身來投淮東,會不會給淮東重視,楚錚不說,跟他投淮東的隨扈心裡都擔心得很。聽說高宗庭推薦楚錚先進淮東軍情司擔任指揮參軍,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起點。

周普在院子裡等着,看到陳小彥帶楚錚過來,直接領楚錚進去。

在偏廳裡,林縛一手拿着炭筆,一手拿着油燈,正趴在桌上研究地圖,高宗庭與葉君安站在門口談事情。看到周普領楚錚進來,林縛擡頭將油燈擱在案頭,說道:“關於青州,還有些事情要請教你……”

“大人請問。”楚錚說道。

“孟大人白天所說的話,你也聽到了,”林縛將炭筆夾在手指之前,請楚錚坐下說話,說道,“青州軍主力在陽信被圍,樑家更關心自家地盤是否鞏固,陳西言調董原去淮東,實質是對要浙北收權。淮東軍主力也在浙東陷入跟奢家膠着的戰事之中,對青州戰局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就當前的勢態,我們不得不考慮最壞的後果……”

“大人是擔心陽信會失守?”楚錚心頭一悸,問道。

“比這個要嚴重得多,”高宗庭與葉君安坐下來,高宗庭接過林縛的話茬,跟楚錚說道,“燕胡選擇這個時機對陽信大舉用兵,針對性很強,就是防備着淮東從海路干擾他們圍打陽信——燕胡這次是勢在必得,在陽信所投入的兵力超乎想象。實際上除非淮東能得朝廷授權指揮河淮諸鎮兵馬,不然僅靠淮東一家抽兩三萬精兵北上,根本沒有能力去解陽信之圍。”

高宗庭指着桌上的地圖跟楚錚說道:“袁立山已降燕胡,封歸義侯,原薊鎮降軍,幾乎都編到他的旗下,僅袁立山所部新附軍,就高達六萬衆。我們之前考慮過燕胡會用袁立山爲主將,對陽信用兵,沒想到燕衚衕時又將陳芝虎從沁陽東調,參與戰事——我們估計燕胡最終在東線集結南下的兵力極可能會超過十五萬。”

“燕胡此戰會投入這麼多兵力!”楚錚倒吸一口涼氣,直覺得背脊一陣陣發麻。

燕胡正式組建新附軍要追溯到崇觀九年那次寇邊,最早由燕南、山東等地的降附軍倉促編成。當時所編的新附軍如烏合之衆,在陽信城下就遭到江東左軍沉重的打擊,實際的戰力很爛。

燕胡並不因爲陽信之敗,而輕視新附軍。恰在陽信一戰之後,新附軍規模大增,接連參加圍攻大同、津海等戰事,戰鬥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雖說北地形勢最終如山崩地裂似的崩潰,但這個跟朝廷瞎指揮有直接的關係,就當時的情形,朝野上下能戰的兵馬主要還是集中的邊軍裡。大同、宣府等軍,都是堅守到糧盡才被迫投降。

燕胡的新附軍最終從投降的三鎮邊軍吸收大量的將領跟兵員,戰力更是脫胎換骨,不能同日而語。

河淮四鎮總兵力也就十五六萬人,還分散在長達近兩千裡的河淮防線上,很難想象燕胡十五萬兵馬從東線一起涌入是怎麼的情形。

“年初時燕胡大肆入寇青州、登州,只是前哨戰而已,”林縛說道,“其意義在於破壞援軍從膠萊河進入青州的河道、陸路以及摧毀青州所能提供的補給能力。燕胡在東線聚結的兵馬總數,足以讓燕胡在圍困陽信的同時,分兵先奪臨淄、青州。屆時,樑家戰則不利,不戰則整個側翼都暴露在燕胡的兵鋒之下——最壞的後果就是整個河淮防線很可能經此一戰就徹底崩潰掉!”

楚錚也知軍略,初時只是身在其中,看不到大凶險,這時候聽林縛、高宗庭分析局勢,嚇出一身冷汗。

“要是樑家一開始能果斷與青州聯兵拒敵,還能趁其立足不穩,將其擊退。然而樑家此時只顧着加強自家的地盤,河淮四鎮彼此間又互相猜忌——如此惡形,若能倖免,或許僅有十分之一的機會,淮東對此局面也是束手無策,”林縛指着地圖說道,“但我與高先生研究形勢,認爲虜兵在圍實陽信之後,分兵先奪臨淄,樑家在濟南、平原兩府的兵力,一定會給吸到東面來。在攻陷陽信或擊潰樑家兵馬之前,燕胡分兵先奪臨淄的兵馬,並沒有從容清除周邊城寨的寬裕時間,青州軍未給圍困的殘餘兵力仍有最後一線逃脫進沂山、昆俞山的機會——河淮此時危局換了誰都不能力挽狂瀾,但我們最終還是要齊心協力將胡虜逐出中原。此時能做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河淮地區的抵抗實力。你離開青州時,跟程唯遠見過一面,我想問你,淮東此時派人跟程唯遠、張晉賢聯繫,能不能說服他們在形勢崩壞之前,果斷棄城撤入沂山,保存一些實力……”

楚錚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子,林縛這個問題實在叫他難以回答。

程唯遠、張晉賢受顧氏父子排斥,得幸都不在陽信城裡,但是在青州形勢沒有崩潰之前,就叫他二人先一步棄守城池退入沂山,說得好聽是爲將來反攻保存實力,說得不好聽是不戰先逃,追責起來是抄家問斬的大罪。

這裡面的是是非非,不是一張嘴能說清楚的。

張晉賢、程唯遠都是愛惜羽毛的人,要他們從容就義容易,要說服他們棄城保命反倒困難得多。

張晉賢、程唯遠與淮東關係親近,但實際上他二人與淮東密切接觸的機會並不多,林縛也不大清楚他二人的品性,所以才找楚錚過來詢問。

看楚錚的神色,林縛曉得自己的想法怕是不能實現。

林縛也不能強求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去走,心想對張晉賢、程唯遠二人來說,也許死於守土、留名青史,更符合他們個人的意願,拍了拍楚錚的肩膀,便想將這事揭過不提,說道:“宗庭推薦你進軍情司擔任指揮參軍,先熟悉淮東的情況,你覺得如何……”

“大人,楚錚有一事相求……”楚錚驀然站起,單膝跪在林縛跟前。

“有什麼事情,站起來說。”林縛說道。

“程張二位大人愛惜羽毛,未必肯在形勢崩壞之前棄城保命,”楚錚說道,“但照大人所推測,虜兵會分兵先攻臨淄。在臨淄失陷之後,程大人在廣饒,手裡不過千餘縣兵,也難挽回危局。到那時候再勸程大人放棄廣饒南撤,程大人也非拘泥頑固之人。雖兇險,但仍有一線機會撤入沂山。楚錚想回青州搏此一線機會!”

“是有一線機會;不過我會寫信讓斥候潛去青州捎給程、張兩位大人,不需要你親自走這一趟。”林縛說道。

“事情非撤入沂山就完,還要從山賊手裡爭奪得在沂山立足的地盤,還要面臨虜兵殘酷的圍剿,”楚錚說道,“程大人帶去廣饒的十數小校,我都熟悉,相信我回青州能助程大人一臂之力……”

林縛將楚錚攙起來,看向高宗庭,詢問他的意見。

高宗庭思慮片刻,說道:“不管兵力多寡,不管最後能守住沂山幾座山頭,對將來在河淮地區的拉鋸戰事都極有好處——當然,與梁氏未交惡之前,淮東不能公然派兵過去,但可選派一部精銳脫出兵服先潛入沂山。此時樑家也希望董原能出鎮淮東,以牽制淮東在淮泗地區的兵力,也唯有如此,樑家才能放心將沂南兵馬調往北線增援濟南。只要樑家抽空沂南的兵馬,對沂水控制力必然減弱,淮東則可以通過沂水向沂山輸送一部分補給,也可以將民衆沿沂水南撤安置……”

高宗庭建議,林縛心想:這不是志願軍加游擊隊嗎?

由於當世是冷兵器作戰,游擊戰術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沂山位於山東之中,能在沂山之中保存一部分軍事力量,意義重大,值得一試。

想到這裡,林縛也打定主意,轉身跟周普說道:“你速去詢問諸衛,有無熟悉沂山情況之人,有無人願意暫時脫下淮東兵服,隨楚錚北上青州,進沂山潛伏?再令軍情司,將附近能調集的斥候哨探都令到島上聽令——跟他們說清楚,在淮東與梁氏正式交惡之前,淮東不會承認他們的存在。有願意北上者,淮東必善待之……”

也許從全軍選人,能輕鬆湊足數千精銳隨楚錚北上,但時間不等人,青州局勢萬分危急,隨時都會全線崩潰,要立即送楚錚他們北還青州。

走陸路已是來不及,甚至要冒險走海路。好在“小公主級”超大型海船抗風浪的能力要遠遠強過普通帆船,只要不給颶風捲進去,還是相當安全的。

周普轉身走出去,將此行護衛林縛來昌國島視察的半營侍衛召集起來,選召一批志願者隨楚錚北上。

林縛又跟楚錚說道:“此回青州,諸事艱難,但國人必會記住爾等的功績;我會將你的家小從家鄉接來淮東安置,眼下也只能先挑一部分人隨你北上……”

第98章 虞東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楔子第97章 聯兵拒寇第6章 天下亂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39章 封河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45章 渡淮第72章 說降第80章 風往南吹第3章 投石問路第14章 立場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4章 宋家子弟第15章 圍殺第58章 還鄉第73章 聯兵方案第29章 補充第115章 襲城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131章 歸路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64章 潰擊第6章 天下亂局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3章 投石問路第77章 東海攻略第22章 刺客第141章 北風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21章 子嗣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65章 徐州圍城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4章 東行出海第43章 泄水第13章 七寸吐信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35章 整頓第92章 言之不預第60章 宮廷陰影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64章 入土爲安第2章 故人往事第5章 困獸無計第49章 南門之變第52章 棄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37章 造湖第72章 昔日童子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5章 王相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26章 糧食第4章 分歧第34章 請戰第25章 官溪嶺第66章 大動作第85章 信心第64章 殘城廢土第42章 五虎凋零第50章 暗門之謀第70章 覆滅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17章 使臣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58章 還鄉第35章 顧氏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41章 冰裂第7章 先手佈局第89章 決斷第115章 襲城第133章 驚弓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88章 故人相見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16章 亂兵第20章 豬鼠之輩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127章 皇城第53章 君子不器第36章 舊瓶新酒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41章 北風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117章 橋渡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79章 深宅之事
第98章 虞東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楔子第97章 聯兵拒寇第6章 天下亂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39章 封河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45章 渡淮第72章 說降第80章 風往南吹第3章 投石問路第14章 立場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4章 宋家子弟第15章 圍殺第58章 還鄉第73章 聯兵方案第29章 補充第115章 襲城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131章 歸路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64章 潰擊第6章 天下亂局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3章 投石問路第77章 東海攻略第22章 刺客第141章 北風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21章 子嗣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65章 徐州圍城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4章 東行出海第43章 泄水第13章 七寸吐信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35章 整頓第92章 言之不預第60章 宮廷陰影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64章 入土爲安第2章 故人往事第5章 困獸無計第49章 南門之變第52章 棄第66章 控制洪澤浦第37章 造湖第72章 昔日童子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5章 王相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26章 糧食第4章 分歧第34章 請戰第25章 官溪嶺第66章 大動作第85章 信心第64章 殘城廢土第42章 五虎凋零第50章 暗門之謀第70章 覆滅第100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17章 使臣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58章 還鄉第35章 顧氏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41章 冰裂第7章 先手佈局第89章 決斷第115章 襲城第133章 驚弓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88章 故人相見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16章 亂兵第20章 豬鼠之輩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127章 皇城第53章 君子不器第36章 舊瓶新酒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41章 北風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117章 橋渡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79章 深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