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三軍擁戴

四萬兵馬,其中三萬是精銳的宮分軍,守城的時間不到兩個時辰,南城牆便被南蠻子的所謂火炮給轟塌了,耶律休哥的心靈震撼簡直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李中易沒工夫搭理耶律休哥的畸形心態,他悠閒自在的坐鎮於范陽兵馬大總管府裡,不斷的接到各路抄家大軍傳來的好消息。

客觀的說,幽薊十六州內的漢民,他們已經匍匐於契丹人的鐵蹄之下,長達幾十年之久。在契丹人的統治之下,他們倒也過上了溫飽的生活,心念故國的想法,很自然的偏淡了許多。

在這個沒有民族主義大思想的年代,對於普通農民或是商戶而言,只要統治者賞口飽飯吃,也就很知足了。

李家軍的抄家行動,一向不針對普通小商小販以及普通的農民和市民。但是,對大官僚、大地主階層,李中易制訂的政策卻是格外的嚴苛。

單以經濟上的抄檢收穫而言,李家軍抄一戶大官僚大地主之家,所收穫的金銀珠寶乃至諸多值錢的細軟,頂得上幾百戶,甚至是數千戶的小市民之家。

說白了,李中易就是想利用戰亂之機,把寄生蟲階層一掃而空,這就爲寒門子弟鋪平了上升的道路和空間。

天朝的王朝週期率,隱含着的邏輯,其實是,當舊的寄生蟲階層,因爲過於貪婪,搶奪了過多的社會資源之後,小官僚、小地主、小市民或是小農民階層就會利用均貧富的口號,率領農民們揭竿而起,推翻舊有的統治階層,如此周而復始。

“稟報主上……得錢五十萬貫,絹一萬匹……”

“報於主上……得工匠三百戶,錢十萬貫……”

李中易一邊聽取抄家的報告,一邊摸着下巴,笑得很開心,心情自然是十分的舒暢。

這時候,李浩東奉令跑到了李中易的跟前,併攏雙腿,捶胸行禮,大聲道:“下臣李浩東奉命謁見主上。”

李中易連眼皮子都沒擡,壓根就沒看李浩東,他手裡掂着厚厚的一沓抄家的報告書,一頁接着一頁的翻看。

李浩東見勢不妙,趕忙站得筆直,挺胸收腹,連大氣都不敢喘半口,靜靜的等待着雷霆一般的大爆發降臨到他的頭上。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浩東的兩腿都站酸了,李中易卻一直沒搭理他。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罰站,李浩東又不是笨蛋,他已經十分清醒的想明白了,李中易找他來,絕非一般的尋常之事,那就只有那件事了。

“稟主上,下臣有私心,甘願受罰。”李浩東單膝跪地,虔誠的認錯。

李中易瞥了眼李浩東的後腦勺,淡淡的問:“知道錯在哪裡麼?”

“回主上,下臣不該隱瞞袍澤們的計劃。”李浩東說到這裡,略微停頓了一下,卻突然擡高聲調,“但是,下臣不後悔這麼做,甘願受罰。”

李中易抿嘴一笑,李浩東這小子居然敢頂嘴了,這還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啊。

“你既然早就知道了那個計劃,爲何不稟報於我?”李中易剋制住擡腿想踢人的衝動,慢騰騰的追問李浩東。

李浩東小聲說:“不瞞主上您說,小臣也願意在拿下了幽州之後,成其大事!”

尼瑪,李中易氣樂了,他們所謂的成其大事,不就是想在幽州城內,聚衆行擁立之事麼?

歷史上,趙老二和王溥沆瀣一氣,騙過了範質之後,領兵在陳橋驛幹出了“黃袍加身”的勾當。

李中易也沒有想到,他的老部下們,居然包括特務頭子李浩東在內,也都希望成爲擁新君的肇始從龍之臣。

所謂人在廟堂身不由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到了李中易如今的地位,即使想退下去,也絕無可能了。

李中易心裡明白的很,別說退一步了,哪怕只退小半步,整個老李家的命運必定是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照你這麼個說法,你也贊同他們的胡來?”

李浩東不是一般人,他是代替李中易承擔監視軍隊的骨幹力量,李中易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此事。

“十八子,主神器,已經傳遍了三軍,下臣以爲,名正則言順,天子者有德者居之……”李浩東合盤托出的內容,頗爲令人驚悚。

李中易撇了撇嘴,他在軍中推行文化教育的效果,還挺不錯的嘛。

原來是文盲一隻的李浩東,如今居然可以引經據典的勸進了,李中易不禁有啼笑皆非之感!

“汝自去軍法司,領二十軍棍!”就在李浩東以爲他完了的當口,卻沒想到,李中易居然是高高的舉起,卻輕輕的放下,就這麼饒過了他。

“多謝主上的厚愛,下臣確實有罪,是不是罰輕了點?”李浩東倒不是擔心秋後會被算帳,他的知情不報,確實有違職責,所以,請罪之心異常之誠懇。

李中易二話不說,飛起右腿,狠狠的踢在李浩東的小屁屁上,同時罵道:“真是個不省心的東西,滾犢子!”

李浩東捱了一腿,他的心裡卻徹底的安定了下來,李中易向來是打了不罰的個性,至今爲止,從無秋後算帳的惡習。

只要是李中易的身邊的老臣,幾乎人人都知道一個道理,如果說,李浩東今天沒挨這一腿,他未來的命運,恐怕就很難說了啊?

李中易望着喜氣洋洋的李浩東的背影,心裡卻充斥着一種無力感,他雖然是李家軍至高無上的統帥,卻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

如果,李中易遲遲不稱帝,恐怕不需要他親手部署下去,“黃袍加身”的戲碼便會在萬衆一心的基礎上,悍然登場了吧?

李浩東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李中易從來就沒有懷疑過。

只是,連監視軍隊的特務頭子李浩東,都默默的縱容了“黃袍加身”的戲碼一步步走向巔峰,李中易第一次有了一種局勢失控的反省。

PS:還有兩更,求保底月票一張,拜託鼓勵鼓勵了!

第十四章 毒手(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237章 陰損第87章 金絲楠(求推薦票)第1319章 冕服第689章 我來幫你第三章 鬥宦第1190章 與民爭利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731章 誰更愚蠢?第1028章 轉機第771章 反攻第1267章 有盼頭第747章 換俘第877章 揚威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455章 伐蜀之議第191章 神器(求月票)第318章 怯第46章 陷害(拜求推薦票)第620章 折辱第789章 順藤摸瓜第1107章 新型東廠第一章 抄家第804章 再世操莽第264章 漢第552章 惡客臨門第883章 負荊第1504章 出京第367章 何爲信任?第1185章 絞監候第611章 決死一戰第1227章 大名城下第747章 換俘第1458章 榮耀第474章 奚車第314章 楊信來投第630章 取幽州第1184章 帽子橫飛第1325章 選誰?第955章 既生李,何生吾?第1414章 破洪州第601章 追殺第690章 猛虎撲擊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566章 姑嫂惡鬥第967章 跋扈之極第239章 反算計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926章 夜襲第310章 尷尬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1299章 搓揉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1072章 敵蹤現第476章 祭第1526章 設伏第1265章 遊擊與反遊擊第621章 賣命第153章 流水線第1399章 鼎革第65章 小團體第917章 下毒手第750章 醜聞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73章 趙匡胤跪了(哭求推薦票)第1258章 試探性進攻第577章 大伴第893章 箭已在弦第211章第1058章 開炮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314章 楊信來投第437章 北進第248章 從奴隸到主人第1067章 棄暗投明第1489章 興元城內第785章 誰的開京?第1181章 既定國策第515章 交手第1062章 顯威第二十一章 背主的丫頭,必須付出代價第112章 冷臉(呼喊月票的支持)第1106章 落網第139章 接生第818章 擺平第1284章 迎戰第1105章 榮耀和嫉妒第747章 換俘第162章 看老子的精兵(四更,求月票)第427章 合作第354章 變故第108章 過招(四更到位,有資格喊月票了)第552章 惡客臨門第815章 折騰第1275章 開戰第1057章 攻與防第1056章 出牌第84章 不弔你第1468章 西行紀事第1395章 常平倉
第十四章 毒手(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237章 陰損第87章 金絲楠(求推薦票)第1319章 冕服第689章 我來幫你第三章 鬥宦第1190章 與民爭利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731章 誰更愚蠢?第1028章 轉機第771章 反攻第1267章 有盼頭第747章 換俘第877章 揚威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455章 伐蜀之議第191章 神器(求月票)第318章 怯第46章 陷害(拜求推薦票)第620章 折辱第789章 順藤摸瓜第1107章 新型東廠第一章 抄家第804章 再世操莽第264章 漢第552章 惡客臨門第883章 負荊第1504章 出京第367章 何爲信任?第1185章 絞監候第611章 決死一戰第1227章 大名城下第747章 換俘第1458章 榮耀第474章 奚車第314章 楊信來投第630章 取幽州第1184章 帽子橫飛第1325章 選誰?第955章 既生李,何生吾?第1414章 破洪州第601章 追殺第690章 猛虎撲擊第395章 你來我往第566章 姑嫂惡鬥第967章 跋扈之極第239章 反算計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926章 夜襲第310章 尷尬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1299章 搓揉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1072章 敵蹤現第476章 祭第1526章 設伏第1265章 遊擊與反遊擊第621章 賣命第153章 流水線第1399章 鼎革第65章 小團體第917章 下毒手第750章 醜聞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73章 趙匡胤跪了(哭求推薦票)第1258章 試探性進攻第577章 大伴第893章 箭已在弦第211章第1058章 開炮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314章 楊信來投第437章 北進第248章 從奴隸到主人第1067章 棄暗投明第1489章 興元城內第785章 誰的開京?第1181章 既定國策第515章 交手第1062章 顯威第二十一章 背主的丫頭,必須付出代價第112章 冷臉(呼喊月票的支持)第1106章 落網第139章 接生第818章 擺平第1284章 迎戰第1105章 榮耀和嫉妒第747章 換俘第162章 看老子的精兵(四更,求月票)第427章 合作第354章 變故第108章 過招(四更到位,有資格喊月票了)第552章 惡客臨門第815章 折騰第1275章 開戰第1057章 攻與防第1056章 出牌第84章 不弔你第1468章 西行紀事第1395章 常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