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說法,不足爲怪,首先要考慮什麼是自私?自私即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以最小的付出爲自己獲取最大的利益;每個人在自私索取的同時,又希望別人都是無私的,因爲別人的無私直接或者間接地使自己受益,這就意味着自己私性的一種滿足;自私是人類的本性,但表現出自私的人卻是不受歡迎的,人類都故意與自私的人交朋友,因爲對方的自私,往往導致對自己利益的損害,不受歡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別人的喜愛,支持與合作,通常會直接或者間接轉化爲實利的損失。
人類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爲自己謀求私利,另一方面想方設法要使別人相信自己其實是無私的、仗義的,爲他人着想的這兩方面左右人類的行爲方式的最爲重要的因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怎麼代表了人類的基本屬性,可是很多的人卻不願意承認,因爲承認自私,那就意味着自己也是自私的,而自私的人是不受歡迎的,一個社會越是虛僞,承認人自私或者自己自私的人就會越少的。
如果承認人類的自私,那就暗示着統治階層也是自私的,既然統治階層是自私的,那他們就有受大衆監督制約的必要性;這些人爲了不受大衆監督制約,就鼓吹人性與社會的規律之所難以把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類有意無意地把事情的本來面目所隱藏了起來,掩飾自己的動機,就會想方設法美化自己的行爲;人與人之間有交往,那就面要制訂交往的規則,人性與社會活動的複雜性也就導致了人際規則和社會規則的五花八門產生了:小到家規、班規、門規、幫規、族規,大到國家的法規、國際規等等。
規則制訂的再怎麼具體詳細,也無法囊括人際與社會活動的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道德信仰因這時就成爲調節人際利益衝突和維持社會秩序的另一種相當重要的手段;道德與信仰的作用,則是提供了一種比較模糊的行爲準則,當規則、法律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之下,便用以作爲判斷誰對誰非的標準了;規則並不全都是公平的,事實上這個社會的任何的一個國家幾乎沒有一種規則對所有的人是公平的,在比較不開化的社會,規則往往赤裸地偏袒強者或者權力的擁有者,文明程度較的社會是比較重視對弱者權利的保護;爲了在社會當中生存下來,人的自私本性受到法律、道德、感情的約束。
當然最爲被人忽視的一方面就是:自私或者對自己的某種滿足,並不僅限於物質利益的追求,而滿足感只是一種廣義的自私行爲而已。
自私所導致的後果,不一定是作出對他人不利之事,比方說,爲了取得對方的喜愛,人類常常會作出有利對方的事情來,這也是一種雙贏局面;而自私自然也分好與壞的,好的自私行爲,滿足了一己私慾,又對他人有利的行爲;而壞的自私行爲,爲了滿足一己私慾,但卻對他人有害的行爲,就是損人利己的行爲;在養育子女方面就是一種常見的“好的自私行爲”;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當中,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心血、金錢,同時也失去了一部分自由;不過卻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愛,新奇感、成就感、精神寄託,以後老了有人養老的安全感,甚至對子女的控制權等等。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不過正因爲人類的自私本性,推動了市場經
濟的發展,也正因爲人類自私本性,纔是勞動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物質基礎,因而,人類只需知道一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也就足夠了。
自私行爲是生物本性,而人類首先就是一種動物,還是高等動物,這也決定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出生來到這世上,就與其他生物一樣,是沒有理性認識的,只有自我、自私的意識,嬰兒的啼哭、吮吸母奶等,也都是自私的一種表現而已。
世界各地所報道的狼孩的成長過程,便可以看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由於狼孩從小就是由狼養大的,沒有經過人類社會的理必,從而狼孩的自私表現,更爲真實地反應出人類的本性。
雖說人類的本性是自私,但人類所處的社會是理性教育的社會,到現在爲上,還沒有使人類的自私本性可以發生改變,沒有自私本性的人,就會成爲一個怪物,不是有一句名言:江山不改,本性難移,大至就是如此吧。否定人類的本性是自私的,這樣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社會歷史發展已經很好地證明了,對於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就是如此。看看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建高,都是否定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不但把經濟建設建立在人類的理性基礎上,且錯誤地認訓了人類的理性水平,其結果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破壞作用;也正因爲人類的自私本性,卻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管怎麼說,什麼體質的國家,都會把經濟建設建立在人類自私本性的基礎之上的,只有這樣,才能讓經濟建設健康而有序的發展;也正是人類的理性教育,才讓人類有了一定的理性,而且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理性,這是當前世界各國經濟學者提出的新問題。
對於當今的社會來說,一些實行以公有制爲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而這些都使公衆在說到“自私”時,或多或少都有些罪惡感,覺得這與優良道德不一致甚至是相悖的。
人類時常會指責別人自私,試問一下,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真的沒任何私心的人呢?哪怕人類再怎麼傳大、寬容,心裡總有不能忍受的人或者事物,總有希望實現屬於自己的理想。
以草履蟲這種最簡單的生物來說,營養分佈不均勻的培養液當中肯定是集中在營養最爲豐富的區域,假如這些培養液當中的營養分佈面積無法提供它們的活動區域,它們就會一直爲自己的利益而進行爭奪,人類作爲最爲高等的生物,接受教育和道德的薰陶,同時也承受着巨大的社會壓力;草履蟲的競爭只是出於一種生存的本能,而人類卻是非常明白競爭意味是什麼。
人是自私的,這世上就沒有哪個人能擁有絕對的寬容,哪怕最爲慈愛的父母,也可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最爲優秀的員工,也有可能會有忍無可忍的上司;最偉大的領袖,也有可能會有天不遂人願的感嘆;人類是自私的,總會有人對現實不滿,又會有人說世道不公,總會有人嫌錢賺的不夠多;總會有人想長得更高、變得更美,總會有人想佔盡一切的天時地利人和,就會拼命鍛鍊、學習、工作、發展;而一個沒有人類追求私利的社會,會是一個什麼樣社會呢?沒有人在乎自己所處的是什麼位置,沒有人爲更好的生活而奮鬥,每個人都認爲一切理所當然,貧困或者富裕,都是天生註定,不可改變的。
自私並不是什麼羞恥之事,這個世
上的每個人都有着爭取自身利益的權力,也有隻有個體敢於追求更好的生活,社會纔會得以發展進步,只有人類需求,纔會去奮鬥、去滿足,也只有人類發現這個社會並不是平等的,纔會去爭取他人的尊重,社會才能得以發展和進步;假如世上每個人都懷着一顆所謂的大公無私的心,表面上來看,這個社會非常的和諧,其實本質就是一潭死水,沒有任何的波瀾。
社會上是存在一些“公而無私”的人物,比如那些爲了革命而犧牲的英雄,他們爲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放棄了安穩的生活,甚至付出了生命,他們的偉大和無私世人是有目共睹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一己私利;他們也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渴望着與家人共享天倫,身處於某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下,他們的心時有比生命和家庭更爲重要的使命,他們犧牲了個人的“利”是爲了實現一個組織、一個羣體更大的“利”;不過,任何事物都要講究一下“度”字,否則就過猶不及了。
哪怕自私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甚至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隸屬關係,假如一個人沒有了追求私利不擇手段,甚至損害他人的權利,就會受到譴責,而古人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就是這類人的真實寫照;由於有了人類自私的本性,自私的心態極有可能使人類所作所爲走向邪惡的方面,這才導致人類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這個社會才需要宣傳善行。
人的本性雖說是自私的,但不代表人的一切都是自私的,人類有思想,有道德,應該清清楚地認識到“利己”並不是代表割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類在追求私利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同樣的權利,否則每個人都是爲了只顧自己,那就會連最基本的社會秩序都無法得以保障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人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則故事,不就是說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淨水瓶也沒人加水,柳枝枯萎了。
就連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也沒有人去管,結果老鼠打翻燭臺,點燃了大火,這些和尚都慌了神,合力於一起奮力救大火,火是撲滅了,而他們也覺醒了;也就是告訴人類,只要齊心協辦地做事,所做的事情纔會成功的;如果再認真地想一下,其實這則故事當中也包含着人類自私的本性於其中;如果那三個和尚沒有私心,就不會有後面所發生的事情,更不會有齊心協力救火,從而覺醒,單單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
這就是吳用爲什麼要告訴多拉、馮芸芸、張玲強調一定要認真聽自己所說的一番話,同時牢牢記住,也基於這樣的道理。
三人當中,多拉所接觸人和事物比較狹窄,而馮芸芸、張玲兩人在商場打拼數年,社會閱歷豐富,但出於女性的天性,只要看到弱小一面,總會生出憐愛之情的,可以說,三人都是爛好人。
“老公,真沒想到,你如此能侃,比北京那些老大媽都要能侃,絕對能把人侃暈過去的。”馮芸芸微微笑着道。
“就是,老公都把我侃得暈暈乎乎,你看,多拉都聽呆了。”張玲笑了。
“老公,我們都知道你的想法,雖說有亞力士他們跟着,但也不能保證自身的安全,他們爲了保證我們的安全,同時也保證自身的安全,如果我們會武功,就可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傷害。”馮芸芸點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