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封王

看到得意洋洋的符聞道,韓衆這個團長不得不給他一記重擊:“團長,咱們別想着濟南了,先把整個揚州府搞定再說!”

即使陸戰團有三頭六臂,他們也不過有兩千名官兵而已,別說是揚州府,就是揚州府這兩縣都夠嗆,更不要說是鄰近數縣。

符聞道卻笑道:“有這個戰績在手裡,誰敢抹殺我的絕世英名,誰敢對我符聞道不!”

事實證明符聞道大錯特錯,幾年之後武紅船出版了他著名的名著《虹軍之真相》,裡面批駁了符聞道的說法:“所謂虹軍揚州大捷的一切說法都是虛構,根據託明阿將軍陣中日記及匪符聞道部戰時出版書籍,當時大清聖兵爲了避免揚州這麼一座人口繁華的城市陷於戰火之中,主動從揚州城中撤出,因此虹軍是在無抵抗的情況進入揚州!

這一點可以從匪軍的傷亡可以一見,匪軍自稱攻克揚州城不過傷亡三十人,而象揚州這樣的大城,匪軍要經過數日苦戰才能拿下,怎麼可能傷亡纔有三十人,這充分說明我大清之仁義道德。

根據揚州父老所說,雖然大清兵基於仁義主動撤出揚州,但是匪軍入城之後之倒行逆施,激起全揚之民憤,揚州民衆當即組織對抗,匪竟使用米尼步槍、重炮等火炮血洗揚城,匪軍所謂擊斃三百之數,純是這些義民無疑,至於所俘三千五百清軍,亦是真正的謊言。須知我大清兵撤出揚州之時,不折一兵一將,又何嘗有被俘三千五百名之巨。

事實上。這是匪軍爲了報復揚州民衆之反抗,強拉揚州青壯以爲丁壯,據匪軍自供。敵在揚州附近徵兵達四千名之衆,亦與此數相符。

歷史將證明,匪軍在揚州的戰鬥行動並不是一次大捷,而是一次真正的摻敗,歷史的真相終因我武紅船的揭露而出現在全世界正義人類的面前。”

只是武紅船的豪情壯志解決不了現在北京城的驚惶不定,現在整個北京城都處於極度驚慌之中。

自從蘇常失守,北京城的漕米與庫銀已經斷了來源,到處都能看到沒了鐵桿莊稼的旗人在那裡鬧事。內務府用盡心意,才調了幾百石帶殼的小米,只是這些小米多半都發黑了,根本不能食用,以至引發旗人在北京鬧了一大場。

此前還能利用洋人出兵討伐匪軍來聲張聲勢,只是洋兵雖好,可是解決不了北京城內幾十萬旗人、官員、閒雜人等的吃飯問題。以致於今年過年都鬧了好些民變。

按照一些大臣私下的說法,如果再鬧下去的話,說不定會鬧出第二個天理教之變,當年天理教可是勾結宮內的太監雜役一路殺進了紫禁城,一想到這一點。滿漢文武都覺得睡不着覺。

可是新年剛過,形勢又再度惡化了,先是法軍與俄軍在上海附近大潰而歸,接下去又傳出法國人與匪軍談判的情況,現在北京人已經不敢稱他們“紅賊”,而是敬稱一聲:“柳家軍”,省得虹軍進城以後找他們算賬。

洋兵是指望不上了,大家原本以爲耳根能清淨,沒想到俄羅斯駐北京的使節團卻開始折騰,開始他們說得挺好聽,願意借大清朝一大筆款子不說,還可以贈給大清朝洋槍數萬杆,只是大清朝的官員總有幾個是通曉事理,很快明白這幾萬杆洋槍都是俄羅斯國內退役的舊槍而已,而且他們還大有用意。

他們要割地,而且一割就是幾百一千里,不肯割就率幾萬精兵殺過來,實際大清朝的文武官員未必不想割地,只要能先平了紅賊再說,哪料這些俄羅斯人要爭的是關外的滿洲龍興之地。

現在關外的守備由於天國變亂的關係,虛弱得厲害,馬隊先後調入關內,甚至連大批西丹都調進關來,但是俄羅斯人的要求太過份,他們居然想要整個關外。

關外是大清朝的根本,大清朝入關兩百年,始終打着關內如果支撐不住就立即退到關外的主意,俄羅斯人準備把關外吞吃乾淨,這是要絕了大清朝的後路。

因此已經有一些滿洲官員提出建議,認爲現在可以遷都關外,紅賊兵勢太盛,對了關外遇上大清馬隊也是無用,但是這樣的奏摺被咸豐爺罵得狗頭噴血:“紅賊未至,爾等心中賊已至!”

要知道當年的太平軍北伐軍都一路打到了天津郊區,咸豐依然沒有動搖的表示,何況現在紅賊尚遠在江南。

只是接下去壞消息是一波接着一波,軍機處的軍機章京日夜奔走,不得片刻閒瑕,虹軍自從與洋人私下議和,已經派遣重兵四處出擊,屢屢奪佔了清軍地盤。

先是鎮江與金陵附近的江南大營與僧格林沁在虹軍壓迫之下,被迫退出江南,渡江之後只有二萬二千人,滯留江南未歸幾達一萬三千人之多,這讓咸豐好幾天都吃不下飯,連最寵信的蘭貴人都難得見得一面。

接着又傳來了紅賊兵出皖南的消息,沒幾日已經傳來了蕪湖失陷的消息,而且紅賊勢如破竹,又有江西賊出兵策應,皖南全境失陷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可讓咸豐爺越發食不下咽,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想到蘇南與皖南全境失守,紅賊佔據整個江南,偏偏找不出什麼辦法,咸豐就心急如焚,動不動就痛打宮女、太監。

整個北京城都在尋找着辦法,咸豐特地法外開恩,中外人等只要有保國奇策,都可以直抵禦前。

只是這一下子就惹了馬蜂窩,咸豐爺平時要看的奏摺是有數量限制,事實上一個人在沒有秘書班子的情況下,能處理的公文也是有限制的。

即使在戰爭期間,咸豐一天要處理的奏摺也不過兩百件而已,而全國能有資格直接給他上奏摺而無需轉奏的大臣也不過一二百人而已――這樣的直接上奏權是一種特權,如果有資格上奏的人太多,咸豐帝就會被奏摺所淹沒。

可是現在,咸豐卻發現自己被所謂:“救國奇策”所淹沒了,一天要處理四百件以上的公文,而且許多奏摺又臭又長,卻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是要官要錢要糧。

這還算是好的,有些摺子建議用藤甲兵破紅賊洋槍隊,說是當初破俄兵時藤甲兵曾立奇功,有的則建議大清兵盡棄鳥槍不用,用精騎鐵甲破之,還有的更奇譜,要請檀道濟出兵。

咸豐原本以爲能得到一個諸葛亮,哪料想這些上書沒有一個靠譜,氣急攻心更加身虛體弱,偏偏這個時候來了一劑大補藥。

先是僧王、和春兩人聯名上奏,奏稱已經奉詔北撤徐州,接下去的消息更加震動,說是總兵張國樑爲國有奇勳,與賊交戰經年,力保東南四年不失,侍郎曾國藩練兵於草野之中,光復兩湖,破長毛於湖海之間,功業本朝第一,故此宜有王侯之賞,請依三順王、續順公例以明賞罰

“王侯之賞”,實際關健在於這第一個字,大家都明白得很,僧格林沁與和春是建議封張國樑與曾國藩爲王,何況僧王與和春生怕中樞搞不清楚,還特意加了一句“請依三順王、續順公例”,整個北京城被這個消息炸翻了。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多少年了!

自從三藩平定之亂,大清朝就沒有考慮漢人封王,至少封公侯的漢人那也是屈指可數,可是現在一口氣要封兩個漢人爲王。

何況張國樑與曾國藩現在可是敗軍之將,曾國藩丟失江西全境,倉皇逃回湖南不說,最近反攻南昌更是敗得一敗塗地,而張國樑更是將不戰而走,直接退往江北,江北大營已經成爲歷史而已,怎麼能爲這兩個敗軍之將封王!

滿朝皆是可殺之聲,特別是曾國藩的多年知友倭文端更是站在最前線,每天都是一封奏摺,甚至提出了“不誅曾國藩不足以謝國人”,一片嚷打嚷殺聲。

只是大家炮轟個不停,卻沒人敢把火把燒到僧格林沁與和春、勝保的身上,這三位雖然是敗兵之將,卻是主持着整條江淮防線,萬一江淮防線被紅賊捅穿,那麼就是大清朝往哪跑的問題了。

何況這三位都是八旗,僧格林沁還有情可原,是蒙八旗,而和春與勝保都是真正的滿洲勳貴,他們都提出這樣不智的建議,可以想見前線的戰線危急得怎麼樣的程度。

很快就傳來了那位可能要封王的曾國藩的消息,他十萬火急地報告:“紅賊第二軍主力五萬有奇傾數入湘,湘省被陷縣城十二座,長安危急,請急拔部款五十萬以救急!”

炮打曾國藩的聲音一下子就全停了下來,即使是滿人都知道現在兩湖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而現在又傳來了更壞的消息:“揚州陷落,託明阿與德興阿兩位大帥冒死突出揚城,集合舊兵力圖反攻!”

因此咸豐爺覺得自己頭皮都炸了,他轉頭朝着恭親王道:“老六,你有什麼主意沒有?國家到了這個時侯,你得站出來了!”()

第110章 軍火訂單第231章 後方第175章 失機第430章 不謀而合第83章 過江第278章 鄧紹良第262章 石景芬第434章 求援第110章 軍火訂單第10章 戰略第235章 真正的龍槍營第32章 楠溪哨第146章 女記室第379章 滆湖第465章 棄兒第365章 一邊倒的談判第278章 鄧紹良第155章 第一擊第302章 寧波問題第505章 杜金蟬第324章 決戰前夜第241章 張玉良第4章 檢點第361章 湖州!湖州!第307章 逆流第415章 關健時刻第118章 危機與機遇第380章 命運的決戰第460章 燃燒第183章 臨海第523章 潛入第217章 仙居第214章 鄉官第48章 利器第397章 黃文金第458章 質問第77章 鄧肯第55章 謀劃第155章 第一擊第392章 江寧留守第307章 逆流第31章 全勝第258章 如湯灌雪第7章 內憂第230章 求戰第157章 裹脅第314章 敗亡第457章 危機第350章 全勝第553章 民都洛第504章 張樂行第1章 回首百年第561章 志願軍第51章 成交第302章 寧波問題第502章 快刀第122章 肥牛第569章 入城第460章 燃燒第175章 失機第83章 過江第40章 會師第134章 守成第240章 艱難的決定第40章 會師第424章 待機第325章 騾子第198章 葉娘子的決心第43章 計劃第352章 經略江西第563章 困局第573章 氣盛第460章 燃燒第137章 大潮第418章 救援第324章 決戰前夜第351章 英雄嘆第531章 馬尼拉第574章 熱河第350章 全勝第234章 撞擊第271章 相見如故第170章 絕路第3章 入城第318章 技校生第244章 早死早脫生第549章 典範第234章 撞擊第159章 高梁材更第68章 另一種大捷第300章 諭旨第430章 不謀而合第526章 租借第299章 楊長妹第495章 帶路黨第338章 雷霆第23章 葉娘子第552章 急進第410章 小變故
第110章 軍火訂單第231章 後方第175章 失機第430章 不謀而合第83章 過江第278章 鄧紹良第262章 石景芬第434章 求援第110章 軍火訂單第10章 戰略第235章 真正的龍槍營第32章 楠溪哨第146章 女記室第379章 滆湖第465章 棄兒第365章 一邊倒的談判第278章 鄧紹良第155章 第一擊第302章 寧波問題第505章 杜金蟬第324章 決戰前夜第241章 張玉良第4章 檢點第361章 湖州!湖州!第307章 逆流第415章 關健時刻第118章 危機與機遇第380章 命運的決戰第460章 燃燒第183章 臨海第523章 潛入第217章 仙居第214章 鄉官第48章 利器第397章 黃文金第458章 質問第77章 鄧肯第55章 謀劃第155章 第一擊第392章 江寧留守第307章 逆流第31章 全勝第258章 如湯灌雪第7章 內憂第230章 求戰第157章 裹脅第314章 敗亡第457章 危機第350章 全勝第553章 民都洛第504章 張樂行第1章 回首百年第561章 志願軍第51章 成交第302章 寧波問題第502章 快刀第122章 肥牛第569章 入城第460章 燃燒第175章 失機第83章 過江第40章 會師第134章 守成第240章 艱難的決定第40章 會師第424章 待機第325章 騾子第198章 葉娘子的決心第43章 計劃第352章 經略江西第563章 困局第573章 氣盛第460章 燃燒第137章 大潮第418章 救援第324章 決戰前夜第351章 英雄嘆第531章 馬尼拉第574章 熱河第350章 全勝第234章 撞擊第271章 相見如故第170章 絕路第3章 入城第318章 技校生第244章 早死早脫生第549章 典範第234章 撞擊第159章 高梁材更第68章 另一種大捷第300章 諭旨第430章 不謀而合第526章 租借第299章 楊長妹第495章 帶路黨第338章 雷霆第23章 葉娘子第552章 急進第410章 小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