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太子

蔣仕學一案確實暴露出了內閣政府中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官員的監管不夠嚴格外派官員的權力過大結果直接導致了官員**。其實這與南昌案以及由柴氏家族一事所牽扯出來的官員案件是一樣的都是因爲政府本身存在着的一些問題纔給了官員以公謀私的機會!

當然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成立了一個以于謙爲由衆多內閣政府官員以及司法機構的官員組成的改革委員會專門針對帝國內閣政府司法機構所存在的漏洞進行全面的考察然後調整政府制度並且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加強政府與司法機構的組織力度從而杜絕類似案件的生!

這是一件相當煩瑣相當細緻的工作。如果換在以往朱祁鈺肯定會置身事外讓于謙全權處理。不過這次帝國皇帝卻很是例外在授權于謙組織政府改革薛希謙負責司法機構改革的同時他要求兩人都將相關的報告提交上來由他親自審覈最後才做出改革決定。顯然皇帝的決定是受到歡迎的特別是于謙的歡迎!

到景泰十三年的時候于謙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已經算是高齡瞭如果換在以往恐怕于謙也早就離開了政府。當然按照帝國當時的情況新政已經逐漸落實而且帝國國內的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新的內閣政府也逐漸成熟各方面的事情都已經從建立走向了完善。對這個勞苦功高地帝國內閣總理來說。他完全可以退休了將帝國的重任交託給下一代人。而讓于謙堅持下來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

在帝國內閣政府成立之後需要皇帝親自處理的國務其實就已經少了很多。不過這有一個前提即代替皇帝管理內閣政府的總理大臣必須要絕對的忠誠。正因爲皇帝將大部分的國務都交給了內閣總理所以內閣總理實際上是代替了皇帝的一部分職責如果內閣總理不是絕對忠誠的話那就肯定要出問題!而在當時文職官員中恐怕也就只有于謙一人是對皇帝絕對忠誠且得到了皇帝的絕對信任的。當然內閣的權力也是皇帝賜予的如果內閣總理大臣沒有合適的人選的話那麼就自然將由皇帝來管理國家!

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接班人而且皇帝本人在處理國務方面還有所欠缺的話那麼于謙的位置就是不可替換的于謙也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這一個原因於謙才堅持了下來因爲皇帝確實沒有找到適合的接班人另外皇帝本人在處理國務方面的能力也確實還有很大地問題!

至少在十三年前朱祁鈺在很多人的眼裡都是一個不成熟的皇帝。在當時大部分的官員乃至大部分的百姓看來皇帝是一個出色的將軍不過卻不是一個出色的官員。皇帝可以率領帝**隊獲得無數次的勝利戰勝每一個強大的敵人但是皇帝卻無法管理號國家。即使是十三年之後于謙對皇帝也有這樣的看法。

十三年來朱祁鈺在取得了幾乎越了所有前人之總和的戰功之外他也變得成熟了許多。這次回國朱祁鈺組織力量連續對付了幾個強大的敵人並且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取得了完勝這不能不說皇帝在謀略方面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爲人也穩重了許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知道迂迴前進通過更爲妥當的手段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蠻幹!這些都可以證明朱祁鈺正在逐漸適應帝國皇帝這個角色。不過朱祁鈺還有一個欠缺那就是行政管理即處理日常國務的能力!

這也是于謙最爲擔心的地方。皇帝需要有強硬手腕需要有處理大事的能力不過皇帝同樣也需要有處理小事的能力。一個國家的事務絕對不少如同明帝國這樣的龐大國家那日常事務更是非常繁重如果皇帝沒有能力處理這些日常事務的話那就無法管理好這個國家!

當然朱祁鈺其實也知道自己的欠缺這也是他爲什麼仍然倚重於謙的根本原因。朱祁鈺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還不夠成熟他管理國家的能力還不足以勝任皇帝這個角色。所以他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習。這一年來在帝國生的事情也讓朱祁鈺產生了很多的思考。

特別是柴氏家族時間讓朱祁鈺想得更多!

于謙的忠誠是絕對的因爲他效忠的是整個帝國而不僅僅是帝國的皇帝那麼他就不會做出任何危害帝國的事情來。這也是朱祁鈺極爲信任於謙甚至在他遠征的時候將帝國的大權全都交給於謙而不是交給柴匯或者是其他人的根本原因。不過於謙畢竟老了于謙遲早有一天會離開皇帝那麼這個帝國就遲早有一天需要由皇帝來親自管理!而且這個時間已經不會太遠了朱祁鈺就必須要在這段時間之內掌握治理國家的能力掌握管理好一個國家的能力!

這次朱祁鈺參與到政府改革與司法機構改革的具體行動中來除了進一步的熟悉與掌握處理國務的能力之外朱祁鈺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更熟悉手下的這套班子。管理國家不可能是皇帝一個人就能做下來的就算于謙那麼能幹他也一個人幹不完必須要依靠手下的官員依靠帝國衆多的官員依靠行之有效的政治體制才能夠對國家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朱祁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熟悉這套管理體系!

從這些變化中也看得出來朱祁鈺確實成熟了不少而且也改變了不少。多年的征戰以及在國內生的這些事情讓這個性格堅強的皇帝改變了這也是于謙所樂意看到的。當然于謙也知道他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多年的勞累已經積勞成疾雖然用那些不計成本的名貴補藥于謙的身體在這幾年中強壯了不少不過實際上于謙的身體狀況還是很糟糕的。他是在通過燃燒生命來爲帝國服務來盡到他對這個自己熱愛着的國家的一份義務與責任!

這次於謙也極爲重視政府改革對於政府系統帶來的影響于謙是深有體會的。他也知道皇帝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成熟起來更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完全掌握所有的行政能力更不可能行之有效地管理好這麼大個國家。那麼于謙所能做的就只有儘量給皇帝留下一個好的基礎在皇帝親政的時候在皇帝沒有他的幫助的時候能夠讓這個帝國在一套完善的政府體制下順利的運轉並且堅持到皇帝足夠強大足夠精明的時候那麼他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不過這還是不足夠的。于謙知道他還要做一件事情一件關係到帝國未來命運的事情這就是策立太子!

太子的重要性這是不用多說了。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建立起正規的政權交替制度這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保證一個國家能夠順利傳承能夠平穩展地關鍵性制度。而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太子就是國家的正式繼承人是皇帝的接班人。如果說皇帝是帝國的腦的話那麼太子就是帝國的副腦是未來帝國的腦!當然在帝制體系下太子的地位很微妙。在沒有成爲皇帝之前太子是沒有實權的最多也只是在皇帝老了之後開始處理國政熟悉國家的一套管理體系。太子只有在登基成爲皇帝之後纔有實權也才正式成爲了國家的領袖。

從這些關係上就能看得出來太子的位置不但重要而且微妙。在舊制度之下策立太子不單單是皇帝的事情同時也是朝廷官員的事情。可以說策立太子本身就關係到了官員的前程。任何人只能當一屆的皇帝不過官員卻有可能要爲數個皇帝效勞。所以太子就直接關係到了官員的立場以及官員的利益。這也是爲什麼之前的什麼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太子老師等等這些原本不是很重要的角色會成爲衆多官員爭相爭取的職位了。

在新的制度下其實策立太子的事情基本上已經與大臣們無關了。

這是朱祁鈺當初改革內閣制度時很重視的一點。在朱祁鈺看來立太子乃至立不立太子這都是他的家事不應該讓外臣來插手干預。不過這個想法顯然有點幼稚從根本上講立太子是關係到國家未來的大事而大臣們自然就有言權!不過也正是朱祁鈺所設立起來的新制度結果導致大臣們根本就沒有資格提太子一事這簡直就成了由皇帝個人意願決定的事情。不要說立太子就連立皇后廢皇后這些事情都成了禁言!

不過這次於謙是主動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朱祁鈺也很是驚訝畢竟蔣仕學的事情才過了而蔣仕學一案正是由廢立皇后帶出來的。事情還沒有過多久于謙就提出了立太子的事情。如果換着了其他的官員提出了立太子一事的話恐怕朱祁鈺早就讓侍衛團去把他抓了起來然後再拷問一番審問出這個大臣的意圖。不過這次是于謙提出來的朱祁鈺自然就不能這麼做了。而且於謙在這個時候提出了立太子一事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陛下臣已老臣一生爲國盡心竭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此臣甘願冒犯陛下也要請陛下就立太子一事做出定奪!”于謙的態度是很堅決的“立太子之事原本不是臣應該說的不過臣爲國爲民更爲了陛下的萬世千秋江山不得不提此事還望陛下三思!”

朱祁鈺沒有開口目光在於謙身上掃了好幾遍。

“陛下臣……”

“好了于謙你的意思朕很清楚!”朱祁鈺扶住了于謙先讓他坐了下來“立太子一事確實關係到了國家的根本。不過現在朕還沒有做好準備。且幾個皇子都還年幼根本就不無法確定他們的品行相信你也不願意看到帝國的下個皇帝是個碌碌無能之輩乃至是個昏君吧?”

于謙苦笑了一下沒有開口。

“立太子一事現在還不在朕的考慮範圍之內至少朕還沒有老到需要爲帝國選擇接班人的程度吧!”

“陛下此事不能這麼說確立了太子本身就是確立了帝國的未來。而且太子也需要時間來進行學習以掌握治國的能力。這些都需要時間所以臣認爲越早確立太子對帝國就越有利!”

朱祁鈺苦笑了起來看樣子于謙這次是橫了心來的如果沒有得到準確的答覆他肯定不會罷休。而於謙也是一番苦心這一點朱祁鈺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並沒有要責備于謙的意思。當然朱祁鈺也不想輕易的改變自己的想法畢竟他很清楚立太子一事正是太重要了所以他只能在完全確定了幾個兒子的脾性在其成熟之後再決定由誰來當太子。他絕不想讓自己辛苦一輩子打下來的江山落到了一個庸碌的君主手裡如果那樣的話朱祁鈺甚至不會立太子用別的辦法來延續他所建立的這個帝國!

當然朱祁鈺的這些想法于謙是不會明白的在於謙的眼裡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皇帝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

“好了你也要讓朕有時間思考吧?”朱祁鈺最後簡直就是在求于謙讓步了“朕答應你會好好考慮太子一事的。不過朕也需要時間吧是不是?給朕幾天朕到時候肯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于謙看了皇帝一眼這才點了點頭。至少這也算是一個答覆了吧。畢竟皇帝要確定誰爲太子這也需要時間考慮。

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21節 新生的近衛軍第26節 千秋功臣第5節 子龍再生第28節 秘密偵察第22節 軍魂第31節 決戰瓦剌城堡第15節 火燒日野第42節 肅貪第5節 血戰同萌關第54節 增援第37節 股權第31節 驚世寶藏第1節 凱旋迴京第33節 王國的繼承人第45節 夜宴第36節 商業聯盟第4節 西洋報告第29節 全面反擊第14節 萬里大突擊第57節 影虎第45節 販賣戰爭第38節 白古女王第52節 建議第9節 裝模作樣第5節 哈桑的感激第2節 帝國之矛第45節 帝國第五軍第33節 兵臨城下第56節 柴家的沒落第4節 夜襲江戶第13節 匪軍第40節 定亂第16節 立川鏖戰第32節 將計就計第64節 大鼓將軍第70節 皇帝的較量第73節 虎賁將軍第30節 大學第16節 信譽第18節 爭風吃醋第79節 攻打里斯本第30節 圍困順義第28節 收購第27節 決戰第9節 削番第44節 主動迎敵第10節 歸降第17節 保險公司第16節 信譽第10節 大將石亨第15節 土著的力量第60節 現代醫學之父第29節 全面反擊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47節 局第49節 大展神威第43節 水淹千軍第18節 北逐第59節 救兵第19節 圍困哈烈第28節 最強的競爭者第30節 一潰千里第25節 北線進攻第25節 敵人崩潰第40節 天下第一店第74節 兩皇對陣第13節 退敵第44節 軍人的榮譽第33節 朝鮮王國第8節 戰爭主宰第2節 狡猾的阿巴克第6節 重創紅夷第27節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2節 帝國頂樑柱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1節 宣府振兵(二)第80節 炮轟倫敦塔第47節 死神在舞蹈第18節 血戰西直門第79節 攻打里斯本第26節 全殲強敵第23節 感動天下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32節 逆我者亡第28節 吸血鬼第4節 示弱第60節 叛徒的下場第53節 戰役收尾第2節 大明鐵騎(一)第30節 日寇夜襲第14節 兵臨城下第13節 遍地星火第30節 親臨前線第22節 瞭解第48節 家亂第33節 越後之龍第24節 爾虞我詐第22節 洪水無情第5節 血戰安州
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21節 新生的近衛軍第26節 千秋功臣第5節 子龍再生第28節 秘密偵察第22節 軍魂第31節 決戰瓦剌城堡第15節 火燒日野第42節 肅貪第5節 血戰同萌關第54節 增援第37節 股權第31節 驚世寶藏第1節 凱旋迴京第33節 王國的繼承人第45節 夜宴第36節 商業聯盟第4節 西洋報告第29節 全面反擊第14節 萬里大突擊第57節 影虎第45節 販賣戰爭第38節 白古女王第52節 建議第9節 裝模作樣第5節 哈桑的感激第2節 帝國之矛第45節 帝國第五軍第33節 兵臨城下第56節 柴家的沒落第4節 夜襲江戶第13節 匪軍第40節 定亂第16節 立川鏖戰第32節 將計就計第64節 大鼓將軍第70節 皇帝的較量第73節 虎賁將軍第30節 大學第16節 信譽第18節 爭風吃醋第79節 攻打里斯本第30節 圍困順義第28節 收購第27節 決戰第9節 削番第44節 主動迎敵第10節 歸降第17節 保險公司第16節 信譽第10節 大將石亨第15節 土著的力量第60節 現代醫學之父第29節 全面反擊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47節 局第49節 大展神威第43節 水淹千軍第18節 北逐第59節 救兵第19節 圍困哈烈第28節 最強的競爭者第30節 一潰千里第25節 北線進攻第25節 敵人崩潰第40節 天下第一店第74節 兩皇對陣第13節 退敵第44節 軍人的榮譽第33節 朝鮮王國第8節 戰爭主宰第2節 狡猾的阿巴克第6節 重創紅夷第27節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2節 帝國頂樑柱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1節 宣府振兵(二)第80節 炮轟倫敦塔第47節 死神在舞蹈第18節 血戰西直門第79節 攻打里斯本第26節 全殲強敵第23節 感動天下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32節 逆我者亡第28節 吸血鬼第4節 示弱第60節 叛徒的下場第53節 戰役收尾第2節 大明鐵騎(一)第30節 日寇夜襲第14節 兵臨城下第13節 遍地星火第30節 親臨前線第22節 瞭解第48節 家亂第33節 越後之龍第24節 爾虞我詐第22節 洪水無情第5節 血戰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