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地位夠高,交遊也廣,消息之靈通,放眼三界,那也是數得着的,對於三界之內,萬靈萬類的信息,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對風伯、雨師這類法力強橫的上古魔神,自然也頗爲了解。
這些上古魔神、天神,一個個都是心高氣傲的主兒,尤其是在遠古天庭司隸重職者,更是如此,不能說眼睛都長在額頭之上,但也差不多了,行事向來橫行無忌,不加掩飾。倒不是說他們不懂得掩飾,只是不如此不足以顯示他們的高貴,彰顯他們昔日的榮光。
正是有鑑於此,方纔使得觀音菩薩做出之前的判斷的,但是觀音菩薩卻是不瞭解,自打這五位上古魔神跟了山濤之後,終日耳濡目染,也都禁不住沾染了幾分山濤的詭詐。正所謂天變不如人心變,一任觀音菩薩法力再高,也沒能窺破這種源自於人心深處的微妙變化,竟然於不知不覺間,着了道而不自知。
觀音菩薩就這般,隨侍在帝輦之側,跟隨山濤開始巡視南海剩下的國度。沿途之上,還盡職盡責的講解着一些風土人情,一時間,倒真個像一個下屬一般。山濤也似毫不避諱一般,任其參加自己與諸心腹,商討諸般問題的議事活動。
一路前行,山濤與觀音菩薩之間的關係,顯得融洽無比,仿若二人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芥蒂一般。不過,二人終究各爲一大教派的代表,非是同路之人,故而,當山濤試探着,向觀音菩薩問詢主政一部的建議之時。其當即三緘其口,表示自己別無什麼好的建議。
這些許的不愉快情景,以山濤與觀音菩薩的手段。自然是眨眼之間便將其放過一邊,維繫着眼前地和睦氣氛。
一路巡行,赦罪南海億兆國度,足足用了二十餘日的時光。時間雖長,卻也非全無好處,其神念之道愈發精微,雖然其修爲依然還未能踏入大羅金仙之境。與觀音菩薩比肩。但是血神之身,顯化大千世界。卻也易如反掌。
巡行完畢,山濤一行折向,往普陀山方向行去。南海嶽府之所在,與別處不同,由於觀音自有道場普陀山。故而爲方便管理,便施展大神通,將嶽府所在的狄山,遷到了普陀山之側,兩山相對。
無有羈絆,行速自快!不多時,便已然踏入了普陀山勝境。對於普陀山勝境,山濤以前也有過聽聞,言道南海雖多凡人。島連島。山挨山,國度無量數。唯有普陀山勝境。清淨自在,不染紅塵,爲真正神仙之鄉。
今日一見,卻也感嘆地確是非同凡響。汪洋海遠,水勢連天,波平如鏡,綿延萬里,不見絲毫凡人跡!天上,靈氣結成祥雲,廣有數千裡,海上,小島星羅棋佈,盡是瓊花瑞獸。遙遙看去,普陀山上,金、白二色佛光上衝萬丈,直刺雲霄,激盪那氤氳之氣,化爲五色雲璇。更有那清音梵唱,如黃鐘大呂,聞之便心神俱靜,直欲長留此間,不再理會任何事情。
不過,山濤並沒有過多欣賞這奇妙勝景,因爲觀音菩薩的三位弟子惠岸行者木吒、善財、龍女,已經率領着百多位南海嶽府主要將帥以及一萬天兵,普陀山守山大神黑熊也率領着普陀山山神、狄山山神以及萬多名山神、土地,前來迎接。
見禮之時,山濤着重觀察了一下南海嶽府的衆多軍將,發現果不出其之前所料,這些將帥之中,約莫有一七成,身上都隱隱流轉着強大的佛力氣息。山濤天眼透視,發現其中大多爲佛門的八部天龍、二十四諸天等等專一擅長戰鬥的護法。
此外,山濤還發現五、六個特別出色的,估摸着可能是觀音所言地,其“至交好友”推薦地門人弟子。當然,這些人自然都是佛門年輕一輩的精英弟子。見得這般氣象,山濤真地是從內心深處,欽佩觀音的經營手段。
若非是其一時觸動,想到了一步奇招兒,恐怕他這番南海攬權之行,短時間內,是鐵定難以成功了。
一應禮儀畢後,以南海嶽府大軍爲前導,山濤一行,浩浩蕩蕩,向普陀山行去。將至之時,山濤突然下令,令喻大部天兵都前往狄山駐紮,只將帥留下,隨同山濤,入住普陀山。
此命令合情合理,自然無有不應!再加上天兵訓練有素,眨眼間,本來一條隊伍,立時叉將開來。一隊有數萬之衆,隨着幾個將領,折向那高有萬丈,奇峰參天的狄山而去,另一對,則不過數千人,簇擁着山濤的帝輦,一直前行。
隨着普陀山的愈發臨近,山上地諸般奇景愈發清晰可見:千樣奇花,萬般瑞草,風搖婆娑,日映金蓮。那三界聞名的蓮花池中,蓮開千朵,金魚雀躍,紫竹林內,孔雀清啼,麒麟搖尾。山腰高大的山門牌坊之外,則有百多個童男童女,以及一些小神、小妖,拜倒在那裡,顯得甚爲恭敬。
山濤見得這偌大的普陀山,就這麼點兒人手,正欲讚歎幾句其清修之心,但神念透發之下,卻赫然發現,普陀山中,隱約有幾股十分強大的氣息隱藏其中,而這氣息,乃是純正之極的佛家氣息。
山濤明瞭,這定然就是趕來爲觀音菩薩助陣的佛門高手。顯然,觀音菩薩的準備工作也做的十分地充足。不過,有一點兒,山濤也看出來了,觀音菩薩並無意於南海,進行大規模地爭鬥,起碼,沒有做好大規模爭鬥的準備。
而山濤,經此一行,看到佛門在南海疆域地潛勢力之後,再加上其始終堅持如一的攬權大計,卻是不吝於在此開啓佛道之間的大規模爭鬥。因爲兩教大戰的餘波,勢必會將觀音菩薩精心操持的佛門基業盡毀。
如此一來,雖然億兆國土黎民百姓可能就此身隕,但是對而今的山濤來說,凡俗世界生滅,億兆國度存亡,不過彈指般容易。爲了他心中的目標,這個心,他還狠的下來,尤其是,其中多爲佛國之時。
而這,對山濤來說,乃是一個分外有利的心理優勢!有了它,山濤對自己計劃的成功更加有信心了。眼看就要飛臨普陀山上空,山濤忽然止了隊伍,數千將帥、天兵分列兩旁,唯有山濤的帝輦,沿着這將兵護持的雲路,繼續向前。
作爲隨侍的風伯、雨師、文曲、天機四人,以及衆仙女、力士,自然要緊緊跟隨。而觀音菩薩,由於這一行一直都是隨侍在帝輦之旁,也隨着山濤的帝輦前行。
頃刻間,衆人便已經抵達普陀山上空,帝輦懸於虛空,山濤俯身下望,連連點頭,似在觀賞風景。傳出令喻,令得那些童子、小神起身之後,山濤對觀音菩薩笑道,“果然好景緻啊!就是靈氣未免差了點兒!”
“這裡畢竟是第一重天,哪裡能夠和帝君的天宮相比呢?”觀音菩薩不解山濤何意,順勢回道。
“不然,天宮靈氣雖然豐沛,但是論起景物的自然雅緻,卻是不如普陀山了!”山濤似是感嘆的道,“若是能二者得兼,就再好也不過了!”
聞得此言,觀音菩薩心中陡然感覺到幾分不對勁兒,但是又說不上來,本能的接口道:“不過,世間事大抵如此,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山濤默然,神情似黯淡了些許,頗爲失望。片刻之後,山濤陡然一拍掌,大笑了起來。“本帝怎麼這般糊塗?早就該想到了!”緊接着,其與葉繽攜手,踏出了帝輦,凌與虛空,對觀音道,“觀音尊者,本王已然想到了兩全其美之妙計,而且,這妙計非但能夠讓本帝得償所願,更解決了我們之前懸而不決的問題!
這下,本帝與尊者,都可滿意了!”
聞聽此言,觀音菩薩面色登時大變,話語脫口而出:“何等妙計?”
“搬山!”山濤朗聲笑道:“本帝身爲地官,清虛大帝,執掌權柄神器——驅山鐸,統馭三山五嶽。這三界十方,所有山嶽,都在本帝的號令之下。
本帝需要尊者相助,尊者卻需在普陀山閉關煉法,本帝若是將普陀山直接搬到洞靈天宮去,如此,既不誤尊者之功夫,又可隨時請益,豈不兩全?
再者說,普陀山移往天宮,靈氣更加豐沛,對尊者修煉也有好處,向來尊者是不會拒絕的,而本帝也可時時觀賞景緻,這實在是太妙了,本帝早就應該想到了!此事無須衆將帥公議了,本帝自決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