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

“這便是李恪非的院子?”姬衍望着這個青磚紅瓦的房子,有些驚訝,開口道。

並非驚訝這房子奢侈豪華...而是有點平常。

當然,這平常指的是在王公貴胄、一方官吏的層次之中。

“常縣令,扣門吧。”姬衍身旁的魏忠賢冷冷地說着,“怎麼,你還想讓王上動手?”

濟南的常西縣令頓時就嚇出一身冷汗,二話不說上前敲門。

“哪位?”

不一會兒,雄厚的男音從屋內傳出,開了門後,男子有些驚訝,開口道:“常縣令,不知...”

“咳咳,李先生,今天來看你的,是這位貴人。”常縣令清咳兩聲,在貴人二字上重重地頓了頓,開口道,“那位便是濟南君殿下,隨我去見見吧。”

“查詢此人屬性。”

還是老規矩,上來丟個查詢術,查查屬性能力。

“叮......正在查詢中,請稍後。”

“叮......查詢完畢,李恪非——武力值51,統御值37,謀略值74,內政值80,魅力值89,忠誠度等級爲0。”

“李格非,北宋文學家。字文叔,齊州章丘人,女詞人李清照之父。李清照《上樞密韓公詩二首》詩序中稱“父祖皆出韓公門下”,可知其父祖輩皆爲“蚤有盛名,識量英偉”的學士韓琦的門下士。幼時聰敏警俊,刻意於經學,著《禮記說》數十萬言。宋神宗熙寧九年中進士,初任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後爲鄆州教授。宋代有兼職兼薪制度,郡守見他清貧,欲讓他兼任其他官職,他斷然謝絕,表現了廉潔清正的風節。”

姬衍頓時有些失望,但還是在心裡安慰着自己:“爲官清廉,而且能力也可以當一個郡守了,更何況他女兒還是李...李清照?”

姬衍突然意識到重點,李清照。

“李先生,本君可是久仰您的大名了。”姬衍臉上立馬帶着微笑,笑望李恪非,李恪非也不含糊,笑着迴應。

“濟南君殿下,還請入內一敘。”李恪非將姬衍一行人請了進來,姬衍剛剛入院,門外的士卒便圍了上來,將整個院子團團圍住,但沒有露出一點聲音。

姬衍入了屋內,與李恪非對坐,其他人皆照着不敢坐下。

“清照,貴客登門,上茶吧。”李恪非見有些蹊蹺,但也沒有多言,隨後高聲招呼道。

聞訊之間,一名少女端着茶杯來到了主廳,少女明眸皓齒,生有一雙柳眉,秀髮烏黑,步伐輕盈。

姿色雖不及趙妍那般婉轉動人,但卻別有一番滋味。

“查詢此人屬性。”

“叮......正在查詢中,請稍後。”

“叮......查詢完畢,李清照——武力值45,統御值36,謀略值83,內政值64,魅力值90,忠誠度等級爲0。”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這位是...”姬衍清咳兩聲,裝作不認識的樣子,開口問道。

“回濟南君,這是小女清照。”李恪非笑着回答道。

“清照見過公子。”李清照朝着姬衍盈盈一拜,聲音婉轉動人。

“免禮。”姬衍當即把自己燕王的作風拿了出來,下意識的開口。

“李先生,不知你對如今天下大勢有何看法?”姬衍已經下定決心了,爲了你女兒...嗯,爲了你這身才華,說什麼都要把你拐到燕國來。

“當今天下格局瞬息萬變,就說我魯國現如今的盟友宋、燕。”李恪非嘆了口氣,開口道,“宋國子氏被趙氏所篡,燕國一弱國得以發展爲強國,這些又是誰能想到的?”

“那依先生所見,未來十年,那個國家可以稱霸中原?”姬衍微笑着開口道。

“非晉即趙。”李恪非沉思了一會兒,開口道。

姬衍搖了搖頭,這哥們對天下還是沒有認識啊。

秦國東出,魏韓晉做阻,趙又與秦盟。

非晉即趙?這可真是個笑話一般的說法,當今或許趙國獨大。

但未來有秦、有唐,更有一個BUG般存在的燕。

“那先生認爲,燕國怎麼樣?”姬衍眼球一轉,緩緩開口道。

“燕國....發展迅速,未來十年怕是要停滯了。”李恪非搖了搖頭,緩緩開口道。

停滯?做夢呢兄弟?

姬衍有些無語,一點大局觀都沒有,燕國想要問鼎天下,只有依靠接下來秦國東出這杆子勁,不然怕是沒有什麼機會了。

“如果有機會去燕國出仕,先生...願意麼?”姬衍突然開口,盯着李恪非。

“燕國?”李恪非輕笑了一聲,“在哪兒不是生活呢?”

“燕國,薊城守...不知先生可願?”姬衍直視李恪非,緩緩開口道。

“濟南君說這話...什麼意思?”李恪非似乎察覺到了什麼,淡笑言道。

“濟南君該不會是燕王吧?”李清照在一旁巧笑插嘴道。

“不過,寡人乃燕王姬衍。”姬衍靜靜地開口,“先生可願,出仕於燕?”

“幸得王上看重,非萬死莫辭。”李恪非當即行臣禮,拜姬衍。

“先生快快免禮,先生可是我大燕重臣,怎可如此。”姬衍趕緊攙扶起李恪非來,同時望了一眼李清照。

穩了。

“還請先生收拾家當,待過幾日與寡人啓程,歸薊城。”姬衍開口道。

“王上,齊王到了。”這時,魏忠賢過來小步提醒道。

“齊王,他可終於來了。”

感謝莫德爾、道劍琴儒的月票√

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八十二章 一夫當關(求首訂√)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二十章 險境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讓儒冠誤此生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十六章 齊國公子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十三章 技能第三十六章 鬼谷傳人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五十一章 齊國鉅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國老將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桓平六年春(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金與大清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出征關外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二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三十章 狼顧之相屬魏延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金與大清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三百七十八章 剋制鐵騎的方法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三百九十五章 赳赳老秦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六章 鬼谷傳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三百三十章 狼顧之相屬魏延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章 奸相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三十章 代燕漁陽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三百六十章 地理專家李廣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回天乏術第二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破冒頓第九十三章 恆山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二百五十九章 伐金(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
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八十二章 一夫當關(求首訂√)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二十章 險境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讓儒冠誤此生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十六章 齊國公子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十三章 技能第三十六章 鬼谷傳人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五十一章 齊國鉅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國老將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桓平六年春(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金與大清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三百四十五章 出征關外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二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三十章 狼顧之相屬魏延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金與大清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三百七十八章 剋制鐵騎的方法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三百九十五章 赳赳老秦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六章 鬼谷傳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三百三十章 狼顧之相屬魏延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章 奸相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三十章 代燕漁陽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三百六十章 地理專家李廣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回天乏術第二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破冒頓第九十三章 恆山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二百五十九章 伐金(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