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臨淄城齊王議和

臨淄城,沒有了往日的熱鬧。

滿城白素,行人沉重,齊國舉國上下一片默哀。

三日前,歷城淪陷了。

李忠被俘,六萬步卒被斬兩萬餘,餘者有一萬餘人被坑殺,剩下的盡數降燕。

最要命的,也是齊王呂源苦心孤詣,省吃儉用湊出來的兩萬騎兵沒了。

主將秦瓊戰死,副將魏延叛變,兩萬騎兵投降七千餘人,餘者盡數斬殺。

而諸葛亮的態度也變了一番,降者免死,不降者盡數坑殺。

臨淄城得到消息後,無比的震驚,無比的絕望。

如今韓、晉被滅,魏國投降,楚王北狩...而他齊國也被燕軍在歷城硬生生的打敗,丟了魯郡。

齊國目前雖然還有十數萬的部隊,但呂源卻沒有了抵禦燕國的信念。

燕國目前的兵力,可足足有八十萬部隊。雖說其中屬於燕國的只有四十萬,其他四十萬乃是各國降卒。

但,這個數字未免也太過觸目驚心了。四十萬士卒降燕,其中魏國有十四萬、晉國九萬、韓國三萬、楚國十六萬,他齊國也有近三萬投降士卒。

“管相,如今之計,寡人該怎麼辦?”齊王源也不是什麼庸碌之輩,雖然感嘆魯郡失陷,但依舊沉着冷靜,開口詢問管仲的意見。

“稟王上,秦將軍殉國,乃我大齊的恥辱。”管仲頗爲沉重,接着開口道:“但如今...我大齊卻不能爲秦將軍報仇雪恨,洗滌恥辱。”

齊王源平靜地點了點頭,他也不傻,知道燕國現在風頭正盛,不宜與之爲敵。

“某覺得,燕王如今定是很苦惱。”管仲微微一笑,也不解釋姬衍爲什麼苦惱,接着開口道,“只要王上遣一上卿爲使,主動赴燕,與燕和解願賠償黃金十萬兩,相信燕國定然會應允。”

十萬兩黃金,不過是齊國十萬部隊一年的軍費,齊國還是掏的起的。

“準,還請晏上卿爲齊使者,出使燕國吧。”齊王源點了點頭,開口道。

畢竟齊國也就只有這麼一位縱橫家名士了,別的也沒啥厲害的人才。

“我王聖明,臣這就去通知晏嬰大人。”管仲神情嚴肅,拱手告退。

齊王源望着管仲離去的身影,忍不住的嘆了口氣,最終喃喃自語道:“父王...齊國怕是要亡在寡人手裡了...”

與掛壁生在一個時代,可以說是齊王源的不幸。

......

薊城裡,姬衍確實如同管仲說的那樣,很是苦惱。

可能有人會說,燕國最近不是驚國之大勝麼,燕王又怎麼會有苦惱呢?

可別忘了,燕國的根基不穩啊。

秦朝爲什麼滅亡?不就是根基不穩,留下隱患?戰國七雄割據爭霸數百年,國家觀念深入人心。

秦始皇嬴政這樣十年滅六國,自然會導致大批六國死忠的反撲。

而姬衍目前面臨的局面,與歷史上的嬴政相差無幾。

一口氣滅了三國,雖然姬衍有一個忽悠沒有能力的普通人的技能,但他可沒法忽悠能力值高於70的人才啊。

不說其他,姬衍現在已經基本確定了魏國的唐氏一族,韓國的張氏、袁氏一族,晉國的邵氏一族等多個家族意圖反撲。

晉國倒還好說,有當地名門望族司馬氏幫襯,邵氏翻不起什麼浪花。

魏國的唐氏一族也是在大梁被攻破之時,被大洪水所打殘,隨後的清理導致唐氏死傷慘重,沒有什麼能力與燕國爲敵了。

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則是當初兵不血刃攻破的韓國了。

錦衣衛協助攻城,雖然使燕國兵不血刃拿下了新鄭,但同時也意味着城內死忠沒有清理乾淨。

比如張氏的張良,袁氏的袁術、袁紹兄弟二人,他們都在積極組建部隊,想要反攻燕國。

張良還算聰明,失敗一次後逃亡他國,不知所蹤。而袁氏兄弟則是賊心不死,一個勁的騷擾燕軍,目前正在某個山上佔山爲王,嚴重阻礙了燕國的運行。

姬衍直接下令讓李靖去解決了,目前結果如何還不得已知。

除了有賊心不死的家族反撲之外,燕國內部還有一些失誤。

比如官員的安排,不用說,吏部所有的候補官員全部都被安排成縣令,加上三國內部的帶路黨,這才堪堪將韓國的官吏補齊,直接讓楊鎬擔任郡守。

而魏國大梁以及晉國的領土,姬衍只能把帶路黨互調,讓魏國的降官去晉國當官,讓晉國的降官去魏國當官。

解決這一切後,姬衍又發現郡守、郡尉等職位還得安排...

姬衍再次進行騷操作了。

將遼東、遼西合併,稱遼東郡,郡守爲張說。

奕郡併入漁陽郡,郡守爲李兌。

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玄菟郡郡四郡合一,爲朝鮮省,不撤其郡名,布政使(高官)爲李如鬆。

代郡、上谷郡、漁陽郡、遼東郡、右北平郡歸一,爲直隸省,由薊城朝廷直接負責。

高郡、涿郡、常山郡、清源郡、中山郡合一,稱趙元省,布政使爲姬職。

韓國剩下的郡除鉅鹿之外,歸爲一省,布政使爲主父偃。

晉國所有郡包括未收復的雲中郡在內,稱三川省,布政使爲趙普。

魏國大梁衆多郡加上昌黎郡,爲北樑省,布政使爲徐庶。

鉅鹿郡以及剛剛攻佔的魯郡,稱齊魯省,布政使爲諸葛亮。

金國、清國原處,爲北原省,布政使爲宋江。

剩下的大多人才如李兌、簡雍、孫乾等,全部調往各地擔任布政使的副手。

這次收益最大的,怕是宋江了。他從來沒想到,自己會突然成爲正二品高官,爲燕王戍守邊疆。

緊接着,姬衍又考慮軍隊的問題。

八十萬部隊,太多了。

沒錯,姬衍嫌人多。

就算是耕戰制度的秦國,部隊巔峰的時候也不過是燕國現在的人數。

現在的燕國,根本無力養活這麼多的部隊,因此姬衍爲了戰鬥力以及糧草的保證,裁軍十五萬。

這十五萬,多數是楚國的糧召兵以及晉、魏、韓的老爺兵,如韋睿的七萬晉軍以及楚國項燕的精銳部隊都被姬衍留了下來。

“科舉啊科舉,事不宜遲啊!”

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楚君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四百三十五章 唐楚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十六章 代燕漁陽之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四十章 首殺君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四百五十四章 許負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三百六十章 地理專家李廣第十二章 驍勇戰將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鎮國鐵騎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四十九章 鬥將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一章 系統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圍堵函谷關(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四百零九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踏龍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秦人無所畏懼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燭影斧聲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一章 系統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三百七十一章 秦將王翦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十五章 二鸚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剿梁山(三)第十六章 齊國公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趙國之盾(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劍指四方皆俯首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零四章 大唐軍神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細算吳三桂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讓儒冠誤此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三百六十七章 技擊之士最終章 諸侯畢,四海一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二百章 大秦的策略第二百三十八章 肅慎勇士七萬騎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唐俯首第二十九章 代燕漁陽之戰(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七章 趙廷文臣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鍋俠第三百七十九章 楊玉環第四十七章 鮮卑與山戎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二百一十二章 肅慎高層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二百零三章 遼東戰役(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楚君臣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戰三敗第三百零三章 韓軍潰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
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楚君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四百三十五章 唐楚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十六章 代燕漁陽之戰(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四十章 首殺君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四百五十四章 許負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三百六十章 地理專家李廣第十二章 驍勇戰將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鎮國鐵騎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四十九章 鬥將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一章 系統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圍堵函谷關(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四百零九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踏龍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秦人無所畏懼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燭影斧聲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一章 系統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三百七十一章 秦將王翦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十五章 二鸚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剿梁山(三)第十六章 齊國公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趙國之盾(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劍指四方皆俯首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零四章 大唐軍神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細算吳三桂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三百二十六章 豈讓儒冠誤此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三百六十七章 技擊之士最終章 諸侯畢,四海一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二百章 大秦的策略第二百三十八章 肅慎勇士七萬騎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唐俯首第二十九章 代燕漁陽之戰(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七章 趙廷文臣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鍋俠第三百七十九章 楊玉環第四十七章 鮮卑與山戎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二百一十二章 肅慎高層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二百零三章 遼東戰役(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楚君臣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戰三敗第三百零三章 韓軍潰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