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許負

錦江近百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

張籍的《成.都曲》生動的記載了成.都美景,一時之間倒是讓人留戀不已。

成.都城南的小院裡,少女與老者相對而坐,石桌上擺着一面鏡子。

無論是老者還是少女,皆身披黑白道袍,仙風道骨之氣甚濃。

“劉師叔,這是什麼?”

少女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桌子上這個鏡子,眼睛一眨一眨的。

“此物乃乾元鏡,據說能預知未來...可惜伯溫半世勞碌也沒解開其中的奧秘。”劉姓道士苦笑三聲,接着開口道,“如今這天下也有了歸屬,這乾元鏡也應當換個主人了。”

“許負師侄,這乾元鏡就交給你了。”劉姓道士頗爲灑脫,起身微微點頭,消失在小院內,留下許負一個人發愣。

劉姓道士名基字伯溫,乃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在歷史上可是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這個時代的他與歷史上有些不一樣。

他十年前算了一卦天機,發現帝星滿地走,霸星多如狗。於是他就果斷放棄輔佐君主,改做遊蕩道士。

用了十年研究這個乾元鏡,結果只得到了個叫“推背圖”的玩意兒,劉伯溫表示一臉懵逼啊。

今日在成.都瞎逛之時,偶遇師兄之女許負,於是尋思一陣,乾脆就把這乾元鏡交給後人。畢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啊!

許負也不是什麼無名之輩。

許負是歷史上西漢初年的女相士,精通相術,曾爲許多王公貴族相面,預言非常靈驗。因此被漢高祖封爲鳴雌侯,是古代少數的女列侯之一。其外孫郭解,是漢代知名的遊俠。

她有三個事例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魏王豹是項羽分封的十九路諸侯之一,楚漢戰爭爆發後,加入漢軍陣營,與諸侯聯軍一起攻佔西楚國首都彭城,聯軍被項羽擊敗後,魏王豹雖然與劉邦一起退到滎陽,但心中認定項羽將會獲勝,就以母親生病爲理由,領軍返回西魏國。

魏王豹回國期間,夫人薄氏請人看相,相師正是許負,許負認爲薄氏有富貴相,將來生的孩子會成爲天子!

然後可把魏王豹高興壞了,這個意思不就是自己能當皇帝嘛?於是就不跟劉邦,自己單幹了。

之後魏王豹被韓信所滅,簿姬被送往漢國臨時首都櫟陽勞作,薄氏被分配到“織室”,後來被劉邦寵幸了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巧合的是,薄氏懷孕了,還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劉恆,後被封爲代王。

這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第二件事兒就是給漢文帝的寵臣鄧通算命,說他會餓死。

漢文帝知道後認爲:鄧通的貧富在朕,怎麼會餓死?

就把蜀郡嚴道的銅山賜給鄧通,讓其自行鑄錢,於是,鄧通鑄造的錢幣遍佈天下,富可敵國,財產僅次於另一個能鑄錢的吳王劉濞。

文帝去世後,景帝繼位,把鄧通免職,追奪銅山,抄沒家產,鄧通流落街頭,最後真的餓死了。

第三件事兒就是給周亞夫算命,周亞夫曾請許負爲己看相,許負認爲其面相預示將來會餓死,周亞夫哈哈大笑,並不相信。

嗯...最後的結果應該也知道了,這位平定“七王之亂”的名將後來真的因爲絕食而亡。

這樣一位神算子如今還是少女時期,他也被自家師叔給搞的頭昏腦漲,不知道打的什麼算盤。

“奇怪...”

許負嘀咕一聲,仔細把玩着手中的鏡子,驚呼道:“好光亮的銅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許負這樣的少女呢?突然得到這等照耀妝容的寶物,當然是興奮無比。

突然,鏡面閃過一道霞光,許負愣住,猛然發現鏡面的景色變換起來。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

城牆上到處都是被破敗的痕跡,但許負還是一眼認出了這座城池:成.都!

大批大批異國士卒從城門殺入,成.都的百姓叫喊着、無力的掙扎着,士卒操着北地的語言喊殺着。

許負不由爲之揪心,不知所措。

突然,許負似乎看到了希望。

“滾滾”戰旗戰旗隨風飄揚,蜀軍細柳營出現了!

許負激動不已,無他,這一批小年輕都是聽着細柳營的傳說長大的。

“不可能!不可能!”

許負看到接下來的一幕,當即驚天動地,滿臉充斥着不敢相信。

在細柳營的最中央,有一支黑甲護衛拱衛着龍輦,一杆“燕”字纛旗迎風飄揚。

龍輦上坐着個不滿三十的君王,不怒自威。

細柳營的主將周亞夫恭恭敬敬地爲燕帝駕輦,虎視成.都城!

許負心裡一個最不敢相信的事實出現了,若不是乾元鏡,許負絕對不會想到名震巴蜀的細柳營竟然投敵,投了燕國!

甚至可以說,成.都未來的慘狀,都有細柳營的一份功勞!

許負握緊了拳頭,內心震撼不已。

乾元鏡有預知未來的功能,所以說這上面的現實十有八九是未來會發生的事兒。

許負稚嫩地臉上充滿了堅毅,她要阻止這一切的發生,揭露周亞夫的真面目!

“許褚叔父呢?快帶我去見他!”許負二話不說招來僕人,吩咐道。

許褚是許家目前官職最高的人,乃是皇帝身邊的親隨侍衛,護衛劉邦的安全。

所以,她必須通過許褚把消息傳給劉邦,讓劉邦有一個警惕,不至於被周亞夫偷襲!

“許二爺在皇宮呢,小姐您找許二爺作甚?”僕人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開口道。

許負覺得如今成.都的數十萬百姓性命皆在她身上,於是正義地站出開口道:“走!去皇宮,我有大事稟報陛下!”

“可是...”

“別可是了,這可是關係到我大蜀的存亡!我必須去提醒陛下!”

“好!”

“別猶豫了,我們...等等,你說什麼?”

“我說好,小姐快上車!”

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伐宋之戰(四)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二百七十章 九品官制第七章 郭隗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姬衍的顧慮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突圍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細算吳三桂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八十章 大良賢師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陣冒頓第一百三十三章 圍剿梁山(四)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十三章 技能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糾結的李績第二百八十七章 韓王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什麼?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零六章 遼東戰役(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六十五章 收服奕郡第七十三章 代郡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四百二十九章 欲與天公試比高第五十四章 伏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伐齊第一百七十章 攻破涿縣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鋒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佔歷城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十章 魏忠賢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二章 奸相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破高城第二百零九章 王允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六章 漁陽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四百四十七章 猶豫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失兩將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五章 首鸚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桓平六年春(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
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伐宋之戰(四)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二百七十章 九品官制第七章 郭隗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姬衍的顧慮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突圍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細算吳三桂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八十章 大良賢師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陣冒頓第一百三十三章 圍剿梁山(四)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十三章 技能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糾結的李績第二百八十七章 韓王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什麼?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零六章 遼東戰役(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六十五章 收服奕郡第七十三章 代郡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四百二十九章 欲與天公試比高第五十四章 伏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伐齊第一百七十章 攻破涿縣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鋒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佔歷城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十章 魏忠賢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二章 奸相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破高城第二百零九章 王允之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六章 漁陽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四百四十七章 猶豫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失兩將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五章 首鸚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桓平六年春(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