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節 車遲國

東來島,正殿之中,東來佛祖端坐正中,東華帝君坐於一旁,下方則是站着幾個親信的大菩薩,以及三星島趕來的福壽祿三星。

東來佛祖仍是笑容可掬的樣貌,靜靜地聽得東華帝君講完了來意,方纔道:“帝君,看來玉帝已然將事情查出了個八九不離十,方纔下此決斷。如此一來,我東天雖然損失了一些弟子,在天庭的實力卻反倒增強了不少,倒也算是得失相抵吧。”

東華帝君卻是雙眉緊皺,憤然道:“玉帝這旨意之中,雖然在雷部爲我東天增加了十八個神將的職位,卻也讓西天多派遣一位大菩薩進入中土,卻不知到底是何用意?”

東來佛祖微微搖了搖頭,笑道:“帝君難道這還看不出來嗎?玉帝此舉一是補充了我東天與西天兩方的損失,二則是爲了提醒你我,那烏雞國之事背後另有其人,要咱們兩方不可失了理智,放過那真正的元兇啊。”

東華帝君一愣,道:“烏雞國之事分明是西天之人下的手,卻爲何說是另有其人?”

東來佛祖嘆道:“帝君見事不可太過看重表象,卻忽視了最爲關鍵的結果。此事一出,我東天沒了十八位神將,西天卻少了一位獨當一面的大菩薩,誰也不算是佔得了便宜,那幕後之人到底是誰,豈不是呼之欲出?”

東華帝君畢竟不是蠢人,聽得這話,方纔恍然道:“莫非其實是道門之人下的手,爲的其實是同時削弱東西兩方佛門的實力?”

東來佛祖點頭道:“不錯,我一直勸你莫要急於出手,也正是有此猜測,如今與玉帝這番旨意相驗證,看來是不會有錯了。”

東華帝君怒道:“如此說來,我那十八位徒兒,你座下的靈吉菩薩,對了,還有我福堂那一衆弟子之死,其實都是道門暗中下手?這三清如此欺辱我東天,我又豈能與他善罷甘休?”

東來佛祖笑容微斂,雙目中也射出了兩道精光,道:“自然不能善罷甘休,弟子們的血債,總要有人來償還些許纔是。只不過,我東天也不可貿然行事,以免與他拼個兩敗俱傷,讓西天白白得了便宜。”

東華帝君忙道:“佛祖所言甚是,卻不知該如何行事纔好?”

東來佛祖沉默了半晌,忽然話鋒一轉道:“對了,算算日子,那取經的唐僧師徒,怕是已經過了號山吧?”

下方的黃眉菩薩奏道:“啓稟佛祖,的確是有消息傳來,說是那玄奘師徒三日前剛剛過了號山,還與那平天大聖的孩兒鬧出些不快,眼下已經繼續西行了。”

東來佛祖沉吟道:“號山乃是崑崙支脈,再往前走,可就是真正的崑崙山腳下了。崑崙山自古便是元始天尊的道場,若是那一行人鬧出些事端,怕是道門與西天的臉面都未必能坐得住吧。

帝君,你那小弟子天蓬,也在那一行人之中,不若由他來挑起事端,先逼得西天出手,我東天再伺機而動,方爲上策。”

東華帝君聽得天蓬之名,頓時沉默了下來,半晌才道:“佛祖,天蓬雖是我的弟子,卻早已去了天庭做官,後來受玉帝責罰,我也未曾出面相護,怕是已然心生怨懟。如今想來,靈吉以及烏雞國之事,他都曾出面報信,卻未必是安的好心啊。”

東來佛祖嘆道:“人心向來難測,倒也不無可能。如此說來,帝君更應將此事交予天蓬辦理,若他真有二心,不免暴露無餘,若一切只是巧合,咱們也不可錯怪了好人。”

東華帝君聞言恍然道:“不錯,讓天蓬去挑起玄奘師徒與道門的爭端,進可借刀殺人,退可試探出奸細,的確是一舉兩得,一切皆依佛祖之命便是。”

說完,他又與東來佛祖商談了一番細節,方纔率福壽祿三星離開了東來島而去。

再說玄奘師徒四人離開了號山,繼續向西行去,不出月餘間便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大城之外,擡頭看去,卻見城門上赫然寫着三個大字——車遲國。

玄奘見這城中人來人往,百姓也都是安居樂業,不由得嘆道:“之前聽人說,這西域雖然地處偏遠,小國寡民倒也自得其樂,如今看來着實不假。那寶象國、烏雞國,還有眼前這車遲國,看來都是頗爲繁華,百姓其樂融融,倒也不輸我大唐多少。只盼這車遲國中一切安好,咱們莫要惹出些事端纔是。”

悟空卻道:“師傅這話說得差了,咱們師徒從不曾招惹事端,偏偏是那些事端惹上門來,躲也躲不掉。你看那來往的百姓看到咱們,都是遠遠地躲開,如同遇到了瘟神一般,老孫怕是這城中還有些麻煩啊。”

玄奘聞言一愣,忙細看周圍,百姓們對自己師徒果然是避之若虎,頓時驚道:“果然如此,莫非是你們三人相貌太過醜陋,嚇到了這些百姓?”

沙僧卻插口道:“師傅,依弟子所見,這車遲國之人怕的未必是我們三人的相貌,而是咱們這和尚的身份啊。”

玄奘奇道:“出家人向來和善,與世無爭,百姓怕我們作甚?”

沙僧指着城外不遠處那一座大山,道:“師傅你看,那山便是三界中赫赫有名的崑崙山,正是三清聖人之首元始天尊的道場所在。車遲國在崑崙山腳下,自然是道家興盛之地,見到咱們佛門之人,難免生出些疏離之心。”

玄奘恍然道:“原來如此,佛道二門雖同爲教化世人,卻終有門派之別,此消彼長也是在所難免。車遲國既是這般情形,咱們也不必強求,只管進城去見了國王,遞上國書,蓋下通關文牒便早日離去纔是。”

衆弟子齊聲稱是,便跟隨玄奘一同往城中走去。

不料,到得城門之下,便有那守門的兵士圍了上來,要四人繳納進城的賦稅方肯放行。出家人不交賦稅,歷來便是天下各國的規矩,沒想到在這車遲國卻並不好使。

玄奘不欲節外生枝,便要乖乖交錢了事,只是恰好有幾個道士經過,那些兵士不但不討要錢財,反倒是恭敬有加,更是惹來了三個徒弟的不滿。

如此貶佛崇道,實乃一路之上僅見。

八戒本要與那些兵士鬧將起來,所幸玄奘及時制止,又多繳了些錢財,師徒四人方纔安然進入了城中。

第一百二十節 出手相助第一百一十八節 將王第八十九節 僵持第一百五十九節 魯莽第一百四十五節 禪位第五十六節?請神第一百零三節 天尊的幻境第四十七節 生擒第七十七節 線索第一百四十三節進門第一百零八節 討逆第一百七十四節 逃命第一百二十九節 悟空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節密閉的空間第一百一十三節天牢的身份第一百八十四節 搏命之局第二十二節 安家第九十九節 客似雲來第一百四十八節 疑案第一百八十一節 活命第二十節 鐵釘第八十五節 城門第一百一十六節突破第一百四十一節 狗急跳牆第二節密議第二百二十七節 強搶民男第十二節?壯漢第二百零一節 疑惑第三卷完結語+第四捲開卷語第四十一節?盤絲洞第二十五節?惡客第一百六十四節 返回第二十一節 陷阱第八十八節 分頭行事第二百零九節 惡報第八十節 胡寧之危第三十四節 東來島第一百九十二節 虛張聲勢第三十六節?激鬥第二十二節?識破第十三節?賭約第一百四十節 屠戮第二十一節 陷阱第一百四十五節 賭約第三十五節 雷音寺第九節 重逢第七十四節?緣由第八十七節器靈第一百三十八節 誤會第五十三節 色心第六節?雙叉嶺第一百零六節?食邪鬼王第二節 得失(下)第二十六節?破局第一百九十六節 鬥寶第四卷完結語+第五捲開卷語第十三節 疑竇第八十二節 求援第一百二十五節過橋第五十八節 潛伏者第六十節 逆轉第三節 迴歸第一百三十四節 談判(上)第九十五節 截殺第十九節?鬥毒賽大獎第六十一節?齊聚第一百三十五節衝突第八十九節 誅心第八十五節妥協第九十四節?橄欖枝第一百八十四節 怒蛟島第四十四節?得手第一百八十七節 消失第二百二十七節 強搶民男第六十五節 誘敵第四十四節?真陽第二百五十七節 觀禮第四十一節?滅殺第一百五十八節 禁箍咒第二十節 滅國第一百五十七節 獨闖第六十九節?半龍第十三節 中伏第一百三十節 猖狂第二百三十五節 左右爲難第一百一十四節 五件法寶第五十二節 論妖第七十九節 翻臉第一百四十四節 救人第二十節 滅國第二十節?元兇第二十六節?穩操勝券第七十二節 傳經第一百二十五節?送寶第六十一節 闖出第八十八節 切磋第二十三節 天劫第一百零六節 報信第三節?自投羅網第十九節 混元
第一百二十節 出手相助第一百一十八節 將王第八十九節 僵持第一百五十九節 魯莽第一百四十五節 禪位第五十六節?請神第一百零三節 天尊的幻境第四十七節 生擒第七十七節 線索第一百四十三節進門第一百零八節 討逆第一百七十四節 逃命第一百二十九節 悟空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節密閉的空間第一百一十三節天牢的身份第一百八十四節 搏命之局第二十二節 安家第九十九節 客似雲來第一百四十八節 疑案第一百八十一節 活命第二十節 鐵釘第八十五節 城門第一百一十六節突破第一百四十一節 狗急跳牆第二節密議第二百二十七節 強搶民男第十二節?壯漢第二百零一節 疑惑第三卷完結語+第四捲開卷語第四十一節?盤絲洞第二十五節?惡客第一百六十四節 返回第二十一節 陷阱第八十八節 分頭行事第二百零九節 惡報第八十節 胡寧之危第三十四節 東來島第一百九十二節 虛張聲勢第三十六節?激鬥第二十二節?識破第十三節?賭約第一百四十節 屠戮第二十一節 陷阱第一百四十五節 賭約第三十五節 雷音寺第九節 重逢第七十四節?緣由第八十七節器靈第一百三十八節 誤會第五十三節 色心第六節?雙叉嶺第一百零六節?食邪鬼王第二節 得失(下)第二十六節?破局第一百九十六節 鬥寶第四卷完結語+第五捲開卷語第十三節 疑竇第八十二節 求援第一百二十五節過橋第五十八節 潛伏者第六十節 逆轉第三節 迴歸第一百三十四節 談判(上)第九十五節 截殺第十九節?鬥毒賽大獎第六十一節?齊聚第一百三十五節衝突第八十九節 誅心第八十五節妥協第九十四節?橄欖枝第一百八十四節 怒蛟島第四十四節?得手第一百八十七節 消失第二百二十七節 強搶民男第六十五節 誘敵第四十四節?真陽第二百五十七節 觀禮第四十一節?滅殺第一百五十八節 禁箍咒第二十節 滅國第一百五十七節 獨闖第六十九節?半龍第十三節 中伏第一百三十節 猖狂第二百三十五節 左右爲難第一百一十四節 五件法寶第五十二節 論妖第七十九節 翻臉第一百四十四節 救人第二十節 滅國第二十節?元兇第二十六節?穩操勝券第七十二節 傳經第一百二十五節?送寶第六十一節 闖出第八十八節 切磋第二十三節 天劫第一百零六節 報信第三節?自投羅網第十九節 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