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雄主

帳內,李顯仔細地盯着地圖,正在考慮着接下來的大軍行動。

如今已經拿下了韓庭的整個臨州,李顯相信以王翦,李斯之能,拿下樑州應該不是問題,而樑寬那雖然他能力要差上王翦,白起諸人一籌,但是他帶的大軍是王翦他們的三倍之多,整整三十萬之數,更何況如今韓庭的主力大軍龍鑲軍也被李顯打殘,是大大的減少了韓庭對樑寬他們的阻攔力度,如此一來,若是如此情況之下樑寬不能爲李顯儘快的拿下整個澠州的話,那麼樑寬完全就可以自己辭官回家了。

如今已經拿下了臨州城,那麼接下來就是韓庭的都城洛州。

洛州乃是千年古都之城,與西都長安一樣,並稱東西二都。如今西都長安已經落入秦國之手改稱咸陽城,成爲大秦國的國都所在。而這東都洛陽卻正屬在韓庭之內,併成爲如今韓庭的國都。

而洛陽的位置,比之西都咸陽城卻是要驚險的多。

洛州城內,黃河,以及黃河分支的洛水,伊水,三水環繞,外又有虎牢關,函谷關這等天下雄關相互守望,而洛陽城做爲歷朝歷代國都所在,城高十數丈,牆厚三數丈,如此雄城,天下間除了那西都長安可比之外,又有何城可比得?

而如今,李顯軍,王翦軍以及樑寬軍三軍在攻下韓庭外圍的澠,樑,臨三州之後,剩下的唯有匯師洛州。

可是,要匯師洛州,卻需要渡過黃河。黃河天塹若是韓朝中人以重軍把守住對方的話,那卻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因爲秦軍乃是北人,北方多平原,多山丘,所以北人常不善水戰,若是黃河河水正處春夏汛期,再在河對岸處守以重軍,確實是會對秦軍造成很大的麻煩。

好在如今正是秋冬之季,河水淺薄,只要尋到合適的地方,倒是無需於什麼舟船,只需按步趟過河水就行了,這對於秦軍來說無疑是個很有利的好消息。

正自李顯入神之時,帳外忽傳來稟報,大將白起求見。

“稟大王,樑寬將軍,王翦將軍傳奏報,澠州,梁州已經爲他們拿下。如今樑寬將軍兵已至孟津口,王翦將軍大軍亦在白馬渡安營紮寨,正等侯大王將令。”

白起的聲音平穩而鏗鏘有力。

他是武穆二年入的軍伍,以白起之能,一入軍伍就直接被選入了驍騎營中訓練,自塞外徵烏恆一戰時,白起開始嶄露頭角,至如今,官拜揚威將軍銜,而這一次徵韓,晉,魏三國之戰,白起之驍勇,白起之善戰皆是有目共睹,如此將才,天下亦是少有,封侯拜相亦只是爭個遲早而已。

而隨着歷次大戰,李顯又着意把白起帶在身邊培養,耳濡目染之下,白起是迅速的成長起來,兵法戰策無有不通,而最主要的是人更得更加的冷靜,平穩。

爲將者,一顆冷靜的頭腦和一顆平穩的心這纔是爲將者最爲需要的東西。

顯然,經過如此一段時間後,白起得到了很好的錘鍊,如今他已經完全具備成爲一員名將的潛質。

“哦,王翦,樑寬二人已經到了。”李顯雙眼微亮,內心之中多少亦是有些興奮。

因韓庭橫跨黃河兩岸,所以韓庭在黃河地設有三個渡口,一爲孟津渡,一爲白馬渡,一爲官渡。

佔據這三個渡口,可以說就已經死死地堵住了韓庭北進的缺口,秦人雖不通水性,但如此一來亦多少讓秦軍掌握上一些主動了。

略一思慮,李顯方纔道:“着王翦,樑寬二人各領大軍強渡黃河,七日後,三軍匯師於洛陽城外。”

“諾。”白起點頭應下。

他自然能理解李顯如此着急的原因,秦國可以說已經開始大亂了。

秦國,涼,肅,金,安,雍,漢六州,乃是秦國之根本,是秦國虎視天下之源泉,早些年,因着秦武昭王李思手上起,李思連年征戰四方,國庫空虛,更兼塞外民族常年劫掠,使得秦國百姓生靈塗碳,說民不聊生亦是不爲過的。

可是,自秦武穆王李顯上位之後,秦國六州之地,開始有着顯著的好轉,特別是自塞外烏恆與大宛月支氏的滅亡後,秦國,開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色,六州千萬百姓,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過上了好日子。

民富則國強,雖然白起不知道這句話,但是他能理解出這個意思。所以,秦國,亂不得。

而想要秦國不受戰亂影響,唯一的辦法只有盡最快的速度覆滅韓庭而讓大軍回軍鎮守秦國,只要秦武穆王領着五十萬大軍回師咸陽城,任何魑魅魍魎都會自動的規避於陰暗處,從而安靜平和。

~~~~~~~~~~~~~~~~~~~~~~~~~~~~~~~~~~~~~~~~~~~~~~~~~~~~~~~~~~~~~~~~~~~~!

秦軍王翦大軍,王翦,李斯二人正看着手上的喻令,這是李顯剛命白起傳下來的喻令,如今三支大軍皆靠以黃河爲界,坐守此地,所以在將令的傳遞上,卻是要快上許多。李顯那邊發出將令,快馬大半天時間就能送到此處。

“大王真雄主也。”王翦暗自深吸了口氣。

五十萬大軍,分三路同攻韓庭,不出一月時間而盡下韓庭三州之地,如今三軍盡匯於黃河岸,只待得三軍同渡黃河之後,匯師於洛陽城外。

而同樣是十萬大軍,王翦這一路與樑寬那一路二人幾乎都沒有遇上什麼像樣的抵抗,可是,仍然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方纔趕到這黃河邊,損兵折將不說,精疲力竭那是肯定的。

可是反見李顯那一路,將不過白起及其它數員小將,兵不過十萬,可是李顯不但擊潰了號稱韓庭最精銳的龍鑲軍,更是以最對的速度拿下了臨州府城。

要知道王翦攻打的梁州府城泌水可是足足攻了近八天時間,方纔在損失了近四萬大軍的情況之下而拿下了這座雄城。

可是,李顯只一天都不到,這其中差距不得不讓王翦佩服。

邊上的李斯同樣亦挑了挑眉,暗自驚心不已。

他本是楚國上蔡胥,雖然不受重視,可是亦是個官身,不比平頭百姓,以李斯之才,只要他願意,不出十年,他必能入得楚國朝中而呼風喚雨。

可是,就在如此情況之下,他毅然選擇了辭官掛印而去,選擇來秦國。

因爲他已經看到了秦國的勃勃生機,秦王善政,上位不足二年,便讓國庫充盈,百姓富足豐饒,而秦之地,本就是天下龍起之地,所以,李斯是毅然的選擇來秦國爲官。

他一直以爲秦王只善於政事,可是如今看來,確是他想得偏頗了,秦王不但善政,他更是位善於攻堅的常勝將軍。

允文允武,無不絕頂,如此驚才絕豔之輩又爲一國之主,如此人物,必能開一代之盛事。

此雄主也,李斯慶幸。

人,生來分三六九等,有天子貴胄,有王侯將相,亦有布衣寒民,爲民,爲將,爲侯,爲相,爲天子親王,雖皆爲人,但卻是各有不同。

李斯之智,善謀,善斷,善政唯不善臨,此謀臣也。天下人,以此列者,皆可爲謀臣也,若爲主,以君臨天下,必禍起於蕭牆而死無葬身之地。

就如白起,王翦之流,驍騎而善戰,御下無雙,統兵之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善,然,亦不善臨矣。不善臨者,或將或相,只能輔於他人,若強爲人主者,必死矣。

李斯他是一個純粹的謀士,他不善爲人主,只能輔人主,而天下諸侯者,能得李斯親睞者少之又少,然如今看來,此秦王,真雄主也,當盡心盡力以爲謀劃,一統環宇,建萬世基業,疇不世功勳。

同樣在黃河的下游處,孟津渡上,樑寬領二十七萬餘大軍亦坐守於此。

二十萬大軍,連營幾十裡之外,幾乎已經可以與處在中間的王翦大軍大營相接了。

此時,樑寬亦是在看着手上這一份戰報,他除了深深的感到震撼以外,已經別無他想了。

他們樑家是自秦國開國太祖李密手上就開始跟着李家爲李家將的,至他父親樑鎮這一代而達到了頂峰,那時,秦中誰人能不識他樑家人?

而至武昭王李思手上時,樑寬方纔開始上位。

武昭王李思是一位能征善戰之主,開疆拓土之心永遠是那麼的堅定,如此情形之下以他樑家在秦軍中的地位加上樑寬確實也有些才能,樑寬成爲軍中重臣,那也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只是好景不長,因爲秦國的武昭王李思戰死於沙場,他倒下了,樑寬,這位曾經於李思手上紅得發紫,呼聲亦是最高的軍中大將,一時間亦多少有些開始變得沉默。

樑家人一直都在擔心,特別是從樑家家主樑鎮吞金而沒於樑府之後,他們一度在擔心,樑家或許要沒落了。

還好,新上位的武穆王李顯並沒有過多的排斥於樑家,而仍然是讓樑寬坐守於函谷關,替秦國守住東面的國門。

這一度讓樑家人覺得很憋屈,樑寬之才,雖說不上什麼驚天動地,但就整個秦國來說,亦是位不可多得的宿將也,怎麼就可以一直把他扔在函谷關這種地方。

要知道秦王西征烏恆和大宛月支這二個塞外民族之時,樑寬可是一直都沒有得到隨軍的機會,如此輕視,以樑家人曾經的輝煌,又如何能受得如此的冷落。

可是,這一刻,樑寬震驚了,是真的震驚了。

徵烏恆,徵大宛月支,可以說是手下諸將士用命所致,而滅三月晉國,轉而鯨吞魏國三州之地,這可以看成是軍師李斯的妙計,可是,這一次,李顯領着十萬大軍,同樣的王翦亦是領着十萬大軍,而樑寬自己確是足足三十萬兵馬。

這是他們三倍的兵馬,同攻於韓庭三州之地,最後達到這黃河邊竟然是自己最慢。

如此雄主,樑寬心悅誠服矣。

~~~~~~~~~~~~~~~~~~~~~~~~~~~~~~今天是元旦,按我們家鄉傳統今天算是小年,在這裡呢小血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閤家歡樂,健健康康……今天會爆更,具體多少更得看一會寫出多少啦,咱是現寫現傳的那種,不是存稿黨,嘿嘿……大夥見諒哈。

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五十五回 強渡黃河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七十回 荊苛刺秦王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三十回 麻九的豪賭第八十八回 虎梟一吼驚天地第一回 事急從權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八十七回 胡商第一零七回 大婚第八十一回 雄城難破怎奈何?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六十三回 身高過車輪者,殺第五十二回 老人第八十八回 虎梟一吼驚天地第七回 引第六十一回 千金買馬骨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八十六回 因爲他是武穆王第八十八回 軟刀子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五十回 突如其來的西征第十六回 哀第四回 驍騎衛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第三十六回 擂第十一回 鬧劇皆緣於本心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六回 願以朕之血染長纓何來降第五十回 少壯之爭第一三零回 驚世之言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亂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七十三回 一紙而抵十萬雄兵第六回 願以朕之血染長纓何來降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七十五回 三更四鼓擾陰平第一二七回 將相和第五十回 突如其來的西征第九十二回 趙王獻女求退兵第五十五回 強渡黃河第二十回 孤若不死,汝必爲王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亂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第三十回 麻九的豪賭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五十九回 威震天下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九回 逼蛇出洞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六回 能者上制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計較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一零四回 開挖玄武湖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求酒名啦!!急急急!!!第四十四回 遍地開花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一零五回 講武堂第十九回 若有來生,還做秦人第十四回 困守第二十三回 秦王詐城門,守株待兔擒段淳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營時真退兵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營時真退兵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誰敢殺我?第二回 變法亦謂之爲適者生存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八十一回 雄城難破怎奈何?第六十二回 三羊換奚第二十九回 董家,讓他有多遠就滾多遠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四十六回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九十七回 死孝上架感言第二回 國之大喪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一一九回 馬踏連營第九十一回 馳道第三十五回 驍騎營之制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十回 第一次慘敗第六十四回 蒼狼神的子孫們第十一回 一片枯葉的故事第二十一回 絕地反殺第六十五回 當堂對質論君民
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五十五回 強渡黃河第六十九回 呂氏不韋第七十回 荊苛刺秦王第二十四回 勢如破竹,排山倒海破晉軍第三十回 麻九的豪賭第八十八回 虎梟一吼驚天地第一回 事急從權第四回 情何以堪(求收藏)第八十七回 胡商第一零七回 大婚第八十一回 雄城難破怎奈何?第一回 推行頒佈三省六部制第六十三回 身高過車輪者,殺第五十二回 老人第八十八回 虎梟一吼驚天地第七回 引第六十一回 千金買馬骨第一零六回 立妃第八十六回 因爲他是武穆王第八十八回 軟刀子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八十四回 老將血第五十回 突如其來的西征第十六回 哀第四回 驍騎衛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五十六回 吞韓城第五十六回 勝利後的哀傷(補二更)第三十六回 擂第十一回 鬧劇皆緣於本心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六回 願以朕之血染長纓何來降第五十回 少壯之爭第一三零回 驚世之言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亂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七十三回 一紙而抵十萬雄兵第六回 願以朕之血染長纓何來降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七十五回 三更四鼓擾陰平第一二七回 將相和第五十回 突如其來的西征第九十二回 趙王獻女求退兵第五十五回 強渡黃河第二十回 孤若不死,汝必爲王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亂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第三十回 麻九的豪賭第八十五回 孺慕之情第五十九回 威震天下第三十三回 晉之鴻門宴第九回 逼蛇出洞第四十五回 驍騎之志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六回 能者上制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計較第四十六回 鋒火遍韓城第二十四回 拜將第一零四回 開挖玄武湖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顯求酒名啦!!急急急!!!第四十四回 遍地開花第一二四回 蘇秦之死第一零五回 講武堂第十九回 若有來生,還做秦人第十四回 困守第二十三回 秦王詐城門,守株待兔擒段淳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營時真退兵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營時真退兵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誰敢殺我?第二回 變法亦謂之爲適者生存第二十二回 秦王一日破雄城,驚四方第八十一回 雄城難破怎奈何?第六十二回 三羊換奚第二十九回 董家,讓他有多遠就滾多遠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楊九原呂莽第五十一回 三鼓而下成皋城第四十六回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九十七回 死孝上架感言第二回 國之大喪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十七回 是真名士自風流第一一九回 馬踏連營第九十一回 馳道第三十五回 驍騎營之制第一二六回 招搖過巷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六十五回 殺一儆百第七十三回 地道之戰第三十九回 騎賽第九回 不成功,便成仁第十回 第一次慘敗第六十四回 蒼狼神的子孫們第十一回 一片枯葉的故事第二十一回 絕地反殺第六十五回 當堂對質論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