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 子

【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爲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米花在線書庫經典名著。】

天空似墨。

一盞豆油小燈,搖曳在一間空蕩蕩的室內,晃動着一個漆黑的身影。

油燈前,一個年邁老僧正伏案疾書.

他在抄一份經卷。

落在白紙上的筆,無聲息地遊動着。

寫出來的字,赫然竟是血紅色!

他的筆尖是紅色的,一個雪白的小瓷杯裡,盛的就是蓋過杯底的一小攤血!

這血是從哪兒來的?

莫非老僧殘害人命,取血抄經?

不!血是他自己的。

他以自己的鮮血作墨汁,抄寫《大菩薩藏經》已經五年了。

此經爲唐玄類從印度取回真經後,首次譯出的佛經,共二十卷。

五年來,他以針刺舌,割指,每夜抄寫數百字。

其實,他已經抄完了經卷。

三個月以前,他寬慰地書完了經卷的最後一個字,並在卷末署上自己的法號:去惡。︰米︰花︰在︰線︰書︰庫︰?h

那麼,他現在抄的是什麼呢?

《大菩薩藏經》最後一卷仍翻開着。若有人偷窺,定然當作他仍在抄寫經卷。

然而,他並沒有抄經。

他寫的是自已的武功心得。

這本是違反他的初衷的。

按他出家時的想法,他永遠不再談武,要把武功徹底從心中泯滅掉,讓佛經在心中佔據一切。

他出家已經十年了,武功在他心目中的確已經平談若水,他已經習慣於把自己當作一個從未習過武的普通和尚。

可是,在他耗費如此多的精血抄經,體衰力竭之際,爲何又一改初衷要把他的武功戀戀不捨地筆錄下來呢?

而且,依然用的是自己的鮮血!

自然,他有過一番殫精竭慮的思索。

起初,他以爲自己的一生,就是給武功毀了的。所以十年前剃髮爲僧後,自號“去惡和尚”。下決心忘掉武功,忘掉過去的一切。

出家前,他的俗名叫郝傑,因喜着玄衣,出道不久,就被江湖朋友起了個“玄衣俠”的美號。

可是,也不知從何時開始,“俠”字變成了“修羅”二字了。

他何嘗不是秉承師訓,行俠江湖,仗義扶危?

“阿修羅”是神,可惜是惡神。

惡神與魔鬼又有多少區別?

從“俠”到“魔”,他畢竟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了。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從倍受崇敬的俠客,變成人人懼怕的凶神惡煞了。

他原先並不知道。

《周易》中有句話:“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就是說日當頂後就要向西偏移,月滿後就要虧缺。

難道他就是這樣由盛而衰,從正到反,由“俠客”而“修羅”的嗎?

爲什麼有一些名頭和他相仿的俠義道之人,仍然保有他們的美名呢?

老子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不明和不彰都是一個意思。

只相信自己,自以爲是,剛愎自用,不正和盲人一樣,視而不見了嗎?

的確如此。

他沉醉於在世上獲得的美名,沉溺在武功無敵的喜悅中,只要風聞不平或是有人訴冤告狀,他便要顯示自己的俠義精神和精湛絕倫的武功。

在他周圍麋集了一夥讒佞小人,如衆星拱月般緊緊跟着他,讚語如潑水般拼命向他潑灑,以致他昏昏然、欣欣然,幹出了許多使他悔之不及的憾事,誤傷了不少俠義道的人士。

最不該的一件事就是,他受小人挑撥,硬要找少林住持普善大師比武,說是老和尚在背後詆譭他的清譽。

普善大師穩沉持重,堅不比武,口頭上認輸,實是謙讓已極。

他在狐朋狗友的攛掇下,出手傷了監寺普濟大師和幾位高僧,硬逼着普善大師動了手。

普善大師身爲少林掌門,武功豈是泛泛之流?

結果在激戰數百合後,他以師門絕技‘羅漢鎮魔十三爪”中“鳳凰抖翅”一式,出其不意一個反撩,抓下了普善大師的一片袈裟,挫辱了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

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威望也由此下降。

他躊躇自滿、不可一世。

從此,他對事理不“明”不“彰”,竟然到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地步。

與他結伴同行的江湖紅粉知己,青鳥神劍潘翠環終於忍受不了,來個不告而別.從此杳無音訊。

這事深深刺傷了他,因而變得更加暴躁蠻橫,正直的俠義朋友,紛紛與他遠離。

他越來越按自己的喜怒行事,脾氣異常乖張,動輒殺人傷人。傷的都是武林高手,死的都是黑白兩道的頭面人物。

他不是修羅是什麼?不是惡鬼又是什麼?

人們遠離他,他也遠離人們。

出家前的一年,也就是十年前,他一人遊覽黃山。

他記不起自己是第幾次到黃山。

但有兩次他終生難忘。

這兩次都有麗人相伴。

麗人就是千嬌百媚的潘翠環。

真是”西風吹面立蒼茫,欲寄此情無雁去。”

他忘不了潘翠環的一顰一笑。

可是,他又到哪裡去尋找她?空有一片深情,可此情卻難寄啊!

山水依舊,玉人已杳。

他想碰碰運氣,能不能在黃山與她破鏡重圓?

這一天,他攀越天都峰。

忽然,從怪石磷峋的山崖邊,跨出一隻似馬非馬,似驢非驢的怪物來。

咦!這不是天馬麼?

你看它,頭象羊,耳卻是驢耳,頸背上卻又有馬鬃毛,四隻腳活象牛蹄。

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乘的坐騎不就是它嗎?日行千里,四蹄生風,端的是難得一見的活寶貝啊!

他立即施展草上飛輕功,向天馬追去。

天馬奔跑之疾,虎豹糧等猛獸都是望塵莫及,它發現有人追趕,立即加力迅跑。遇有溝渠懸巖,便騰空而過。

他又驚又喜,決心將它追上制伏,拿來當一匹坐騎。

天馬沒命地躥高伏低,直往天都峰頂馳去,躲開了他的幾次躍撲。

他也曾一躍七八丈,想堵在它的頭裡。但天馬異常機警,立即從斜刺裡繞過,讓他堵了個空。

有兩次他已堪堪追上,不料天馬忽然一個急轉,用它頭頂上的兩隻利角、電掣般向他頂將過來。

他要是武功差那麼一點,定然措手不及被它頂兩個窟窿。

閃身避過之後,他驚出了一身冷汗,一股無名火起,立即以羅漢混元功,打出兩掌。

兩股渾厚無比的罡氣.將山石擊得碎裂飛濺,可都被天馬靈巧避過。

這一來,激起了他那高傲已極的秉性。

哼!連一隻天馬都制伏不了,他還算什麼玄衣修羅。

他猛提一口真氣,“嗖”地躍出八丈,未落地時在半空轉身,打出兇猛至極的劈空掌。

那天馬正拼命前蹄,正好送到他劈空掌力之下,眼看它就要腦漿迸裂,倒地而亡。

哪知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突出意外。

忽聽一聲沉喝:“住手!”

隨即一股柔風從他身旁吹過,他打出的剛勁罡風,消失得無影無蹤。

天馬一刻不停,從他身旁一閃而過。

他沒有再動手。

縱橫江湖三十年,他從未遇到過有這般深厚內功的武林人物。

他慢慢轉過身果然見到了人。

這是一位有兩撇長長白眉、一蓬白鬚的長者,年齡不下百歲。

老人正肅容看着他。

他也毫不示弱,瞧着老人。

“此乃天物,閣下何苦傷其性命?”老人說。

“這匹天馬是尊駕豢養的嗎?”

“非也,老朽與此物地處鄰居,彼此相伴。”

他一笑:“在下欲將之擒來當坐騎,尊駕以爲如何?”

白眉老人道:“此物乃黃山神獸,不可多得,閣下欲要坐騎,不妨在街市間出銀兩購買,何苦暴珍天物?”

正好,天馬不知從何處鑽出來了,站得與白眉老人只距兩尺,兩眼卻瞪着他。

他的傲性又上來了。

適才此老發的陰柔內力非同一般,但他既然在世間碰不到對手,那又何妨領教領教這位獨居山嶺的高人?

“在下已看中這隻神獸,得而甘心,望尊駕不要阻攔纔好。”

“閣下此言差矣,世間自有千里馬,何苦與此神獸爲難呢?”

“在下主意已定,尊駕不必多言。”

白眉老者搖了搖頭,隨即對天馬道聲:“走吧,此人不可理喻。”

說完轉身就行,那匹天馬象只家犬似地,小跑在前。

這一走,他反而不敢上了。

白眉老人象平常人那樣緩步徐行,天馬卻在小跑,而老人與天馬之間不過三步距離。

老人的速度何其快!

蓋因他兩足竟然沒有着地,只憑一口真氣飄行。

白眉老人使出了凌空虛渡的最上乘輕功,這是他一生也達不到的至高境界。

他愣怔地站在原地,直到老人和天馬消失在山林中。

世上居然有如此高深武功的人!

即使他恩師在世,也不能憑一口真氣走出這麼遠的距離。

可是,他剛纔還想與老人動手。

這一想,冷汗浸出一身。

黃山之行歸來,他已心灰意冷。

玉人已杳,名頭已壞,連自以爲天下無敵的武功,與白眉老人相較,竟不知要相差多遠。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於是來到了東部洛陽,幾經斟酌,決定在白馬寺出家。

他不遠遁到人跡罕至的地方隱居,卻選擇了東都這樣熱鬧的地方,自是有一番思慮的。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玄衣修羅要出家。

而且,更無人想到他會到東都人煙稠密的地方出家。

當了五年和尚後,他心如枯井,身上乖戾之氣已消。

但是,他仍忘不了當年誤殺誤傷的罪過。

他決心仿效前代高僧,以自己的鮮血抄寫經書,以示自己虔誠悔過。

五年來,他於夜間刺血當墨,揮筆疾書,終於完成了這件功德。

十年的修行,他悟到武功自身並無過錯。

誤了自己害了自己的不是武功,恰恰是他自己。

老子曰:“果而無矜,果而勿伐,果而無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他偏偏與先賢所提倡的相反。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自高自大。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處處誇耀。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停滯不前。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逞強顯能。

先賢說得明明白白。

而他,出道江湖獲得俠名,便不知有他人,處處炫耀自己的武功。對做過的好事沾沾自喜、引以爲榮,從此剛愎自用、兩眼朝天。

這是武功的錯麼?

要是他一切重新開始,難道就不能走在康莊大道上麼?

縱觀江湖種種人物,以武功殺人劫財、稱王稱霸的人還少嗎?

恩師傳授自己一身絕世武功,若能走在正道上,扶危濟弱、打抱不平,剪除江湖害人的妖邪之徒,豈不是爲百姓造福麼?

他不能使師門絕技從此湮沒。

因此,他要把師門絕技留下。

同時,他本着“予其懲而毖後患”,把自己的錯誤作爲教訓,使今後能得到他絕技的有緣者謹慎,不致再招禍患。

爲表止他懇切的希望以及悔過的誠意,他仍用自己的鮮血當墨,寫下這本《羅漢混元功法》。

知道他用血抄經的自然是白馬寺的和尚們,但他們誰也不知道這位“去惡”和尚身具絕世武功,居然在抄完經後又寫下了武功心得,以待有緣。

今夜,他終於寫完了最後一頁。

明日,他要把《大菩薩藏經》血經交給方大法緣大師。

至於《羅漢混元功》,該藏在何處呢?

他還沒有想出個妥善的地方——

第5章 路上奇遇第22章 雞公山血案引子第15章 單相思第4章 平地風波第11章 暗殺陰雲引子第2章 夜探毗盧閣第22章 雞公山血案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1章 暗殺陰雲第11章 暗殺陰雲第36章 倚馬芒碭山第1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38章 劫後餘波第10章 隱身人示警第9章 左府疑雲第1章 賣鏡子的姑娘第1章 賣鏡子的姑娘第25章 神秘幫派第31章 左府怪人第31章 左府怪人第26章 毒牡丹第11章 暗殺陰雲第32章 重建龍鳳幫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4章 平地風波第3章 失經之謎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37章 邙山決鬥第10章 隱身人示警第33章 芒碭魔窟第1章 賣鏡子的姑娘第22章 雞公山血案第31章 左府怪人第8章 仗義援手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0章 隱身人示警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9章 二上黃山第19章 心解千千結第3章 失經之謎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4章 平地風波第21章 少林怪事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6章 遇險山神廟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1章 少林怪事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1章 少林怪事第28章 一敗塗地第4章 平地風波第24章 青鳥神劍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32章 重建龍鳳幫第7章 天馬引路第5章 路上奇遇第4章 平地風波第2章 夜探毗盧閣第15章 單相思第29章 二上黃山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4章 青鳥神劍第35章 醫治創傷第26章 毒牡丹第31章 左府怪人第36章 倚馬芒碭山第12章 白馬寺盛會第16章 樹靜風不止第27章 背師叛道第30章 夜懲兇魔引子第33章 芒碭魔窟第3章 失經之謎第21章 少林怪事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7章 背師叛道第22章 雞公山血案第25章 神秘幫派第31章 左府怪人第12章 白馬寺盛會第23章 山洞激鬥第20章 獨鬥鐵指翁第9章 左府疑雲第6章 遇險山神廟第33章 芒碭魔窟引子第8章 仗義援手
第5章 路上奇遇第22章 雞公山血案引子第15章 單相思第4章 平地風波第11章 暗殺陰雲引子第2章 夜探毗盧閣第22章 雞公山血案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1章 暗殺陰雲第11章 暗殺陰雲第36章 倚馬芒碭山第1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38章 劫後餘波第10章 隱身人示警第9章 左府疑雲第1章 賣鏡子的姑娘第1章 賣鏡子的姑娘第25章 神秘幫派第31章 左府怪人第31章 左府怪人第26章 毒牡丹第11章 暗殺陰雲第32章 重建龍鳳幫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4章 平地風波第3章 失經之謎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37章 邙山決鬥第10章 隱身人示警第33章 芒碭魔窟第1章 賣鏡子的姑娘第22章 雞公山血案第31章 左府怪人第8章 仗義援手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0章 隱身人示警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9章 二上黃山第19章 心解千千結第3章 失經之謎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4章 平地風波第21章 少林怪事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7章 背師叛道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6章 遇險山神廟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1章 少林怪事第34章 往事不堪回首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1章 少林怪事第28章 一敗塗地第4章 平地風波第24章 青鳥神劍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32章 重建龍鳳幫第7章 天馬引路第5章 路上奇遇第4章 平地風波第2章 夜探毗盧閣第15章 單相思第29章 二上黃山第28章 一敗塗地第24章 青鳥神劍第35章 醫治創傷第26章 毒牡丹第31章 左府怪人第36章 倚馬芒碭山第12章 白馬寺盛會第16章 樹靜風不止第27章 背師叛道第30章 夜懲兇魔引子第33章 芒碭魔窟第3章 失經之謎第21章 少林怪事第18章 花開時節又逢君第27章 背師叛道第22章 雞公山血案第25章 神秘幫派第31章 左府怪人第12章 白馬寺盛會第23章 山洞激鬥第20章 獨鬥鐵指翁第9章 左府疑雲第6章 遇險山神廟第33章 芒碭魔窟引子第8章 仗義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