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按兵不動

一聲炮響,秦軍典軍出營,擺開陣勢。秦趙兩國,再次交兵。

這一次趙軍仍是美髯公李齊上陣,秦軍卻只出動了降將李良一人。

李齊見只李良前來,不屑道:“汝可是嫌命長,一人也敢來鬥?”李良賊笑道:“昨日鞍馬勞頓,沒有吃飽無力廝殺。今日吃飽了,看吾斬了你這匹夫。”李齊大怒,拍馬舞槍,來取李良。

二將交手,李良頓時落在下風。戰不十合,李良回馬便走,徑向秦陣逃來。

只聽趙軍一陣大叫:“追上去,斬了這叛國逆臣!”李齊抖擻精神,挺槍直追。

李齊跨下的颯露紫駒,是一匹氣愚三川,威凌八陣的寶馬,奔馳如風。幾個騰躍,便已追上李良。李齊吼一聲:“亂臣賊子,納命來!”奮起一槍,直搠李良後背。

只聽“颼”的一聲,一枝白羽箭破空飛來。李齊心知秦軍有人暗發冷箭,慌不迭閃身去躲。不料那箭來得太快,竟沒有躲開,被貫入了左胸。

這一邊李烈還手把着靈寶穿石弓,那一邊三翼型的箭簇已從李齊後背穿出。“撲通”一聲,李齊跌落馬下,真個是“應弦而倒。”

李良回馬便是一斧,劈下李齊頭顱,高喊一聲:“殺!”秦軍戰鼓擂起,千軍萬馬一起衝殺而出。

那趙國兵將還沒反應過來。看上去李齊的虎頭槍槍尖離李良的後背近在咫尺,眨眼之間怎反被李良所殺。看着李良大斧高高揚起,如凶神惡煞般衝突過來,心下大怯。

張耳倚重的便是這李齊,一看李齊掛了,心中又驚又怒。急將令旗一展,四萬趙兵迎敵而上。

這一場大戰,直殺得死屍遍地,鮮血流到黃河,直把河水染紅。

雖然秦趙兩國投入的兵力大致相當,但趙國大將被殺軍心已怯,又裝備戰力均不及秦軍,以驪山刑徒爲班底的秦軍悍不畏死,戰到未時,趙軍大潰。

張耳見敗局已定,忙鳴金收兵,逃回大營。

這一戰,秦軍死傷僅僅五千,而趙軍折損倒有一萬有餘。李齊的屍體,也在亂軍之中被踏爲肉泥不得搶回。

張耳回到營中,悸哭道:“本相原想拒敵於國都之外,奈何賊勢猖獗,今日遭此慘敗,李齊爲國捐軀。吾在大王面前誇下海口雲能破敵,如今有何面目回見大王?”拔劍便欲自刎。

便有麾下大將貫高急忙架住,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相國何須自責,還是從長計議。”

張耳便止住哭泣,說道:“賊兵主力未至,我軍便已敗北。此地難以支撐,還是須引兵回都,勸說大王棄了邯鄲逃往鉅鹿。”遂連夜起營,敗回邯鄲而來。

早有斥候將張耳兵敗的消息報回邯鄲,邯鄲城舉城驚惶。

張耳回朝見了趙歇跪地痛哭道:“爲臣無能,今損兵折將大敗而回,請自貶丞相之職。”趙歇雖是惱恨,但此用人之際,還是不便責罰,遂道:“勝敗皆兵家常事,丞相何出此言?”以好言撫慰張耳,張耳哭泣方止。

張耳又奏道:“秦軍將臨,都城危矣,請大王速往鉅鹿以避之。”趙歇說道:“寡人早有準備,邯鄲錢糧皆已運往鉅鹿。只等相國回來,領軍斷後,以防秦賊追襲。”

於是發榜曉諭全城,雲大王欲棄邯鄲去往鉅鹿避難,城中臣民願隨願留自擇之。那邯鄲城平民才脫秦國虎口,哪個願又落入秦軍的鐵蹄之下,皆願隨趙歇逃往鉅鹿。

於是家家戶戶收拾細軟,扶老攜幼跟隨着趙歇起程就道,共有十萬餘衆。一路上男女相擁,哭聲不絕。

張耳領軍斷後,望此逃難場景,心生淒涼,喟然嘆道:“想亂世之初,我與武臣、召騷北伐定趙,揚鞭躍馬月下十餘城,當時是如何威風。不料時過境遷,竟落到今日地步,豈不悲乎!”途中且行且望,嗟嘆不已。

忽然煙塵飛揚,卻是秦軍先鋒章平與典軍校尉李烈領兵殺到。

張耳便領軍與秦軍廝殺。趙軍剛敗一仗,士氣低落,只是事關大王安危,方捨命相抗,奈何秦軍兵兇將猛,卻是難擋。那逃難的百姓皆被衝散,四下奔逸。趙王歇與羣臣便由輕騎護送,快馬去了鉅鹿。在這當口,他爲了保命,連隨他逃難的百姓也顧不上了。

邯鄲往鉅鹿的道上,又是一番好殺,直戰得昏天胡地,日月無光。

那章平,李良,李烈皆有過人之勇,趙軍衆將難敵他三人左衝右突,眼看又將大潰。便聽號角聲從遠方響起,煙塵揚起一天,卻是趙將司馬卬領鉅鹿軍前來接應。

章平見趙軍有援,乃鳴金收兵,徑去佔領無兵防守的邯鄲,等候章邯領主力大軍到來。

未兩日,章邯大軍抵達。那章邯入到城中,見邯鄲便是一座空城,除老弱難行者外,沒有多少生靈。先到王宮查看,但見宮廷牆院,並無損壞,城中民房,亦如平常。乃對衆將道:“本侯出關東平定天下,不能久駐邯鄲,若我軍去後,趙民復反,據城爲守,亦是後患。不如遷徙趙民去別處居住,將邯鄲城郭盡毀之,使其民無險可依。日後本侯再遠征各處,邯鄲亦不易背反也。”

於是章邯令收集四縣民衆,拆毀城牆,又將趙地百姓,盡行遷往河內。至此,這歷史上聞名的天下大都會邯鄲便從地球上徹底抹去,只留下趙王宮的殘垣斷壁,供後人憑弔追憶。

接下來章邯自提大軍,將鉅鹿城圍得如鐵桶也似。也不攻打,只在鉅鹿城外設下埋伏,靜候趙國各處援兵到來,一一誘殲。衆將問他何故不擒殺趙歇,章邯笑道:“魚已落網,要殺要烹皆由我心意。那趙歇自稱賊王,在本侯眼中不過一鼠輩爾。趙地英雄,獨有李左車,陳餘二位縱橫家高弟。此二人一在河東,一在上黨,皆手握重兵。若得知趙歇身死,必再立趙國公子爲王。等我軍去後,便要捲土重來收復失地。如此反覆,賊黨何時能平?不如以那趙歇爲餌,除此二人,則無後患可憂。”衆將聽了他言,皆是欽服。

那趙歇便在鉅鹿城中如坐鍼氈,日夜盼望趙國諸將與諸侯的援兵到來。

過五日,便聞他盼星星盼月亮盼望來救援的上將軍陳餘,竟從上黨撤軍,繞鉅鹿而走,退回常山。

原來那陳餘與秦國武成侯王離交手一陣,敵不住長城軍團的勇猛,十萬大軍竟折了三萬。又聞趙歇被圍鉅鹿,心中大驚,急忙退兵來救。半路上得獲章邯在鉅鹿城外的佈置,又臨時改變主意,改道返回他根據地常山。

張耳聞言怒道:“秦軍勢大,我王危在旦夕!陳餘領兵在外,卻抱觀望之態,按兵不動,莫非有背主自立之心乎?張某昔日與他有刎頸之交,實錯看了他。”遂深恨陳餘。

而另一路趙軍,李左車統領的河東軍馬也未見有絲毫動靜,好像那李左車對他趙歇的性命毫不放在心上。趙歇急怒道:“陳餘不來救寡人還有緣故,那李左車自寡人起事以來便跟隨左右,非一般的情分,怎也按兵不動?”

※※※

河東安邑,趙軍軍營,右丞相廣武君李左車正手搖羽扇,與手下大將賁郝據在案邊,悠閒地下着象棋。幾位謀臣武將,在一邊評頭論足。

趙王特使,上大夫程及風急火燎闖了進來,高聲道:“本使已來三天,那鉅鹿城已被秦軍團團圍困,大王命在頃刻。丞相竟有如此好心情,卻在這裡下棋!”

李左車微微一笑,說道:“程大夫來得正好。這局面吾與賁將軍正戰得難分難解,你來與吾支支招,看看有沒有辦法破解賁將軍的攻勢。”轉頭對部下說道:“來,給程大夫看座,上茶。”

程及劈手將那棋盤一掀,怒不可遏道:“程某來河東,不是來看你每日下棋的。”

那李左車見棋盤被掀,卻並不生氣,慢悠悠道:“程大夫好大的脾氣。”將棋盤擺好,一顆顆棋子從地下拾起,又擺回盤上,說道:“賁將軍,咱們繼續下棋。”

那賁郝楞楞道:“廣武君,程大夫正發着火呢。”

李左車捻起一子動了一下,滿條細理問道:“賁將軍,你說這下棋,若是我的車馬炮卒子皆被你吃掉,這棋還能不能下?”賁郝詫道:“如此必敗,丞相何出此言?”

程及聽李左車忽然談起下棋之道,心中更是憤怒,臉脹得通紅。

李左車又問:“你說是江山社稷重,還是君王重?”

那程及忽然意識到李左車話裡有話,便按捺住一腔怒火,站在一邊細聽下去。

只聽賁郝道:“當然是江山社稷重於君王。沒有了江山哪來的君王,沒有了君王卻可再立。”

李左車點了點頭,說道:“話說遠了。賁將軍,該你落子了。”

那程及忽然明白了什麼,對李左車躬身一拜,欽佩道:“丞相深謀遠慮,實我大趙棟樑之才。程某言語莽撞,考慮未及丞相深遠,還望丞相海涵。”

李左車笑道:“程大夫你也回不了鉅鹿,不如留在我軍營,助我抵禦那涉間。”

※※※

鉅鹿城外,一座村落因戰火波及,村民已全部逃往他鄉避難。

一羣妖魔鬼怪,據在那村子的宗祠之中。自村民走後,這裡便成了魔界中人的據點。天下妖魔有頭有臉的雲集於此,真個是妖氣瀰漫,魔氣沖天。

一長耳兔妖,對着端坐在上座的伍子胥稟道:“啓稟伍君,小妖從河東回來,探聽到那趙國右丞相李左車並無出兵援救鉅鹿之意。”

伍子胥捋須道:“那李左車乃縱橫家高弟,深知韜略。定是看出章邯的意圖,不去自投羅網。”

衆妖魔道:“那李左車按兵不動,伍君助秦之策便要落空。不知有何計,能讓他發兵救援鉅鹿?”伍子胥搖頭道:“軍權在他手中,他不出兵,吾亦無法可想。”

便有九頭蟲獻計道:“不如吾去他軍營,一口將他咬死。他的軍權必爲其部下所得,如此便可施計讓河東軍馬出兵了。”

伍子胥連連搖頭:“萬萬不可。你若將李左車咬死,與直接干預戰局沒什麼兩樣,仙界必然插手。上次你河中獻上寶弓,讓李烈射殺了趙國名將李齊,便遭二郎神楊戩追殺。幸而雲霄仙子出手,用混元金斗嚇退楊戩與他的梅山兄弟,方保住你這條性命。此計斷不可爲!”

只見大力牛魔王身邊一絕色狐妖笑道:“伍君,小妖有一策,可讓河東軍馬盡出。”說話之人,正是牛魔王新納的妾室玉面狐。

牛魔王愣愣道:“伍君都沒法可想,愛妾又能想出什麼辦法?”玉面狐狐媚一笑,說道:“那仙界立的規矩,是不是吾修行之輩不得直接插手人間戰事?”衆魔齊道:“正是。”玉面狐又道:“若是吾等派出一個凡夫俗胎插手戰局,仙界是否就沒了口實責怪?”

牛魔王急嚷道:“美人,你有何妙計快點說出,如此拐彎抹角,把俺可憋死了。”

玉面狐便得意一笑,說道:“聽說那趙王歇極爲好色,曾爲了一個美人不惜背上君奪臣妻的罵名,最後逼得那難得的帥才韓信出走。若是獻上一個美人與他,讓他受了那美人迷惑失去心智,發一道密旨與李左車手下將軍,發動兵變奪了李左車的兵權,那河東兵馬便會來援救鉅鹿,章邯的圍城打援之計便會得逞。你們說說,小妖這計如何?”

衆魔皆是叫好。牛魔王更樂得一把將玉面狐摟起,誇讚道:“美人,你真是聰明絕頂,這等主意你也想得出來。”

伍子胥點點頭,說道:“此計可行,那仙界必無話說。只是那趙歇眼界極高,有何凡夫俗胎能入他眼,又能迷得他失去心智?”

玉面狐便笑道:“伍君豈忘了那蛇母妖姬?小妖曾向她學那奼女九陰功,聽她說起她原練過一門迷魂大法,卻被那道人鬼谷懸策破去。伍君可施展神通,讓她恢復了功力,便可用計了。”

伍子胥笑道:“就煩大聖賢伉儷去那萬蛇山走一遭,把那蛇母妖姬拘來。”

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五十六章 剝繭抽絲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十二章 追兒何在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三十六章 霸王別姬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章 木罌飛渡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四十一章 泣而無淚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
第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六章 恩斷義絕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五十六章 剝繭抽絲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第二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三十四章 請出高人第二十二章 將她帶走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十二章 追兒何在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六章 夢中情人第十一章 張良拾鞋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四十二章 各逞神通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十一章 征戰之音第十八章 師門絕學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三十六章 霸王別姬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章 木罌飛渡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二十章 斬首行動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五章 二戰章邯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四十一章 泣而無淚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