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瞬間白頭

韓淮楚正向營中走回,迎面一匹馬飛馳而到。一看卻原來是季布。

季布急匆匆道:“韓信,範軍師有請,快隨我去!”

韓淮楚奇怪那范增這麼晚了爲何會找上自己,說道:“上將軍正在帳中等我呢,現在沒有空。”季布“嗨”了一聲:“範軍師找你,正是爲了上將軍。”

原來韓淮楚一走,項羽又不知何故狂性大發,衝出帳外見人就打,一邊打一邊還厲聲咆哮:“殺秦狗!殺劉邦!”搞得楚軍內雞飛狗跳,亂成一片。

項羽這頭疼病也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在城陽一戰便發作過,結果他下令坑殺了兩萬秦兵降卒。這一次再次發作,知情者也不覺奇怪,只有遠遠躲着他,不讓他的鐵拳招呼到自己身上。一面通知軍師範增,領人來架住他。

只是他口中高喊的殺秦狗可以理解,而劉邦是咱們楚國的兄弟,項羽怎連他也要一併起殺了?衆人皆是不解。

那范增聽說項羽犯病,十分有經驗,召集了一羣力大的將軍一起來把項羽架住。項羽仍是厲聲咆哮,癲狂不止。

范增便問道:“羽兒,爲何胡亂打人?”項羽歇斯底里一陣狂叫:“那秦狗坑殺了趙兵四十萬,殺了我叔叔,我們要以血還血,以眼還眼,把那圖謀叛亂的秦狗統統坑殺!”

他那狂叫之聲,如同炸雷一般,通營皆聞。

便有桓楚一幫鷹派將軍跟着起鬨:“上將軍說得對!殺了秦狗,爲武信君報仇!”

項羽見有人附和,鬧得越發的起勁,又大聲道:“來人,傳我的帥令,命英布將秦狗統統殺光!”

這帥令衆人是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若接下,那項羽是癲狂狀態下胡亂下的令,萬一清醒過來突然後悔,二十萬降軍就全部米西了。要是不接,項羽發狂狀態下,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衆人便眼望范增,看他如何處置。

范增是當機立斷,先接下來再說,便假裝道:“好,就傳令命英布將那圖謀叛亂的秦狗統統殺光。”

項羽依然沒完沒了地鬧事,又高聲怒吼:“大家跟我殺進關中,攻入咸陽,宰殺劉邦!”

這次范增聽糊塗了,問道:“羽兒,你說什麼?那劉邦已攻入了咸陽麼。”

項羽哈哈一陣大笑:“正是,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劉邦已攻進咸陽,秦君子嬰已成了他的俘虜。”

這消息來得如此突然,剎那間楚軍中一片靜謐,鴉雀無聲。

劉邦攻入了咸陽,這一戰就FINISH了。便可以鑄劍爲犁,偃兵罷戰。大家可以不再廝殺,回到久別的家中,與親人團聚了。

誰天生喜歡打仗?誰願意成日裡過這刀口舔血的日子?要不是誅除暴秦的信念支撐,楚軍將士早就厭倦了殺伐。

大喜之下,本來大家會振臂高呼,歡欣雀躍。但看見項羽那目眥俱裂欲要擇人而噬的樣子,卻又忍住。

范增問道:“羽兒,你這消息是從何處得來的?”項羽仍然哈哈大笑:“是韓信,他去了一趟關中,那暴秦完蛋了。”

范增又問:“暴秦完蛋是好事啊。可劉邦也是咱們楚國人,爲何要殺劉邦?”

項羽大笑一聲:“劉邦要做關中王,取虞姑娘爲妃。那虞姑娘是我心愛之人,怎能讓給他!殺了他,搶回關中王!搶回虞姑娘!”

項羽心慕虞芷雅,雖然楚營上下無不清楚,可在大庭廣衆之下,還是第一次聽到項羽正式宣佈,虞芷雅是他心愛之人。

衝冠一怒爲紅顏,火星碰地球只爲了爭奪一位曠世佳人。項羽要是下此命令,大幾十萬人將再起刀兵,千萬人的生命將隨之拋棄。衆人聽得是目瞪口呆。

這一次,范增答應得比誰都爽快,立馬說道:“好!傳諭三軍,繼續西進,殺了那劉邦!”

是范增老糊塗了嗎?怎跟着項羽一起起鬨?

范增是比誰都清楚,只有剷除了劉邦這個帝星,項羽這個霸王星才能輝煌至頂,達到大放異彩的境地。他早就視那無恥的流氓爲眼中釘,也早就對劉邦下過毒手。這一次項羽自己提出來要殺劉邦,范增哪裡還會猶豫?

項羽聽范增答應殺那劉邦,情緒略微穩定了些。忽然腦袋巨痛,如要裂開一般,高喊一聲:“好痛!”話畢仰面跌倒在地。

衆人少不得將項羽擡進大帳安息,又來問范增那降卒與劉邦的事情如何處置。

范增道:“先按下。這消息是韓信傳出,將他召來,老夫要問他詳情。”

※※※

韓淮楚聽了季布之言,心中覺得奇怪,“項羽好端端的,怎會老犯病呢而且一犯病便要拿降兵開刀?”

他隨季布來到范增的帳中,只見燈火通明,帳內衆將皆在。

范增一見韓淮楚,便問:“韓信,沛公已破關中的消息可是真的?”韓淮楚點頭道:“千真萬確。”

范增又問:“那沛公可曾在東面陳下兵馬,阻止我各路大軍入關?”韓淮楚道:“這個倒沒聽說。”

鍾離昧微微頷首,說道:“看來那沛公並無野心,軍師多慮了。”

范增“哼”了一聲:“恐怕未必。”又問韓淮楚:“那劉邦是否有僭越之舉,譬如夜宿皇宮,淫亂宮女之類的事情?”

韓淮楚心想這老兒原來是想給劉邦羅致一些罪名,好爲開戰找點藉口。微微一笑,說道:“沛公在關中聲譽可好得很,哪裡會做出這等無行之事。”

殊知那范增更不滿意,急忙問道:“如何個聲譽好法?且說說看。”

韓淮楚猛然醒覺,剛纔自己要說劉邦做了那些荒唐事,倒合乎他那貪財好色的性格。而他恪守規矩不敢僭越,更說明劉邦在譁衆取寵,樹立名聲。難怪范增不會滿意。倘若說了劉邦約法三章之事,那范增恐怕更加不會放心,只怕要立馬滅了劉邦纔會甘心。

韓淮楚連忙支吾道:“韓某去得匆忙,知道劉邦已得咸陽便急匆匆趕了回來。至於那劉邦如何個聲譽好法,內中詳情韓某不知。”

他雖知劉邦的事情終將會被范增知道,但爲了未來的老闆,能瞞一時便是一時。

范增猶自不信,用那一雙銳利的老眼緊盯着韓淮楚,道聲:“是麼?”

鍾離昧便道:“與沛公交戰可是一件大事,還是等大將軍醒來再作定奪。”衆將齊道:“鍾離將軍言之有理。”

大概是劉邦的忠厚長者形象深入人心,楚營的戰將大多不願與他爲敵,同室操戈。還覺得項羽爲了一位女子與劉邦開戰有點荒唐。

正說話間,忽有一小兵急匆匆趕來稟報,說雍王章邯與其弟章平騎着馬連夜出營去了,那守衛攔都攔不住!

范增聞言大驚:“一定是章邯聽見了羽兒的叫聲,知道我軍要坑殺他的舊部,出營去通風報信!”

桓楚急道:“也不知還有沒有其他人去通風報信。事情緊急,軍師趕快去通知當陽君立刻下手。若走漏風聲,則壞了大事。”

范增意識到事情真的變得很急迫。那楚軍營中也不是鐵板一塊,說不定還有降軍安插的耳目。項羽那麼一番高聲咆哮,整個大營都聽見了他的意圖。若是有人去向降軍通風報信,只會逼得他們奮起抵抗。而降軍的兵力是英布軍十倍,英布軍就會遭殃。

他本來還猶豫不決,不能下定決心解決掉這些降卒。事情演變如斯,范增是不想下殺手也得下了。

范增急忙道:“着龍且帶領輕騎,於半道上封鎖通路,不讓任何人過往;着韓信騎羽兒的烏騅馬,去追趕章邯;着桓楚領本部人馬,速往英布大營,去斬殺秦軍降卒!”

那楚營衆將,知道章邯要去通風報信,此時意見竟出奇的一致,無人勸阻。韓淮楚也知事情緊急,不好再作多言。

韓淮楚問道:“追到章邯,不知是擒是殺?”

范增想了一想,說道:“章邯在關中威望甚重,日後我軍入關還要用他鎮撫秦中百姓。還是擒了來再作處置。”又轉頭對桓楚道:“那司馬欣,董翳乃章邯兄弟,又無反叛之心,也不可殺之。且用計匡走,不可取他二人性命。”

韓淮楚點頭稱是,騎了項羽的烏騅馬,出營向西而走,去追擒章邯。

※※※

那烏騅馬果然是寶馬良駒,月夜下一路風馳電掣。哪消半個時辰,韓淮楚已望見章邯章平的背影,正騎着馬揚鞭狂奔。

韓淮楚高喊一聲:“雍王未得上將軍首肯,出營何往?”

章邯回頭一看,見是韓淮楚,也不答話,揚鞭把馬催得更疾。

章邯章平的坐騎,也是選自秦川的寶馬,奔馳飛快。但再怎麼快,哪裡快得過踢雲烏騅?只聽身後馬蹄得得,韓淮楚與二人距離越來越近。

章邯見甩脫不掉韓淮楚,忽然一提馬繮,將馬倒轉過來,說道:“平弟,你速去通知司馬欣董翳,領衆造反。大哥在這裡爲你斷後!”

章平不說二話,縱馬就走,只留下章邯一人來對付追來的韓淮楚。

章邯想得是好,韓淮楚又豈能讓他如願?

只見烏騅馬如一陣旋風馳到,章邯綽槍向韓淮楚一個猛刺。韓淮楚看也不看,伸手一旋,章邯的槍頭已握在了韓淮楚的手中!

韓淮楚高喊一聲:“起!”手一較勁,章邯那身軀已坐立不穩,連人帶槍掀起空中,又重重落地。

章邯大駭。在萬載谷中他便與韓信交過手,知道他的武功非自己能及。想不到兩年過後,韓信的武功竟一進若斯,自己是望塵莫及。

他只有眼睜睜看着韓淮楚騎着那快如閃電的烏騅馬越過自己,去追趕兄弟章平。

章平正策馬狂奔,忽聽身後風聲貫耳,知道章邯已經失手,韓信已經追來。

連章邯都打不過,逃又逃不掉。章平想了一想,乾脆將馬頭一拔,就此停住。

韓淮楚一個縱馬,追趕上來,拱手道:“虎威將軍欲往何處?”

章平哈哈狂笑:“韓信,你這是明知故問!項羽那廝要斬殺我們秦人,我兄弟豈能坐視老部下被爾等屠殺而不顧?”

韓淮楚嘆息一聲,說道:“且跟我回去,此事就當沒有發生過。章將軍意下如何?”

章平仍在狂笑,厲聲道:“只可惜定陶之戰沒有將你擊殺,留下你這個禍胎。想要我與你回去卻是做夢!今日小爺與你,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憑章平這點本事,還想同韓淮楚拼命?也不知誰在做夢。只聽他話音剛落,韓淮楚一個錯馬,探右手輕舒猿臂,已擒住章平甲上絲絛,將章平倒提過鞍,順勢點了穴道擲於地上。

那章邯已重新上馬追了上來,見章平已遭擒,知道大事已去。到了近前,忽然滾鞍下馬,“撲通”一聲跪地,向韓淮楚叩首哀求道:“請韓將軍念在吾二十萬生靈,放我兄弟歸去。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這年頭,章邯還搞這一套,好像不是從刀尖中滾過來的行伍之人。

韓淮楚對章邯的舉動嗤之以鼻,但聽說他提到二十萬生靈,卻不能無動於衷。

若要放了他們,自然是縱虎歸山放龍入海,二十萬降兵一反,那章邯便可以據地稱王。若是不放,卻眼睜睜看着二十萬降兵喪命在英布的屠刀之下,於心何忍!

但那史書上說,那二十萬降兵的的確確死在英布手中。若要放走章邯,那歷史便會改寫,時空皆要坍塌,這個罪孽,又豈是斬殺二十萬降兵能比?

只聽章平在地上說道:“韓將軍文韜武略當世英雄,爲何甘心做項羽帳下一位小小的持戟郎中?我兄弟有能征善戰將士二十萬,若與將軍聯手何事不成?何如將軍與我兄弟一起歸去,一同殺進關中驅走劉邦,平分那關中之地?”

有沒有搞錯!這都敢想!一聽這話,韓淮楚想放也不能放了。厲聲喝道:“好好跟韓某回去,尚不失王侯之分。若是癡心妄想,休怪韓某無情。”

那章邯聞言,忽然神色頹唐,頭髮瞬間變得一片雪白猶如霜染,彷彿蒼老了三十歲,變成了一個老頭。全身委地,躺在地上嗚咽哭將出來。

二十萬部下將慘遭殺戮,而當初章邯帶着他們向楚軍投降,說是能保他們的生命和富貴。如今這諾言變成了一句空話,他章邯竟成了說謊之人。

這些老部下一死,他章邯還有什麼資本在羣雄割據的天下立足?哀莫大於心死,剎那之間,章邯萬丈雄心化爲烏有,有的只是痛悔與失意。

韓淮楚跳下馬,輕輕拉起章邯,就像拉起一個全身無力的糟老頭一般。說道:“章將軍,軍師還等着你,咱們回營!”

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七章 拜帥之爭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八章 投鼎泗水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十九章 跨河而來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第六章 恩斷義絕
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三十八章 軍馬雲集第三十七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一章 掛印封金第四十三章 喂以飽箭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四章 藤杖圈嶺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二十七章 拜帥之爭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四十六章 金風玉露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八章 投鼎泗水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四十六章 失魂落魄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二十八章 長久夫妻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三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三十六章 心如刀扎第四十一章 燒得正好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三十章 魔劍入世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二章 婚宴重逢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三章 空降奇兵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三十八章 沛公進城第三十七章 月下追賢第五十二章 決戰未央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十九章 跨河而來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二十章 困獸猶鬥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二十六章 見面就打第九章 最後一式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三十章 甩手掌櫃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二十八章 應弦而倒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十五章 年少輕狂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七章 如魚得水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六十章 毛遂自薦第六章 恩斷義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