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

秦軍第二陣主將師寮,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

面對第一陣的迅速潰敗,師寮意料不及。他並沒有派兵去援救,大有他的考慮。

楚軍全體壓上,人數接近七萬,望去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尉齊的軍馬只有兩萬,一半以上已經被楚軍斬殺,主將喪命,剩下的行不成行,列不成列,如同一盤散沙已喪失了戰鬥力。這個樣子,與全軍滅亡差不了多少。

師寮手中也有兩萬兵馬,如果派兵去救,不可能全體出動,至多隻能分一半兵力。這一萬兵馬,投入到士氣正旺的數萬楚軍陣中,那還不是石沉大海,有去無回。

他的打算是不救尉齊,充分利用兩個大陣之間的一塊開闊地帶,來射殺楚軍。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並未敲響,第一陣潰敗下來的秦軍做了活生生的擋箭牌,楚軍隨後掩殺而來。那一塊兩箭之寬的緩衝帶形同虛設。

猝不及防下,師寮倉猝應戰。同樣是七萬對兩萬,同樣是一羣不要命的瘋子對抗心驚膽戰,兩腿發軟的秦軍。那第一陣的秦軍恐懼的心理迅速傳染給了第二陣的兄弟,又是一場大崩盤。師寮死在亂軍之中,楚軍隨着潰逃下來的秦軍,闖入了第三陣中。

不到一個時辰,楚軍連破兩陣。強大的秦軍在項羽面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就像一羣待宰的羔羊。那冒頓看得目瞪口呆。

只能說秦軍被楚軍兇猛不要命的打法給打懵了。

那冒頓看在眼底,驚在心頭,說道:“寶兒王弟離開了大漠,竟變得這般厲害!”

項追咯咯笑道:“不是羽哥哥厲害,是我信哥哥戰法有效。”

冒頓一點頭,道聲不錯:“韓將軍這全體壓上的打法,果然是此時克敵制勝的最好招數。本王久聞將軍之名,今日一見果然非浪得虛名。”

冒頓試出韓淮楚的本事,便轉頭與韓淮楚嘮起了家常:“韓將軍,不知寶兒王弟委你何職?”

韓淮楚淡淡道:“說來慚愧,韓某在軍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持戟郎中,叫大單于見笑了。”

冒頓“咦”了一聲,驚異道:“以你的能耐,就是做到項羽這個上將軍的位置也不爲過,爲何只做一個持戟郎中?”

項追嘆氣道:“說來話長。因爲信哥哥斬殺了宋義父子這對奸賊,觸怒了懷王,懷王禁我信哥哥終生爲將。羽哥哥雖有心提拔,卻礙於懷王之命,只好讓信哥哥就這麼委委屈屈地做一個持戟郎中。”

冒頓朗笑一聲:“大丈夫志在四方,何必爲那不長眼的楚王效命。寶兒王弟曾助本王奪得單于之位,攻滅東胡,本王曾許封他右谷蠡王,被他推辭。之後右谷蠡王之位一直空置。韓將軍可願去我大漠,領右谷蠡王乎?”

面對冒頓遞過來的橄欖枝,韓淮楚微微一笑,說道:“大單于美意韓某心領,只是韓某經不住塞外朔風凜烈,喝不慣你們匈奴的馬奶酒。”

冒頓哈哈一笑,說道:“誰也不是生來就能忍受塞外朔風,喝慣咱們的馬奶酒的。去了自會習慣。韓將軍此時沒想好不要緊,什麼時候想好去我大漠,本王都歡迎之至。從此本王將不設右谷蠡王,虛席以待將軍。”

韓淮楚暗歎一聲,“梟雄果然是梟雄!冒頓這般不遺餘力地挖掘中原人才,那志向哪裡小得了?”

一邊項追聽冒頓之言,忽道:“信哥哥,若是這一戰我軍不能取勝,你就隨單于哥哥去大漠吧。”

左賢王蘇和捋須道:“是啊。雖然楚軍看似兇猛,可秦軍人數是楚軍的兩倍。如此打下去,楚軍久戰之下,累也要累死。最後落敗的還是項羽。楚軍一敗,韓將軍則無處容身。大單于求賢若渴,韓將軍一身才學,在我大漠正有用武之地。”

項羽雖連破秦軍兩陣,大家卻是一樣的心理,不看好楚軍。

冒頓目光炯炯盯着韓淮楚,看他如何回答。

韓淮楚微微一笑:“誰說我軍會敗?諸位請繼續看下去。”

※※※

轉眼之間,秦軍第三陣又被項羽擊潰,主將蒙虎死在項羽的天龍破城戟之下。敗軍潰不成軍,沒頭沒腦向着第四陣逃竄。

作壁上觀的諸侯,紛紛在高塔上點起火把,看向打得如火如荼的戰場。見項羽以摧朽拉枯之勢連破秦軍三陣,萬分驚訝。

“這項羽還是一個人嗎?這般厲害!楚軍的戰力,怎這般強大?幸好他的對手不是自己,要不然在這樣的瘋狂打擊之下,自己的這支烏合之衆早就完蛋了。”

齊軍主將田都,望着項羽,心生仰慕:“項羽如此勇猛,真是不世出的英雄!”

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早已驚動了鉅鹿城被圍困的趙國君臣。那趙歇困在城中苦盼援軍,等了數月卻沒有等到一個。突然聽說援軍到來,萬分激動,領着軍民點起火把,在城頭觀戰。

趙歇見項羽已攻破秦軍三陣,紅色的浪潮離城牆越來越近,歡喜道:“張丞相,咱們是不是要殺出城,來個裡應外合,助項羽一臂之力。”

張耳搖頭道:“且等上一等。”

大將軍司馬卬詫道:“我軍苦等援軍,援軍已到,這是天賜良機,我軍再不出戰更待何時?”

張耳微微一笑,說道:“秦軍主力尚在,王離還沒有動作。我軍若投入戰場,必傷亡慘重。就讓楚軍與秦軍先戰個兩敗俱傷再說。”

趙歇聞言嘿嘿一笑:“丞相所言甚是。秦軍是狼,楚軍如虎,這一狼一虎,先讓他們鬥個你死我活。這一戰下來,雙方必實力大損,便是我趙軍收拾殘局的時候到了。”

※※※

駐守在棘原的章邯,直到楚軍擊潰王離兩陣,才由探子報回戰場的消息。

這原因是項羽破陣太快,而棘原到鉅鹿有一段距離。

衆將聽說王離敗陣,也是十分震驚,紛紛嚷着要出兵相助。章邯仍是漫不經心道:“楚軍久戰之下,已如檣櫓之末。武成侯主力尚在,定有辦法破敵。大家稍安勿躁,等候戰場消息。”

※※※

武成侯王離,在項羽軍連破三陣,第四陣的主將段章陣亡,也快頂不住之時,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

九個大陣看上去氣勢磅礴,其實是華而不實。每一個大陣在楚軍全力出擊之下,數量上都是絕對的劣勢。在楚軍一連串穿插,分割,包圍之下,毫無還手之力,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被殲滅。

王離手中的十八萬大軍,有五萬是涉間的關中軍團,只有十三萬纔是地地道道的長城軍。而涉間的關中軍,皆布在魚麗九陣的最後一陣,要用來對付隨時會從鉅鹿殺出來的趙軍。

在魚麗九陣的前四陣,王離共佈下了七萬軍馬。而今在楚軍銳不可擋的攻勢之下,七萬軍馬只有兩萬人活出。而這兩萬人中,有多少還保存着戰鬥力實是一個疑問。戰敗的陰影籠罩着這些從楚軍獅子大口中逃脫的敗軍,士氣的低靡哪裡是一時之間能夠挽回。

匆忙之下,王離終於變陣,將剩下的四陣中六萬軍馬全部壓上,要與正在瘋狂狀態下的楚軍作硬碰硬的較量。與此同時,派出飛騎,請駐守在棘原的章邯大軍火速來援。

面子是小,而帝國的存亡纔是大事。心高氣傲的王離,此時也顧不上獨攬大功了。

七萬楚軍經過連續的作戰,也只剩下了接近五萬。戰場上殺人,從來不會沒有傷亡。在連續擊潰十萬秦軍的同時,楚軍也倒下了兩萬英勇的戰士。

真正的戰鬥終於打響,六萬以逸待勞的生力軍,加上兩萬潰逃下來的疲憊之師,與殺得處於亢奮狀態的五萬楚軍,在作一場殊死的較量。

楚軍在接近於兩倍的敵人面前,毫不手軟,個個如同服食了興奮劑,彷彿一頭頭憤怒的野狼,爭先恐後地撲向獵物。在無敵的統帥項羽率領下,飽餮秦軍鮮血的楚軍早已瘋狂不懼生死。無人退縮,無人害怕,腦中想的只是進攻、進攻再進攻,要踩着敵軍的屍體來奪取戰鬥的最後勝利。

失去戰魂的秦軍,雖然數量上佔據了優勢,但戰場的勝負從來不是比拼手中兵馬的數量,而是雙方將士意志的較量。戰鬥的態勢,仍然是秦軍節節敗退,楚軍步步進攻。

騎白馬穿素羅袍的王離,雖然行頭帥呆,模樣酷斃,可在這你死我活的殘酷戰鬥中,酷能有什麼用。出道以來未嘗敗績的將門之後王離,終於預感到將要面臨平生第一場大敗。而這敗戰的結果,沉重得他不能承受,那就是大秦帝國的滅亡。

就在這時,在邯鄲城中等候良機的讓王離不屑一顧的趙軍,突然打開城門,向圍住城池的涉間軍團發起了猛烈地衝擊。

雖然君王昏庸,但趙國男兒身上同樣具有一腔熱血。在家國存亡懸於一線之際,個個迸發出超乎尋常的戰鬥力與視死如歸的勇氣。

殺聲震天!豪氣震天!

涉間的第九陣,居然頂不住趙軍的衝擊。在倒下了一排排無畏的戰士之後,趙國將士衝入了秦軍陣中,要用踐踏敵人的方式,來發泄胸中的怒火。

雪上加霜,屋漏遇雨。兩處秦軍皆在潰敗,內外兩線都是失利。

秦軍的精力只用了一個時辰就被抽乾,腿抽筋,心發寒。楚軍的精力卻越來越旺盛。

那一直掠陣觀看的匈奴大單于看到楚軍的勝勢,臉上露出的不是欣喜,而是異樣的嚴峻。冷汗從他背上,涔涔而下。

秦軍雖敗,中原又崛起了一個更厲害的對手。有英勇無敵的項羽在,匈奴軍如何敢南下長城,攻略中原大地?

那一個個在高塔上觀看的諸侯,還有在土丘上觀戰的趙佗之子趙鎮,哪一個不是膽戰心驚?

※※※

章邯接到王離的求援,再也不能坐視不管,急忙抽出八萬大軍,向鉅鹿飛快趕來。

陳餘的常山軍,再也不是隻做出佯動的樣子,而是毫不猶豫地參戰。五萬趙軍,火速插到鉅鹿軍與棘原軍之間的那一片狹小的空地,壘起工事,嚴陣以待。要將章邯軍從鉅鹿戰場徹底隔開。

作壁上觀的諸侯軍,在勝利即將到來之前,要再不動手就是白癡。

齊軍主將田都率十萬大軍,猛撲陳餘布好的陣勢,要與趙軍一起,對付想要救援王離的章邯;

燕軍主帥臧荼,領五萬大軍突入鉅鹿戰場,要乘楚軍即將摘取勝利果實之前,也分享一下痛宰秦軍的樂趣;

魏軍諸將周叔,韓軍主將韓闖,領七萬聯軍,向幾乎成空寨的秦軍棘原大營扯動,要截斷章邯的歸路;

七八路小諸侯,要麼是投入鉅鹿戰場,要麼是與陳餘聯手,還有的跟在韓魏聯軍之後,一起出動。

痛打落水狗的事情,誰都不甘人後。

※※※

二十名秦軍戰將圍着項羽如走馬燈般廝殺。

一人不敵項羽,一羣人一起上總該可以敵住這個瘋子吧。

一枚冷箭,突然插中了項羽的後背。

隨着曠世佳人虞芷雅的鼓聲一停,戰場上數十萬人同時手中一滯。

項羽便是這一戰的戰魂,若戰魂倒下,戰場的形勢是否會發生大逆轉?

只見項羽發出了地動山搖的一聲怒吼,一伸手拔出了背後的冷箭,大戟一揮,剎那之間連人帶馬籠罩了一層金光。

金光劃過,十餘名秦將一起落馬。提聚到極致的霸王神功,再現神威!

鼓聲再起,楚軍無不振奮,向着末日到來的秦軍發起最後的衝擊。

三進三退的王離,身邊將士越戰越少。這位肩負着大秦帝國命運的將門之後,在一羣楚將的圍困中長槍擊落,不敵被擒成了俘虜。

老將涉間戰到力竭,在絕望中不肯投降,乃下令焚燒糧秣,自己跳入火海自焚而死。

而來救援的章邯,在試着衝擊趙齊聯軍佈下的陣勢未果之後,見大勢已去,又唯恐大營有失,急速退回棘原大營。

全部戰鬥結束時,天剛矇矇亮,正是農人早起而作之時。

一場空前絕後,雲集了接近一百萬軍馬的鉅鹿鏖兵,以聯軍的大勝,暫時劃上一個句號。

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三十六章 霸王別姬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四十章 秘密武器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三十八章 黥首服役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十五章 魔君逞兇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
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六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七章 張良救主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十四章 商山四皓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十二章 三代齊王第八章 磨刀霍霍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十三章 匪夷所思第四章 身有隱疾第二十五章 天道不爽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四十二章 大河咆哮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三十四章 古佛燃燈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十三章 問路殺樵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三十九章 恭候多時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八章 流水無情第四十四章 羣星隕落第三十六章 霸王別姬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三十一章 亡命而逃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六章 敞開心扉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第十八章 掌教師尊第四十二章 誘敵之計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三十五章 內部處理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九章 覲見陳勝第三十章 彭城大戰第六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十三章 揭竿之義第三十二章 內外夾攻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四十章 秘密武器第四十九章 大將軍印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六十四章 大點鴛鴦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六十一章 一口回絕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十章 海市蜃樓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八章 僞遊夢澤第三十八章 黥首服役第二十三章 戰友對決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十五章 魔君逞兇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