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

從關中到代國,唯有一條路可走,那便是昔日韓淮楚平魏滅代的進軍路線。

薄太后母子,走的就是這條路線。

就在從關中到河東的蒲阪津渡口,聳立着一座大石碑,刻着“漢大將軍韓信伐魏處”九個大字。東去西來的商旅到了這渡口,都自發在這石碑前停下,想着那韓大將軍爲大漢併吞萬里江山的豐功偉績,緬懷憑弔一番。

五歲的代王劉恆在等着渡船到來的時候,就站在那石碑前問那些護送的軍士:“韓信滅魏之戰,各位可有參與?”

就有一馮姓老卒答道:“回稟大王,小人恰好參與過此戰。”

“我軍不足兩萬,而魏軍有十萬之衆,韓信卻能平定魏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劉恆充滿好奇地問道。

那馮姓老卒呵呵笑道:“韓大將軍出一支奇兵,從上游的夏陽渡秘密渡河,殺到魏軍身後,直搗魏都平陽,擒了那魏王豹。你說大王被人捉住,這一仗還怎麼打?魏軍無心戀戰,土崩瓦解,河東就這樣被咱們打了下來。”

“寡人的代國,也是韓大將軍打下來的,是嗎?”劉恆問道。

“那當然。”馮姓老卒得意地答道:“那井陘口在代國境內。不吞下代國,如何能再有咱們那場井陘之戰?”

劉恆沉默了一陣,感慨地說道:“韓信真像大家說的那般,乃無雙國士也。若非韓信打下河北攻滅齊國,大漢如何能有今天!”

※※※

過了黃河北上,過了河東境,就到了太原與交界處。只見前方一座城郭出現在衆人視線之中。

“那是什麼城?”劉恆在馬車上指着那城郭問道。

還是那馮姓老卒答道:“這便是鄔城,是了大王的封地。”

“聽說韓信攻略代國,就是從這鄔城開始的。聽說這鄔城當時有趙國重兵防守,韓信又是如何將之攻陷?”劉恆好奇地問道。

“那一夜小人跟着韓大將軍走了一夜的急行軍,秘密長途奔襲端掉趙相夏說的大營,追斬夏說於閼與,將鄔城變成一座孤城。那守將戚康只好棄城而逃。被韓淮楚回師攔住,前後夾擊,趙軍全軍覆滅。”馮姓老卒說到這裡,神采飛揚。

劉恆聽那老卒回味當年的一戰,聽得悠然神往。呆了半晌說道:“等到了中都,寡人一定要去井陘口看一看,那韓信是如何攻下趙國。”

※※※

漸漸走近那城郭,只聽前方一片夾道歡呼之聲。原來是那代國丞相劉敬聽說太后與大王就國,帶領文武與百姓前來迎駕。

“聽說太后與大王要來,代國臣民皆翹首期待。爲臣迎接來遲,讓太后旅途受苦了。”劉敬跪在馬車前,很恭謹地說道。

“丞相請起。聽說丞相兩年來將這裡治理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王年幼,一切還要仰仗丞相與衆卿家扶持。”薄太后和顏悅色地說道。

“這是爲臣份內之事也,不敢居功。”劉敬起身道。

薄太后話鋒一轉,問道:“就不知抗擊匈奴擾邊之事,這兩年可有建樹?”

劉敬皺着眉頭說道:“太后日前交代爲臣要不遺餘力繁殖馬匹建一支騎兵勁旅,奈何戰馬稀缺非代地一國之困。代國乃貧困之地,百姓剛能餬口,戰馬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實在拿不出錢來夠買馬匹。這兩年來,爲臣只換回兩千匹戰馬,加上自身繁衍,現在代軍營中只有戰馬四千匹。而匈奴騎兵呼嘯而來動輒上萬,實在不敢貿然出擊將好不容易創建的騎兵毀於一旦。”

薄太后點點頭,說道:“能在兩年之內建成四千騎兵,也算難能可貴了。這事急也急不來,待徐徐圖之。”

※※※

薄太后通情達理,並未怪那劉敬搞騎兵建設搞得太慢。

這話被混在人堆中的韓淮楚聽到,卻是心中難安。

做了劉恆冒牌的舅舅,這代國就是他今後要生活的地方。既然紮根於此,就與這裡的黎民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爲此那匈奴的邊患是他最爲擔心的事。

自從在潼關道被伏擊之後,韓淮楚早已先一步來到代國境內。就在那北方邊境線上走了一圈,只見那被匈奴洗劫的村落是慘不忍睹。

原想兩年過去,那劉敬也該拿出一支像樣的騎兵了。可到這裡一看,代國的騎兵還壓根不能稱爲勁旅。

四千騎兵要放在楚漢爭鋒的年代已經不算少了,可是要比較強大的匈奴騎兵只能像被大象碾過的螞蟻一般,壓根就不能出擊,還是像劉敬說的那樣躲在自家營房裡保存實力比較靠譜。

既沒有錢,又沒有馬匹的來源,那劉敬如何能弄出一支騎兵勁旅?難道還要等上十幾年,等到自己頭髮花白之後,才能看到這裡的百姓不再受匈奴劫掠之苦?

爲此韓淮楚將傾盡全力來幫助劉敬,也就是幫助那個呼自己爲舅舅的代王劉恆。

※※※

晉陽城,“中都客棧”內,突然來了一位漢子。既不住店,也不喝酒,而是對那掌櫃說了幾句令人揣測的難懂的話。

那掌櫃變得十分恭謹,帶着那漢子上了樓,秘密去見一位俊俏的少婦。

可不要小瞧這位少婦,她就是烏家馬販集團的少當家烏泰的媳婦肖翠翠,整個代國聯絡網的負責人。

韓淮楚與烏泰是老相識了。他在做齊王之時,就與烏泰打過不少交道,做過無數馬匹的交易。但是這次見到那肖翠翠,不是靠他與烏泰的交情,而是滕翼給他的江湖暗語。

“烏家人遍佈天下。若是你要見滕某,只須找到他們便是。”滕翼離開長安前對韓淮楚交代。

那肖翠翠見到韓淮楚也不多問,只道:“閣下且在這裡住下靜心等待,等滕大俠來到,自會來見。”

※※※

滕翼說到就到。半個月後,滕翼就在中都客棧與韓淮楚相見。

“淮楚啊,你居然跟着我那外孫到代國來了。快說說,找老夫來所爲何事?”一見面,寒暄幾句,滕翼風塵僕僕地問道。

“你們烏家,現下手頭上有多少匹馬?”韓淮楚問道。

滕翼吹鬍子瞪眼睛看着韓淮楚,詫問:“你找老夫從萬里外的塞外趕來,就是要問這個?”

“是啊。”韓淮楚平靜地點點頭。

“這事很重要嗎?”滕翼帶着怒氣說道。

“很重要。你外孫如今做了代王,而代國百姓飽受匈奴劫掠之苦,現在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來保家安民。你這做外公的,難道不想爲恆兒做點事嗎?”韓淮楚說道。

“哦,原來如此。”滕翼的臉色平靜下來。

※※※

烏家養馬起家,在塞外蓄養了萬匹良馬,這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然後靠着這些馬匹出入中原,賣得大批金錢,購買匈奴急需的生活物質,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可這生意能做,是經過那匈奴大單于冒頓默許的。他們的根基還在漠北。

而韓淮楚要烏家全力來支持代王劉恆,這事滕翼有點犯難。

馬匹的買賣,是兩廂情願。當初韓淮楚打造齊軍騎兵,與烏家是易貨交易,用鹽巴換戰馬。

可是代國窮困之地,拿不出錢來。而滕翼並不是烏家的當家人,當家人是他的弟妹,那烏大娘子烏婷芳。總不能白白把本可奇貨可居的戰馬送給他的外孫吧。

“葉落尚知歸根。烏家本中國人氏,如何能長居塞外苦寒之地?何不舉家遷往太原,黃河之濱水草鮮美,晚輩向代太后請求賜一塊馬場,不一樣可以蓄養馬匹麼?請大俠回去對烏大娘子說,看在追兒的份上,請仔細斟酌。”韓淮楚說道。

若是烏家人都遷往代國成了代國的臣民,代軍所需要的戰馬那就不是價錢的問題,烏家的馬匹就成了代國的經濟支柱。

滕翼聞言一拍腦,興奮地說道:“對啊,你這建議俺怎想不到。追兒也是俺弟妹的女兒,恆兒也是俺弟妹的外孫。滕某這就回去,與弟妹相商。”

“代軍中急需人才,滕大俠的身手做個將軍應該綽綽有餘。你不想披掛上馬,爲你外孫馳騁沙場嗎?”韓淮楚笑道。

“俺也想每日在殿上看見俺那外孫,就怕那代太后嫌老將年邁。”滕翼捋着鬍鬚,大笑說道。

※※※

在代國與匈奴接壤的長城,這一日突然涌來無數健碩的良馬。

守衛長城的代軍還以爲是匈奴人來襲,就要點起烽火傳報警訊。可是有人細看卻又不像。

騎在那馬背上的,男女老幼只有數百人。其餘的馬都是跟着這批人而來。哪有幾百人就敢南下中原劫掠的。

於是那守將派人下關詢問。來者答道:“吾等本中國人氏,因避秦時之亂逃到漠北。聞戰亂已平天下統一四海歸心,故而欲葉落歸根,故來投奔代王,願世世代代爲代國子民。匈奴軍馬已經追來,請速速開關,否則吾等皆將死在關外也。”

烏家舉家遷往中原,對匈奴來說那是叛國。遙遙只見遠方有煙塵揚起,果似有匈奴兵追來。

幾百人口算不得什麼,可是這批人帶來了成千上萬的馬匹,那可是整個大漢國急需的寶貝。守將大喜,當即開關放入。於是一邊安頓老幼,一邊向代國小朝廷報喜。

薄太后聽到這消息,喜不自勝。

就在這時,代王的舅舅薄昭突然出現,向薄太后請求在太原以西的黃河邊上賜草場萬頃給烏家人,作爲他們養馬之地。

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薄太后當即允許,於是傳召那烏家的幾位首腦,當庭嘉獎。

烏家已經富可敵國,還怎麼嘉獎?薄太后就準備封幾個官職給烏家人。

“這縣令忒也沒事做。老伕力能挽弓,上馬能夠殺敵。願以有生之年投身行伍,爲朝廷保家衛土。”在殿上滕翼很豪邁地說道。

“壯士也。不知武功如何?”薄太后在猶豫要封滕翼多大的武官合適。

滕翼將腰桿一挺,說道:“只恐這朝中無人也。請太后考較。”

一聽這話,朝中幾位武將都來了氣,憋着勁準備出手教訓這個狂妄的老匹夫,就等着薄太后開口。

薄太后一頷首,說道:“本宮當親爲壯士擊鼓助威。衆位愛卿,請移駕校場。”

※※※

滕翼使用的是一柄大刀,長一丈六尺提在手中舉重若輕。

校場內觀者如堵。薄太后纖手提着棒槌,擊鼓爲滕翼助威。

那滕翼的大刀舞得是呼呼生風,大開大闔,招法精奇爲朝中武將僅見。

一通鼓不到,滕翼立迫一將下馬;又一通鼓,滕翼使臂挾一將過馬生擒。再一通鼓,滕翼一刀削去一將頭盔頂上紅纓,嚇得那將出了一身冷汗,連忙拱手認輸。

“還有來挑戰者乎?”滕翼舉着那長刀,眼光睥睨掃向一個個面色如土的代國武將。問了幾聲,無人應答。

“此是絕世英雄,我代國得一虎將也!”薄太后笑容滿面放下棒槌,對劉恆道:“恆兒,這壯士的武功,當作我代國大將軍。”

諸侯國的大將軍就是三軍總司令。

劉恆年幼,萬事都由薄太后做主,問他一聲只是借他的口。劉恆當然是照辦。

於是覆上大殿,招來滕翼,當庭拜滕翼爲大將軍,賜大將軍劍印。

自滕翼做上代國大將軍之後,收烏家戰馬萬匹,代國軍力大壯。當年有匈奴襲狄道,攻阿陽,被滕翼引騎兵及時殺到,斬敵萬首。次年匈奴復襲狄道,擄去代民二千餘人。就在歸路上滕翼堵住匈奴人去路,全殲來犯胡虜,代民悉數得救。自此之後,代國安靖,匈奴再不敢南下。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

一切都按照韓淮楚設想,烏家遷來代國,滕翼做上了代國的大將軍。

而韓淮楚自己卻還是一介白丁。

漢朝的年代是外戚當家的年代。憑着韓淮楚舅爺的身份,在代國小朝堂混個大官做是很自然的事。

出乎薄太后意料的是,韓淮楚來到晉陽後,並未開口求一官半職。

薄太后本就忌憚着他。他不來求,正合心意。再說朝中武有滕翼文有劉敬,也不必倚重與他。但是韓淮楚也不能住在宮裡。薄太后便在那晉陽郊外,賜他千頃良田,做個富庶的寓公。每日在野外狩獵,天空放鷹,倒也自在逍遙。

能做那劉恆的保護神,守望着他做上天子足矣。韓淮楚對自己的境遇十分滿足。

薄太后防着韓淮楚防得緊,倒是那劉恆對韓淮楚十分依戀,時不時擺駕出城,到韓淮楚莊上來看他這個舅舅,聽他講些從未聽說過的故事,一同去王室狩獵場打獵。

這一日,韓淮楚與劉恆行獵歸來,肩上揹着一隻野兔,坐騎後面坐着那劉恆,用小手將韓淮楚的腰箍得緊緊。一羣衛士緊隨其後。

那馬馳騁迅速,在道上眨眼即過。突然間韓淮楚向身後一望。

“舅舅,你看什麼?”劉恆循着韓淮楚的目光扭頭望去。

樹下一個布衣衩裙,臉上塗着泥污的婦人手中提着一籃,貌似那尋常村婦,眼睛正直勾勾地向着剛過去的馬上之人背影望去。

“沒什麼。坐好,當心跌了下來。”韓淮楚隨口應劉恆一聲,心中卻如針扎一般。

隨烏家一同南遷的項追,住到了烏家的草場。

追兒絕不是來看自己。自己在她眼裡,只是一個毀去她一生命運的淫賊。對自己她是恨之入骨。

韓淮楚也就忍住那思念之情,不去騷擾。哪怕那烏家草場與自己的莊園並不遙遠。

親生的兒子做上了大王,她這個母親卻不能相認。追兒喬裝打扮,望眼欲穿的只是那個身後的劉恆。

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十五章 魔君逞兇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飛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八章 投身義軍
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二十五章 摩天巨手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四章 斷尾求生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十五章 魔君逞兇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二十六章 勝利會師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六章 伍君當盟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三十六章 夜走寒溪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三十三章 一箭未發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六十九章 天高任飛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二十二章 天賜神斧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三十九章 瘋瘋癲癲第十七章 大法無邊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十七章 捉襟見肘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三十三章 師兄出馬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四章 化腐爲奇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二十九章 連場大戰第四十一章 趁火打劫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二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十九章 傳檄而定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四十三章 葉落歸根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十一章 徐福東渡第五章 再遇伊人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六章 雖遠必誅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二章 魔帝出世第十三章 波羅花香第八章 投身義軍